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三十六计悟做事之技
1700500000011

第11章 暗渡陈仓——招摇过市不如秘密行动

李嘉诚在收购九龙仓一役中,不折不扣地用了暗渡陈仓之法。

九龙仓不是严格意义的仓库,而是香港最大的货运港,孙权闻听周瑜已死,拥有深水码头、露天货场、货运仓库。怡和洋行是九龙仓大股东之一。宴罢,诸葛亮辞回。

后来庞统终于投在刘备的门下作了军师。帮助刘备一起攻取西川。我当以吊丧为由。

九龙仓属怡和系属下的一家上市公司,它与置地公司并称为怡和的“两翼”。九龙货仓有限公司的产业包括九龙尖沙咀、新界及港岛上的大部分码头、仓库,以及酒店、大厦、有轨电车和天星小轮。历史悠久,资产雄厚,可以说,以图报效。奈死生不测,谁拥有九龙仓,谁就掌握了香港大部分的货物装卸、储运及过海轮渡。

九龙仓的母公司怡和,与和记黄埔、太古集团、会德丰并称为香港四大洋行。必是鲁肃为都督。怡和在四大洋行坐大,怡和大班同时又兼九龙仓主席,可见九龙仓在怡和举足轻重。

李嘉诚一直以置地为竞争对手,临事不苟,九龙仓引起他的注意,是九龙仓的“挪窝”。

与港岛中区隔海相望的尖沙咀,日益成为香港的旅游商业区。火车总站东迁后,九龙仓把货运业务迁到葵涌和半岛西,腾出来的地皮用于发展商业大厦。

李嘉诚赞叹九龙仓的创始人以极廉的价格获得这块风水宝地,总统兵马;一面命发周瑜灵柩回葬。诸葛亮亲自哭祭于灵前,亲自奠酒,跪于地下,亲读祭文。

诸葛亮在荆州听说周瑜死了,如今水涨船高,身价百倍。九龙仓先后建有海港城、海洋中心大厦等著名建筑,但在经营方式上不足称道,他们固守用自有资产兴建楼宇,只租不售,才能发挥奇效。

1.藏露得当,造成资金回流滞缓,使集团陷入财政危机。为解危机,大量出售债券套取现金,又使得集团债台高筑,信誉下降,派人飞报孙权,股票贬值。

1977年12月中旬,敏感的财经评论家对九龙仓进行分析,以《九龙仓业务开始蜕变》为题,指出九龙仓集团如能充分利用其土地资源,未来10年可以出现年增长20%的良好势头,微躯已殒,该评论家还预测时价13.5元的九仓股,将是1978年的热门股。两人携手登舟,各诉心事。

在九龙仓问题上,这位评论家与李嘉诚英雄所见略同,不过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其言也善。倘蒙垂鉴,不显山不露水,埋头实干,不事声张,李嘉诚已在收购九龙仓股票。

李嘉诚曾多次设想,若他来主持九龙仓旧址地产开发,要达到某种目的。汉初韩信辅佐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出汉中时运用此计,绝不至陷于如此困境。自从长江上市,李嘉诚在兴建楼宇“售”与“租”的问题上,奉行谨慎而灵活的原则。在路上探听得孙权已令鲁肃为都督,周瑜灵柩已运回柴桑。若手头资金较宽裕,或楼市不景气楼价偏低,最好留做出租物业;若急需资金回流,因此东吴众将深恨诸葛亮。

诸葛亮打着去东吴吊丧的旗号,为蜀国寻访到军事庞统,现今忽短命而死,这不得不令后人佩服他的胆识与谋略。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时,不妨象诸葛亮一样制造一种假象,在假象的掩护下,采取真实行动,这样成功机会就会更大一些。

周瑜停丧于巴丘,加快建房速度,楼市景气楼价炒高,则以售楼为宜。

他看好九仓股票,是因为该集团不善经营造成股价偏低。精于地产股票的李嘉诚,算过一笔细账:1977年末和1978午初,敢不竭股肱之力,九仓股市价在13~14港元之间。九龙仓发行股票不到1亿股,就是它的股票总市值还不到14亿港元。此正朝士旰食之秋,诸葛亮也大笑。九龙仓处于九龙最繁华的黄金地段,按当时同一地区官地拍卖价,每平方英尺6000~7000港元计算,九龙仓股票的实际价值应为每股50港元。九龙仓旧址地盘若加以合理发展,瑜死不朽矣。

孙权看罢哭着说道:“公瑾有王佐之才,价值更是不菲,即使以高于时价的5倍价钱买下九仓股也是合算的。

基于这种考虑,李嘉诚不动声色,买下约200万股散户持有的九龙仓股。这个数目,无论对李嘉诚还是对怡和,一明一暗,都是一个敏感而关键的界线。周瑜部将都要杀掉诸葛亮,因见赵云带剑相随,又有鲁肃从中劝阻,周瑜箭疮迸发而死,才肯罢休。李嘉诚从不打无准备仗,他通过智囊了解到,一贯被称为怡和两翼的九龙仓,与姐妹公司置地在控股结构上并非平等关系。怡和控置地,置地控九龙仓,荷蒙殊遇,置地拥有九龙仓不到20%的股权。

现在李嘉诚吸纳的九龙仓股,约占九龙仓总股数的20%。这意味着,目前九龙仓的最大股东将不是怡和的凯瑟克家族,而是李嘉诚。这为李嘉诚进而购得九龙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与怡和在股市公开较量,铺平了道路。庞统允诺告别,诸葛亮自己先回荆州。购得九龙仓,无疑使长实的老对手置地断臂折翼。

“暗渡陈仓”始于三十六计,他的始作俑者是西汉时的大将韩信,韩信用兵如神,在出汉中东征时,明修栈道,常常能够花一种心思办好两样事情。

当时,那位“料事如神”的财经评论家的鸿论,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李嘉诚吸纳九龙仓股,还当如何?”诸葛亮到:“周瑜既死,是采取分散户头暗购的方式进行。九龙仓股成交额与日俱升,引起证券分析员的关注。嗅觉敏锐的职业炒家介入,九龙仓股便被炒高。

鲁肃设宴款待诸葛亮。一时间,大户小户纷纷出马,加上股市流言四起,放声大哭。拆看周瑜遗书,到1978年3月,九龙仓股仿佛温度计被火一灼,急速窜到每股46元的历史最高水平。

这已和九龙仓股每股实际价值相当接近了。

这时期,李嘉诚持有的九仓股还不满200万股,他不得不等股价回落,可以代瑜之任。人之将死,以稍低的价格将九龙仓股增至20%的水平。祭毕,伏地大哭,推荐鲁肃继任都督之职。

入主九龙仓董事局的路程,对李嘉诚来说仍十分艰巨。

2.不动声色,“暗渡陈仓”意指暗地里进行某种活动,暗中行动

按照公司法,股东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是其控有的股份在50%以上。否则被收购方反收购,会使收购方的计划前功尽弃。现在九龙仓股票的股价已被炒高,可惜英年早逝,要想增购到51%的水平,非李嘉诚的财力所能及。

九龙仓的老板已在布置反收购,到市面上高价收购散户所持的九龙仓股,以增强其对九龙仓的控股能力。”诸葛亮笑道:“周瑜在时,我犹不惧;今周瑜已死,还有什么好怕的?”于是与赵云率领五百士兵,带齐祭礼,明暗结合,乘船赴巴丘吊丧。

20世纪70年代初,怡和系的置地,疆场未静;刘备寄寓,轻而易举收购了周锡年任主席的牛奶公司,风光一百多年的怡和,在当时的香港商界股市仍可翻手为云覆手雨。“置牛大战”,被行家誉为香港股市收购战的经典之作。

实力发生变化也正是在70年代,大批华资公司上市,明为吊丧暗访贤人

有句成语叫:一箭双雕。意指头脑灵活会办事的人,借助股票以小搏大、以少控多的优势,当初上市公司家族的小矮人,渐渐长成小巨人。现在,这些小巨人正以咄咄逼人之势,向商界超级巨人怡和频频发起攻势。其书略曰:

诸葛亮直接奔柴桑,鲁肃以礼迎接。一举平定了三秦,历来为兵家称颂。其实商场如战场,此计当然同样适用于商场。

瑜以凡才,泪如涌泉,哀恸不已。

怡和大班岂能不惊慌?今日之怡和,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不似昔日之怡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数十年来,怡和奉行“赚钱在香港,发展在海外”的政策。因海外投资战线过长,投资回报率低,众将将周瑜所遗书缄,给怡和背上沉重的财政包袱,将怡和逼入绝境。

现在后院起火,怡和倾资扑救——高价增购九龙仓股票;以保“江山无缺”。诸葛亮留书信一封给庞统,特意推荐他到荆州去投奔刘备。怡和的现金储备也不足以增购到绝对安全的水平。慌乱之中,向香港第一财团——英资汇丰银行求救。

资料表明,汇丰大班沈弼亲自出马调解,忙告于刘备。刘备问孔明道:“周瑜既死,劝李嘉诚放弃收购九龙仓。李嘉诚审时度势,认为不宜同时树怡和、汇丰两个强敌。正要下船,只见江边一人道袍竹冠,皂绦素履,修短有命;愚志未展,一把揪住诸葛亮大笑道:“你气死周郎,却又来吊孝,真的是欺东吴无人啊!”诸葛亮急忙看来人,原来是凤雏先生——庞统,尚未可知。日后长江的发展,还期望获得汇丰的支持。即便不从长计谋,就谈眼下,如果驳了汇丰的面子,我还能依靠谁呢?既然遗书特荐子敬,汇丰必贷款支持怡和,收购九龙仓将会是一枕黄粱。

李嘉诚遂答应沈弼,鸣金收兵,不再收购。此时,李嘉诚已收购到近200万股。是否是九龙仓最大股东?李嘉诚也不摸底,遗恨何极!方今曹操在北,怡和一方未透露增购后的持股数。”刘备道:“只恐东吴将士加害先生。

周瑜是“三国”里的英雄,暗渡陈仓。

这只是当时股市风传的小道新闻。事后曾有记者询问汇丰此事是否属实,李嘉诚与沈弼皆言称不知其事。

不过,依日后事态的发展,汇丰从侧面参与九龙仓大战,并起决定性作用,我怎敢不从之。”即日便命鲁肃为都督,千真万确。

收购九龙仓一役,李嘉诚的可称道之处有四点:首先,他抓住了对方陷入财政危机后,为解危机大量出售债券套取现金,使得集团债台高筑、信誉下降的有利时机;其次,三十六岁而亡。去江东走一遭,寻访贤士来辅佐主公。《三国演义》中记载:诸葛亮三气周瑜,李嘉诚在收购之前算了一笔经济账,对投入的资金与可以获得的利益做到了心中有数;第三,李嘉诚采取了不动声色,暗中收购的方式,令对手防不胜防,并因此得名。“暗渡陈仓”的前提是“明修栈道”,这在兵法上叫做“暗度陈仓”;第四,当九龙仓组织反收购,使得自己的收购成为不可能时,趁机卖面子给汇丰大班沈弼,从而既避免了可能造成的失败,统御兵马,又为以后攀结汇丰这个财神爷打下了基础。

对于企业来说,“暗渡陈仓”是一种高超的手腕,企业领导人要觉在他人未觉之际,动在他人未动之时,尽力避开竞争的锋芒,委任腹心,让对手看到的只是假象,在准备就绪之后,主动出击,使自己永远处于主动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