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大学生社会交往及能力培养研究
1726300000032

第32章 大学生社会交往及能力培养的原则和方法(3)

第一维度,内外因素维度,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个人条件(内部因素),还是外在环境(外部因素)。在此维度上,能力、努力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部因素,其他各项则属于外部因素。

第二维度,稳定性度,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在此维度上,六个因素中能力与任务难度两项是不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其他各项则均为不稳定者。

第三维度,控制性维度,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在此维度上,六个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均非个人所能左右的。

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内外因素维度上,个人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在稳定性维度上,个人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在控制性维度上,个人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积极地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时是最大的问题,个人会因此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B.归因理论的运用

归因理论启示我们,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自豪、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因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自身缺乏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则较少。而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对成功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会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在付出同样多的努力时,能力低的人应得到更多的奖励。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受到最低评价。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应进行正确的归因,从而有助于在交往中取得最佳效果。

第二,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合理调适心理。

A.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观点

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阿尔伯特·艾利斯创立的。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更直接的原因。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关。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B.合理情绪疗法的运用

合理情绪疗法的运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人的情绪与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有直接的关系。情绪是由人的思维、人的信念所引起的。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当人们在交往中,陷入情绪障碍之中时,是他们自己使自己感到不快的,是由于他们自己选择了这样的情绪取向而导致的。合理情绪疗法并非反对人们具有负面的情绪。例如,一件事失败了,感到懊恼,有受挫感是适当的情绪反应。而抑郁不堪,一蹶不振则是所谓不适当的情绪反应了。两个同事一起上街,碰到他们的总经理,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打招呼,径直过去了。这两个同事中的一个认为:“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老总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就要故意挑我的毛病了。”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于无法平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的关系。情绪会影响到人与人的交往。

另一方面,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有利于个体转变不合理的信念,克服不良情绪的产生。我们在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时,要认识到,人们之所以会产生不良情绪,只是由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自己之所以感到困扰完全是因为自己有不合理的信念存在,只有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才能使情绪问题得到缓解。

大学生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如“他找到工作是因为家里有关系”,“我一定要找到一份完美的工作”,“我这次面试没有成功,看来我自己真的是没有能力”,“我是个失败的人”等。正是这些过分偏激、绝对化、糟糕之极的信念,使大学生产生了一些不良情绪,乃至心理障碍。我们帮助大学生转变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其不良情绪,缓解其心理障碍,从而使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参与到社会的竞争中。

第三,运用自我暗示方法,自我调试心理。

A.自我暗示方法的基本观点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校长还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

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学生的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知道结果后,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这两位教师真相: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这两位教师哪里会料到事情是这样的,只得庆幸是自己教得好了。随后,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以上的实验所证实的就是罗森塔尔效应,即自我暗示效应,也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

B.自我暗示方法的运用

罗森塔尔效应所体现的就是暗示的力量。我们可以将其借鉴过来用于进行自我期待和自我暗示。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过程是对其心理承受力的巨大考验,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社会交往中的挫折与困难时,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大学生可以试着每天告诉自己一句话,那就是“我一定行”,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用于缓解自己遇到的压力,始终保持一个健康心理,实现成功发展。

第四,运用心理防御方法,适时调试心理。

A.心理防御方法的基本观点

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最初是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三个方面的胁迫,如果它难以承受其压力,则会产生焦虑反应。然而焦虑的产生,促使自我发展了一种机能,即用一定方式调解冲突,缓和三种危险对自身的威胁。既要使现实能够允许,又要使超我能够接受,也要使本我有满足感,这样一种机能就是心理防御机制。

B.心理防御的具体办法

第一种办法:宣泄。宣泄是心理学中提倡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当一个人在生活或工作中受到挫折或打击后,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又无法将受到的委屈或不满表现出来,就只好把这种负面情绪压抑下去。但由于人的心理承受力是有限的,不良情绪长期积郁在心中,人的心理就会出现严重的失衡,也很容易导致疾病。为了维持自身的心理平衡,人们就需要去寻找一个恰当的对象将个人的消极情绪予以宣泄,使心中积压的负面情绪得以释放,从而摆脱这种负面情绪的干扰,保持心理的平衡。

宣泄具有积极的意义。宣泄,无须任何心理准备或技术要求。宣泄经常得不到公正的评价,因而使不少人即使是内心非常苦闷,也不敢轻易地流露,从而郁积在心里,成为一种更可怕的挫折或者打击。人有苦闷就应宣泄,只要手段正确,分寸恰当即可。宣泄可以帮助人们排遣不良情绪,但宣泄要合理。你可以找一个知心朋友倾诉,一吐为快,想哭就哭。不习惯哭泣的,可以通过跑步、打球、写信等方式,将体内因不快而聚集起来的能量向外界发泄。一旦这种负面情绪得以发泄后,内心便会产生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心情就会舒畅。

大学生难免遇到挫折,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消极情绪排出体外。当遇到失败时,可以采用合理宣泄的方法,找老师、同学聊天,或者去做运动等。

第二种办法:转移。转移是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如不合社会规范,具有危险性或不为自我意识所允许等)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

第三种办法:认同。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有一些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完成,而其中主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完成“认同”的历程。因此,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认同是协助人格发展的重要方法。认同指个体向比自己地位或成就高的人的认同,以消除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因无法获得成功或满足时,而产生的挫折所带来的焦虑。就定义来说,认同可借由心理上分享他人的成功,为个人带来不易得到的满足或增强个人的自信。

第四种办法:升华。升华一词是弗洛伊德最早使用的。他认为将一些本能的行动,如饥饿、性欲或攻击的内驱力转移到一些自己或社会所接纳的范围内时,就是“升华”。升华是一种很有建设性的心理作用,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必需品,如果没有它将一些本能冲动或生活挫折中的不满怨愤转化为有益世人的行动,这世界将增加许多心理不健康的人。

第五种办法:合理化。当自我的动机未能实现或行为不能符合社会规范时,个体尽量收集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给自己的作为找一个合理的解释,以掩饰自己的过失,从而减免焦虑的痛苦和维护自尊免受伤害,此种方法称为“合理化”。如酸葡萄机制和甜柠檬机制:当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因自己能力不够而无法取得时,就加以排挤和打击,这被称为酸葡萄机制。这个机制是引申自伊索寓言里的一段故事:从前有一只狐狸走进葡萄园中,看到架上长满了成熟的葡萄,它想吃,但因架子太高,跳了数次都摘不到,而无法吃到葡萄,它就说那些葡萄是酸的,它不想吃了。其实葡萄是甜的,它因吃不到,而说葡萄是酸的。与酸葡萄机制相反的,另一种自卫机制是甜柠檬机制,此方法是指企图说服自己和别人,自己所做成或拥有的已是最佳的抉择。上述伊索寓言里所说的那只狐狸,后来走到柠檬树旁,因肚子饿了,就摘柠檬充饥,而且边吃边说柠檬是甜的,其实柠檬味道是酸涩的。引申到我们面对求职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不如意的事时,有时我们也可以像这只狐狸一样,努力去强调事情美好的一面,以减少内心的失望和痛苦。

(二)学会正确自我评价方法,创造大学生社会交往自身条件

自我评价是自我认知的尺度。它是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知的水平。自我评价是人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其主要内容是对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上的地位、作用、能力和使命等方面的估量和判断。

自我评价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深化的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如果你能够真正认识自我,通过自我评估,你将会更好地展现自我、丰富自我、发展自我和超越自我,实现你人生的飞跃。大学生只有正确进行自我评价,才能树立积极主动的交往愿望,为在社会交往中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创造条件,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1.自我评价对大学生发展的意义

自我评价是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的基础,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意义的必然过程。马克思指出:“自由的首要条件是自我认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自我教育从自我认识开始。”“人,只有当他了解自己时,才能教育自己。”自我评价是大学生自己了解自己的重要手段,是其进行社会交往的基础和条件。自我评价是“我”要评价“我自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愿望。因此,只有使用合适的方法,才能取得成果。大学生要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自我评价。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自我评价方面存在不少误区,表现为自负、自卑,生活杂乱无序,对生活缺乏乐趣,个人目标不明确等现象,对此必须予以纠正。

大学生自我评价是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的基础,是接受自我与超越自我的基石,也是大学生发展的重要导向。大学生针对自己过去的成功与失败,全面、客观、深刻地分析与评估自我,正视自己的闪光点与缺点,从而从自身实际出发,顺应社会潮流,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

每个人都可能会问自己“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作出正确的回答,有的可能还完全不知道如何回答。这导致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一些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出现遭遇挫折,浪费自身资源的现象,有的还造成失败结果。所以,只有当你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深入分析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和价值观之后,你才能正确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获得自我人生幸福。

2.大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

(1)在提高元认知的基础上评价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