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1728100000031

第31章 建设学校文化 提升学校精神品位(2)

孔子提出“智”的思想观念,从个人或群体的发展上主张聪颖智慧,或者教人“明知”,“明智”。所谓“知者”的“不困不惑”或“不安”,只要达到了聪慧,施行“仁”德,就会转危为安。人不是生来就“知”的,而是勤奋敏捷地去求“知”,所以“知者不惑”,便与“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列。聪明的人,明智的人便不至于疑惑、迷惑。所以教师要终生学习,学校要构建学习型学校,是我们办学的一种追求,应努力践行之。

孔子提出“信”的思想观念,在对个人自身,以及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上,明确了要以“诚信为本”的做事、做人、立人的信条。孔子解释“信则人任焉”,意思非常明显,说的是“诚信会得到别人的任用”。为人,信则有任用,失则无任用。诚实而讲信用的人,却不爱学问,那种弊病就是容易被别人利用却反而害了自身。《论语》中强调行仁德要坚强,守信道要笃实,执于仁德而不够坚强,信仰仁德而不够忠实,这样的人难以立事,更难以立人。执于仁德、笃于诚信,则社会和。讲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人人讲诚信,个个守礼仪,和谐社会的基础就坚实。

“仁、义、礼、智、信”作为儒家创立者孔子所提出的原创性思想观念,是一个以“仁”为核心的庞大的思想体系,讲求仁德、义理、礼制、智慧、信实,既有悠久的传统,又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创新的活力。学校应当以“八荣八耻”的要求,认真开展教育活动,给予学校德育工作以生机活力。

学校文化需要置于社会大文化中才会有生命力。提出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展现教育人的文化方式,寻找精神上的文化家园。人类社会文化源远流长,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细胞,要把学校文化置于社会文化中去思考。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就在于不让学校在某个设定的时间或视角上封闭起来,从而开放更广阔的空间。学校人的气质说到底是文化的气质,文化是人、是学校的根系所在。从学校文化审视学校教育,其文化价值是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中呵护传统、注意发展;在物与人的关系当中强调人的因素、以人为本;在学校制度文化上更注重民主制度;在人的关系上尊重个人的主观选择。一所学校培养了不少的人,但缺少精英,缺少栋梁,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在一个学校中,一砖一瓦,一个传说,一个故事,一个园子,一间老屋,所有这些都是一个个文化密码,大家在关注与凝视中,能解读它,就会受到鼓舞,并走向记忆深处。其实这就是文化的力量,精神的智慧。学校的整个生活,整个空间,整个安排,整个活动,实际上都体现了学校的人文精神,在学校文化中有一种让人感动的精神,这是一种思想的精神,它以精致、简洁的无言表达出厚重的文化内涵,表达出学校人本身具有的极高的文化素养,在做教育中丰富地表达出人文化价值和人文理念。教育人的精神家园在于我们的传统,以及传统所表现出来的特殊吸引力,是资源而不是包袱。尽管我们的文化受到很大的挑战,但只要我们在建设学校文化中坚守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我们就能构建起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文化。

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文化创新是在继承和发展人类文化时,要与学校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创新结合起来。对学校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对学校的改进。学校改进既要注重学校外延发展,更要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进入用文化管理学校的发展的最高境界。其主要价值取向:一是打造共同愿景,建构射洪中学的共同愿景即办中华名校,这也是学校教师所共享的愿景;二是建设学校共同的语言,借助各种教师会议和师生大会,不断宣传学校的教育变革,让办学理念深入每一位师生人心,内化为一种文化精神,外化为为人民办教育的行为;三是重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学校制度建设,学校管理从“人治”向“法治”转变;四是以活动为载体,形成学校文化管理的统摄力。学校改进研究的问题是:学校经历了哪些不同的文化阶段?学校在各阶段中做出过些什么改进?学校文化中存在哪些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改进过程中的矛盾和困难是什么?通过对学校文化通盘解读,可以加深对校本文化内涵与功能的认识,为发展创新学校文化提供经验。射洪中学在创建国家示范学校时,就非常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反思学校在不同历史阶段出现的文化现象,认真地对学校文化进行挖掘,有过一次又一次的思想碰撞,进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创新,与时俱进。射洪中学的前身是清道光年间的“广寒书院”,提出了“无才无学者可入,惟无德者拒之”的原创办学思想,主张学校教育要培养有德有才的人,必须树立以德为先的理念;学术思想主张兼收并蓄,各种流派要兼容并包;学习文化提倡师长做到博学贯通,力求做到古今兼容、中外兼容,从而奠定了今天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射洪中学“德才厚重,博贯兼容”的办学思想,确立了“使学生成为有责任心、有学习能力现代人”的培养目标,确定了“为学生升大学、升好大学、升一流大学,有更好出路”的培养任务。在学校文化再建中,力求实现学校的文化管理、民主法制管理,形成射洪中学自身特色。

六、学校文化建设,要以办学理念为学校文化的核心

华东师大教授郭元祥博士概括地说:“理念(idea),即理想和信念。”办学理念,即学校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理念就是整套概念体系或观念体系。办学理念,即学校发展中的一系列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及其教育价值追求的综合体系,是学校自主建构起来的学校教育“哲学”。办学理念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文化,它应该清晰鲜明地回答出如下几个问题,即:学生是什么?教育是什么?学校是什么?办学理念的内核是学生观、教育观、学校观。从一个合理的、与时俱进的、清晰鲜明的办学理念中,能够解读出学校所具有并达到的学生观、教育观、价值观以及教师观的先进程度。学校文化有文化的共性,也有学校文化的个性。如果学校提出的办学理念,一旦离开了对学校自己文化特殊性的把握,虽然具有概括性和正确性,未必就是最适合自己学校文化的办学理念。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纲领、思想体系和哲学。没有清晰鲜明的办学理念,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和优质的、高品格、高品位的学校。合理的办学理念上凝聚着校长、教师、学生的发展观、教育质量观、学校管理观等丰富的内容,既是学校文化积淀的结果,也是教育实践的产物,更是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思想有多高远,学校发展就有多远。因为合理的办学理念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一个概念,不是一个教育政策,不是一种教育模式和教学模式,而是沉淀了学校历史传统,反映了学校发展的社会背景,以及学校校长和广大教师共同愿景的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的结晶,同时也是学校文化的结晶。

校长需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校长理念和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实践性、可行性和育人性。我们通过对射洪中学的学校文化与办学历史的分析、总结、提炼,概括出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以及培育任务,形成了射洪中学办学的理念体系,并把它用于办学实践,以深化思想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教育创新。射洪中学的理念治校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一是坚持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领导学校;二是坚持用民主法制思想管理学校;三是坚持用文化兴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四是坚持终生学习,发展学习型学校。正因为学校坚持了理念治校的科学选择,并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了起来,用聪明和智慧抓住了学校发展的不可再得的机会,用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论断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发展规律,学校发生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为教育事业、为射洪人民、为子孙后代创造了宝贵财富。

七、学校文化建设,是知识教育观到文化教育观的转变

知识教育观就是以知识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其关注的往往是人类现有知识,而不是包括知识在内的整个文化;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把职责定在了尽最大努力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也就是尽最大努力地从老师和课本那里获得知识。知识教育本身没有错,可以说,它永远是整个文化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果以知识教育取代整个文化教育,或者说将知识作为教育的唯一内容,使得整个文化教育最后只剩下知识教育这个环节,这种教育观主张“唯知识论”,就会把学生当作工具,把考试作为目的,陷入唯升学论的怪圈,变成了“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一是学校把知识与文化分离,二是教师把教书与育人分离,三是学生把读书与做人分离,问题就变得非常严重了。

科学知识是科学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文化包括有知识层面、制度层面、技术层面,还有可称为精神、理念、价值观之类的东西存在着。这些精神、理念、价值观之类的东西虽然无形,但却是科学文化中更为深刻、更为本质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知识、制度和技术三大层面的产生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完成从知识教育观向科学文化教育观的转变,即以知识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从一成不变的知识观到强调怀疑、批判和创新精神等等一系列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建立起科学的教育观。

强调文化教育,并不是意味着完全排斥知识教育,相反,在文化教育中,“知识教育”依然是重点,例如课改的“三维目标”就是在新的教育观指导下提出来的。但是,这里所说的“知识教育”已经不再是那种切断其文化命脉的机械、刻板的知识教育。课改提出的“知识与技能、结果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内容的“三维目标”就是一种文化内涵极丰富、充满文化精神而生机勃勃的知识教育。这种教育的关注点不再仅仅是知识,而是包括知识在内的整个文化;不再以知识为中心,以知识为本,而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不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现有知识,从而成为旧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让学生受到包括知识在内的整个文化的全面熏陶,从而成为不仅是旧知识的接受者,更是新知识的创造者。为此,要让学生有文化,教师自身必须有文化。教师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还要以自己的文化气质、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真正做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八、学校文化建设要有丰富的载体

学校文化建设催生优质教育,即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的教育。优质教育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的整体发展观,倡导主动性、交往性、创新性和体验性学习的学习观,要求教师由传授者走向促进者,由拥有知识者走向拥有智慧者。优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优质发展,而促进学生的优质发展则需要优秀的学校,而优秀学校的灵魂是优秀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要以丰富生动的载体来实现对人的文化教育和文化精神塑造。

学校文化是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学校文化教育形态的运作载体包括六个方面:(1)环境载体。这包括校园设计、景观建筑。使校园体现厚重的文化传统,给校园赋予精神,赋予灵魂,充分体现校园文化的育人性,“让墙壁说话,让花木传情”。校园环境不仅体现物质文化,还要突显精神文化。(2)理念载体。体现学校的育人取向,是校长教育哲学思想的结晶,它表现在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培养目标和培养任务、校训和校风、校歌和校徽等层面。(3)活动载体。是动态的校园文化。包括校庆、纪念日、班、团、队会、值导制、升旗仪式、艺术节、运动会、兴趣活动、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层面。(4)教学载体。是文化育人最重要的一环,是文化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创新,教会学生学习,教师通过各学科渗透到教学计划中。(5)制度载体。这是校长办学理念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硬规则,它包括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班规民约、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等。(6)行为载体。学校通过教育和制度的手段,规范师生的行为,加强行为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师生的各项行为中。

校长对学校文化的创新,需要把握教育的本质与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根据学校的实际运用,开发并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构建合适的载体,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聚合学校持续发展的“核力”。

校园文化建设为学校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文化建设基本上完成了从校园文化阶段到学校文化阶段的第一次提升。学校文化建设从外延发展的广度和内涵发展的深度上都比校园文化更宽广,而且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是给教育赋予了生命,体现了学校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命,人格影响人格,精神塑造精神的本质,也更加强调和突出精神文化,更加注重学校文化与人类文化的融合,共享人类文化成果,使学校教育更具有生命力。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体现。建设学校文化,要以人为本,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建设和谐学校为载体,要在规范办学行为,继承创新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弘扬主旋律,实施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创新,大力营造优于社会环境的独特学校育人氛围,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国家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