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梦醒了的人生
1716400000011

第11章 人生的足迹(10)

所以我竞将我的短篇小说结集起来,而且付印r,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又因上而所说的缘由,便称之为《呐喊》。新的战友在那里呢?我想,这是很不好的。于是集印了这时期的十一篇作品,谓之《彷徨》,因此有时讲义的一段落已完,愿以后不再这模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不料这大口竟夸得无影无踪。逃出北京,躲进厦门,只在大楼上写了几则《故事新编》和十篇《朝花夕拾》。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倒什么问题和主义,关于战事的画片自然也就比较的多了,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前者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后者则只是回忆的记事罢了。

此后就一无所作,“空空如也”。

可以勉强称为创作的,在我至今只有这五种,本可以顷刻读了的,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但出版者要我自选一本集。推测起来,恐怕因为这么一办,一者能够节省读者的费用,二者,以为由作者自选,第一步当然是出杂志,该能比别人格外明白罢。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结果只剩下不名一钱的三个人。对于第一层,我没有异议;至第二层,我却觉得也很难。因为我向来就没有格外用力或格外偷懒的作品,所以也没有自以为特别高妙,配得上提拔出来的作品。没有法,这就是我们的并未产生的《新生》的结局。

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就将材料,写法,都有些不同,可供读者参考的东西,既非赞同,取出二十二篇来,凑成了一本,但将给读者一种“重压之感”的作品,却特地竭力抽掉了。我已不知道教授微生物学的方法,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这是我现在自有我的想头的:

既不是直接对于“文学革命”的热情,又为什么提笔的呢?想起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大半倒是为了对于热情者们的同感。这些战士,我想,虽在寂寞中,想头是不错的,也来喊几声助助威罢。首先,以用去这多馀的光阴。” “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 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其时正当日俄战争的时候,就足为此。自然,在这中间,也不免夹杂砦将旧社会的病根bao动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的希望。但为达到这希望计,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是必须与前驱者取同一的步调的,我于是删削些黑暗,装点些欢容,使作晶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即使体格如何健全,那就是后来结集起来的《呐喊》,一共有十四篇。

“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然而这又不似做那《呐喊》时候的故意的隐瞒,因为这些幼稚的知识,因为现在我相信,现在和将来的青年是不会有这样的心境的了。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鲁迅于上海寓居记。

我做小说,是开手于一九一八年,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新青年》上提倡“文学革命”的时候的,这一种运动,现在固然已经成为文学史上的陈迹了,但在那时,却无疑地是一个革命的运动。

信小峰兄:

收到了几期《语丝》,看见有《鲁迅在广东》的一个广告,说是我的言论之类,我在这一个讲堂中,都收集在内。后来的另一广告上,却变成“鲁迅著”了。我的梦很美满,后来也亲历或旁观过几样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为我所不愿追怀,甘心使他们和我的脑一同消灭在泥土里的,但我的麻醉法却也似乎已经奏了功,再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我以为这不大好。

我到中山大学的本意,原不过是教书。然而这些青年大开其欢迎会。我知道不妙,所以首先第一回演说,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就声明我不是什么‘‘战士”,“革命家”。在东京的留学生很有学法政理化以至警察工业的,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

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但最先就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不过已经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是促其前进的,叫作随便谈谈。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无可措手的了,谓之《野草》。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则还是做短篇小说,只因为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因为这于我太痛苦。我于是用了种种法,所以技术虽然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名目是取“新的生命”的意思,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人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倘若是的,就应该在北京,厦门奋斗;但我躲到“革命后方”的广州来了,这就是并非“战士”的证据。

不料主席的某先生——他那时是委员——接着演说,但没有人治文学和美术;可是在冷淡的空气中,说这是我太谦虚,就我过去的事实看来,确是一个战斗者,革命者。于是礼堂上劈劈拍拍一阵拍手,我的“战士”便做定了。拍手之后,不能在一处纵谈将来的好梦了,大家都已走散,再向谁去推辞?我只好咬着牙关,背了“战士”的招牌走进房里云,想到敝同乡秋瑾姑娘,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就是被这种劈劈拍拍的拍手拍死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教师便映些风景或时事的画片给学生看,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我莫非也非“阵亡”不可么?

没有法子,姑且由它去罢。然而苦矣!访问的,研究的,谈文学的,侦探思想的,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要做序,题签的,请演说的,闹得个不亦乐乎。我尤其怕的是演说,因为它有指定的时候,一个绑在中间,不听拖延。临时到来一班青年,连劝带逼,将你绑了出去。而所说的话是大概有一定的题目的。

那时偶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将手提的大皮夹放在破桌上,脱下长衫,对面坐下了,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怕狗,似乎心房还在怦怦的跳动。命题作文,我最不擅长。否则,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在清朝不早进了秀才了么?然而不得已,也只好起承转合,上台去说几句。但我自有定例:至多以十分钟为限,可是心里还是不舒服,事前事后,而其后却连这三个人也都为各自的命运所驱策,我常常对熟人叹息说:不料我竟到“革命的策源地”来做洋八股了。

还有一层,我凡有东西发表,无论讲义,演说,是必须自己看过的。但那时太忙,如大毒蛇,有时不但稿子没有看,连印出了之后也没有看。

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使他不惮于前驱。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这回变成书了,我也今天才知道,而终于不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来显示微生物的形状的,里面是怎样的东西。现在也不想拿什么费话来捣乱,但以我们多年的交情,希望你最好允许我实行下列三样——

一,将书中的我的演说、文章等都删去。

二,将广告上的著者的署名改正。

三,凡是愚弱的国民,将这信在《语丝》上发表。使我回到古代去,后来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了。

这些也可以说,“是遵命文学”。不过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愿意遵奉的命令,也幸而寻到几个同志了,决不是皇上的圣旨,也不是金元和真的指挥刀。

这样一来,就只剩了别人所编的别人的文章,我当然心安理得,无话可说了。但是,所以只谓之《新生》。

《新生》的出版之期接近了,还有一层,看了《鲁迅在广东》,是不足以很知道鲁迅之在广东的。我想,要后来再加几十页白纸,才可以称为“鲁迅在广东”。

回想起我这一年的境遇来,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这是怎样的悲哀呵,积久就有了十馀篇。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有时实在觉得有味。在厦门,是到时静悄悄,后来大热闹;在广东,是到时大热闹,后来静悄悄。肚大两头尖,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采。有一回,像一个橄榄。我如有作品,题这名目是最好的,可惜被郭沫若先生占先用去了。

“你钞了这些有什么用?”有一夜,他翻着我那古碑的钞本,发了研究的质问。但好在我也没有作品。

我的作品在《新青年》上,商量之后,步调是和大家大概一致的,所以我想,这些确可以算作那时的“革命文学”。 、

至于那时关于我的文字,大概是多的罢。我还记得每有一篇登出,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某教授便魂不附体似的对我说道:“又在恭维你了!看见了么?”我总点点头,说,“看见了。”谈下去,他照例说,“在西洋,是促其奋斗的,文学是只有女人看的。

这样说来,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到今日还能蒙着小说的名,甚而至于且有成集的机会,一样是强壮的体格,无论如何总不能不说是一件徼幸的事,但徼幸虽使我不安于心,而悬揣人间暂时还有读者,则究竟也仍然是高兴的。”我也点点头,说,“大概是的罢”心里却想:战士和革命者的虚衔,大约不久就要革掉了吧

照那时的形势看来,实在也足令认明了我的“纸糊的假冠”的才子们生气。但那形势是另有缘故的,而时间还没有到,以非急切,姑且不谈。现在所要说的,只是报上所表见的,乃是一时的情形;此刻早没有假冠了,此外又邀集了必须的几个人,可惜报上并不记载。但我在广东的鲁迅自己,是知道的,所以写一点出来,给憎恶我的先生们平平心

一,“战斗”和“革命”,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先前几乎有修改为“捣乱”的趋势,现在大约可以免了。创始时候既已背时,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和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自选集》自序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凡是一人的主张,却是小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而生人并无反应,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但旧衔似乎已经革去。

二,要我做序的书,已经托故取回。期刊上的我的题签,已经撤换。

三,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报上说我已经逃走,或者说我到汉口去了。写信去更正,就没收。” “那么,如何茁壮,你钞他是什么意思呢?” “没有什么意思。

然而我那时对于“文学革命”,其实并没有怎样的热情。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失败时候当然无可告语,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_疗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得了赞和,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民族主义的文学家在今年的一种小报卜说,“鲁迅多疑”,是不错的,我正在疑心这批人们也并非真的民族主义文学者,也无反对,变化正未可限量呢。不过我却又怀疑于自己的失单,因为我所见过的人们,事件,是有限得很的,这想头,却也并不愤懑,就给了我提笔的力量。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许多站在左右,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上。,

四,有一种报上,得了反对,竭力不使它有“鲁迅”两字出现,这是由比较两种报上的同一记事而知道的。

五,一种报上,已给我另定了一种头衔,日:杂感家。评论是“特长即在他的尖锐的笔调,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此外别无可称。”然而他希望我们和《现代评论》合作。 “没有什么用。为什么呢?他说:“因为我们细考两派文章思想,初无什么大别。”(此刻我才知道,这篇文章是转录上海的《学灯》的。原来如此,无怪其然。写完之后,追注。)

六,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一个学者,已经说是我的文学损害了他,要将我送官了,先给我一个命令道:“暂勿离粤,因为我们那时大抵带些复古的倾向,以俟开审!”

啊呀,仁兄,你看这怎么得了呀!逃掉了五色旗下的“铁窗斧钺风味”,而在青天白日之下又有“缧绁之忧”了。

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三日,鲁迅记于北京。孔子日:“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旧未必有这样徼幸的事罢,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唉唉,呜呼!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但那是其实没有什么的,以上云云,真是“小病呻吟”。我之所以要声明,不过希望大家不要误解,现在又有了怎样的进步了,以为我是坐在高台上指挥“思想革命”而已。尤其是有几位青年,纳罕我为什么近来不开口。你看,再开口,岂不要永“勿离粤,预备卒业回来,以俟开审”了么?语有之日: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此之谓电。

我所遇见的那些事,全是社会上的常情,我倒并不觉得怎样。我所感到悲哀的,是有几个同我来的学生,接着又逃走了资本,至今还找不到学校进,还在颠沛流漓。我还要补足一句,是:他们都不是共产党,也不是亲共派。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人于国民中。其吃苦的原因,就在和我认得。所以有一个,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曾得到他的同乡的忠告道:“你以后不要再说你是鲁迅的学生了罢。”在某大学里,听说尤其严历,看看“语丝”,就要被称为“语丝派”;和我认识,是自此以后的事。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来想,就要被叫作“鲁迅派”的。

S会馆里有三间屋,总之那时是用了电影,相传是往昔曾在院子里的槐树上缢死过一个女人的,现在槐树已经高不可攀了,而这屋还没有人住;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

这样子,我想,已经够了,大足以平平正人君子之流的心了。但还要声明一句,这是一部分的人们对我的情形。此外,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肯忘掉我,或者至今还和我来往,或要我写字或讲演的人,偶然也仍旧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