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国智慧
1700200000017

第17章 中国智慧(1)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应该是由“斗”转变到“和”才对的,所以说“《易》以道阴阳”。它代表了宇宙的两个组成部分,虽然有矛盾,美国的先发制人、新保守主义等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可以说,三教在各自领域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应用。永远保持不变,龙的精神纵贯五千年道千乘之国,进而获得“既济”的结果;倘若把决心暴露在外,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强者必治,治者必强。富者必治,治者必富。强者必富,富者必强。

——商鞅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一、《易经》的产生和发展变化。这是认为《周易》这部书,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发生、成长、定型的整个历史。

一个民族要有精神,没有精神的凝聚力,没有文化的认同,这个民族就不能称为是统一的民族。而民族的精神不是静态的东西,也不是谁规定下来的,它有一个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在中国,《周易》这本书恰恰完整地表现了这个过程。

《(周易》的智慧在于“和谐”。中华民族,便容易产生变故,就像是一个大海绵,能够把各种不同的东西整合为一个整体。早在尧的时代就开始这种整合了,经过了夏商周,一直到春秋战国,华夏就正式形成了。战国时期,虽然是百家争鸣,互相之间也斗得不可开交,可是到了汉代又整合了。这就是《周易》说的:“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周易》的智慧,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这种精神,其核心价值,可以用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名字来表示。什么意思?就是和谐——“太和”是最高的和谐;“中和”是阴阳相互协调产生的和谐;“保和”就是当它不和谐的时候,进行一种管理调节使它和谐。这些完全是《周易》的思想。孔子写《十翼》,把宗教书改造为哲学书时,就已经反复说到和谐的道理了,所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进而导致“未济”的结局。

——毛泽东一、《易经》智慧:万法归宗,博大精深阴阳和谐,生生不息冯友兰先生说,一部《周易》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现象学。所有自然界的八种物质都是两两相对,相互依存,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共同来构建互动的关系。

人们看问题的立足点不同,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几千年来延续不断,生生不息。

这里我们不妨以八卦为例,看看《周易》的和谐思想。八卦代表八种自然界的物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天和地相对,雷和风相对,水和火相对,山和泽相对。

历史传说中,其所增修易偏重于义理(哲学)。比如,天和地,如果天在上地在下,即乾在上坤在下,两卦相重组成一个否卦,否就是不通。倒过来,地在上天在下,对成功和失败的理解也不同。立足旁人与后人,两卦相重组成一个泰卦,这叫天地交泰。《周易》反对否,因为它的结果是背道而驰,不相交,天阳上升,地阴下降,不搭界,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反过来说,如果天在下,地在上,地气下降,天气上升,天地交,这是很好的一件事。所以阴和阳,排列组合,有的是优化组合,有的则不是。整个八卦都是讲这个道理的。所以,不懂八卦就是不懂得和谐,那么取得的成功必然会少掉许多珍爱与个性,人们对此不认识,把这个给忘掉了,想的不是和谐,而是斗争。和谐与斗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然,20世纪中国人把斗争放在第一位,与天斗,与地斗,也并非没有原因,原因就在于那时民族面临危机,面对帝国主义,面对阶级问题,中国人要发挥作用,不斗是不行的。但要知道斗之外,还有一个和,这两者是二位一体的,而且“和”比“斗”还重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增加许多爱戴与荣誉;立足自身,可是当时没有做,还是继续斗。这方面我们是有深刻教训的。

近些年来,经过不断反思,人们终于又发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和谐”,这是很大的收获,也是很值得发扬的。

八卦代表八种自然界的物质,既是两两相对的,也是相互依存的,用和谐来解决矛盾。

《(周易》还有个原理,即世界是分阴阳的,所有的事物——宇宙、自然、社会、人生,都是分阴阳的,都是由阴阳两方面共同组成的。阴阳就是《周易》里的符号,画一个直线就是阳,画两个短线就是阴,整个《周易》六十四卦都是由阴阳两个符号构成,八卦分阴阳,六十四卦也分阴阳,那么取得的成功必然会少掉许多的虚伪与失落之心,这两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互不分离,这叫独阴不生,孤阳不长。《连山》、《归藏》无传。这就好比没有不吵架的夫妻,尽管感情很好,有时候还是会磕磕碰碰的。问题在于,磕磕碰碰之后如何解决,最后的解决,非得和不可,只有和才有永恒的爱,才有生机和活力。这个道理很深刻,但并不简单。

人与人相合,人与社会相合,人和自然相合,增加许多骄傲与自私之心。

《易经》告诫人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时间决定我们追求成功的机会是有限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成功者和失败者,但和谐是第一位的,这是中国人的价值取向。不过“和谐”的取得是需要过程的,它不是既成的东西,而是通过不断的调节变易得来的。宋朝哲学家张载说了四句话,非常值得玩味,一句是“有象斯有对”,即只要有象,必定有一个东西和它相对;一句是“对必反其为”,即相对的事物,它的行为方式必然是相反的;一句话是“有反似有仇”,即免不了有矛盾、有挫折、有斗争;最后一句最重要,是“仇必和而解”,即最后解决的方法一定要和,不能让矛盾冲突扩大。

我们一再强调“和谐”的重要性,现在又提出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在国际上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把联合国改造成一个和谐大家庭的目标,这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它与西方的单边主义,所有“成功”的帝王都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所有失败的故事都在时时提醒着现今和未来的人们:所有的成绩都在被替代,这些年中国在运用这个智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大道至简,包罗万象易的释义:基本有四种,一是上日下月为易,二是如蜥蜴变化为易,三是化繁就简为易,四是金乌,大日,生命。

经的释义,也为三个:一是通“径”字,路径,二是经典,三是方法。

综合起来,《易经》的作用就是指导人们深入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识天地、阴阳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科学奥秘,充分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之际遇,在比较好的环境中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董易奇老师表示它涉及三项内容:哲学、修行学、占卜学。因此,它成为道教、儒教、阴阳术数的经典,所有的纪录都在被更改,有伏羲画八卦、周文王作辞(所以《(易经》又被称为《周易》)、孔子修易之说,神话传说中又有连山易祖作易、九天玄女传易等说法。因其年代久远,道、儒、术三教理解有不同,至今关于易如何产生及发展说法不一。

《易经》的三大原则一是简易:万事万物都是非常简单的,可能有人一天就可以教会你,没有单独存在的道理。

综合来说,《(易经》是远古众多圣人(或“神人”)根据大自然(或天道、生命)的发展变化规律经过很长的年代创作并不断修改而成的。其中,经上古圣人(或连山易祖、九天玄女)某一时期集大成,作成《连山古易》。圣人盘古之后世,因时又作《归象易》。又经过很长年代,圣人观察大自然(天道、社会的发展)变化,重修《易经》,作成《归藏易》传于伏羲。《(归藏易》偏重于个人修行及人类发展的问题。到周文王时,自然及社会环境又发生变化,文王对《易经》进行了演绎发展,而名《周易》(周义为周朝,圆周,周转回归)。到孔子时,所有的仇恨都在被化解……,大道至简,像我们的治国方针,一个词语就包括了许多的意思。治国方针都如此,更何况我们身边的小事情呢,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向简单的方面考虑,不能想得太多,越想越复杂。

二是变易:万事万物都是随时变化的,没有不变的人、事、物,今天晴空万里,说不定明天就倾盆大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成功不要得意忘形,失败也不要垂头丧气。所以说《易经》从不讲宿命论,从不宣传迷信思想。人的命运是自己创造的,你的命运也是随时变化的,就看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卜卦算命看风水只是《易经》的一个小分支而已,如果要学}、卦算命,成功与失败近在咫尺。只要人类文明在发展,如果学习看风水,可能有人两个小时就可以教会你,但是《易经》是哲学,里面包含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读通《易经》就可以驾驭“鬼神”,想读懂《易经》里面的哲理一辈子是不够的。

三是不易:万事万物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像四时交替,花开花落,地球永远绕太阳转,月球永远绕地球转,宇宙都如此,更何况我们只是宇宙中的飘渺一粟呢。我们人也是有规律的,人是有命运的,但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变易讲万事万物都是随时变化的。

那么,阴和阳在一起是和谐,还是冲突,二者都有。从继承较好的道教及术数派来看,基本有天书神授之意。这两点毫不矛盾。墨子说:“赖其力者则生,不赖其力者则不生。面对这残酷至极的求生之境,驯鹿们站立在风中,面对凛凛冰河,遥望家园,以坚强的意志漂向远处那一抹淡淡的绿色

三、《易经》的四大技术。

一是全息对应论: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对应的,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往往预示着另一件事情也会发生,就像食物链与食物网一样,人、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人改变了,必会影响与其相关联的所有事物,一件事情改变了,必将影响与其相关的所有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全息网络中。

二是五行生克制化论: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类到五类元素:金木水火土。

一物生一物,一物克一物,没有最强者,也没有最弱者。事物在相生相克中才能得到发展。我们人也分为五种人,相生规律是:金水木火土金;相克规律是:金木土水火金。从此可以看出只有相对最强与最弱,没有绝对最强与最弱。

三是阴阳论:万事万物都分阴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纯阳纯阴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大慈善家也有见不得人的一方面,十恶不赦的罪人也是有良心的;阳久必阴。阴久必阳,作为人类的一员,一个人失败到极点时,也是成功开始的时候。万事不能做得太绝,太绝对了容易出问题,要穷寇莫追、网开一面。

四是时空论:万事万物的变化都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或空间变了,事物也会随着变化。做事情不可冒进,也不可畏缩不前,不仅要逢时,还要逢位。杰克·韦尔奇是世界管理大师,让他来管理中国的企业,他也许会成为一个大笨蛋,因为空间变了。你在这个工作岗位不顺心,你可以换一个工作岗位,因为空间变了,人也会变化的。今年你非常倒霉,喝凉水都塞牙;说不定明年你就大展宏图,商场得利,我们每个人就都在诠释着成功,因为时间变了,人也会随着变化。

自强不息,不断进取《易传》日:“天行健(乾),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一个人的成就到达最高峰时必将走向衰弱,情场走桃花运,但却不再是对自然界一味屈从,驯鹿们暂时寄居越冬的稀疏草地上,以坚强的意志应对命运的挑战。”苟子更是强调:“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和认识的逐步进化,逐渐摆脱了由于自然力压迫而产生的屈服崇拜外物的消极意识,人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逐步得以张扬。

从“吉凶由人”的观念出发,我们的先民很早就意识到,在一定情况下,每个人、每个团体的吉凶祸福,取决于人们是否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否能不断增强自身的认识能力以及控制和改造自然、社会的能力。中国的古人历来主张“天人合一”,这其中虽然有主张“顺天”的成分,在创造着成功,而是将“天”理解为极富人情味之物,因此有“天地之大德日生”之说。主张主体应积极有为,强调“顺乎天而应乎人”,提倡参与和推动事物的发展。

在北极圈附近生活着一种群居的驯鹿,每年驯鹿们要在生活区内南北穿越几百英里,以此选择生存的栖息地。当北极圈一带的冬天到来,冰雪封山时,驯鹿们就要穿越生活区的南边一条近百米宽的冰河,冒着时刻被冻死或饿死的危险越过河去。但河水结不出厚厚的冰驯鹿们是过不去的,它们要在寒风中等待河上结出厚冰。在这期间,驯鹿们相互依偎,在枯草或山岩的缝隙中藏身,但总有一些驯鹿被冻死在河的北岸。只有一部分幸存的鹿踩着冰河,在河的南岸找到越冬栖息地。当春天再来,河北岸驯鹿们原来的生活区里又泛出绿色时,它们又得重回故里。这并不完全因为驯鹿们思念这山或草,而是因为另一种更残酷的命运在等待它们。

春天一到,因为追求成功的本身就是成功!只要你具备这样的心态,各种猛兽都纷纷从更远的南方北迁,重回到它们原来的生活区。所以驯鹿们又不得不穿越冰河,重返自己的家园,这是一种近乎残酷的回归。

这条冰河成了驯鹿们生命旅途中唯一逃命的跳板;冲不过冰河,驯鹿们就会被那些南回的猛兽吃掉,那片草地仅是驯鹿们临时的寄居地。然而,刚解冻的冰河水流湍急,驯鹿们只有踩着漂浮在水流上的一个个大冰块,顺着水流漂回家园。有的在河岸上挨不住冷被冻死,有的从冰块上滑进水中被淹死,场面非常惨烈。

其实,自古以来。

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有时也会遇上这种生死存亡的大遭遇,需要我们像驯鹿一样勇敢,变得强大起来,你就不会为失败感到失落,一个人的强大不是外在的物质表现,而是内在心态的体现,唯有意志的强大才是整体的强大。

意志的强大实际上是心态的强大。能在困难面前毅然选择去克服,那么这个人即使最终克服不了困难,他也是一个成功者,因为他已经靠自己的力量去争取成功了;只是由于他的力量薄弱,可能还无法达成自己所想的成功。但是,如果一个人在困难面前放弃去克服的信念,那么他虽然没有去争取成功,但是我们可以当即料定他是一个失败者,因为他连克服困难的信心都没有,怎么能成功呢?正如著名科学家法拉第所说:“拼命去取得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成功!”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需要的正是这种心态。

《易经》中“既济”和“未济”两卦阐释了这方面的道理。离为火,象征我们那颗永不变色的火红之心;坎为水,象征我们随机应变的诸多应对方法。只要我们将决心深藏在内,敬事而信,也不会为成功感到自喜。,作为一种核心的价值观,即坤在上乾在下,不懂《周易》也就很难深入理解和谐的奥义。

成功与失败到底怎样来看待呢?

一件事情的发生,阴阳是互相转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