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1728100000030

第30章 建设学校文化 提升学校精神品位(1)

所谓学校文化是指这个学校群体成员经过长期的国学实践和文化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它指群体共享的目标、期望和习惯。或者可以这样来认识,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进行专门教育活动实践和历史发展中,由师生所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由此,射中学校文化的定义可以这样概括,“无愧无悔”的校训就是射中文化的核心价值文化,是射中人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射中文化传统,形成的办教育的文化特质、灵魂和象征。

一个人的人生要有意义,得有文化;一所学校及教师要有发展,得有文化。没有文化的学校是没有灵魂的学校。学校及其教师要有文化,不仅仅是要有知识文化,还要有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文化既是一种精神体系,又是一种社会功能体系,当然也包括学校教育功能体系。文化给人以精神支撑与精神满足;给人的行为提供价值标准、道德规范,使人在荣辱善恶中有所趋避;使社会风气、学校风气得以净化;对教师,对学生等有所激励,有所塑造。如果一所学校及其教师群体文化贫乏、薄弱、缺失,学校应有的功能就会残缺,育人的功能就难以充分地发挥,不仅培养的学生会心灵空虚、人格不健全,而且这样的学校也将无法生存。

一、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和重要内容,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力量,学校文化再建不仅是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需要,也是学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全面实施教育改革发展,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学校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发展、改革、创新,通过对学校悠久历史积淀的丰厚文化的挖掘、深化、拓宽、提炼,提升学校的文化精神,使学校形神兼备,师生德才厚重,形成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把学校建成“五个文明”和谐发展的窗口,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二、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文明化的过程

任何一所学校进步的历史进程都是一个文明化的过程。从文化的属性来审视,学校文化以文化的潜在规律来解读学校发展的状态,体现学校的社会价值,教育的进步可以推动文化的进步,而文化的进步又作用于教育与学校的发展,从而创造出一个更加广阔的教育和学校的发展空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例如,党中央根据国情的不同发展阶段,在各省实施“重点校”的措施,大大地促进了优秀学校和优质教育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在争创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示范校的过程中,以创建促建设,以创建促提高,以创建促改革,以创建促发展,并用具体创新标准进行评估。创建的进程中,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有了很大的进步,大大地推进了校园文化的提升,拓宽了学校内涵发展的道路。深入开展学校文化再建,提升学校教育的生命质量和文化精神,是学校发展的一次历史性跨越,这样的跨越将把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办学效益都推上新的高度。

学校文化说到底就是学校文明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体现在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方面。非物质文化主要指学校历史、学校传统、学校成就、学校形象、学校特色等等,它对师生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起内在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物质文化泛指学校的校园、校舍、设备设施等,如校园面积及其绿化、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校园网、体育场馆等等,它对师生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起着外在的陶冶示范作用。射洪中学作为百年老校,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现已有了布局合理、景色宜人、设施先进的校园,这些都是形成学校厚重文化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我们为学校形成厚重的文化氛围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第一,我们抓住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的机会挖掘和整理了学校历史,编辑了《射洪中学校史》,以及配套的纪念册,建起了见证学校发展,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大厦,完成了射洪中学新校园建设,办起了校史展览馆、陈列室和校友展示厅,记录了学校历史,彰显了学校的发展和成就,不仅起着宣传学校,让世人了解学校的作用,还起着教育师生、激励师生的作用。

第二,继承和弘扬校训,把校训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我们学校的校训是“无愧无悔”。“无愧无悔”的校训不仅要求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坚强的意志,刚强坚卓,同时也要求全校教职工要智能足备,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使学生成为有责任心、有学习能力的现代人”培养目标为己任,躬亲共行,鞠躬尽瘁,无愧于良心,无悔于所为。师生发扬“团结向上,敢为人先”的射中人精神,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的人生。校训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它集中体现了学校的精神文化。教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学校文化除了受到一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外,还要受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学校文化传统的影响。

第三,谱写和传唱校歌,通过校歌《人生从这里起航》的传唱,使“团结向上,敢为人先”的学校精神进一步深入人心,插上飞翔的翅膀,飞向美好的明天,在每一位师生的心里都激荡起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激情。

第四,以学校艺术团为龙头,以年级部承办为抓手,以学生参与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展生动活泼的“月德育文化艺术”活动和“年艺术节”活动,让学生在艺术中陶冶情操,感受学校文化熏陶,培养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爱同学、爱老师、爱集体、爱学校的品德,进而培养其文化气质。

第五,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走廊悬挂师生语录、绘画、书法、摄影作品,组织、引导、支持学生组建文学、体艺社团,创办《春风化雨》《教改探索》《伯玉报》“二刊一报”,扶持学生助理团参与学校管理,支持“小记者团”展开活动,开展各学科竞赛的兴趣组活动,组织学生举办模拟法庭,模拟市场活动和主题辩论会、演讲会,为学生全面发展创设了文化环境。

第六,美化学校环境,强化环境育人意识。学校硬件建设是学校文化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的物质体现。射洪中学百余年历经沧桑,学校面貌几度换新颜。特别是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学校抓机遇,谋发展,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射洪中学目前占地270多亩,学校固定资产超过1.8亿元。学校注重科学规划,布局充分体现了教育功能。新校园“教学大厦”巍峨耸立,是现代化教育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县城一大亮点。站在“平步青云桥”,纵览“思辨广场”,花草树木充满生机活力,俯瞰校园眼界开阔,心情舒畅。一言以蔽之,无论新校园还是原射洪中学校园,建筑体现着学校文化的典雅、大度和开放;射洪中学在发展变革中,更加注重学校文化的传承,更加注重文化特色的培养。我们常说人育环境,环境育人;文明人创造文明环境,文明环境培育更多的文明人;学校环境有了浓烈的文化精神体现,学校就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品位的、高素质的文化人。因此,一个有文化底蕴、有文化品位的学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质学校。

三、学校文化建设,是理性认识教育的升华

文化人办教育才能办出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的精神、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其中尤以价值观为重要。提出学校文化再建,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导,对学校传统的基本价值与中心观念,在现代化教育要求下进行调整与转化。射中人紧紧抓住学校培养人、发展人的本质,教师们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己任,身体力行,始终保持了学校“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对教育上出现的“教育管理行政化、教育目标功利化、教育投入产业化”的现象,保持了头脑清醒,理性思考,理智地对待和处理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力求做到不跟“风”,这就是我们提出学校文化建设的视角。

当今教育处在社会转型中,古今中外各种文化的冲突中,教育工作者常常感到困惑,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我们再建学校文化,尤其要坚定一个信念:教育应当是文化人来办,教师应当是文化人。所以办学校的“学生、教师、设备”三个基本要素中,教师永远处于关键的、无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在对待教师的具体问题时,我们往往又忽视教师的存在。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国富民强,民族兴盛,我们善待教师不仅要有宣言,更要有行动,因为只有具备文化修养的教师才能培育出有文化修养的学生,“师高弟子强”是教育的一条重要法则。

当下,教育出现的一些怪异现象已经成为了研究教育的问题资源。把教育的问题作为一种资源来研究是文化再建的深入,也是教育资源开发的新领域。例如,教育管理的行政化,教育目标的功利化,教育投入的产业化,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以各地的“招生大战”现象为例,虽然学校推出的种种招生政策都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办学理念的变化,但招生大战背后的隐忧也不容忽视。因为,生源大战很可能会扰乱正常的教育秩序,而且学校职能的演化可能伤及教育自身,可能引发教育的无序竞争,直接威胁着师生的身心健康。

期望政府和相关教育主管部门本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规范和管理学校的招生工作。既抓住现象,又抓住实质,以求得问题的真正解决。

四、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精神的再塑

学校文化建设,是用文化的视野来衡量学校新理念的必然结果。因为凡是理念总是表现出一种精神,而精神又都是一种文化体现。我们在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表现出来的“自加负重,艰苦创业”的创重精神, “举起红旗,发展学校,创建国示,办成名校”的气魄,就是学校“团结向上,敢为人先”的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凝聚了人心,激励了斗志,在一个县域中学办成了全市第一所、全省首批的“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正是这种学校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境界,使我们在对师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塑中,让师生员工对学校文化更趋于认同,自觉地投身到学校文化再建中,对做射中人有了无比的自豪感,形成了“做射中人,为天下事”的共识。

五、学校文化建设,是对社会文化的创新

学校对社会的贡献,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化人”,而只有适应了社会文化发展取向的学校教育,才会有学校应有的社会地位和人民的满意度。学校作为一种传承文化、创新知识的载体,必须体现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厚重的文化底蕴反映变化的社会,体现动态的育人规律。

学校文化再建,从传统教育文化的视角,是对孔子原创思想创新的一个重要进程。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学说对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孔子原创思想学说,是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他所提出的“仁、义、礼、智、信”的思想主张,至今仍影响深远。

据统计,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仁”有150余次,次数最多。孔子讲“仁”,是古老“以人为本”的原创思想观念。子曰“爱人”即讲究“仁”德的人,又讲“立人”,应以“立德”为先,“德”指仁德,即有爱人的仁德。射中1848年广寒书院创始人提出“无才无学者可入,惟无德者拒之”的教育思想,为射洪中学文化奠定了德才厚重的基础。

孔子提出的“义”的思想理念,其重点突出的是“义”理,即合乎规律性,合乎逻辑,合乎理义,合乎情理。“义”与人相关,与人的行为方式密切关联,做事要讲“义”理,这就是人所做的事情应该遵循规律,符合逻辑,通人性,达事理。“忘恩负义”这个成语说的就是不仁不义之人。施恩者并非贪图回报,但你若忘义就伤人;忘恩不是仁者,忘义则是小人,不仁不义是小人。

孔子提出“礼”的思想观念,其重点在于礼仪、制度、言行规范,这既是属于人外在的表现,也属人内心世界的表现。孔子告诫儿子孔鲤(伯鱼)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就是说,不学习礼仪制度,不习礼乐,就不能立人,自然就难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难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无礼不仁”。学校兴,礼仪兴,礼仪兴,学校兴,这有很深的道理。学校是爱的殿堂,教师是爱的使者,教育是爱的事业,不礼不仁,校将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