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创造性思维36计
1708900000040

第40章 灵感思维法(1)

诗人、文学家的“神来之笔”,军事指挥家的“出奇制胜”,思想战略家的“豁然贯通”,科学家、发明家的“茅塞顿开”等,都说明了灵感的这一特点。它是在经过长时间的思索后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是突然受到某一事物的启发,问题却一下子解决的思维方法。

智慧经典:李维公司:捕捉细节

做好市场调查,树立牢固的市场观念,按用户需要组织生产是李维公司成功的市场决策。

李维公司的创始人李维·施特劳斯是德国犹太人。他放弃了国内的职业,追随哥哥到美国做杂货商。19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金矿而掀起了“淘金热”,这给李维·施特劳斯“点纱成金”创造了可贵的机遇。一次,他乘船到旧金山开展业务,带了一些线团之类的小商品和一批帆布供淘金者搭帐蓬。下船后巧遇一个淘金的工人,李维·施特劳斯忙迎上去问:“你要帆布搭帐蓬吗?”那工人却回答说:“我们这需要的不是帐篷,而是淘金时穿的耐磨、耐穿的帆布裤子。”李维深受启发,当即请裁缝给那位“淘金者”做了一条帆布裤子。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条工装裤。如今,这种工装裤已经成了一种世界性服装Levis牛仔裤。

牛仔裤以其坚固、耐久、穿着合适获得了当时西部牛仔和淘金者的喜爱。大量的订货单纷至沓来。李维·施特劳斯于1853年成立了牛仔裤公司,以“淘金者”和牛仔为销售对象,大批量生产“淘金工装裤”。为了改进质量,以优质产品应市,他找到了法国涅曼发明的经纱为蓝、纬纱为白的斜纹粗棉布,这种新式面料坚固耐磨、美观大方。李维·施特劳斯还采用内华达州一位叫雅各布·戴维斯的裁缝的建议,发明并取得了以钢钉加固裤袋缝口的专利。时至今日,Levis牛仔裤上的钢钉仍是结实和美观的象征。李维公司已有140年的历史了。当今,李维(Levis)牛仔裤已由最初的工装服装发展成为一种时尚服装,行销世界。在李维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搞好市场调查,树立牢固的市场观念,按用户需要组织生产的市场决策。根据市场调查和长期积累的经验,李维公司认为应该把青年人作为目标市场。为满足青年人的需要,李维公司坚持把耐穿、时髦、合体作为开发新产品的主攻方面,力争使自己的产品长期占领青年人市场。近年来,他们了解到许多美国妇女喜欢穿男牛仔裤。根据这种情况,李维公司经过深入调查,设计出适合妇女穿的牛仔裤、便装和裙子,1978年的妇女服装销售情况良好,销售额增加了58%。

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李维公司十分重视对消费者心理的分析。1974年,为了拓展欧洲市场,研究市场变化趋势,了解消费者爱好,李维公司向德国顾客提出了“你们穿李维的牛仔裤是要价钱低、样式好,还是合身”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人的首要要求是要“合身”。于是,公司派专人在德国各大学和工厂进行全身实验,一种颜色的裤子,竟生产出了不同尺寸、不同规格的45种型号,大大拓展了销路。公司还根据市场调查获得的各种有关用户的信息资料制订出五年计划和第二年年度计划。虽然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但由于李维公司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市场调查经验,所制订的生产和销售计划同市场实际销售量只差1%~30%,基本做到了产销统一。李维公司的销售网遍及世界70多个国家,他们对所属的生产和销售部门实行统一领导。他们认为产销是一个共同体,二者必须由一个上级来决定,工厂和市场之间要建立经常性的情报联系,使工厂的生产和市场的需求保持统一。为此,公司设立了进行市场调查的专门机构,在国内外进行市场调查,为公司的决策提供依据。

正确的市场决策带动了李维公司的大发展。公司在20世纪40年代末销售额只有800万美元,1979年增加到了20亿美元,30年增加了250倍。近20年来,李维公司已发展成为活跃于世界舞台的跨国企业,公司按地区分为欧洲分部、拉美分部、加拿大分部和亚太分部。各分部分管生产、销售、市场预测等项事宜。李维公司拥有120家大型工厂,设存货中心和办事处以及3个分公司(美国李维牛仔裤公司、李维国际公司和BSE公司)。分公司有规模庞大、设备先进的生产厂42家,最大的一家年生产能力达到1600万条。1979年,李维公司在美国国内总销售额达13。39亿美元,国外销售盈利超过20亿美元,雄居世界10大企业之列。

智慧启迪:警惕创新思维中的“黑洞”

在人的创新活动中,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常常令人困惑不解:不少知识丰富且聪颖过人者,其创造的成果却不多。原因何在呢?原来,在人的创新思维中,有一种类似于宇宙中的黑洞的东西在作怪,这就是本文所称谓的隐性自我评价。

宇宙中的黑洞对于一切落入其引力范围的东西都是一种有去无回的可怕陷阱,人脑创新思维中的隐性自我评价也大致与其类似。人脑在创新思维活动中所产生的任何种类的创新胚芽,只要落入隐性自我评价之网,绝大多数也将难逃不幸夭折的厄运。隐性自我评价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其实,只要仔细一想,任何人都不会对其感到陌生。

毫无疑问,人毕竟是生活在理性世界之中的,这也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人为了维系这个理性世界的大厦不致坍塌,他的思想和行为就必须遵循这个理性世界的规律和法则。这就意味着,一切精神正常者,其所想、所言和所为都必须用这个理性世界的基准——逻辑规则去对照、比较和评价。唯其如此,人类社会才可能有是与非、对与错、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之分等等。不过这种对照、比较和评价活动,总是首先在评价者本人脑内瞬间完成的,而且不易被他人甚至也难以被自己所察觉,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这与人们常见的显性客观评价,如专利发明的审查、论文著述的评审及科技成果的鉴定等活动显然不同,故可取名为隐性自我评价。

隐性自我评价对于人在通常情况下的思维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对于人的创新思维而言,如果隐性自我评价过于强烈,以至于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却是相当有害的。它会像无底的黑洞一样,毫不留情地吞噬掉人们脑内产生的任何具有新意的想法。隐性自我评价何以会有如此强大的魔力呢?芽这与隐性自我评价的固有特性密切相关。

隐性自我评价的固有特性有三个:一是瞬时性。隐性自我评价过程历时一般不会超过几十毫秒,总是一闪而过,以致在评价者本人尚未发觉其存在的情况下评价过程就已经结束了。二是隐秘性。这是指评价过程完全是在评价者脑内悄然进行的,无论是他人或评价者本人都无法清晰地发觉它的存在。三是鲁莽性。由于评价者往往还未来得及仔细掂量被评对象的轻与重时,评价过程就已经结束了,所以,隐性自我评价往往进行得相当草率,表现出很强的鲁莽性。

隐性自我评价之所以有上述三个显著特点,从根本上说是由人脑创新思维的运作机制所决定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进行创新思维时,最基本的思维操作就是重构与选择机制。所谓重构,即是创新者通过频繁地想象、联想等思维操作活动,使其脑内业已存在的认知结构?穴即组织化了的表象和概念系统?雪不断地发生重组的过程。这期间就可能产生旧有认知结构中不曾存在的表象或概念,也就是所谓创新胚芽。创新胚芽像其他一切新生事物一样,一开始都是弱小而稚嫩的,且是若隐若现的。人们常说的灵感的火花就是一种典型的代表。

创新胚芽虽然在人的创新思维活动中会产生很多,但能真正存活下来并开花出成果的却寥寥无几。就如生命的诞生那样,虽然精子和卵子的数量可能很大,但最后能在子宫内着床且发育成个体的并不多。这是因为,一个完整的创新思维活动在经历了快速的重构思维操作之后,总要再经历一个同样快速的选择思维操作。所谓选择,就是脑内旧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表象和概念的认同和接纳过程。显然,为了完成认同和接纳过程,就必须用旧有的认知结构的逻辑框架之尺去衡量和比较这些新的表象和概念,也就是隐性自我评价过程。值得指出的是,这一过程如重构与选择一样,快似闪电,急如疾风,操作相当草率,这就使得许多很有发育前途的创新胚芽惨遭不测,十有八九被轻易地舍弃了。

其实,仔细想想,这也是创新者本人难以驾驭的事情。因为,凡是新的表象或概念,它也必定是或多或少地偏离旧有认知结构的逻辑框架的,一旦用这把逻辑框架之尺去量度之,当然也就难以符合要求。特别是那些知识和经验非常丰富者,因其知识体系相当完备,用以量度评价对象的逻辑框架之尺也就特别的精确,因而其评价过程也就更加挑剔、苛刻,这就不难理解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种奇怪的现象了。

最为糟糕的是,虽然隐性自我评价作恶多端,扼杀了无数的创新胚芽,但是一般人对其严重的危害性却认识不足。许多人对这种评价中的不经意的舍弃过程一点也不感到可惜,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这些创新胚芽还很不成熟。但是,如果让这些创新胚芽尽可能多地存活下来,那对于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又是多大的贡献呢?芽因此,人们不能再对创新思维中的隐性自我评价不闻不问了,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对付隐性自我评价的最好办法就是尽量远离或推迟这一评价过程。心中有了某种新的想法应任其滋长、发展、壮大,而不要过早干涉。为此,就必须对隐性自我评价的危害有个清醒的认识,并对其保持高度警惕。

智慧进阶:什么是灵感思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