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富爸爸家训2
1710300000034

第34章 法则21:与人分享赢得快乐(1)

骄傲的产生往往是因为自己的某一方面才华超过他人,表现为一种洋洋得意、不可一世、不知天高地厚的架势。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其实,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出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现象,别因自己一时成功就忘乎所以。孩子更不能从小就养成蛮横、盲目自大的坏习惯。曾国藩认为,孩子的娇气主要是有两大原因造成的:一是溺爱,孩子成为全家人生活的重心;二是放任,放任不管孩子有可能无法控制。

把爱藏一半

有一些父母爱孩子不讲究个度,只要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肯定会满足,于是现在的孩子对父母是变本加厉,要求是越来越高。其实这样的父母会把孩子“淹死”在爱中的。这不是真正的爱而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摧残孩子心理健康的爱。为了培养健康的下一代,对父母的忠告是:不能过分溺爱孩子,要把爱藏一半给一半。

【情景再现】

曾经在电视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妈妈和她儿子的故事。这位妈妈人生平平,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到了儿子的身上。她的那个儿子的确也不错,不管是智商还是形象。此外最大的一个特点还有听话,儿子在她的关心、照料、监管、督促之下,一天天地“成长”起来了,以至成为一个著名的神童。这个神童在学校里一路跳级,小学、中学、大学一晃而过,17岁时便上了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读研究生。但可惜,儿子读研究生时却出了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生活不能自理,行为怪异,人际交往不知怎样进行,甚至反应迟钝、表情呆滞、言语木讷。为此,研究生院只好令其退学。

这个打击,对这位妈妈来说近乎致命。她泪流满面,自言自语:“我儿子怕是当不成科学家啦。”但她却并没有想到要改变什么,仍然要求儿子继续原来的样子,以便再考研究生。她放弃了自己的一切,成天成月成年地伴在儿子的身边严防死守。她严格地要求儿子除了念书、吃饭、睡觉之外,不许跟别的孩子交往,不许参加社会活动,不许看任何杂书甚至电视,不许考虑与学习无关的问题。

我们身边有许多的父母像这位妈妈一样,自己生活不如意,就把一切完完全全地压到了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能改变这一切,也为自己的生活带来幸福。为此,父母可以放弃一切,整天围着孩子转,而实际上,他们决定这样做的时候还很年轻,正是一个人开始创造自己人生价值的年龄。

对这样的父母我们不应该像一些媒体一样鼓吹他们的伟大,他们这样做,只能是说是自私的行为、是逃避现实压力的做法。因为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父母让孩子不得不承受更大的压力。孩子有他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人生,父母可以甚至应该给他以帮助,但却不可以强迫他、代替他,他必须自己行走他的人生之路。

广州晴朗天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袁荣亲认为,溺爱是一种懒惰的、不负责任的爱。与溺爱相对应的是真爱,真爱是尊重孩子独立的爱,真爱的父母懂得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满足他不同的成长需要。真爱的父母懂得放手,接受并乐于看到孩子的自我独立和自我成长。而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为了帮孩子出气而去跟邻居打架;孩子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劳动,父母就给孩子写“病假条”。这样的父母真可谓是“含辛茹苦”呀!可“含辛茹苦”换来的是什么呢?

【情景再现】

在某大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即将毕业的物理系高材生,因成绩出类拔萃,被学校选送到美国某名牌大学深造。谁知该学生却一口回绝,说什么也不愿出国。拒绝的原因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他不会洗衣服、不会买东西、不会烧饭、不懂得与别人交往,也就是说,他根本无法独立生活。大学四年中,他的衣服铺盖都是妈妈定期到学校来取回去清洗。

很显然,这位学生是在父母的过分保护下成长起来的。父母对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揽、包办代替,不舍得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最终导致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也有的父母出于望子成龙之心,将孩子活动的范围限制在自己的视线之内,生怕孩子越雷池一步。过分保护的结果就是严重干扰了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

采用溺爱型家庭教育方法的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包办代替,只表扬不批评,对孩子盲目自信。“你是好样的”不离口,孩子不遵守纪律说是纪律要求太苛刻,孩子不努力学习仍夸奖孩子很聪明,孩子打人说是自我保护,孩子骂人说是语言能力强。父母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要防止犯以下几种错误:

第一,过分关注。一家人都围着孩子转,孩子的喜怒哀乐就是家庭的阴晴表,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即使来了客人,照样是整天吵闹个不停,没有一点教养。

第二,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享受特殊津贴,如吃“独食”,孩子喜欢吃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即使吃不了,也不许给别人吃。孩子的生日比家里谁的生日都办得隆重,亲戚、朋友请一大帮,又是买礼物,又是送钱,好威风呀。这样的孩子必然会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关心他人。

第三,轻易满足。有钱了,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每天还有很多供孩子自己支配的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了不懂得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铺张浪费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第四,全包全替。孩子就是家里的小祖宗,有什么事,您吱一声,父母全照办,这样的做法导致了许多孩子不能自己照顾自己。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会做任何家务事。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难道是耸人听闻吗?

第五,害怕哭闹。由于从小迁就惯了,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不吃饭、离家出走来要威胁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投降、依从、迁就,照孩子说的办。长期下去,这样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第六,当面袒护。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教育者的观点和态度应该一致。有时父亲管孩子,母亲护着:“怎么那么凶,他还是个孩子。”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对他太严厉了,慢慢来;你们小的时候,还不如他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好的!因为他无是非观念,而且处处有“保护伞”和“靠山”,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和睦。

第七,生活懒散。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无规律,要咋样就咋样,白天睡大觉,晚上上通宵。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进取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第八,大惊小怪。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摔跤了,孩子还没哭,父母先嚷起来了,在第一时间抱起孩子,问这问那,时间一长,孩子再摔跤,干脆就不起来了,大哭大叫,非等父母抱起来。所以说,最初孩子不是摔痛才哭的,是被父母过分在意吓哭的。

溺爱型家庭教育方法的一个后果是,孩子的竞争性不足或是被扭曲。这将影响他以后在社会上立足,不能适应社会生活,从而被社会所淘汰,导致孩子走向极端。

【成功导读】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大岛每天开着自家漂亮的丰田车上下班,但他却从来都不让10岁的儿子顺道搭车上学放学。有一天,儿子支气管炎犯了,央求爸爸送他一程,“不行!”大岛斩钉截铁地回绝了,儿子只好背着大书包一个人慢慢沿着大街向学校走去。

当儿子一边哭着一边正要走上十字路口高高的天桥时,他突然发现爸爸正站在那里等他。大岛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掏出手帕帮儿子擦去脸上的泪痕,然后拉着儿子一起跨上了天桥的台阶。过了天桥,父子俩分手的时候,大岛对儿子说:“孩子,不要怪爸爸,你现在是学生,不能坐车上学。将来你长大有出息了,一定能买更漂亮的轿车。”

大岛先生这种教育方式是十分成功的。古代韩非有句名言:慈母败子。意思是做母亲的过分慈爱,子女不会成器。疼爱子女固然是父母的“天性”,但也应有个“度”。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如果一味地惯着孩子,容易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有的孩子除了生活上需要父母包办外,晚上还要父母陪着看书,做作业。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