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三十六计悟做事之技
1700500000010

第10章 无中生有——灵活地转化虚实

“无中生有”的字面解释为把本来没有的事说成有的,把假的事说成是真的。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制造一种假象,让人难以分辨,如此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变化,使人疏于防范,达到自己的目的。

1.虚实相生,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当意识到对方有可能成为自己的潜在危险时,提高警惕比较容易。但要想彻底地消除隐患却不容易做到,因为潜在危险并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果在没有凭据的情况下立即对对方采取行动,无疑会影响到自己的信誉、人气等各个方面。在这个时候,不妨巧设一种意境,让对方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把选择权交给他们。

有人认为:行事真假不定,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尤其是利用这种方式以达到个人目的,就更不光彩。但是,事情往往具有两面性,这种行事方法在从另一方面来看,它可以称得上是成大事的非常手段,因为这种行事方式和做事手腕,能够帮助人们更快速、更省力的取得成功。

五代乱世,谁拥有实力强盛的兵力,谁就可以当皇帝。其中禁军的向背,往往成为政权兴亡的决定性因素。后唐明宗李嗣源、末帝李从珂,后周太祖郭威都是由于得到禁军的拥戴登上皇位的。宋太祖即位前,曾协助郭威夺取政权,后来由于战功卓著,军职步步高升,直至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掌握了禁军最高指挥权。宋太祖利用自己的威信和所处的优越位置,轻而易举地取代了后周政权,当上了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兴亡以兵”,对于宋太祖而言,算是亲身体验了一番。

宋太祖不愧为义气之辈,即位后不久,为了酬谢部下的拥戴之功,特地晋升了一批亲信为禁军的高级将领。石守信为归德节度使、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高怀德为义成节度使、殿前副都点检,张令铎为镇安节度使、马步军都虞侯,王审琦为泰宁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张光翰为宁江节度使、马军都指挥使,赵彦徽为武信节度使、步军都指挥使。

但宋太祖是个明白人,这些手握重兵的高级将领终究是自己皇位的潜在威胁。太祖即位之初的一段时间里,只要听说节度使尤其是边镇节度使有“谋反”的迹象,他都要派人前往侦察,探听虚实,看是否有谋反迹象,以便采取措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宋太祖对手握兵权的武将很不放心。

事实上,宋太祖在赏赐这些将帅拥戴之功的同时,就已逐步采取措施抑制他们兵权的过分膨胀,重要军职频繁换人,并借机罢黜一些将领的兵权。平定李筠叛乱后,命令韩重代替张光翰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罗彦环代替赵彦徽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第二年,殿前都点检、镇宁节度使慕容延钊罢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罢为成德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由石守信兼任,太祖自己担任过的殿前都点检从此不再除授,这个职位等于自行消灭。实施这些军职的人事变动,意在安排自己的心腹和亲信担任最重要的职位,像石守信是太祖义社十兄弟的成员。不过,对宋太祖来说,军权都掌握在自己的心腹和亲信手里,是不是就算高枕无忧了呢?

宋太祖之所以转瞬之间夺取了政权,靠的正是一帮亲信兄弟的拥戴。登上皇帝宝座的宋太祖一方面不能亏待了这帮兄弟,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时刻提防着他们。怎样安排,才能既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拥护太祖加强集权,又不至于引起怀疑而发生变乱呢?宋太祖曾一再就这些问题反复斟酌,思考采取何种既急且狠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免重蹈前代“兴亡以兵”的覆辙。

这年七月初的一天,宋太祖如同往常一样,召来石守信、王审琦等高级将领聚会饮酒。酒酣耳势之际,宋太祖打发走侍从人员,无限深情地对功臣宿将们说:“我如果没有诸位的竭力拥戴,决不会有今天。对于你们的功德,我一辈子也不能忘记。”

说到这儿,宋太祖口气一转,感慨万端,说:“然而做天子也太艰难了,真不如做个节度使快乐,我长年累月夜里都不能安安稳稳睡觉啊!”将领不知宋太祖真实意图,就问:“陛下遇到什么难事睡不好觉呢?”

宋太祖平静地回答说:“其实缘由不难知晓,你们想想看,天子这个宝位,谁不想坐一坐呢?”

石守信等人听到昔日的义社兄弟、今日的天子说出这番话来,不禁惶恐万分,冒出一身冷汗,宴会的气氛立即紧张起来,他们赶紧叩头说:“陛下怎么说出这样的话呢?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再有异心!”

宋太祖接过话头说:“不能这样看,诸位虽然没有异心,然而你们的部下如果出现一些贪图富贵的人,一旦把黄袍加盖在你们身上,你们虽然不想做皇帝,办得到吗?”

与会将领这才转过弯来,终于明白了宋太祖的真实意图,于是一边涕泣大哭,一边叩头跪拜,说:“我们大家愚笨,没有想到这一层上来,请陛下可怜我们,给我们指出一条生路。”

宋太祖见状,知道时机成熟,趁势说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想法:“人生短暂,转瞬即逝,就像白驹过隙,那些梦想大富大贵的人,不过是想多积累些金钱,供自己吃喝玩乐,好好享受一番,并使子孙们过上好日子,不至于因缺乏物什而陷入贫穷。诸位何不放弃兵权,到地方上去当个大官,挑选好的田地和房屋买下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永远不可动摇的基业,再多多置弄一些歌女舞女,天天饮酒欢乐,与之一起愉快地欢度晚年。到那时候,我再同诸位结成儿女亲家,君臣之间互不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石守信等人听太祖这样一说,惊慌恐惧之态逐渐消失,感恩戴德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再次叩头拜谢说:“陛下为我们考虑得如此周全,真可谓生死之情。骨肉之亲啊!”

第二天,石守信等功臣宿将,纷纷上书称身体患病,不适宜领兵作战,请求解除军权。宋太祖十分高兴,立即同意他们的请求,解除了他们统帅禁军的权力,同时赏赐给他们大量金银财宝。这些功臣宿将都罢黜了军职,只剩下一个徒有虚名的荣誉头衔——节度使。

宋太祖实施的这一成功解除功臣宿将统帅禁军权力的事件,史家称之为“杯酒释兵权”。宋太祖没有沿用历史上一些君主惯用屠杀功臣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是因为他对那些同自己一道出生入死、患难与共的兄弟们的友情尚未泯灭,不好遽然对他们大开杀戒。采取这种和平方式让他们交出兵权,是各位将领在感情上愿意接受的,既有利于安定人心,巩固统治秩序,又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军权的集中,推进军事改革的深入。否则,这些将领就不会轻而易举交出兵权,那样可能导致流血冲突。

宋太祖说话算数,履行了与功臣宿将结为亲家的诺言。在“杯酒释兵权”之前,太祖寡居在家的妹妹秦国大长公主(燕国长公主)嫁给了忠武节度使高怀德。

张令铎罢军职为镇宁节度使,太祖亲自牵线搭桥,让张令铎的三女儿做了皇弟赵光美的夫人。开宝三年,太祖长女昭庆公主下嫁王承衍。两年后,太祖的第二个女儿延庆公主下嫁石保吉。王承衍、石保吉何许人也,何能做皇帝的女婿,原来他俩分别是曾与太祖结为兄弟并在“黄袍加身”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高级将领王审琦、石守信之子。

与功臣宿将结为亲家,一方面显示彼此亲密无间,另一方面隐藏着同舟共济的美愿。太祖这样做,显然是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这种政治婚姻有利于新建立的宋政权迅速趋于稳定。

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宋太祖迥异前人的夺权方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深晓人性、掌握沟通之道的经典之作。

赵匡胤以一个普通士兵为起点,步步提升,最后“被迫”做了皇帝。以一个普通人脱颖而出成为亿万人之尊,这一过程看上去似乎并不复杂,但若细细分析起来,不能不说是赵匡胤那出神入化的沟通智慧帮了他的大忙,如果再深入一层去思考赵匡胤的借力智慧和方法,不难发现赵匡胤人际谋略的核心就在一个“掩”字上,掩得天衣无缝,掩得神不知鬼不觉!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赵光胤做事的手腕,他完全可以利用手中权力,强迫他人交出兵权,但他并没有那样做,而是采取虚晃一招的策略,把寝食难安的原因告诉了那些出生入死的兄弟,婉转的将自己担忧的问题说了出来,兄弟们自然心领神会,主动交出了兵权。由此可见,赵匡胤处理问题的方法有多么圆滑。

“无中生有”这一计的运用,必须得在特定的环境下,特定的人使用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有疏忽就会适得其反,所以,人们在运用它时,一定要考虑到事情的各个方面,争取不出任何漏洞,以取得成功。

2.以虚掩实,诸葛亮智激周公瑾

运用“无中生有”之计一定要掌握好火候,运用得恰到好处,不能露出破绽。唯有如此才能达到虚实相生、以假乱真的效果。

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东吴这个地方。东吴的孙权继父兄之基业,有的众多贤良死士辅佐,国富民殷,不肯投降。刘备刚刚被曹操打败,于是,派诸葛亮下江东联络孙权共同抗击曹操。当时,周瑜掌管东吴军政大权,所以鲁肃带着诸葛亮来见周瑜。

周瑜知道诸葛亮是来东吴求救的,故而摆出一幅姿态,因为求人的人低人一等,被求的人总想摆出十足大恩公的姿态。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周瑜就当着诸葛亮的面和鲁肃大谈曹操大军不可阻挡,只有降曹才是东吴的惟一出路,鲁肃又急又气,脸都争红了。在周、鲁二人争辩时,诸葛亮把二人的心思看得一清二楚,一旁袖手冷笑。

诸葛亮这一笑,周瑜更得意了:“先生何故发笑?”

诸葛亮说:“我不笑别人,笑鲁子敬不识时务。”

鲁肃忙问:“先生为什么笑我不识时务?”

诸葛亮即说:“公瑾决心降曹,甚为合理。”

周瑜也赶紧说:“先生识时务,确实与我同心。”

诸葛亮与周瑜是以诈应诈,却急坏了鲁肃:“先生,你为什么也这么说呢?”

诸葛亮又说:“曹操很会用兵,天下无敌。从前吕布、袁绍、刘表与之作对都被消灭。只有刘备至今不识时务,仍然与其抗衡,现今孤立无援屯于江夏,生死不保。将军决心投降曹操,可以保全妻子、保全富贵,至于国家的存亡不过听天由命罢了,那又算什么呢?”这里诸葛亮吹嘘曹操与周郎抬举曹操的作用就不同了,前者抬曹操是迫使孔明更低三下气地求自己,诸葛亮说曹操厉害则是敲打周郎年轻气盛的自尊心。诸葛亮这番话说完,周瑜没什么反应,鲁肃却愤怒了:“你竟敢要我主屈膝受辱于曹贼吗?”气氛比以前紧张。

诸葛亮又说:“我有一计,不用杀牛宰羊,不用投降纳城;也不用亲自渡江;只需派一个使者,用一叶小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曹操得了这两个人,肯定不动刀兵,率兵而退。”

周瑜一听,忙问:“是什么样的两个人?可以使曹操退兵。”

诸葛亮说:“东吴去此二人,如大树上落下一片树叶,太仓中减掉一粒粮食;而曹操得了这两个人,必然高高兴兴退兵而去。”

周瑜问:“是怎样的两个人?”

诸葛亮说:“我在隆中居住时,就听说曹操在漳河新造一台,叫铜雀台,非常壮丽,广选天下美女,藏于铜雀台中。曹操是好色之徒,早就听说江东乔公有两个女儿,分别叫大乔和小乔,二人皆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曹操曾说:‘我有两个愿望:其一,扫平四海完成霸业;其二,能得江东二乔,放置在铜雀台内,以安度晚年,即便是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现在曹操率领大军要吞并江南,其实是为了二乔而来。将军为何不去找乔公,用千金买二乔,派人送与曹操,曹操得了二乔,心满意足必然退兵。春秋时范蠡曾给夫差献过西施,您为什么不用这个办法呢?”

周瑜说:“曹操要得到二乔,有什么证据吗?”

诸葛亮说:“曹操的三子曹植,字子建,出口成章,曹操曾命他作一篇赋,叫《铜雀台赋》。这篇赋的意思要誓取二乔。”

周瑜说:“这篇赋先生能记下来吗?”

诸葛亮说:“我喜欢这篇赋辞彩华美,所以记下一二。”

周瑜说:“先生能否背诵一下?”

诸葛亮当即背诵《铜雀台赋》:“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周瑜听罢,勃然大怒,大骂曹操老贼,并誓死抗战到底。诸葛亮仍然顺着周瑜开始说的投降主张劝说周郎,并举出汉代派公主和亲的故事鼓励周郎,还说两个民女算什么。周瑜说出了事实真相: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郎的夫人,曹操竟然要使东吴国破家亡,夺妻欺人。周郎再好的修养也受不了,并说投降曹操是在试探诸葛亮,早有北伐之心,只是还未来得及,现在正好大破曹操。

其实,诸葛亮在和周瑜说话是诗中的“二桥”巧妙的换成了“二乔”。周瑜全然不知,以为诸葛亮说的是事实。所以大怒不止,发誓与曹操决战到底。

诸葛亮巧用“无中生有”之计,激怒了周瑜,使周瑜主动说出他的本意,就这样,他轻松的达到了自己的说服东吴攻打曹操的目的,这是一种谋略,更是一种很高明的做事手腕。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要想成功创业,就要付出辛勤的努力,如果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多动一动脑筋,让外界环境为己所用,这样在做事上就会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