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贾大泉自选文集
1727900000007

第7章 四川历史概况(2)

宋代是四川封建社会经济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在经济上,西蜀四川和东南江浙是两颗明珠。尽管四川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但就整体而论,四川仍然是全国最为发达的经济中心之一,很多经济部门的发展程度都居于全国的前茅。四川人口,在北宋崇宁元年(1102)达198万户,到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发展到266万户,占南宋全国人口的20%以上,成为清朝前期以前四川历史上最高的人口数。宋代的四川是全国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南宋时期,四川负担川陕战场的军粮占全国军粮总数的三分之一,有力地支援了南宋的抗金抗蒙战争。四川年产茶叶3000万斤,超过了全国其他地区茶叶产量的总和。宋朝还在四川建立茶马司,利用川茶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换战马,解决了战马来源。手工业中的纺织业、酿酒业、制糖业、造纸业、印刷业,都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井盐生产也有飞跃发展。商业繁荣、交通发达。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北宋四川“交子”,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了纸币。在文化方面,宋代则是四川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时代。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即居其三。李焘、李心传、范祖禹、王称、李攸、彭百川等都是杰出的史学家,他们的著作,一直是后人研究宋朝历史最基本的史籍。陈抟、张栻、魏了翁对理学的产生、形成和确立,都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医学上的唐慎微,数学上的秦九韶,都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宋代的大足石刻,更是我国石窟艺术的明珠。

元代则是四川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低潮时期之一,经过宋末四川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争破坏,四川已是城池毁坏,田野荒芜,人民死亡、流散,1282年“四川仅12万户”。尽管元代四川某些经济部门有了新的发展,并超过了宋代水平,但就整体而论,经济上始终没有恢复到宋代的水平,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大大下降。其文化方面的成就,也远不如宋代之大,可称颂者寥寥无几。

明清时期 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于1371年讨平夏明政权,四川归于明朝统治。明朝在成都设置承宣布政使司,总管四川政务。从1370年到1391年,朱元璋将其子分封全国各地,世袭为王,以保朱明王朝永不灭亡。1371年,朱元璋将第十一子朱椿分封为蜀献王,派到成都,建立蜀王府。朱椿以礼教守西陲,“蜀人由此安业,日益殷富”。明朝还在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任命少数民族首领、酋豪为当地官吏,对本部落本地区实行世袭统治,强化了中央政权对少数民族的控制。

晚明时期,由于政治腐败,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加深,加上万历到崇祯时期四川连年灾害,饿殍遍野,赤地千里,城野半空。四川人民为了生存,奋起反抗,不断发生民变、兵变和农民起义。1633年,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入川作战。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明朝在四川的统治宣告终结。

在明朝统治时期,四川的经济文化比元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四川的人口,在1372年仅8.4万户,1393年达到215917户,146万余口,1578年达到300余万口,两百年间人口大约增长了7倍。四川的耕地面积,1372年为112033顷,1578年达134827顷。四川的纺织业,形成了成都、嘉定、顺庆三个丝织中心。万历年间,四川的棉花种植面积达29万亩,接近全省总耕地面积的3%,仅次于江苏省。棉纺织业也相当发达。井盐业更是超过了元代的发展水平,洪武时期(1368—1398)四川每年产盐1012万斤,嘉靖年间(1522—1566)增至3570万斤。其他如陶瓷、冶炼、商业贸易都有了很大发展。在文化上,明代四川书院达到54所,私塾、义学也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四川涌现出了不少杰出人物,杨慎是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唐甄是著名的哲学家。明代川西古刹龙藏寺的壁画、平武的报恩寺、四川键为的罗城,都是雕塑和建筑艺术的珍品。

1644年清王朝在北京建立后,于1646年派兵入川,张献忠战死,大西政权在四川仅存两年。从此清朝开始对四川进行统治。但大西军余部联合南明永历政权,继续进行抗清斗争,并曾一度几乎控制全蜀地区,直到1664年清军才相继肃清了四川的抗清势力,统治了全川。但紧接着在1673年,吴三桂又发动了“三藩之乱”,反抗清王朝。吴三桂率军从云南攻入四川,1674年“全川悉陷”。清军和吴三桂的叛军又在四川进行了长达七年的战争,到1681年,吴三桂兵败自杀,清王朝在四川的统治才彻底巩固,四川的社会才基本安定。

清王朝在四川政局稳固的基础上,为了消除少数民族地区土司的叛乱和虐毒土民,从1726年起开始在四川实行改土归流,改土官为流官,废除土司的世袭制度,建立州县制度。清朝先后在酉阳、石柱、建昌、天全、巴塘、杂谷脑等地废除了土司制度,建立州县制度,并在乾隆年间平定了反对“改土归流”的大小金川的叛乱。改土归流进一步强化了中央政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促进了这些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清朝中叶以后,四川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广大贫苦农民不堪天灾人祸之苦。1796年爆发了川、楚、陕、甘、豫五省震惊全国的白莲教大起义,历时九年,到1804年四川的白莲教起义才被镇压下去。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为了反抗英军的侵略,曾抽调川军出川抗击英军。随着列强侵略和封建压迫剥削加深,特别是清王朝为了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成十倍成百倍地加重了对四川的掠夺,激化了四川的社会矛盾。从1854年起又爆发了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其中以1859年—1865年的李永和、兰朝鼎的农民起义和1862年太平天国石达开部队进入四川作战的规模为最大。这些起义斗争虽然被清王朝镇压下去,但四川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始终没有停止。随着帝国主义宗教的、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势力侵入四川,四川人民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以反“洋教”为主要内容的反帝斗争。捣教堂、杀教士,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清朝末年,随着民族危机和阶级矛盾的加深,四川也开展了维新变法运动,杨锐、刘光第就是为全国戊戌变法而牺牲的“戊戌六君子”的成员。在北方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四川的义和团运动则方兴未艾,并提出了“灭清剿洋兴汉”的斗争口号。迫于四川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日益深入发展,清政府也在四川实行“新政”的骗局。但适得其反,它更促进了四川人民的觉醒。1911年四川的保路运动和武装大起义,不仅埋葬了清王朝在四川的统治,而且导致了武昌起义的成功。从此我国封建王朝统治宣告结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