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富爸爸家训2
1710300000036

第36章 法则22:抛弃骄怂(1)

戒傲,就是要教育孩子,不能目中无人,不能心里容不得他人。这种人往往是自私自利的、不懂得谦让和尊重他人。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今天来说,依然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非常喜爱他。一日,爸爸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爸爸听后十分惊喜。

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千百年了,是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好例子,可见父母很重视培养孩子的谦让、学会感恩的好品质。

学会感恩

让孩子戒掉傲气,就要在孩子心里播下感恩的种子,孩子才会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心存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心存感恩的人,才会朝气蓬勃,豁达睿智。生活的每一天中,都有许多值得孩子去感谢的人和事——感激每一缕阳光,每一阵清风,每一块绿茵,每一滴雨露,每一棵树,每一叶草,是他们带给我们好心情,带给我们生命的美妙。

【情景再现】

上大学时,我的一位学友在刚开学时,从学校宿舍的四楼跳下,结束了他年仅21岁的生命,自杀的原因是失恋。除了给女友的一封遗书之外,只有他冰冷的躯体。这个男生在中学、大学都品学兼优,又是学生会主席,但如此“优秀”的青年竟然作出如此举动!

从这件事中,最应值得父母深思。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真的就没有对社会的留恋吗?他能放心年迈的父母吗?舍得朝夕相处的孩子和老师吗?他如此决绝地做出这样的行为,是因为他没有感恩之心。父母常说的诸如“饮水思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等,其实说的都是感恩。但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孩子对感恩似乎很陌生,既不知道为什么要感恩,也不知道如何感恩,这一点难道不值得父母忧虑吗?

【成功导读】

父母不妨学学西方,也过感恩节。在美国人心目中,感恩节是比圣诞节还要重要的节日。他是一个长达4天的假日,足以使人们尽情狂欢、庆祝。他也是传统的家庭团聚的日子。感恩节期间,散居在他乡外地的家人,都要赶回家过节,这已经成了全国性的习俗。

此外,美国人一年中最重视的一餐,就是感恩节的晚宴。在美国这个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的国度里,平日的饮食极为简单,但在感恩节的夜晚,家家户户都大办筵席,物品之丰盛,令人咋舌。在节日的餐桌上,上至总统,下至庶民,火鸡和南瓜饼都是必备的。这两味“珍品”体现了美国人民忆及先民开拓艰难、追思第一个感恩节的怀旧情绪。

美国人的感恩节,体现的是一种感恩文化,一种社会氛围。中国的父母也应学一学,要孩子学会感恩,就先让孩子融入感恩的氛围中去。教育孩子对要感谢的人,一定要把感恩之意说出来。那不仅是为了表示感谢,更是一种内心的交流,在这样的交流中,孩子会感到世界因这样的息息相通而变得格外美好。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呢?

第一,向孩子灌输道德信仰。作为父母,在以自己的行动来影响感染孩子的同时,还要对孩子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教育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帮助孩子确立健康的信仰,并经常鼓励孩子为这个信仰去追求、去努力;要让孩子懂得宽以待人,与人为善的道理,学会在生活中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无论是与家人团聚,还是与伙伴交往,都不能以“自己”为中心,绝不能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要乐于助人,时刻不能忘记感恩,时常要想到提起自己最感谢的人或事,来培养感恩之心。

第二,将感恩渗透于生活中。让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使之耳濡目染,并内化于人格之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告诉他这件衣服是奶奶给你的,你要感谢奶奶;这本书是爷爷送你的,你要谢谢爷爷。时时言感谢,事事存感恩。

第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根据孩子年龄,经常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做一些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做事能力;同时,鼓励和支持孩子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帮助孤寡老人等公益性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不仅能感受到为他人服务是一件快乐的事,还能体验父母的辛劳,更加珍惜家庭的幸福生活。

第四,给孩子讲感恩的故事。为了帮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把可以把感恩的思想观念贯穿在故事中,让故事告诉孩子要懂得感恩。比如,每天晚上临睡前孩子让父母给他讲故事,父母就有意识地挑选诸如“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和“大黄狗报恩”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告诉孩子,做人要知道报答,要有情有义,不但要尊重父母,还要懂得报答父母的恩情。父母不是为了要孩子将来报答多少,而是希望孩子能够心里有他人,知道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知道凡事要有情有义,这样的人才能受到人们的喜欢,才能成为有出息的人。

总之,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图报的态度。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它化作行动,实践于生活中。一个人会因感恩而感到快乐,而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和平的种子,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子。人,离不开群体。只有学会感恩,感谢父母,感谢他人,才会更加热爱生命,收获幸福与快乐。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大力弘扬感恩文化,教育孩子学会感恩,让感恩教育成为孩子重要的必修课。

学会承担

责任感的培养是孩子健全人格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为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现在的孩子由于先天条件优越,处处受人疼爱,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这些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养成自制、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能使他明白:自己的言行会对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进而明白责任的完成与否对自己的将来有什么作用。

美国西点军校认为:没有责任感的军官不是合格的军官,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是优秀的员工,没有责任感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一个能够主动承认错误的孩子至少是勇敢的,对待已经出现的问题,能够勇于承担责任就是值得赞赏的。

【成功导读】

4岁多的张小明,每天下午一放学就跑去跟院里的孩子玩,常常玩到吃晚饭时还不回来,为此张小明的父亲特别生气。

一天晚上七点多了,张小明还没回来,他的父亲说:“不喊他了,我们先吃!”吃完饭后把饭菜都收拾起来。快八点时,张小明回来了,使劲敲门,父亲不仅不开,而且站在屋里告诉门外的张小明:“外面很好玩,继续去玩,不要回来吃饭睡觉了。”张小明开始没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像往常一样唱道:“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开快开……”喊了几遍,父亲还是不给他开门。感觉到事情严重性的张小明在门外开始哭泣,半个小时后,张小明的哭声越来越小了,父亲这才打开门,让儿子进来。进来后,张小明直奔餐桌,父亲说:“我和妈妈把饭吃完了,今晚你没饭吃了。如果明天晚上墙上的短针指到六、长针指到八时还不回来,父母还会把饭吃完,而且你只能睡在外面!”那晚,没有吃饭的张小明噙着眼泪睡觉了。第二天晚上不到6点半,张小明就回来了。此后,张小明再也没有玩到很晚才回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不能一味纵容,更不能视而不见。要知道,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最好时机,因为内疚与不安会使孩子想方设法弥补自己的过失。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也是让孩子为自己的将来负责。很多时候是父母从小就剥夺了孩子为自己承担责任的机会。父母包办得越多,孩子的能力越差,这就需要父母转变教育观念,让孩子承担责任,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能对自己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