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易经的智慧(大全集)
1707000000024

第24章 经上(19)

20世纪7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蒸蒸日上,李嘉诚认为,经济发展必将带动消费,而旅游业是消费者的首选。因此,他预测香港将出现旅游热,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购香港永高有限公司的股权,从而取得了位于香港小区的有800个房间的希尔顿大饭店的控股权。

1977年,香港地铁公司要在中工区闹市的中环站等站举行兴建投标。中工区闹市是香港最繁华的地段,是世界价格最昂贵的地皮之一,每平方米标价高达10万港元,总价约2.44亿港元,被誉为“地王”。一时间,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及香港等地区共309家公司前来竞标。李嘉诚胸有成竹,以最佳方案,一举中标。从此,李嘉诚的房地产业如日中天,一发不可收拾,房价一度打破香港地产的历史纪录。香港首富的地位从此奠定。

李嘉诚之所以能笑傲商场,是因为他一直都认为:巧妙预测是通向成功的指路灯。

【处世活用】

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

“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暗示我们,防人之心不可无。曾国藩是清代最为有名的大臣,其聪明可见一斑。可最后却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同乡蒙骗。

曾国藩一向自我要求“宅心仁厚”,对待自己的父老乡亲有着解不开的情结,常常明帮暗助,照顾有加。一天,有一位同乡到曾国藩的府院前求见曾国藩,对仆人说:“我是曾大人的同乡,现在一个人离乡背井,举目无亲,无奈之中,前来投奔曾大人,烦劳你通报一声!”

图:曾国藩

曾国藩得知后,立即接见。这个人也有几分才气,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两人相谈甚欢。到了吃饭的时间,曾国藩热情地挽留此人共餐。在饭桌上,这个人发表了一个精辟的论断,他说:“就我所经历的事情,天下有三种人是不可欺的。”曾国藩听后,有些好奇,不知这位阅历丰富的同乡会有什么高见,忙问道:“不知是哪三种人,说来我听听!”同乡放下筷箸,一本正经地说:“第一种是不能欺,就像李中堂(鸿章),这种人精明练达,工于心计,别人想骗也骗不了他;第二种是不敢欺,比如权尊位高者,即便是欺骗了他们,就算跑到海角天涯也会被抓回来,到头来自己肯定没有好结果;第三种人是不忍欺,就像您,待人真诚,为人善良,这样的人到哪里找呢?您说还有谁忍心欺骗您这种人呢?”

曾国藩在心底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正是这位同乡所说的,一听此言,立即就产生了相见恨晚的感觉。说道:“没想到我和你初次见面,这短短一个时辰的谈话竟然如此投机,知我者莫如君啊!”吃完饭,曾国藩立即安排这个人管理粮饷,掌握部分财政。

半年后,曾国藩引为知己的同乡竟然卷带巨款潜逃得无影无踪!知道这一消息后,曾国藩抚胸后悔不已。自己怎么就没有注意到他欺骗我的迹象呢?又想立即派人捉拿这个骗子,可是毫无头绪。这才想起,原来自己既不是不能欺的人,也不是别人不敢欺的人,不禁叹息道:“原来他说的不忍欺的人,就是不忍欺我啊!”

§§§第二十八节大过卦第二十八(下巽风上兑泽——泽风大过卦)

大过卦,由下巽()上兑()组成,卦形作“”,象征“大为过甚”。上卦“兑”为泽,下卦“巽”为风,又为“木”之象:大泽淹没树木,喻示处境“大为过甚”的情状。全卦揭示事物的发展有时导致阳刚过甚、阴柔极弱的失常状态,指明善处“大过”的道理及拯治“大过”的规律。

大过卦323

【经文】大过①:栋桡②。利有攸往,亨。

【译文】大过卦象征大为过分:栋梁弯曲,利于有所前往,亨通。

【注释】①大过,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巽,巽为风为木。上兑下巽,有泽水淹没木舟之象。兑、巽相迭,中间四爻为阳爻,初、上为阴爻,阳盛而阴柔,中壮而端弱,也兆示着折毁之象。喻人君人臣,行事大错,则将有栋折粱摧之险。所以卦名曰大过。过,过失。②栋,屋正中最高的横梁。桡,沙少海先生说:“原本作挠。《校勘记》曰:‘挠,各本作桡。’”今从之。桡,弯曲。

【经文】《彖》曰:大过,大者过也。“栋桡”,本末弱也。刚过而中①,巽而说②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大矣哉。

【译文】《彖传》说:大过,是指刚大者超过了限度。栋梁弯曲,说明头尾两端柔弱。阳刚过分时,要以中道来调节,逊让、.和悦地实行整治,这样就利于有所前往,会得到亨通。把握大过的时机十分重要啊!

【注释】①刚过而中。本卦二、三、四、五,四爻为阳,初、九为阴,所谓阳刚过盛。“中”,以九二,九五之爻位为据。②巽而说,本卦上卦为兑,兑义为悦,下卦为巽,巽义为谦。

【经文】《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译文】《象传》说:本卦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巽为木,上兑下巽,泽水淹没木舟,这是大过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舟重则覆为戒,领悟到遭逢祸变,应守节不屈,稳居不仕,清静淡泊。

【解读】大过卦上为兑、为泽,下为巽、为木,是泽灭木之象。水本来应该滋润树木,现在竟然把树木给淹没了,这当然是大大地超过了限度,所以是“大过”的象征。君子观“大过”之象,应该得到启示,在“大过”的非常时期,要有大过人之举,立大过人之行。君子大过人之处,就在他能进能退,进则力挽狂澜,无所畏惧,退则避世隐居,无怨无尤。君子正是在“大过”的灾祸中磨炼出大过人的德才,这是《象传》中蕴含的人生真谛。

【经文】初六:藉用白茅,无咎①。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译文】初六:恭敬地用白茅垫着祭品,没有过错

《象传》说:“恭敬地用白茅垫着祭品”,说明初六在阳刚之下,要柔顺敬慎。

【注释】①藉,铺垫。白茅,草名,柔软洁白。

【解读】古代祭祀敬神,十分虔诚庄重,祭品不能直接放在地上,要用白茅草垫上,以示洁净。“柔在下也”喻示,在阳刚过盛的“大过”之时,初六以一阴处于极下,是柔弱卑小的,要敬慎柔顺地上承阳刚,就像以白茅垫衬承物奉上那样。这样初六的阴柔才能得到九二阳刚的调剂,才能在相比的初六、九二之间促成阴阳互济。

【经文】九二:枯杨生稊①,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象》曰:老夫少妻,过以相与也②。

【译文】九二:枯杨发芽,老头子娶少女为妻,无所不利。

《象传》说:老男人娶了幼妻,说明阳刚过度,但能和阴柔相配。

【注释】①稊,借为荑,草木新生,发芽。②相与:相配。

【解读】九二这一爻处在阳过的时候。阳过了,不好。所以把它比喻为枯杨、老夫。但是九二处在刚过之始,得中而居柔,无应于五,而切比于初六,是刚过之人而能以中道与阴柔相济,恰似杨虽枯却能生稊,出现生机,夫虽老竟得女妻,能成生育之功。由于九二刚过而未至于极,又与初六相比,有老夫得女妻之象,它卦以刚居刚得位为善,大过则刚已过,须有柔来相济,所以大过刚爻皆以居柔不得位为吉。

【经文】九三:栋桡,凶。

《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①。

【译文】九三:屋梁弯曲,这是凶险之象。

《象传》说:栋梁弯曲有凶险,因为无法辅助补救。

【注释】①辅,助。这里指支撑。

【解读】卦辞讲栋,指中间四个阳爻,至于爻辞则把栋落实到九三与九四两爻,而栋桡之象独归于九三,这是因为九三以刚居刚,过刚而不中的原敌。处大过之世,做出大事业来,必须有人支待、辅佐。九三过刚,有违中和,遇事不能与人同,没有人来支待、辅佐它。自爻象看,九三本与上六正应,上六可来辅住它,但是它处大过之时,不过而不中,居巽巽亦将变,与上六志不相从;上六无意来应它,它也无系上六的愿望。自事理看,栋当房屋之中,亦不可以加助,栋桡之凶,是不可避免了。

【经文】九四:栋隆①,吉。有它②,吝。

《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译文】九四:栋梁隆起,吉祥。如果发生其他变故,还是会出毛病。

《象传》说栋梁隆起,吉祥,因为不再向下弯曲了。

【注释】①隆,高耸。这里为挺直之意。②它,古语谓意外之患为它。

【解读】九四爻以刚质居于柔位,性刚而能用柔,这已经部分地抵消了阳刚过度之质。同时它又居于上卦的下位,并且与初六阴阳相应,这就更容易得到阴柔的辅助,实现刚柔相济。于是,九四阳刚的过度,在初六阴柔的反向力量的作用下,就得到了纠正,因阳刚过甚向下弯曲的栋梁就向上隆起而平复了。九四由原来的阳刚过度,经过纠正,恢复了阴阳平衡的“中”的状态,所以吉祥。如果又有其他变故,那又会打破平衡,那就是又出毛病了。所以爻辞补充说:“有它,吝。”意思是强调指出,只有恢复处中适度的状态才是吉祥的,“有它”则“吝”。

【经文】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象》曰:枯杨生华,但可久也。老妇土夫,亦可丑也。

【译文】九五:枯杨开花,老妇人嫁给一个年轻人,没有过错,也不值得称誉。

《象传》说:枯杨树开花,怎么能长久呢?老妇人嫁了年轻丈夫,也算是可羞丑的事了。

【解读】九五的过盛之阳,亲比上六衰极之阴,虽然阴阳和合,勉强调济,目的也是取阴济阳,以阴柔抑制过盛的阳刚,纠正“大过”的弊病,当然是“无咎”的;但是,以极衰之阴调济极盛之阳,必然收效甚微,而上六又乘凌于九五之上,是以阴乘阳,调济作用也很有限,所以“无誉”可言。《象传》说这种婚配“亦可丑也”,指这种婚配正像枯树开花,毕竟只能新鲜一时,长久不了,而且只能是有花无果,根本谈不上是美满的结合,仅仅是形式上的凑合而已。这就意味着,如果阴柔已经处于过度衰竭而失去生机的阶段,表现出毫无作为的消极因素,它就不能发挥抑制阳刚过度、实现刚柔相济的调节作用。因为在刚柔相济的理想状态下,刚与柔两者毕竟都是有所作为的手段,使得人生行为趋于科学化。这与失去生机、无所作为是大异其趣的。

【经文】上六:过涉灭顶①,凶,无咎。

《象》曰:过涉之凶,不可无咎也。

【译文】上六:盲目涉水,水深过顶,虽遇凶险,但终归没有灾难。

《象传》说:盲目涉水遭致危险,乃因其明知有凶,而勇于犯难,故不可归咎于他。

【注释】①过,错,盲目。涉,徒步涉水。

【解读】上六居大过之极,处无位之地,泽灭木之象由它这里表现出来。因此有过涉灭顶之凶。它是阴柔才弱之辈,又当阳过至极的时候,无它可做的事情。事情若由它主持,必遭灭顶之凶。这是一方面。从另一方而看,上六有上六的长处它既是阴柔又是说之主,有从容随顺之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由于刚激而把已经不利的形势弄得更加不利。它的委蛇斡旋,在大过之极的时侯,是无害的,人们不会怨咎它。

【处世活用】

以正合,以奇胜

“枯杨生,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暗示我们,在动荡不安时,突破常规地用奇才是成功的法宝。胡雪岩不以人非而非,独具慧眼,帮王有龄起用司马松,结果平息了叛乱。

王有龄在湖州时,其辖内一县发生民变。乱民杀死县官,攻占县城,竖起大旗,自称“无敌大王”。王有龄召集幕僚征询办法,手下幕僚大都言剿,王有龄也支持这种想法。然而有一个叫司马松的幕士却反对这种办法。他认为,如今官兵久不训练,不知拼杀之事,乱军风头正劲,不与之相争才是上策。否则,一旦官兵失败,只怕四处乱民都会响应,况且民乱事出有因,当以抚为上,既可安抚民生,也可平定民乱。

王有龄不予理睬,派营官领兵前去镇压。果不出司马松所料,官兵在半途便中了埋伏,死伤大半,其他饥民见官兵如此不堪一击,也纷纷起来闹事,响应“无敌大王”。王有龄大惊失色,召集众幕僚,再商对策。众幕士说来说去,都没有好主意,再想请司马松时,却发现他告假养病在家,坚辞不就。

图红顶商人胡雪岩

胡雪岩听完王有龄的叙述,认定司马松就是平乱所需的英才。他解释道:司马松面相端正,属善良忠直之辈;眉间英气凝聚,有传世之才;行动愚钝,大智若愚,不表于色,心计必定极深沉。他平时少言寡语,不善辞令,但献计用抚不用剿,确实为计深远,非一般人所及。他平素藏而不露,到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大展才智,才是中用之人,其所以隐忍不发,不愿为王氏效命,是因为王有龄以寻常眼光对之,未发现这一人才而已。事实上,司马松命苦多难。他是遗腹子,全靠母亲把他辛辛苦苦养大,后来又给他娶妻。谁知老母却一病不起,过了几年,妻子留下几个儿女,也跟他人私奔了。司马松既要照顾老母,又要照顾孩子,欠债不计其数。有朋友见他可怜,便通过种种关系把他介绍到王有龄的衙门,却一直不受重视。平日他颇有怀才不遇之感,这一次给王有龄出计献策,王有龄刚愎自用,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使他大为恼怒。

胡雪岩了解这一切后,亲自登门拜访,为司马松还清旧债,临走又留下五百两银票,以备司马松日常开支。回来后,胡雪岩见到王有龄,将司马松的困窘备说详细,又劝王夫人以养婢赠予司马松为续弦。这一切令司马松感激涕零,第二天前来拜谢,胡雪岩便把王有龄的意思告诉他,司马松一听,主动要求去与乱民谈和。

司马松果然厉害,舌战乱民,很快就瓦解了乱民的斗志,乱民各自散去。王有龄闻讯大喜,奏明朝廷,朝廷令他就任民变的县城县令。司马松在任上,治理有方,很快就把人心平定,又大力发展生产,一时间政通人和。此时王有龄才意识到:“司马松素日在同僚中备遭非议,原来果真是奇才!”

§§§第二十九节坎卦第二十九(上下皆坎水——重水坎卦)

坎卦,上下皆由“坎”()组成,卦形作“”,象征“重重险陷”。卦象拟取两“水”叠连流至,即是喻示“险陷”众多之义。全卦揭明谨慎行险,以及脱出险难、走向亨通的道理。

坎卦334

【经文】习坎①。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译文】坎卦象征重重险陷:要心怀诚信,只有内心亨通,行为才值得崇尚。

【注释】①习坎,卦名。本卦为同卦相叠(坎上坎下)。两坎相重,坎为险为水,可见其卦象为重重险阻,又像水长流不息。所以卦名目习坎。习,孔颖达说:“习,重也。”

【经文】《彖》曰:习坎,重险也①。水流而不盈②。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译文】《彖传》说:习坎,就是指险阻相重。又指水长流而不停蓄。坎为险,人行险道而不违其信诺,可见其心亨美,因为爻象表明,九二、九五之爻居下卦、上卦之中位,像人有刚健中正之德。其秉心如此,“所行必获赏”,所往必有功。天之险,在于无阶可升,地之险,在于山川交错,丘陵起伏。王公高筑城郭,深挖壕堑,设置险阻,其意在于保卫国家的安全。关山险阻,在关键的时刻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

【注释】①重险,坎为险,两坎相重,故谓重险。②水流而不盈,坎为水,两坎相重,谓水长流不息。盈,停滞,停蓄。

【经文】《象》曰:水洊至,习坎①。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②。

【译文】《象传》说:大水不断滚滚涌来,其象重重险难。君子因此要保持美好的品德行为,熟习政教育人的事物。

【注释】①洊(jiàn),《集解》引陆绩曰:“洊,再也。”②常,当读为尚,尊尚。

【解读】坎为水,内坎至外坎又至,前水至后水又至,故习坎。君子观“水游至”之象,要“常德行,习教事”。“常德行”,谓德行有常而不改。“习教事”,谓教育的事悄贵在熟习而不间断。

【经文】初六:习坎,入于坎窞①,凶。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译文】初六:坎坑之中又有坎坑,陷入重坑之中,凶险。

《象传》说:“坎坑之中又有坎坑,陷入重坑当中”,不行坦途,偏要走险道,必招致灾殃。

【注释】①习坎,犹言重坎,意思是坎坑之中又有坎坑。窞(dàn),李镜池说:“像人在两坎之中,上穴下臼,穴臼都是坎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