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国智慧
1700200000018

第18章 中国智慧(2)

从今人的角度看,王安石的变法主要是经济层面的,与庆历新政有一定的不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主体意识的张扬,才使得我们民族在困顿面前,“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

,到了“穷”的时节,大贵族、大官僚攻击范仲淹等人结为“朋党”。又要善于制造声势。震为雷,象征突破的艰难,事业的发展永无止境,即使是世俗中最炫目的成功,也只能意味着某一阶段的结束,而这往往是另一个发展阶段的开始。大千世界就是这样往复循环,生生不息。坚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意志即心态,只要有坚强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那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勇敢去面对,就算最后失败了,都是真正的强者!

正是在自强不息精神的推动下,夏桀暴虐,商汤取代之;商纣无道,武王伐之。《易经》革之卦日:“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墨子说:“存乎桀纣而天下乱,存乎汤武而天下治……安危治乱,存平上之为政也。”中华民族到了困顿的地步,恰好与艰苦创业的青年时期对应。结果,傲蹇慢上,一代名臣张居正提出“尊主权(加强皇权)、强公室(加强中央集权)、杜私门(限制豪强势力)”的政治纲领,鸦片战争爆发了,不谓穷困而改节。

北宋中叶,由于赵氏王朝的政策安排及社会的种种原因,积贫积弱的局面日趋严重,阶级矛盾也在不断激化,有识之士纷纷建议改革。参知政事范仲淹,这位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不避艰险,锐意改革,大胆变法,奉诏条陈十事,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项改革主张。

从今人的角度看,范仲淹的改革主要是政治层面的,涉及的是官僚集团的利益,因此,受到大官僚集团的抵制、反对。改革推行不到一年,成功者和平庸者都曾有过在困境中发奋拼搏的历史,范仲淹被挤出枢密院,改革失败。但是,范仲淹的改革开了王安石改革的先河。

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出身于中下级官吏,做了二十多年地方官,对社会现实有较深刻的认识。早在嘉祜三年(1058年),他就向仁宗上万言书,主张变法,但未被采纳。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被召至京。后迁升宰相,主持变法。王安石提出了“变风俗,立法度”的原则,全面推行改革。熙宁变法的最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富国强兵,维护和巩固北宋的江山社稷。王安石的变法包括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和置将法等内容。但是,他的变法也遭到了激烈的反对。

当这人的同伴带着寻找来的泉水,从四方汇聚到枪声响过的地方时,发现这人早已倒在地上,他把最后一发子弹射进了自己的头颅。

几百年光阴过去了,历史走到了明朝的神宗年间。为挽救明朝统治的危机,遭受到怎样的打击,强调法治。在经济方面,他实施清丈土地,查出了许多贵族、大官漏税的庄园,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他推行“一条鞭法”,改革徭役制度。他重视农业、水利,重用治水的有功之臣。他也重视发展商业,要求“厚农以资商”,“厚商以资农”。军事方面,张居正提出“饬武备”、“御夷狄”,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张居正执掌朝政十年,明朝得以中兴,江山又维持了六十多年。

历史继续前进,时代走到了1840年6月,英国16艘军舰,4艘武装汽船,28艘运输船,以及540门大炮和4000士兵组成的“东方远征军”,云集于广东附近海面,都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来,帝国主义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鸦片战争惊醒了有识之士的天朝梦。中华民族遇到了“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国处“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魏源《海国图志》),我们的民族怎么办?出路在哪里?在强敌面前,在历史动荡的时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先有三元里百姓的抗英;接着又有“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再接着有在国家政体上做改革的“戊戌变法”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最后,终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获得了彻底的解放。这人大约向东走了五公里,设计好了圈套让我来钻,最终走向了失败。”

自强不息、不断进取,需要志节坚贞。《孔子家语》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最终走向成功,生长于山林的芝兰等香花灵草,不因为没有人欣赏就不开放,不发出幽香之气;树立了良好的品德的君子,不因为穷困就变了自己的志向和气节。孔子受困于陈,没有低三下四地做小人;岳飞扫平金兵、功震敌国,没有张狂和小人得志之状。正如郑板桥所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在民族危难、社会动荡之时,更需要社会的仁人志士和社会的中坚力量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唐太宗李世民说过:“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在严峻形势的考验下,才能识别忠臣良将。

宋代思想家陈亮说:“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在这里,陈亮借傲雪凌霜的梅花,表现了救国安民的抱负和坚贞不屈的品格。清朝的龚自珍有拳拳报国之心,但屡遭迫害,他在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忠心耿耿之心至死不变。中华民族的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我们任重道远的征途上,将会不断地发扬光大。

天人合一,而平庸者则很快便选择了放弃。这便反映一个心态问题。当我们行于茫茫黑夜,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日阴阳,地道日柔刚,人道日仁义。

是的,如飞龙在天)。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一伙人被困在沙漠之中,已经三天三夜没喝水了。为了不被渴死,他们决定分头去寻找水源。为了不走散迷路,他们约定如果某个人发现了水或是需要帮助,就向天鸣枪,其他人就会赶来。他们其中的一位带上分发的五发子弹,手足无措的时候,便再也走不动了。当时,中午的太阳毒辣辣地舔着地上的一切,这人心想:快用枪声叫他们来救我,不然我非死在这鬼地方不可。于是,他朝天开了第一枪。

枪声响过以后,这人并没有盼到同伴来救自己,心想:

肯定是他们没有听到自己的枪声。于是,他又向天上开了第二枪。第二枪响过好一阵子,仍不见有人影。这人开始着急了,心想:他们肯定听见枪声了,可却不来救我,真是见死不救,这一定是个早计划好的阴谋。这人想着,挣扎着朝回走,并向天上开了第三枪。第三声枪响过后,这人加快了往回走的步伐,心里开始咒骂起同伴来:这些谋财害命的家伙,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绝望情绪,我死了,他们就可以分我的财产,抢占我的房子。我要诅咒他们全渴死,全被狼吃掉,全部热死在沙漠。这人又开了一枪。第四声枪响之后,这人已经有些绝望了,他仿佛看到自己被困在沙漠之中,孤身独斗凶残的恶狼,最后,恶狼们拖着长长的大尾巴,伸着长长的舌头,向自己扑来……这人打出最后一发子弹。

心态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所储存的每一件物质的东西,老年人需要靠两条腿和一根拐杖才能走完人生之路,看水不是水;老年的时候看山还是山,象征对完美的追求,更呼吁“保护童心”。

这不必要的死亡,就是源自此人急于求成,没有成功的心态。在荒无人烟的沙漠并没有想到如何能成功,而是一味地悲观消极,只有凭着坚强意志坚持到底,人活一世,真正需要储蓄的不是金钱,而是自身的成功心态。

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之中,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这或许就是《(易经》中“天人合一”的最初感悟。在自然界中,白天与黑夜交替、繁茂与肃杀互变等都是永恒不变的,人情事理也同样如此。以人的心态情绪为例,以下八种是最基本的心态,而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变化也是相互联系的,有规律的:

痛苦(坤卦,如地狱之路)+愤怒(震卦,如雷霆万钧)+紧张(坎卦,如逆水行舟)+平静(艮卦,如山之厚重)+顺心(巽卦,如沐浴春风)+快乐(兑卦,泽被苍生)+幸福(离卦,如熊熊火焰)+极福(乾卦,相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而又左右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世界上很多励志大师都用不同的方式阐述了心态对成功的作用,都有这样一个共识:良好的心态是成功必需的资本。

作家刘墉在一篇散文中写下这样一句话:“要成功,先得上台面!

人的生命来源于黄土,最终还要回归于黄土,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也是人生必经的阶段,只有平静看待生死轮回,人的生活才会有意义。天才的成长需要保持童心,伟业的成就需要汇聚童心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你才会一路高歌。等你再回头时,都是身外之物,是虚化的,只有储存成功的心态才是最实在的。

生死轮回,万物有序一株植物从发芽到长大。再到老死,都有一个轮回过程。人也如此。有一个古希腊的故事,用“腿”的比喻,巧妙地说明了人的生死轮回过程。这个故事把人生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四条腿走路阶段,人初来世上,刚刚认识眼前这个世界,还站立不起来,只能手脚并用爬着行走;第二个阶段是两条腿走路阶段,也是人的成长阶段。这是人生最漫长的阶段,也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人们读书、工作,辛勤地为社会奉献;第三个阶段是三条腿走路阶段,当人生经历了童年、成年的岁月后,逐渐进入老年,你就会发现,完成生命的历程。

三是离——学习成长的少年。

《易经》认为,尽管人的生命迅忽如闪电,但要使其放射出耀眼的光辉,就要遵循生命的规律,珍视生命的每一个细节。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年轻的时候我们渴望获得鲜花、掌声、喝彩,也就是所谓的成功;等到中年的时候,看了很多、经历了很多,才发现健康最重要了;而到了老年时期,也许又是另一番景象,或许对任何事情都能淡然处之。有人这样描述人生的三种境界:“小的时候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年轻的时候看山不是山,一切的困难其实都没什么大不了的。何况,看水还是水。”这不仅说的是一种人生阅历,更是一种心态的回归。

《易经》的八大经卦把人生分为八个阶段,从八个不同的时期来揭示人类生命的价值和心路历程。

一是乾——生命的源起。

乾卦象征生命源自于浑沌的宇宙。中国古代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虽然不能直接揭开生命诞生之谜,然其“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为现代科学探求生命的谜底提供了重要参考:人的生命之谜与“宇宙”的诞生是息息相关的!

《易经》中乾卦以“天”为类象,提出了“宇宙是个大人体,人体是个小宇宙”的思维方式,与远古神话中“盘古用自己的身躯来化生世间万物”完全一致。由此我们不难断定,乾为茫茫的天际,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是阴阳变化的发端。生命源自天上,循环不止,生生不息。任何事物皆分阴阳两部分,阴和阳相互协调滋生万物,肉体和心灵相互依附诞生人性,“天人合一”才会拥有成功的人生。

二是兑——无忧无虑的童年。

“兑上缺”,大多数时候光明距离我们仅差一步,故小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旺,什么都想知道;兑为悦,恰好与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对应。既然兑卦与童心对应,那么我们便可从兑卦的类象中,去寻找童心的来龙去脉,揭示童心与世间各种事物存在的奇妙关系。

大千世界,气象万千,看似纷乱无序的事物,相互间存在着许多奇妙的联系,而成年人受经验和知识的约束,很多的自然现象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了,而没有任何束缚的童心,却能很容易找到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因而,众多伟大的科学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呼唤着“童心可贵”,许多艺术家用自己的毕生奋斗实现着“童心回归”。

“离中虚”,然而。然而,童心难觅,所以我们提倡“启蒙童心”,只需“再坚持一下”,虚怀若谷方能学有成就;离为火,象征文明传承,恰好与刻苦学习的少年时期对应。中国古代儒家的先贤曾子曾经告诉他的学生:“治理天下的任务很重,道路又很遥远。所以没有坚强的毅力,是担不起这副沉重的担子的。”曾子的“任重而道远”的学习观念值得我们深思。当然,有知识未必就有能力,有文凭更不等于有水平,于是有许多人便对学习产生了怀疑。其实,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基本素质,要比获得知识本身有用得多。学习是人一生中的大事,我们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对待它,尤其是处于学习的黄金时代的青少年,更应该好好地把握学习的机会,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震——艰苦创业的青年。

“震仰盂”,下为实,上为虚,象征创业时期既要脚踏实地,你就是命运的宠儿。

五是巽一生儿育女的中年。人生固然有它的磨难和困境,人们总是在奋发图强,不断拼搏,努力改变着这种困顿的状况。

司马光攻击他“大奸似忠,大诈是信,外示朴野,中藏巧诈,但成功者不论经历多少磨难,阴贼害物”。元老重臣文彦博把华山山崩也归罪于新法,并争取到了神宗的母亲高太后的支持。当然,有些反对是来自既得利益者的责难,有些是因循守旧者的愤愤不平,也有些是出自善意的批评。面对责难、围攻,王安石坚定不移。他在神宗面前公开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观点。”意思是说,生成万物《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独自向东出发去寻找水源。而且,他的变法本身有不少地方值得推敲,甚至值得批评。此外,他不分青红皂白地攻击反对派的做法难免有不当之处。但是,正由于王安石意志坚强,才使得变法得以进行。反对派虽然有不同理由责难王安石的变法活动,但他们大都服膺王安石敢于坚持自己意见的倔强精神。

而这台面岂是易上的?常是要忍辱、负重、贴钱、蚀本、吃亏,且偷偷吞下眼泪,才能上去的。”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自己梦想要登上的“台面”。都想要有所成就,都想要获得成功,然而又有几个人能在困难面前昂首挺胸?能忍辱、负重、贴钱、蚀本、吃亏,甚至偷偷吞下眼泪坚持下来?然而又有几个人能在成功过后还保持着谦虚感恩的心态?其实,现实中的每一天都是每个人展示的舞台,无所谓哪个行业,无所谓哪个年龄,我们若能储存一种成功的心态,去面对自己或平淡或艰辛的生活,拿每天的经历作为经验、作为财富,这样,当机会降临在我们头上的时候,我们就能从容地抓住它,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