晴雯的任性能得到宝玉的宽容,对别人可并不这样简单。那天,晴雯和碧痕二人正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晴雯便把气移在宝钗身上,在院内抱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忽听又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了气,也并不问是谁,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哪知叩门的是黛玉,她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了一日不回来,心中替他担忧,晚上特来问问怎么了。黛玉恐怕丫头没听见是她的声音。只当别的丫头们了,所以不开门,因而高声说道:“是我,还不开门么?”晴雯因无心开门,偏偏还没听出是黛玉的声音。便使性子说道:“任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进人来呢!”“任你是谁”,犹如斥骂黛玉,存心请她吃闭门羹,气得黛玉哭了半夜。晴雯目中无人,作为丫环竟抱怨宝钗来宝玉处坐、玩,又赶走黛玉,无论如何讲都是盛气凌人,而这两个人都是贾府中地位最高的小姐,又是宝玉的情人,她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因此晴雯最后被赶出大观园,从客观上讲确是封建黑暗势力对她的残酷迫害,值得我们同情与愤慨,而从主观上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佼佼者易折,她的不顾一切后果的任性使气的性格,不分场合和时机,一味舒展刚烈的性格,不知必要的收敛,与众人为敌,也必然要带她走向夭折的结局,有其深刻的人生教训,这也是任何社会的人们必须警惕和避免的。难怪大某山民的评语说:“晴雯移气于宝钗,复得罪于黛玉,仗着模样儿,目中无人,钗、黛尚然,何况于众?其不谐同辈,有自来也。”
总之,晴雯的性格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她极有骨气,鄙视卑污,不搞钻营,纯洁真诚,热情爽朗,在大观园贵贱诸女性中卓立特行,无与伦比;另一方面,她一味任性任情,锋芒毕露,又凶猛暴躁,只刚不柔,且无视一切,树敌过多。她的智慧,也有两面性。一方面,她智力超群,女红出众,觉察敏锐,对别人做的那些“鬼鬼祟祟的勾当”,宝玉与袭人的暖昧关系,袭人暗中“立功”而多拿特殊津贴和各类人等的阴谋诡计,都能一眼识破,另一方面,她对人缺乏防范之心。心直口快,经常毫无顾忌、直言不讳地道出别人的隐私,表现自己的嫉恨和不满,还随口刺人,并穷追猛打,不留退路。在这阴险冷酷、伪诈机变的世界中她毫不懂得保护自己的方法。这也与从小没有父母,并缺乏指点、帮助有关。唯一真心与她相好的宝玉,他本也是毫无心机和城府的公子哥儿,也不懂如何保护她,更无力给予保护。曹雪芹尽管极为钟爱他笔下的这个高洁刚正、姣美活泼的少女,他也不得不将她推上死路,并令人信服地写出她的最终夭折的必然性。
●坚强女儿,孤立无援而转为可怜
晴雯重病在家,躺在床上已经难以动弹,可怜她在家中无人看顾,宝玉偷去看望时,她已渴了半日,无人理睬,自知:“不过是挨一刻是一刻,挨一日是一日,我已知横竖不过三五日的光景,我就好‘回去’了。”她对宝玉抱怨:“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我虽生得比别人好些,并没有私情勾引你,怎么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今儿既担了虚名……早知如此,我当日——”这真是合情合理又气又悔的临终之言。说到这里,气往上咽,便说不出来,两手已经冷凉。两三句话时,晴雯才哭出来。宝玉拉着她的手,只觉瘦如枯柴;晴雯拭泪,把那手用力抽回,搁在口边,狠命一咬,只听“咯吱”一声,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咬下,拉了宝玉的手,将指甲搁在他手里。又连揪带脱,在被窝内,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小袄儿脱下,递给宝玉。不想虚弱了的人,哪里禁得这么折腾,早喘成一处了。宝玉见她这般,已经会意,连忙解开外衣,将自己的袄儿褪下来,盖在她身上,且把这件穿上;不及扣钮子,只用外头衣裳掩了。刚系腰时,只见晴雯睁眼道:“你扶我起来坐坐。”宝玉只得扶她。哪里扶得起?好容易欠起半身,晴雯伸手把宝玉的袄儿往自己身上拉。宝玉连忙给她披上,拖着胳膊,伸上袖子,轻轻放倒,然后将她的指甲装在荷包里。晴雯哭道:“你去罢!这里腌臜,你哪里受得?你的身子要紧。今日这一来,我就死了,也不枉担了虚名!”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她坦率地与宝玉交流情感,将心中的真实想法和盘托出,赢得宝玉由衷的怀念,真不愧是大观园中最聪明最有魄力的女子。
晴雯本是一个幽默的女子,当初怡红院众丫环凑份子为宝玉做寿设筵,宝玉喜得忙说:“她们是哪来的钱?不该叫她们出才是。”晴雯道:“她们没钱。难道我们是有钱的?这原是各人的心,哪怕偷的呢,只管领情就是了。”这句话讲的十分火暴,却又十分有理,晴雯的幽默语言也带有刚烈的性格和灵巧的说服力。
晴雯的悲剧结局,首先是宝玉的软弱无能,毫无挽救和帮助晴雯的办法和手段;晴雯的仅有的亲人是娘家的兄嫂,他们自私、卑鄙,甚至无耻;晴雯本人没有亲密的朋友,她与其他做丫环的姐妹们格格不入,孤高不群,所以临到死地,只能独自挣扎,无人伸出援助之手。尽管她死得硬朗,但死得相当孤零悲惨。
谙熟封建时代世故人情的晚清评论家所撰《读花人论赞·晴雯赞》说:“有过人之节而不能以自藏,此自祸之媒也。晴雯人品心术,都无可议,惟性情急,语言犀利,为稍薄耳。使擅自藏,当不致逐死,然红颜绝世,易启青蝇;公子多情,竟能白璧。是又女子不字,十年乃字者,非自爱而能若是乎?”从审美角度说,晴雯的情爱观所指导的自爱性格,确乎如芙蓉之冰清玉洁,出污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晴雯尽管聪明过人,美丽过人,她的纯洁的感情,赢得宝玉的尊重。她的美和智慧足以使宝玉和她的爱情牢固地维系,但愚笨的王夫人的嫉恨与她周围愚笨的仆妇的嫉恨联手即战胜了晴雯的智慧,扑灭了她的生命,她们用扑灭她的生命的方式扑灭了她与宝玉的爱情。
晴雯的人生失败还因为她颇为健康的身体竟然在被赶出大观园之前患病,疾病的恶化帮助了王夫人获胜,晴雯这个刚强的少女,强不过疾病这个厄运。如果晴雯不生病,她还会有机会改变命运。不要说晴雯是个卑贱的丫头,就是指点江山、叱咤风云的诸葛亮,也“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沽襟”。在命运面前无可奈何。
2.袭人的忠诚和成败
袭人姓花,本名蕊珠(一作“珍珠”),宝玉因知她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有“花气袭人”之句(陆游《村居书喜》:“花气袭人知骤暖”),遂回明贾母,把蕊珠更名袭人。
在宝玉的心目中,袭人是与晴雯地位并立的最重要的丫环。她原来是贾母之婢,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这袭人亦有些痴处,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只有一个宝玉。(第三回)
●对宝玉的无限忠诚
贾母是富有经验的治家的主母,看人识人也是极准的,她对袭人经过长期的观察和使用,所以她对袭人的“心地纯良,恪尽职守”的评价,无疑是准确的。
袭人伺候宝玉,只因宝玉心情乖僻,每每规谏宝玉,心中着实忧郁。
她忠于职守,所以看到他的心情乖僻,坚持不断地规劝,宝玉不听,她还心中着实地忧郁。这样的婢女,不仅在贾府和大观园中是绝无仅有的,在其他小说和戏曲中也没有看到过别的婢女是这样规劝教育男主人的。
可见袭人的责任感是非常强的。袭人的责任感体现在三个方面:平时尽心精心服侍宝玉的生活,坚持劝说和规谏宝玉,此外,每次宝玉和宝玉身边的丫头出现差错或发生坏事,她都能恰当地补台,力求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第一次补台是宝玉因小事对奶娘李嬷嬷不满,声称要撵走她,这时袭人已经睡下,后来宝玉摔了茶钟,动了气,遂连忙起来解释劝阻。早有贾母遣人来问是怎么了。袭人忙道:“我才倒茶来,被雪滑倒了,失手砸了钟子。”一面又安慰宝玉道:“你立意要撵她也好,我们也都愿意出去,不如趁势连我们一齐撵了,我们也好,你也不愁再有好的来服侍你。”宝玉听了这话,方无了言语,被袭人等扶至炕上,脱换了衣服。袭人不知宝玉口内还说些什么,只觉他口齿缠绵,眼眉愈加饧涩,忙服侍他睡下。袭人伸手从他项上摘下那通灵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下,次日带时便冰不着脖子。那宝玉就枕便睡着了。
宝玉醉后要撵走李嬷嬷,这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必会遭到长辈的批评,袭人用“掼纱帽”即辞职的形式阻止宝玉;用自己承担责任的方法,掩盖宝玉的无理发火,帮他避免了长辈的指责。
袭人对通灵玉的保管,极其细心负责,要每天做好这件事,体现了极大的耐性和韧性,真正做到了“一个人做事认真不容易,一辈子做事认真最不容易。”
宝玉上学那一天,袭人早早地为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并体贴入微地反复叮嘱。至是日一早,宝玉起来时,袭人早已把书笔文物包好,收拾的停停妥妥,坐在床沿上发闷。见宝玉醒来,只得服侍他梳洗。宝玉见他闷闷的,因笑问道:“好姐姐,你怎么又不自在了?难道怪我上学去丢的你们冷清了不成?”袭人笑道:“这是哪里话。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终久怎么样呢。但只一件。只是念书的时节想着书,不念的时节想着家些。别和他们一处玩闹,碰见老爷不是玩的。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功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这就是我的意思,你可要体谅。”袭人说一句,宝玉应一句。袭人又道:“大毛衣服(“大毛”相对“小毛”而言,通常指白狐皮,也泛指其它狐、貂、猞猁等贵重皮毛中长毛可御严寒的直毛皮莆子。用这种皮莆子做的皮袄,叫作大毛衣服)我也包好了,交出给小子们去了。学里冷,好歹想着添换,比不得家里有人照顾,脚炉手炉的炭也交出去了,你可着他们添。那一起懒贼,你不说,他们不得不动,白冻坏了你。”宝玉道:“你放心,出外头我自己都会调停的,你们也别闷死在这屋里,长和林妹妹一处去玩笑着才好。”说着,俱已穿戴齐备,袭人催他去见贾母、贾政、王夫人等。
以上袭人三个方面的责任感,还是小的方面,从大的角度来说,袭人对贾府前途和与此密切相关的宝玉成才方面,有着很清醒、很强烈的责任感。这是与她的地位有很大关系的,她自觉自己是宝玉的头号侍妾,宝玉和贾府的兴旺与她今后一生的命运休戚相关。但更与她的品质有关系,“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只有一个宝玉”,在侍候宝玉时,她对事对人都无限忠诚。
多数仆人懒,没有主动性和自觉性。袭人勤快、主动、任劳任怨。
但对任何人物和事物,都难免见仁见智,各有不同。对于袭人,洪秋蕃评:“袭人服侍贾母,心中眼中只有贾母;跟了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其得新忘故之心已可概见。”蒙府本评:“世人有职任的,能如袭人,则天下幸甚。”这是另一种看法,与否定者如洪秋蕃的评语不同。
洪秋蕃的评语颇有偏见,他认为袭人是奸猾之人,所以将袭人忠实于眼前的职守看作是见新忘旧。一个人的精力、时间有限,加上任务的目的性强,她当然只能做好眼前的工作,心眼中只有目前的服务对象。如果她在为宝玉服务时,还要考虑贾母,为贾母操心效劳,这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贾母和宝玉都不容许的。这与见新忘旧完全使两件事,洪秋蕃的此则评语逻辑混乱。
●对宝玉的温柔和顺
袭人侍候宝玉是最为贴心的,她对宝玉一贯地温柔和顺。宝玉内裤因警幻仙子的引领,梦中与美人相交,梦遗后醒来,袭人为他系衣裤时发觉了这个秘密,袭人伸手与他系裤带时,不觉伸手至大腿处,只觉冰凉一片沾湿,唬的忙退出手来,问是怎么了。宝玉红涨了脸,把他的手一捻。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通人事,今见宝玉如此光景,心中便觉察一半了,不觉也羞得红涨了脸面,不敢再问。袭人聪明,所以这时不问,后来给宝玉换裤子时,宝玉含羞央告道:“好姐姐,千万别告诉人。”袭人则又含羞笑问道:“你梦见什么故事了?是那里流出来的那些脏东西?”宝玉道:“一言难尽。”说着便把梦中之事细说与袭人听了。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与宝玉的这番对话,在潜意识中是她对宝玉朦胧的爱的启示和鼓励下讲的。她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
袭人在宝玉“强”与她云雨时,她牢记贾母的安排,与宝玉结成事实夫妻,这是袭人最聪明的地方。因为袭人知道贾母安排她将来当宝玉的侍妾,袭人面对的宝玉是性格温柔的美貌少年、贾府地位最高的继承人,是最为理想的依靠,她满足宝玉的要求既不“越礼”,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她对宝玉无限忠诚的表现,更是抢先抓住宝玉的心的良机。袭人从此对宝玉“更为尽心”,这是原作对她的正确评价。
袭人做事头脑清醒,不仅自己对宝玉温柔万分,也要求宝玉对其他女孩也温柔体贴。宝玉与黛玉憋气争吵,贾母调解不成,急哭了,袭人在背后暗地劝宝玉要“体贴女孩儿们的心肠”,主动去向黛玉赔个不是。宝玉生气时踢人,错踢到袭人身上,袭人又是羞,又是气,又是疼,但料到宝玉不是存心踢她,便忍着说道:“没有踢着,还不换衣裳去呢!”到晚间脱了衣服,只见肋上青了碗大的一块,自己倒吓了一跳,又不好声张,不意口吐鲜血,还是克制自己,不让人知,反倒不断安慰宝玉。晴雯在场面上揭袭人之短,袭人也一再忍让,宝玉气得要当场撵出去,袭人带领众丫头跪在地上,恳求宝玉宽恕晴雯。香菱弄脏衣裙,宝玉怕薛姨妈责怪她,要袭人将自己的裙子送她,袭人立即慷慨相送。凡此种种,皆非一般丫头能做得到的。从这个角度看,这样的贤惠丫头大得宝玉喜欢,从贤内侍升做贤内助也原是自然和必然的。故而脂评赞她是“贤而多智术”的“袭卿”,称颂她“可爱可敬可服之至”。
●对宝玉的反复规劝
可是袭人并非对宝玉无原则地温柔和顺,她也常有严厉教训宝玉的时候。
袭人回家探亲,宝玉带焙茗去她家探望。袭人回怡红院时,问可起在她家看到的红衣少女原是袭人的两姨姐姐,宝玉赞叹:“实在好得很,怎么也得她在咱们家就好了。”袭人冷笑道:“我一个人是奴才命罢了,难道连我的亲戚都是奴才命不成?定还要拣实在好的丫头才往你们家来?”宝玉听了,忙笑道:“你又多心了!我说往咱们家来,必定是奴才不成,说亲戚就使不得?”袭人道:“那也般配不上。”袭人的头脑很清醒,她见宝玉喜欢别的少女,心中便有忌意;二则她自知当奴才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见得家里都来当奴才;三则身为奴才,要当贵族人家亲戚,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