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富爸爸家训2
1710300000033

第33章 法则20:给孩子正确的爱(2)

在生活中小军和妈妈平时缺少沟通、交流,妈妈管教小军的方法太简单和粗暴,再加上处在青春期的小军逆反心理很强,结果导致了悲剧发生。未成年人社会心理不成熟,作为父母应该随时与孩子沟通,及时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现在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中没有同辈人可以交流,而与长辈的交流,他们又觉得有压力、没有共同话题,因此将情感的沟通转移到外界,由于在家中父母百依百顺,而在外界一旦受挫很容易采取偏激的做法。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父母除了保护孩子,还要帮助孩子成功融入社会,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

【成功导读】

老卡尔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这样告诉父母:只要能满足威特的求知欲望和追求真相的事情,我从不吝惜力气和金钱。为了让威特弄明白魔术的秘密,我曾经不惜重金,请魔术师现场演示,现身说法。这样的事情对父母来说太平常了。

威特生长在内陆,从来没有见过大海,但是他看的书很多,总是看到对大海、大洋的一些描述,他喜欢极了!在知道了麦哲伦、哥伦布等航海家的事迹,读了他们的传记以及《马可·波罗游记》后,威特表示非常想去看看大海,否则会很遗憾。这是一个不太容易实现的愿望,但是,老卡尔却的的确确地带他去了地中海沿岸,让他欣赏美丽的海岸风光。威特是头一次看到海,自然兴奋异常。和父母一起在海边拾贝壳,采海藻,捡水母和海星……老卡尔趁机给他讲解这些海产品和海底生物的相关知识,因而,威特对神奇的海底世界更加向往了。父母在沙滩上做游戏,堆沙堆、挖沟渠,甚至还开辟了一个小湖,在沙滩上修湾筑岛,不亦乐乎。

要让孩子形成地理概念,海边真是最好不过的教育场所了。老卡尔把地球仪带到海边,告诉他地中海在地球上的位置,帮助他认识地球上的版图构造,告诉他越过地中海就能到达非洲,而在非洲大陆的两边则是世界上最大的两大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只要越过太平洋就可以像马可·波罗那样到达中国了!越过大西洋就可以像哥伦布那样登上美洲大陆!

威特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亲身的感受、观察和体验,逐步了解了与地球有关的一些概念,慢慢地掌握了很多世界地理方面的知识。家庭只是孩子生活的小圈子,如何让孩子融入更大的环境中去呢?当孩子对外界感兴趣,问父母“为什么”时,这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时间,通过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跟孩子交流,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并可以把话题深入到其他方面,从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在孩子的接受范围内,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发现更多他们所不知的事情,父母可以利用身边的事物,帮助孩子发现自然世界的奇妙,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好学者,父母则是引导他们发现更多美妙世界的第一任导师。

【成功导读】

铃木镇一以其“才能教育法”闻名于世,让我们一起看看其中的一则小故事:

铃木镇一有一个小女儿,名叫映子,她非常喜欢提问题,诸如小鸟为什么会飞?小鸡为什么不会飞?每当这个时候,映子的妈妈总是耐心地给映子讲解,甚至不辞辛苦地翻阅各种资料。随着映子年龄一点点地增大,映子提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奇怪,映子的妈妈很苦恼地对铃木镇一说:“我都回答不上来了。”

铃木先生对此进行思考,他想,让映子自己去探寻答案,比父母直接告诉她答案更好,后者只能让孩子养成死记硬背地“知道”现成的结论的习惯,这样非常不利于培养孩子动脑、思考、探索的好习惯。因此,在以后的生活中,铃木先生开始尝试着引导映子自己去探索答案。

有一次,映子在花瓣上发现了一只很漂亮的蜜蜂,她激动得大叫起来,并立即请爸爸和她一起来观察蜜蜂,她问爸爸:“蜜蜂的家在哪里?它是从哪儿飞到这里的呀?”铃木先生刚要告诉她,蜜蜂是从附近的养蜂人家里飞来的,可话到嘴边,铃木先生又咽了回去,他决定让映子自己去发现。于是,他对映子说:“我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从哪儿飞来的,咱们跟踪它看看吧。”

跟踪一只蜜蜂,这在父母看来有点滑稽,但铃木先生就是这样做的。他带着映子,小心翼翼地跟踪蜜蜂整整一天,绕来绕去,终于在黄昏的时候,找到了小蜜蜂的家。映子高兴极了!这可是她自己的发现,她体会到了亲自探索、成功发现后的喜悦。

“答不上来的问题”是教育的最佳契机,但很多父母却忽视了这一点。对孩子来说,探索的过程,比探索的结果更重要。在父母的帮助和引导下,孩子完全有能力去发现和探索自己未知的世界。在探索的过程中,让孩子深深感觉到父母的爱,感觉到教育他是出于对他的爱。行动比任何语言都有说服力,许多父母经常对孩子说,我管你是因为爱你,但是孩子们总是把父母的话当成耳旁风。父母要做给孩子看,孩子才会在你管他的时候不产生逆反心理,才能真正理解父母。

感化你的孩子

严格教育不可弃,严不等于棍棒,严的根本目的是感化孩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教育方式也要不断变化。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这完全可以用来比喻父母对孩子的身教。在这个世界上,孩子通过模仿而学习,他们的第一个模仿对象正是父母。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每位父母都可以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成功导读】

有一个孩子期末考试不理想,回到家后赶紧钻到自己的小屋里去了,怕挨打。父母知道他的分数低,气就不打一处来,心想,考不好你还躲着我,藏到屋里就行了,于是破门而入,揪着孩子的耳朵就把孩子拉出来了。孩子战战兢兢,父母横眉立目:“说:为什么考这么点分,我平时怎么跟你说的!”“叭”一个大耳刮子,“去,给我写检查。”孩子掉着眼泪写检查,什么好听捡什么写,其实说的都不是心里话。父母看完检查说:“告诉你,这个假期你甭打算玩去,给我在家好好学习,不准看电视!不准玩游戏机:不准……”孩子嘴上不说什么,可心里别扭,思想上并没有什么变化,这种靠武力的办法不是什么好办法。父母虽然出了气,可并没什么实际教育效果,还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另一个父母对考分低的孩子不是采取武力办法,而是使用感化的力量。

父母看到孩子低着头钻到自己的小房间去了。心想,孩子考分不理想,心里一定很难受,再雪上加霜可不好,于是两口子商量好,站到孩子屋门口对话。当爸爸的说:“今天咱们的孩子没考好,咱们今儿个说的话可别让孩子听见。”其实声音正好让孩子听见。孩子在屋里想,越不让我听我越听。爸爸接着说:“孩子心里难受,咱们今儿个别批评他了。”孩子心想我爸不批评我了,听得更认真了。这时妈妈说:“别看咱们孩子没考好,可咱们孩子有志气,肯定能吸取教训,咱们孩子正在那儿偷偷下决心哪!”爸爸又说:“孩子没考好,也不全怨孩子,咱们也有责任,要检查咱们俩得先做检查。”妈妈又说:“咱们孩子听话,他会努力的,他不会让咱们伤心……”孩子听到这儿眼泪不自觉地流出来,冲出屋子扑到妈妈怀里说:“妈,您放心吧,这次我让你们失望了,下次我一定努力,决不让您伤心……”这时父母再与孩子坐下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孩子自动写检查,作保证。

上面两个事例说明:粗暴引来逆反心理,感化使孩子“改邪归正”。如果希望您的孩子品行优秀,那么就请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的示范。事实证明,以身作则比给孩子讲道理要有效得多。因为没有哪个孩子愿意父母总在耳边婆婆妈妈说个没完,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煮皮,不煮瓤”。以“声”作则不如以身作则,只有父母先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走向正途。

【成功导读】

贾仁山有一个孩子不爱学习,可特别爱玩枪,家里买了各式各样的玩具枪,孩子把这些玩具拆得七零八落,扔得满地都是。在海湾战争时大家都在议论打仗的事,孩子也跟着议论,贾仁山知道孩子的热点在这儿,就想办法自己热起来。找孩子聊天。贾仁山不聊学习,也不讲爱国主义,就聊枪,什么白朗宁手枪、左轮手枪……从彼得大帝谈到拿破仑,从滑铁卢战役谈到海湾战争……孩子听得津津有味。这一谈把孩子的兴趣也引起来了,话匣子一打开,父子俩的感情就融洽了。当孩子谈到海湾战争中,美国使用先进武器,完全是靠科技取胜的时候,贾仁山开始把谈话引到学习上。

贾仁山说:“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你这么爱玩枪,又知道这么多战争的知识,将来你准能当一个军事家。”

孩子听了高兴极了,说:“您知道我为什么爱玩枪,我就是想当个军事家,我要指挥打仗准能百战百胜,我要发明武器,让子弹能拐弯,追着敌人跑。”

孩子正在吹牛的时候贾仁山说:“将来你考不上军事院校,我想这个军事家的理想可就吹了”。

孩子说:“为什么?”

贾仁山说:“现在的军事家可不是当年的土八路了,都要军事院校毕业。”

话说到此为止,孩子明白了,要当军事家,现在就得好好学习,要考上军事院校才能实现理想。事实证明,利用热点进行热处理,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孩子容易接受,不易产生逆反心理。

在现实生活中,家教题材随处都有,关键看父母是不是有心人,是不是善于收集,善于挖掘,善于把他变成生动的故事。善于用人性化的方式给孩子们灌输,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不知不觉汲取“说教”养分。

【成功导读】

有一天,一个年轻的爸爸去接7岁的儿子放学。在公共汽车上,一个身材魁梧的胡子青年莽撞地挤进了车厢,爸爸他被撞到了一边。

儿子马上冲过去拉住爸爸,并关切地问:“爸爸,你没事吧?”同时,他恼怒地看了那位青年一眼,喊了一句:“太可恨了!你怎么这么无礼?”年轻的爸爸连忙喝止儿子,说道:“可不能这么说,这位叔叔不是故意的。”这时,那位青年也不好意思地连连向他道歉。儿子听到这些,惭愧地低下了头。

过了几天,爸爸来到学校,准备接儿子回家,结果发现儿子走路姿势很不自然,挽起他的裤子一看,膝盖破了一块皮,血还在流呢。爸爸心疼极了,赶快找来一些纱布,将他的伤口包好。然后就去问老师是怎么回事,老师也很奇怪,因为他既没有看到他来报告,也没有听到他哭过。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是课间时被孩子碰倒摔伤的。爸爸不解地问:“为什么不告诉老师呢?”

他笑着说道:“爸爸,小朋友不是有意弄伤我的呀!为这事,他已经深感不安了,如果我再去告诉老师,他会更加自责的。”爸爸听了非常高兴,他摸着儿子的头说:“好孩子,你已经学会了谅解别人。”

这位年轻的父亲用自己的行为给儿子上了一堂生动的课,教会孩子要有颗宽宏大量的心,谅解别人自己也会幸福的。所以当儿子碰到类似的情况时,他也注意体谅别人,和父亲一样的明白事理。

年幼的孩子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总是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行为。父母的言行举止无论好坏都会被孩子不自觉地模仿。好的行为被效仿,孩子会受益,但坏的习惯被效仿了,孩子会受毒害。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一定要起到表率作用,这样才不至于把孩子引向歧途。建议父母们不妨多运用样板来教育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就要给孩子一个好的示范,帮孩子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