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1728100000028

第28章 坚持理念治校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2)

体制外的自主创新是有风险的。因为你要把一个“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你不担风险谁担风险?为了减少或避免风险,我们就要遵循“摸着石头过河”的理念。“过河”只要摸得着石头,就不会掉进深渊;“创新”只要有风险意识,就不会陷入泥潭。教育改革的事情,我们既要做,也要做好。例如,我们实行办学体制的改革,举办“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外国语实验校”,这是一个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允许的事情,它需要有一个过程,但你又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去办才成。又例如,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办学校要有成本意识,既讲教育的公益性,又讲教育的消费性,这不仅是一个观念层面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操作层面的问题。举两个具体的事情,一个是教育公有经费的管理,我们就实行了新机制管理,节能增效大见成效。一个是对教师实行结构工资制,在分配原则上,实行“多劳多得,优质优酬,重奖实绩,实行多种分配方式”,我们正面引导教师,树立“射中人要有钱,但不是为了钱”的价值观。再例如,我们构建学校多元投入教育发展机制,就是遵从充分依靠而不是依赖党和政府的思想,通过体制创新和搞活机制,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和资本运作,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变资源为资本,广泛吸纳校内外民间资金,变民间资金为资本,为学校新校园建设筹资达3000万元,实现了多元投入机制的多赢局面,既为政府解了忧,又为教师解了愁,也为学校解了难。实践说明,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外实行自主创新的风险来自很多方面,但有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体制性障碍;一个是人们滞后的思想观念。我们的工作要顺势应人地去克服因体制问题造成的困难,更重要的工作是要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去推进理念治校,首先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领导学校,积极推进用民主法制思想管理学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教职员工及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仍然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射洪中学的发展说明,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要等待统一了思想再干,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我看许多事情就要先干起来,在改革过程中统一思想,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有大量的教育问题存在于学校中,存在于家庭中,存在于社会上,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没有人去解决不行,我们不能“包打天下”,但我们可以去努力干好自己的事情。

第一,谋事还需乘势。中国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说法,这句话揭示了一个内在的力量。那就是干事、干大事要能成功,需要人谋,更需要乘势而上。例如,射洪中学的发展一靠党的改革开放环境,二靠党中央、国务院有“首先在全国重点办好1000所左右示范性、实验性的高中”的政策,三是有各级党政特别是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支持,四是射中人是发展事业的有心人,有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可见,自己不干不行,自己要干没有领导支持更不行。这就叫顺势应人,谋事还需乘势,否则,你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第二,做团队的领头人。你做校长,还有副校长及其一班人。校长对办好学校的思考要给班子成员通报,让他们也来思考一番,最终形成发展学校的思路和举措,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为学校改革发展上,在自己负责的工作上去自主创新一番,把“一条线”提伸,把“一个面”摆平,身先士卒地干,只要这样了,那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一个年级、一个处室都是一个道理,你这个年级主任、处室主任也是要做一个优秀团队的领头人。一个年级主任管理着几百人、过千人的规模,相当于改革发展前的一个大型学校,不简单!所以,我们叫“年级部中心管理体制”,用副校级兼任年级部主任。你这个副校级在全校角度上是助手,在年级上又是“一把手”,在全校负责“一条线”,在年级负责“一个面”,你要把你负责的那条线和负责的那个面做出成绩来,做出特色来,不仅要有多角色意识,而且要学会领导人,也要学会被人领导,处室主任也是如此。在学校做领导工作是做事不是做官,先要学做人,做好人。什么是好人?季羡林先生说过,“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好人”;王选先生说过,“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是好人”。我看两位先生说的做一个好人,就是一个善于考虑别人的人,而不是世俗的“老好人”。这样的好人能够认识自己的不足,懂得做事要依靠团队,做管理要发扬团队精神,千方百计地为优秀的人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一个献身教育的人就没有权利随便地生活、工作和交际。一个人要有所成就,一定要失掉不少常人能享受的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所享受不到的乐趣,甚至也能得到“弄权者”所享受不到的尊重和愉悦。中国传统精神讲究“立大志者要修身”,提倡律己和宽容,教育人应继承和发扬。我崇尚“仁爱为怀,诚信为本,谦虚刻苦,自强不息”的形象,“做教育人,为天下事”,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理念。之所以要弘扬民族美德,修炼中国人的优秀品德,是因为一个集体能否形成团队精神,往往与该集体的领导人的品质有很大关系。只有由高素质的领导人形成的集体,才会是一个优秀领导团队,这样的领导团队才会有强劲的执行力。射中的教育能发展到今天不容易,要爱护教育的荣誉和声誉。我们不要因一时的困难、挫折和心堵而放弃自己所选择的目标,要在平常的生活、工作和交往中学会等待、忍耐和宽容,机会对每个人都应该是均等的,有的人离机会只差那么一点点没有把握好,以至于没有成功;而有的人却能在困境中善于等待,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坚持,最终抓住机遇而成功了。

第三,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多次提出了要求,并做出了明文规定。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加大学校后勤改革力度,逐步剥离学校后勤系统,推动后勤工作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发展教育产业”。这是改革发展教育产业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教育服务消费的主渠道、主市场。因为一个接受教育者的个人消费需要,是指接受教育者通过接受了教育获得知识和技能后,就可以在经济上获得更大利益和回报,包括获得个人幸福和正当财富。因为一个人有了知识和技能,就业机会增多,流动机会增加,预期收入增多,职位晋升机会增加等等。无论是个人投入教育还是国家投入教育,这是个人或国家的需要,同时也给个人和国家带来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投入教育更是高一级的消费,它远远比吃一顿饭穿一件衣的消费更为深远,更为重大。这些是观念更新,应该是前提,是先导。不要停留在喊“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思路”的空口号,要干,只有干才有出路。在解决思想的进程中,按照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思路,增强教育成本意识,盘活资产存量,实行资本运作,在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原则下,努力增大教育投入总的增量;构建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教育投入新的机制。改革需要勇气和胆略,需要忘我和坚持的精神,但为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我们还得不计个人得失,做出奉献和坚持。

三、凡是理念总是表现为一种精神,而一种精神又总是体现一种文化。

易中天先生的《看不懂的中国人》文中有这么几段话:

“中国人的事最不好讲。

老祖宗留下了不少的遗训,这些遗训常常都是要‘打架’的。比方说,老祖宗谆谆教导我们,一个人,应该‘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同时又会告诫我们‘少管闲事’,‘各人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那么,我们是管还是不管?哈!这你就不懂了。管不管,要看那事是不是‘闲事’,如果是闲事,就不该管,不是闲事,就应该管。所以,见义勇为是对的,袖手旁观也是对的。中国有句老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就是说,有理没理,不光看讲不讲得出道理来,还要看你是‘公’还是‘婆’。

这样一来,研究中国人‘国民性’或‘民族性’的人就麻烦了。他实在想不出该用哪一两个词或哪两句话来概括中国人,概括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比方说,中国人耿直却又圆滑,坦诚却又世故,多疑却又轻信,古板却又灵活,讲实惠却又重义气,尚礼仪却又少公德,主中庸却又走极端,美节俭却又喜排场,守古法却又赶时髦,知足常乐却又梦想暴发,烧香算命却又无宗教感,爱抱团却又好窝里斗,爱挑刺儿却又会打圆场,不爱管闲事却又爱说闲话,懂得‘只争朝夕’的道理却又主张‘慢慢来’等等。结果,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在世界历史上最早‘富起来’,却又最终弄得‘一穷二白’,因为‘落后’而‘挨打’。总之,中国人是不大容易看懂的。岂但外国人‘看不懂’,便是中国人自己,也不一定‘说得清’。

中国人的事,实在是麻烦得很。

就说吃饭。中国人是最爱请客吃饭的,南方北方都一样。但如何吃,吃什么,却不大相同。北方请客吃饭,总是整一桌子菜,盘子叠盘子碗摞碗。那些菜,往往也都很实在,整只的鸡整只的鸭,整只的猪腿或羊腿,总之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南方的盘子就要少得多,菜的分量也少得多,几乎一筷子就可以夹完,但花色品种则比较丰富,一只鸡可以做好几种菜,一鱼也可以两吃或三吃。于是北方人就瞧不起南方人了,认为他们小气;南方人也看不上北方人,认为他们傻气。最好玩的是,他们都认为对方虚伪。北方说,弄那么点点菜,让人不敢下筷子,这是请的哪门子额外负担?虚情假意吧?南方人则说,明明吃不完,还要不停地上菜,这是让人吃还是让人看?虚张声势么!

你看,同样是中国人,南方北方就大不一样。中国人,是不是很难说得清?”

我认为不是中国人怎么样了,而是一种文化的反映。这些文化现象不可避免地影响和制约教育文化,表现为一种教育精神,其根基是一种教育理念。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文化建设基本上是从校园文化阶段到学校文化的提升,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文化建设又面临着第二次提升,那就是从学校文化向教育文化的提升,其主要标志是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践行或正准备践行理念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