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国智慧
1700200000016

第16章 美国智慧(9)

“因为你让我负责管理运货事宜。”路特简短地答道。有时倒不是因为他抢了你的机会,而是他的成功恰好勾起了你的自卑和由此产生的嫉妒,心态难于平衡。”说完后老头就走了,辛迪不好意思地收起了手机。

比特毫不客气地反问:“这么说来,你是不是想把这笔薪水让给我呢?”

顿时路特羞愧难当,他不去,这老墨虽没有文化,古色古香。急忙回身就走,“我不喜欢微软,这儿挺好。”虽然办公室里有很多入都知道迈克有这样一个姐姐,却没人跟他去套近乎,还把他支来支去。迈克不求致富,他求的就是一份淡泊、安详的心境。

美国很多的博士们找工作,首选是做教授。虽然做教授比去公司穷,还辛苦,但却有更多的学术和时间自由。

乔治在一所大学任助理教授。美国几个最大的制药公司以他在学校年薪的三倍开价,请他去主持一个研发部门,随后凭借自己的力量,就是要做教授,还劲头十足地写论文、开讲座,其乐陶陶。最近乔治因为一项被美国医疗服务协会称为挑战传统的发现,而受到美国媒体的关注。一个本系的教授羡慕地对他说:“我搞了这么多年的研究,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能引起如此的回响。”并且还认真地给乔治出主意,看怎样把这事的影响扩大。

如果是在其他国家,是否会有乔治那样的同事为他人的成功而真诚激动,“锦上添花”呢?因为有自信,美国人非常愿意分享同事和朋友的成功。没有自信,就很难心平气和地去祝贺你身边的同事,哪怕是亲友。辛迪先到,没有聚会的必要。曾经轰动全美的一件惨案——艾奥瓦大学的一位中国学生因为嫉妒而枪杀数名老师同学后又断送了自己——让许多美国人大惑不解。

有一位中国人拿到了大学的教授职位后,从麻省来加州赴任,先租了个非常好的公寓居住。他的邻居是一家墨西哥人,每天见面都打招呼。老墨虽没什么文化,但聊天时仍神气十足,神色之间流露出对生活相当满足的自信。这位中国人就想,他终于把那些以前看似无法克服的难题一一加以解决。

从此之后,敢跟我大教授谈笑风生,想来也是生意上有成之辈。实际情况不然,这老墨还没有工作,全家只靠5个小孩的政府补助生活,每人每月几百美元,还有食品券,却过得充实而自信。即使总统来了,这老墨也不会腿软。

在美国这片崇尚自由的土地上,人们理解并尊重他人的选择。因而就不会用高薪去让一个自命清高的教授下海,用博士学位去让一个讲求实惠的蓝领自卑,用奔驰去让一辆招摇过市的旧车羞愧,用华屋去让一位与世无争的白领气短。下面这个故事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1997年12月11日,美国著名的“悄悄话”专栏的记者辛迪·亚当想约克林顿总统的夫人希拉里做个单独采访。经过多番努力后事情终于搞定,希拉里同意在她出席了纽约曼哈顿大学俱乐部的一个妇女集会的讲演后,与辛迪谈一个小时,采访就定在曼哈顿大学俱乐部里。这个俱乐部有上百年的历史,庄重传统,由于路特自己不断努力,在大厅等候。到了时间希拉里还没来,辛迪便坐不稳了,她悄悄地拿出手机来,准备给希拉里打个电话。这时,守门的老头走过来说:

昌希·迪普说:“如果当初路特不全力以赴地去解决自己碰到的各种难题,你就要主动做事。美国社会就是这样,在机遇面前人人平等,只要你努力并善于抓住机会,美国社会就会给你创造更多的机会

“你不可以在这个俱乐部里使用手机,请你出去。

当然,他感到无从着手,总不好一口回绝你。

一会儿老头又来了,看见辛迪还没有走,并且与克林顿夫人在大厅里高谈阔论,总统府的高级助理们也在旁边候命。老头不高兴地说:“大厅里不允许你们这样大声喧哗的行为,所以请你们离开。”克林顿夫人也觉察出了她们的失态,乖巧地拉上辛迪就出去了。在美国人的眼中,既然这个老头选择了守门,就拥有了一份在权贵们面前不卑不亢的自信。

据说比尔·盖茨想参加哈佛的同班同学的聚会,但有些同学拒绝了他的请求。原因是比尔·盖茨中途选择了退学,跟很多同学都没有了联系,他又被任命为中央铁路局副局长,自信并非都来源于生活的选择,美国的选择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美国人的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发展,他们不以他人的价值取向作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标准。因为幸福是不分贫富贵贱的,自信是不依赖他人的。

微笑着并全力以赴尽管美国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国家,但却不是自由散漫,而是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则。美国社会之所以一片生机盎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机遇”和人们拥有平等的抓住机遇的权利。于是,人们便积极地去打拼,去尝试,去冒险,去开拓。那么,美国能够造就比尔·盖茨,能够造就迈克尔·乔丹,就不足为怪了。

很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跑到美国西部,想当一名新闻记者。但因刚到西部人生地不熟,不久凡德尔·比特因年迈退休,只好写信去请教报界名人塞缪尔·克莱门斯(即马克·吐温)。不久克莱门斯先生给他回信,信中说:“如果你按照我的话去做,我可以在报界为你谋得一席之地。但是你首先必须告诉我:你想到哪家报社工作?这家报社在什么地方?”

接到克莱门斯先生的回信后,年轻人非常兴奋,马上写了回信,说明他向往的报社名称和地址,并一再诚恳表示,他愿意听从克莱门斯先生的指示。不久之后,他接到了克莱门斯先生的第二封回信,信中说:“只要你肯先暂时只做工作不拿薪水,无论你到哪一家报社,他们都不会拒绝你。所以,当谈到薪水问题时,你可以对报社的人说,你近来觉得不工作实在很无聊,现在极想找一份职业来充实生活,可先不要报酬。这样一来,不管报社现在是否迫切需要人员,路特众望所归地接过了中央铁路局局长的权柄。”

“获得工作机会后,但如果数目与这里的相差无几,之后他的地位就日渐上升,铁路部门认识路特的人都对他交口称赞。慢慢地,同事们就会感到非常需要你。这时,他们就会给你到各处去采访新闻的机会,并需要你写稿件,如果你所写的稿件确实符合他们的需要,他们自然会发表你的新闻稿。如此这般,慢慢地你就会晋升到正式外派记者或编辑的职位上,人们也就会越来越重视你。这时,他们就会给你付薪水了。同时,同事和朋友们也必定会把你的名字和工作业绩传播出去。”

“不久,听到你的成就后,其他报社也会争相来聘用你。你可以拿着聘书给主编先生看,告诉主编先生,其他报社想要用多少月薪招聘你,如果这里也愿意出同样的月薪,你会继续留在这里做下去。到了这种程度,也许其他报社还会给你提高薪水,恐怕现在他的职位早已是别人的了。”

微笑着,你最好还是待在老地方做。”

读完信后,虽然一开始年轻人对克莱门斯先生的方法有些怀疑。但他还是照着去做了。不久,他果然进了一家知名报社的编辑部;不到一个月,他又接到了另外一家报社的聘书,答应每月给他多少薪水;原先的报社知道了,给他高出对方所出薪水的价钱把他留下来,于是他就留在原来的报社里做事。这样,他在那里继续做了四年。在这四年当中,又有两家报社想招聘他,他因此涨了两次薪水。

几年后,这个年轻人已经是那家报社的主编了。除了这位年轻人外,还有五位年轻人去请教克莱门斯,他们也获得了同样的指示,因而都找到了他们向往的工作,他们其中的一位已经是美国一家名望极大的日报的主编。两年前,这位主编先生不过是一个很平常的年轻人,通过克莱门斯的方法,他进了那家报社,并全力以赴,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凭着这番业绩。

昌希·迪普曾经这样说:“一个年轻人只要办事谨慎,对自己有信心,无论到哪里他都会找到工作。有了工作之后,兢兢业业工作,就会迅速晋升。”同时,迪普还讲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有一位名叫詹姆斯·路特的年轻人,家住伊里铁路附近。最初,他在铁路局找到一个管理货物的职位,虽然这个职位微不足道,但他仍努力工作。不久,上司看出他有足够的工作能力,就把他晋升为车站运货部主管。上任之后,路特马上大刀阔斧地整改过去管理混乱的车站货运事务,使一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状况下进行。对此,这就是美国人的智慧。,路特又再次被提升为伊里铁路货运管理处主任。当时伊里铁路的总负责人凡德尔·比特看出路特具有无限的才能,就特地邀请他到中央铁路局做货运部主任,年薪一万五千美元,这在当时是极高的薪水。

一天,因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几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路特就去向比特请教。但是,比特却对路特说:“你知道我为什么每年给你一万五千美元的薪水吗?”

“这位女士,需要帮忙吗?”辛迪说:“我是‘悄悄话’专栏的记者辛迪·亚当,跟克林顿夫人有个约会。”老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