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永庆全传
1732000000009

第9章 赤子之心——为两岸关系奔走(1)

树高千尺离不了根,王永庆功成名就之后,并没有忘记他的根在哪里。他时刻想念着回报祖国,时刻把自己跟大陆联系在一起,他为了能在大陆投资而多方奔走,为了能让两岸早日正常往来而不懈努力。

欲投资“亲近”大陆

1989年11月30日,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王永庆在家人的陪同下从美国出发,先取道日本,后又经大连进入大陆。对于王永庆的到来,大陆高层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派专人赴大连机场迎接。王永庆一行到达北京后,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亲切接见。在当时,一切都是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王永庆一行被安排住在钓鱼台国宾馆,显然受到了高规格接待。

在王永庆到来之前,大陆高层领导曾专门召开过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会议。在会上,大家非常认真地落实了多项接待活动的细节。在此次访问当中,王永庆提出要在大陆投资一个70亿美元的石化项目。应该说,70亿美元对于刚刚开放10多年的大陆经济来说,的确是一个大项目。对于如何承接这笔资金,当时许多人心里并没有底。尽管如此,大陆一方仍然为此作了大量扎实的准备工作,并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工作班子,分成几个工作小组,分头承担各项接待任务。

王永庆的总体设想是投资70亿美元,建造一座年炼油1000万吨、乙烯70万吨的石化工厂,并自备电厂和远洋与内河运输船队,产品100%供应国际市场。围绕这一设想,王永庆向大陆有关部门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大陆一方向台塑提供一定数量的原油;二是双方以合资方式合作;三是由大陆一方提供可供建厂的土地。

另外,为表示合作的诚意,王永庆亲自选派当时担任长庚医院院长的张昭雄与大陆卫生部门洽谈,并提出,台塑愿向大陆捐献两座各3000张床位的医院。

在当时,会谈当然是艰难的,因为双方都有许多障碍要克服。在大陆一方,要突破计划经济的条条框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时的理论界对于“姓社姓资”的问题都还远没有搞清楚。王永庆所提的后一个问题,也就是土地问题比较好解决,但前两个却有相当的难度。因为大陆经过10多年的发展,自己生产的石油尚不敷所需。至于以合资方式合作,那么资金从哪里来也是大陆一方较为头疼的事情。而在王永庆一边,台湾当局是否允许他赴大陆投资还是一个未知数。两岸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虽说已显露进入“快速发展”的征兆,但实际上仍是外松内紧。

1988年7月3日,《国务院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正式实施,这一《规定》实际上是大陆对台经济工作的一个里程碑。但是4天之后,在国民党的“十三大”会议上,李登辉却在致词时宣称,台湾当局对中共“绝不存丝毫幻想,也绝没有任何妥协可言”。李登辉的致词可被看作是其日后“戒急用忍”政策思路的高度概括。

两岸关系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了双方投资者之间的经济往来。1989年5月13日,台湾“经济部长”陈履安重申,禁止岛内企业界直接投资大陆。5月24日,台湾有关官员透露,当局已拟具“原则禁止,例外规范”的间接投资要点,准许“合乎规定的”台湾厂商以间接方式赴大陆投资。所以说,王永庆在当时的情况下赴大陆考察,仍旧冒着被人说成“通匪、资匪”的风险,更何况台塑不是中小企业,而是台湾民营企业的一只领头羊。

从时间上看,王永庆早有赴大陆投资之意。就在陈履安发表谈话的当天,王永庆也对外宣称:“只要当局今天点头,我明天就去。”其实,早在两年多前,在台湾当局刚刚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之后,台塑集团的几个母公司就开始通过美国公司的关系,间接派人到大陆去考察。据说,考察团共有5个人,以石化专家及技术人员的名义从美国前往北京,并在中国石化总公司的安排下,参观大陆的石化工厂及考察未来大陆可能发展石化工业的地点,全部行程近一个月,从北到南,对大陆的石化工业状况作了一个通盘的了解。台塑代表团此次考察行程包括参观北京燕山石化厂、山东齐鲁石化厂、上海金山石化厂,以及深圳、厦门等经济特区。更重要的是,大陆随行陪同人员还带领他们到一些适宜建厂的沿海地区,实地了解投资环境。

当时考察团看过的地方有宁波和湄州湾等地。宁波离上海很近,腹地广大,人力充沛,但地质较差,码头风浪较大,不过北仑港码头水深可泊15万吨轮船,不失为建设石化工厂的理想地点。至于湄州湾,大陆已在当地规划了一个面积为60平方公里的工业区。湄洲湾水域面积516平方公里,主航道水深15~20米,适宜建设深水码头。

其实,台塑集团来大陆考察,只是想了解一下大陆的市场,并没有十分具体的投资计划。但以后随着到大陆投资的台商数量愈来愈多,台塑集团的有关人员也多次借探亲之便,直接去了解投资环境及台商在大陆的经营情况,先后不下四五次之多,足迹遍及广东、厦门以及澳门、海南岛等地。至于是否有投资决定,一时众说纷纭。

台塑集团的一位高级主管说,台湾工商界人士到大陆去探亲考察的已不知凡几,其中不乏知名度很高的人士,甚至有些已经在大陆投资建厂了,可是外界很少传言,也不会引起大家注意。倒是台塑集团,哪怕只是一位员工或同仁回去探亲,都会引起一些传言,使得台塑集团简直不敢有任何动作,甚至不方便到大陆去考察市场,实在是感到困扰不已。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塑集团不愿意因为单纯的考察行动被外界渲染,甚至被人诬为“统战工具”,所以百般避讳。实际上,台塑早就通过岛外关系,甚至日本商社,对大陆的一些重要地区作过市场调查,其中包括深圳、广州、惠州、厦门及海南岛等地。另外,就在王永庆出访大陆之前,大陆的一些大型石化企业也曾派负责人亲赴美国,参观台塑美国工厂,实地了解王永庆在当地的投资情况。当然,这一切也是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

但不管怎么说,王永庆自己的话以及有关其下属赴大陆考察的传言,实际上为他年底密访大陆埋下了一个伏笔。

为访大陆先预热

1989年末的一天晚上,王永庆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别墅里召开了一次“行前准备会”。会议虽是在家里举行,但内容却十分严肃,台塑集团的许多高层人员都到场参加,主题是分析、讨论台塑的大陆投资计划。开会时,所有在场人士均热烈发言,详细提出了个人的看法,表达自己对集团前途的由衷关切。与会的大部分人认为,因两岸各自的政治经济情势不同,担心纵使经营非常成功,恐怕资金不能自由使用,结果会弄得血本无归。也有人认为大陆工资低廉,是大型企业的最佳投资地,不仅较台湾优越,同时也可以大陆市场为腹地,与世界跨国集团展开竞争,从而使台塑集团立于不败之地。不过还是有干部担心,一旦在大陆遭遇劳资纠纷,那么会由于工人势力过大而无法合理保障资方的利益,因此建议赴大陆投资应该考虑再三,谋定而后动。讨论分析的结果是,大多数干部均持保守态度,认为风险太大,不如先观望一段时期再说,免得白白辛苦一场。

王永庆在静听了各位的分析与建议之后,最后总结说:“过去‘国家’的强弱,决定于她的钢铁生产量,但是今天的情况不同了,转变为决定于石化业,尤其是乙烯的产量最为重要,全世界都往这方面发展,因为它有带头作用。目前美国年产乙烯1600万吨,日本年产700万吨,中国大陆包括燕山、大庆等石化厂的总和约为100多万吨。”

“第一步是,如果台塑在大陆的投资计划能够实施,那么整个集团的乙烯年产量可达154万吨,整体产能将增加150%,同时还可带动许许多多的下游产业一同前往投资设厂,推动台湾石化工业在整体上实现转型。”

“第二步是,台塑将在大陆投资医疗事业。台湾的长庚医院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经验,不论规模或品质都是东南亚最好的,目前在台湾拥有4个大型的医学院区,带动了台湾医疗界的良性发展。因此我计划在北京、上海、福州、厦门建立4个具有较大规模的医院,首先以长庚医院多年的营运经验协助大陆提高医疗品质及水准,然后再进行汽车工业的研发。因为大陆人口达13亿,土地面积超过960万平方公里,因此交通工具非常重要,我们希望台湾和大陆将来都可以逐步提高汽车的自制率,最终达到自行生产的目标。我今年已经75岁了,若能为整个民族做几件重要的事,这一生也算没有白活,就算血本无归,又何足惜之!”

大陆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做出决定,于1989年12月5日亲自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会见王永庆。这位享有“改革开放政策总设计师”称号的伟人对王永庆的到来高度重视,同时心情也十分高兴。在邓小平看来,王永庆是大陆早就希望看到的台湾企业家之一,因此非常欢迎他来投资。

为了满足王永庆的要求,邓小平交代随行官员说,要配合王永庆,要和王永庆积极合作。当时,大陆“工作班子”在政府内部对于王永庆的到访,和要投资的石化项目所使用的名称代号是“1130工程”,后来对外则一律改称为“901工程”。前者的寓意在于纪念王永庆于1989年11月30日到访大陆;后者则在于纪念“海沧计划”于1990年1月开始商谈。

这天,参加会见的还有前国家主席杨尚昆等国家领导人,主客双方一见面,立刻就像一家人一样聊了起来,一点也不见外。

王永庆告诉邓小平说:“台湾的环境有其特殊性,1895年满清政府对日战争失败,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被实施了50年的殖民统治。在日本殖民政策之下,将台湾所产米、糖运往日本,换回其他生活必需品,譬如衣着类,当时就是百分之百从日本进口。由此简单举例不难了解,在殖民统治的抑制下,当时台湾连一点纺织工业的基础都没有,其他各方面的情况亦是大致相同,都十分落后,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惟一的例外就是在制糖工厂下附设了一个小型机械厂,负责糖厂的设备维修,也就是台湾当时仅有的所谓机械工业。除此之外,其他稍具经济性的事业以及工作机会,完全付诸阙如。在日本殖民统治之下,台湾居民一般都是以农为生,再有就是在制糖工厂做铁道维修的粗工,或者是在日本财阀三井的大型茶园里从事种茶的劳力工作,当时一般称之为‘三井工’。”

“1945年台湾光复,虽然经历了四五十年的发展,一般还是停滞在小型加工产业的阶段。虽然规模不大,但已是台湾有史以来首次遇到的最佳发展机会,因此大家都是日夜勤奋投入,努力工作。此一情形,就像一直在饥饿状态中的瘦鹅,一旦有了足够的食物可以吃饱,食欲就会特别强,消化吸收的能力,也是特别好,一段时间后,竟然长到比正常状态下所饲养的鹅还要肥大。台湾居民努力工作的情况,以及所获得的成果,大致上可以此一瘦鹅作为比喻。”

“但在另一方面,台湾虽然经过一番发展促成了经济繁荣,可是生活水准跟着水涨船高,工资大幅提升的结果,使得许多加工产业已经渐渐失去竞争的条件。一般情况下,当劳力密集性的小型加工产业遭遇到如上发展瓶颈时,即必须设法另起炉灶,筹谋其他更具附加价值的技术密集性产业。但是台湾因为缺乏工业基础建设,再加上企业经营经验心得相对也是有限,以至于对上述的产业转型造成了根本性的阻碍,实际上很难伸展手脚。这亦是台湾今后再往上一层楼发展的难关所在。”

“台湾过去三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主要是依赖良质的劳力条件,大量从事各种加工产业,并将其产品源源不断推销到国际市场,赚取可观的外汇,充实经济发展的条件。加工产业的类别及规模不断扩充的结果,自然就需要更大量的原料供应,由此而建立了中上游原料产业的坚实基础。台湾的石化产业体系就是循此途径,由下而上逆向发展出来的。我本人早年是先行创立了台塑公司,生产PVC塑胶粉,但是因为没有下游的加工体系,产品根本无法销售,因此再陆续成立南亚公司和新东工厂,从事二次及三次加工,好不容易才开启企业的生机,同时建立了石化产业的根基。当新东工厂培育出了相当数量的加工产业经营人才以后,我毅然将之关闭,让这些人才出去自立门户,从此开拓了广大的三次加工产业体系,为台湾整体石化产业发展做出了可观的贡献。”

在女儿的帮助下,王永庆一口气陈述了大约十几分钟,他的主要思想是向大陆领导人表明台塑集团的经营理念和方法,亦即石化产业必须上中下游垂直整合,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并参与国际竞争。其实,他的言下之意是说,台塑集团在岛内发展壮大的基础是因为有一大批下游企业,而如今这批企业纷纷赴大陆投资设厂,如果台塑不过来,恐怕时间久了就会失去这批厂商。

王永庆的“陈情”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大陆领导人。邓小平当场回应王永庆的要求,他说,为了配合台塑投资计划的实施,大陆将向台塑提供3个可供选择的建厂地点:福建海沧、湄洲湾和广东惠州。邓小平同时还建议双方先成立一个合资公司,并由大陆一方先拿出3亿美元作为该公司的资本金。经过协商,王永庆倾向把海沧作为未来建厂厂址。邓小平当即回答说,可以在海沧拨出1万公顷土地,同时为方便起见,可以成立特区的方式来推动台塑的投资计划。若是将来还有需要,也可以在与海沧毗邻的漳州,随时再拨出5000公顷土地作为配合。总之,大陆对于“海沧计划”将支持到底。

会见结束后,邓小平邀请王永庆共进晚宴。王永庆委托女儿王瑞瑜代为致词。王瑞瑜是王永庆与夫人李宝珠所生的第二个女儿,从小受过良好教育,既聪颖又美丽,讲一口流利的“国语”,代父致词时年仅20多岁。王瑞瑜说,台塑是台湾岛内最大的民营企业,已有30多年的经营历史,为台湾的石化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一名中国人,王永庆一直考虑的是,如何能把台塑的经验带入大陆,同样也为大陆石化工业的发展创造一片天地。

王瑞瑜的话赢得了全体来宾长时间的掌声,人们无不为宴会上弥漫着的浓浓乡情而感慨万千。席间,邓小平转过身询问一旁作陪的大陆干部:“为什么不安排王永庆作一场报告?”在场的干部面露疑难地回答说:“王永庆此次访问大陆的行程高度保密,如果安排讲座,难免会曝光。”邓小平挥了一下手说:“那就在保密的情况下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