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失落的文明:震撼世界的考古发现(大全集)
1730300000025

第25章 印度河谷:两座重见天日的古城(3)

制造这些物品最常用的材料是赤土。在陶器外面更涂上一层美丽而光亮的红色物质,绘上各种黑色的装饰图案花纹,有抽象的几何图案,也有自成一格的造型图样。大多数是动植物,人物则较少。从出土的大量陶器来看,当时已出现有组织的工业,不过仍是陶工在转盘前面弯着腰操作的手工业。

从出土的大量黏土小像、玩具和祭祀用品中,看得到该城居民的体形及面部表情。其中许多是妇女,不是女神就是舞蹈者,佩戴宝石,发式精致。但也有普通家庭主妇和慈母在忙着操持日常家务的塑像。

女人像几乎都裹着缠腰布,而男人像则常为裸体。除人像外,还有些手推车和家畜模型,头部常有活动关节,相信是哈拉帕孩子用绳拉着玩的。从这些物品可以推想出当时的日常生活概况。

最先引起人们对这个遗迹发生兴趣的那些印章,后来出土的数量非常多,好像当时每个家庭都可能有自己的印章。印章为方形,通常都刻上一种动物的图形,还刻有文字,行文好像是由右至左。

到目前为止,还无法译读这些文字。已列出的字数约有400个,但由于没有其他文献印证,语言学者曾多次尝试译读这种文字,其中一次还取得一些出人意料的成果。一批芬兰语言学家认为,读印度河印章的文字应该像猜谜语或双关语那样,又认为象形符号本身,如鱼、各种不同姿势的人像等,并不是指图形代表的物体本身,而是代表那种物体名字的谐声。比方说,中文代名词“余”,用一条鱼的图形代表。可是在发现可以用来对照旁证的文献之前,这个说法还不能成为定论。

印章上的文字译读不出来,也就无法确知印章的用途。不过在商品上打戳记,可能是用途之一。因此,印章很可能是所有权的证明,就跟小牛身上那个牛主人的烙印一样。

■谁是毁灭哈拉帕文明的元凶

印度河谷的古城,在许多方面仍然神秘莫测。有关哈拉帕文明的确实资料很少,各种论说于是层出不穷。这个文明的灭亡经过,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印度河居民曾下决心控制河水泛滥,可是,结果还是制服不了河水暴涨(目前仍有此情形)。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造成印度河文明的衰落。这两个论点都不能使研究哈拉帕文明的考古学家完全信服。用这两个论点来说明一个组织这样健全的社会的没落,似乎太过于简单。何况,还有证据显示,在雅利安人到达前的500年间,这个文明已经普遍衰落。有些人认为,这两座主要城市遭人废弃,直接与该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内部发生解体有关。

这个文明鼎盛时期的情况,充其量也只有零星的资料。对于一个这样有条理有秩序的文明,我们现有的认识竟如此贫乏,想来倒觉得奇怪。这个文明的特质,无疑是受气候酷热及河流泛滥所决定,但也可能是商业变动的结果。

许多证据显示,当时贸易蓬勃,范围广远。印度河谷的印章,在苏美尔地区也有发现。位于印度肯帕德湾上端的洛索尔,是一个繁忙的商业中心,与印度中部内陆地区有密切的贸易关系。已经发现的由哈拉帕人兴建的最大砖造建筑物,即洛索尔的“码头”,大约长230米,宽40米,说明该地也是哈拉帕人的海港。

哈拉帕人还有一套完善的度量衡制度。在哈拉帕、摩亨佐·达罗及其他地方的遗址,发现过大量砝码。砝码用各种石头精制而成,大小都有。最大的须用绳子或金属环吊起,最小的或许是作为称量黄金或贵重饰品用的。砝码通常为方形,但也发现过若干平底球形、圆柱形、圆锥形和桶形的。

天秤用木头造成,年代久远,都已腐坏,因此难得有所发现。金属或陶器秤盘则发现得较多。

古老文明究竟是怎样毁灭的?由于仅有的一些印章文字和其他铭文尚未释读,这个谜底仍然隐匿在历史的烟云之中。

过去印度史学家曾根据毁灭后的遗址和遗物,提出种种假说,其中,较有影响的有以下两种:

一是外族入侵说。此说过去影响较大。持此说的学者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的一些城市遭到了很大地破坏,特别明显地表现在摩亨佐·达罗的毁灭。在这座城市的街巷和房屋里留下了不少像是被杀戮的男女老幼的遗骨。例如,在下城南部的一所房屋里,发现有13个成年男女和儿童的骨骼横躺竖卧,杂乱无序。在这些人中,有的还戴着手镯、戒指和串环等,显然是突遭杀害的;还有一个头盖骨上留有146毫米深的刀痕,这大概是被入侵者用剑砍杀而死的。在街头井旁,也都发现有尸骨,有些尸骨上留有刀痕,有的四肢呈痛苦的挣扎状。在下城北部的街巷中,发现有另一骨骼群,其中还有两根象牙,这可能为象牙雕刻匠人一家的不幸遭遇。

持此说者认为,摩亨佐·达罗在经过这一次大规模的入侵后,居民东奔西跑,从此古城才开始荒废了。在这同时,哈拉帕文化的其他地区城镇也遭到了或轻或重的破坏。在哈拉帕卫城上层有明显的衰落迹象,特别是在这里发现有新的外来陶器类型与哈拉帕文化并存。这一切都说明当时有新的入侵者占据了哈拉帕文化区域。那么,这些新的入侵者是谁呢?

过去很多学者把他们同吠陀时代的印度—雅利安人联系起来,可是吠陀时期印度—雅利安人的入侵要晚得多,与哈拉帕文化的毁灭相隔有几个世纪。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入侵者可能有各种人种集团,其中有居于俾路支斯坦的诸部落,有同伊朗相近的诸部落,还有接近文明中心的周邻部落,其中也可能有一小股先行的印度—雅利安部落集团。但印度—雅利安人的大规模入侵是以后的事情,而且最初他们主要活动在印度河上游的五河流域。

二是地质和生态变化说。持此说的学者认为印度河床的改变、地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水灾都会给古城文化带来巨大的破坏。此外,河水的泛滥,沙漠的侵害,海水的后退也都会引起生态的巨大变化。古城文化毁灭的原因,可能因地而异。例如海水的后退,对沿海的港口城市会带来很大的破坏。有的学者认为《百道梵书》所记载的当洪水毁灭世界之时,只有人类的始祖摩奴一人在神鱼的启示和帮助下造船得救的洪水传说,可能就是对印度文明毁灭的一个回忆。

除了上述两种学说外,英国学者捷文鲍尔特和意大利学者钦吉曾提出过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新奇的看法。他们推测道:在公元前1750年,一艘外星人乘坐的核动力飞船在印度上空游弋时,可能意外地发生了某种故障而引起核爆炸,以致给地球上的居民造成重大的灾难。两人推测的主要根据是印度的古代文献。

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曾对摩亨佐·达罗城的毁灭作过这样的描述:“空中响起几声震耳欲聋的轰鸣,接着是一道耀眼的闪电。南边天空一道火柱冲天而起,比太阳更耀眼的火把天分割成两半,空气在剧烈燃烧,高温使池塘里的水沸腾起来,煮熟的鱼虾从河底翻了起来。地面上的一切东西,房子、街道、水渠和所有的生命,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天火烧毁了,四周是死一般的寂静……”从描述上看,显然这突如其来的天火是一场神奇的大爆炸。史诗《玛哈帕哈拉特》中也曾记载了远古发生的一次奇特大爆炸:天空中充斥着“耀眼的光辉和无烟的烈火”,“水沸腾了,鱼儿被烧焦了”,人类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另外,考古材料也似乎证明了他们推断的正确性。古城遗址中有一块十分明显的爆炸点,约1平方公里半径内的所有建筑物都化为乌有,而在离爆炸中心较远处,人们却挖到许多人体骨架,也就是说破坏程度由近及远,逐渐减弱。此外,在爆炸区域内还发掘过一些黏土烧成的碎块,据推算燃烧的温度高达1.4万—1.5万度。令人吃惊的是,古城废墟极像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和长崎,而且地面上还残留着遭受冲击波和核辐射的痕迹。这些究竟是由什么造成的呢?

当然,两人的推测也只不过是一个大胆的假设,尚缺乏充足的证据。仔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上述观点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从事物的外部(外因),从某一方面去寻找根源,而且都是把哈拉帕文化的衰落视为突然的事件,这样难免缺乏说服力,至少是不全面的。最近,有一种说法,认为文明的衰落是个渐进的过程,是几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内因,又有外因,而内因则主要是内部阶级关系紧张所致。这一派认为,哈拉帕文化时期,阶级分化已十分明显。阶级压迫和剥削是很残酷的。同时,人们对自然规律认识有限,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水土流失,河流改道,雨量减少,灾害频频,而一切又给外族人入侵以可乘之机,最终导致文明的衰落。现今,这一观点已引起众多学者的注意。当然,注意归注意,这一问题并未因此而最后定案。

在印度河流域文明神秘消失后,直到200年后的公元前16世纪初,印度次大陆才又跨入一个新的文明时代,人们通常称之为“吠陀时代”。这样,在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吠陀时代之间出现了一个“黑洞”,既无文字记载,又缺乏考古材料,真可谓一片混沌。于是,一些历史学家干脆把这个时期称之为印度史上的“黑暗时代”。

印度河文明衰落之后,是否真的销声匿迹,就像一缕青烟消失在空中那样?多少年来,为了使这个“黑暗时代”重现光明,考古学家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印度、巴基斯坦的原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的努力下,印度河流域文明晚期的遗址一个接一个地被发掘出来,“黑暗时代”的轮廓愈来愈清晰地显示出来。

考古学家们根据大量的考古材料指出,在印度河文明衰落时期或以后,一系列地区性的文化在印度、巴基斯坦出现了。这些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色彩,其中有印度河流域文化以前的传统;有印度河流域文化成熟时期的传统;有印度河流域文化退化时期的传统;亦有外来因素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考古学家们在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发现了一座墓地,被称为H墓。当时就有人认为它属于“后哈拉帕文化”,但未引起重视。60年代,有学者对这个墓地作进一步研究,指出H墓地的居民在文化上和种族上似乎与哈拉帕人相去不远。罗塔尔是另一个晚期印度河流域文明遗址。位于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考古学家在这个遗址中发现了一种红色磨光陶器,有的学者认为此种文化可能为印度河文明毁灭后,逃经古吉拉特的哈拉帕难民创造的,因为这种陶器与哈拉帕陶器不仅在地理分布上相同,而且这两种文化在各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最近,考古学家又在德里附近发现了“后哈拉帕文化”的遗址,其中有许多晚期哈拉帕的陶器。诸如此类的遗址还有很多,且都主要分布在印度河的东部和南部。这说明印度河流域文明毁灭后,这里的人民带着他们的技术和知识逃往上述地区。但是,无论如何,它们也只能是哈拉帕文化的余晖,已难与昔日繁荣昌盛的哈拉帕文化相媲美。从文化发展上讲,这是历史的中断、倒退!

今后考古学家要靠自己的才干加上运气来解答许许多多问题。其中一个是在摩亨佐·达罗发现的一尊人像究竟有什么意义?有人认为那是一位祭司国王。果真如此,那么他是从商人贵族阶级中推举出来的吗?是由他统治一个帝国,抑或印度河文明是由若干自治城市组成的联邦?这个伟大人物信奉什么宗教?

在印章上可能会找到一条有趣的线索。有些印章上刻着一个长角的图像,结跏趺坐。有人认为,这是印度教多臂神“大自在天”的早期相貌。因此,印度河谷古城的居民,当时可能已经有了神衹的观念,并发明了一种文字。

我们目前所知很有限,无法作出较为明确的解释,但是也不必因此而气馁。由于这许多谜团的出现,考古学才不失为一门活的科学。这门具有挑战性的科学,不仅仅是依循一套成规定则,推出死板的结论。在考古研究的工作中,想象力、灵感,还有运气,仍然是成功的要素。

印度河流域文明究竟是怎样毁灭的,现今仍然是许多历史、考古和自然学家们所探究的谜中谜。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哈拉帕文化的印章文字被语言学家们完全释读,将会大大有助于解开这个谜底,同时,“黑暗时代”也将会重现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