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不要太老实
1732300000026

第26章 超越太老实的做事后果(1)

作为一个现代人,成功和幸福无疑是大多数人的追求。人们都想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游刃有余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并且能够得到他人欣赏,希望自己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满快乐和幸福。

当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也都知道这一切的获得需要我们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只有勤奋和认真才能够真正为我们带来成功、财富乃至幸福的生活。只是苦于找不到正确的做事方法。老实人选择不同的做事方法,因此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做事效果。

1. 老实人事倍功半:忙要忙到点子上

人们往往用“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形容一个人办事效率的高低。

为什么老实人每天拼命学习,每天总有干不完的活,加不完的班,却没什么进步?

在今天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谁能够大幅度提高自己做事的效率,谁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登上事业的顶峰,成为真正的成功者,因此,我们应当试着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让生命更有价值。

巴拉姆担任北欧航联下属一家旅游公司市场调研部主管和公关部经理时,针对旅游中机票太贵、游客较少,而航联公司的飞机又有大量空座浪费的情况,制订了分时机票价格,大大降低了机票平均价格,吸引了众多旅客,还保住了航联公司的资源。两年后,这家中等规模的旅游机构发展成瑞典一流的旅游公司。

在富兰克林报社前面的商店里,一位犹豫了将近一个小时的男人终于开口问店员:“这本书多少钱?”

“1美元。”店员回答。

“1美元?”这人又问,“你能不能少要点?”

“它的价格就是1美元。”没有别的回答。这位顾客又看了一会儿,然后问:“富兰克林先生在吗?”

“在,”店员回答,“他在印刷室忙着呢。”

“那好,我要见见他。”这个人坚持一定要见富兰克林。于是,富兰克林被找了出来。

这个人问:“富兰克林先生,这本书你能出的最低价格是多少?”

“1.25美元。”富兰克林不假思索地回答。

“1.25美元?你的店员刚才还说1美元呢!”

“这没错,”富兰克林说,“但是,我情愿倒给你l美元也不愿意离开我的工作室。”

这位顾客很惊异。他心想,算了,结束这场自己引起的麻烦吧,便说:“好,这样,你说这本书最少要多少钱吧。”

“1.5美元。”

“又变成1.5美元?你刚才不是还说1.25美元吗?”

“对,”富兰克林冷冷地说,“我现在能出的最好价钱就是1.5美元。”这人默默地把钱放到柜台上,拿起书出去了。

◎ 养成利于工作的好习惯

老实人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每天一进公司门就开始忙个不停,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而同事看起来总是从容不迫。更让他心理不平衡的是,到月底工作量统计出来,自己的还不如同事的高。

工作中一定要懂得将工作分类。从事事务型的工作,不用太动脑子,只要按照熟悉的流程或程序做下去就可以,而且不怕被干扰和中断。如收发E-mail、写信、填写工作报表、备忘录等,这些例行公事、性质相近的事情集中在同一时间段处理,即使在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也能完成。

而对于那些需要集中精力、一气呵成的思考型工作,则谨慎对待,在做之前进行充分的思考,苦思之后,灵感闪现,这时安排在精力旺盛、思路敏捷,而且不易被干扰的时间段集中去做。通常晚上9点以后,夜深人静的时候,为自己泡上一杯咖啡,整理一天的工作报告。

人每天要处理的工作无非有两种:事务型和思考型。如果将所要做的工作这样划分,区别对待,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做法不仅使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使自己拥有了更多的业余时间享受工作之外的精彩生活。

情绪好坏往往会影响到工作状态,成大事者要求自己尽量不要把一些不好的情绪带进工作里,当然谁也不可避免遭遇气愤、低落的时刻。这时,他们会闭上眼睛几分钟,告诉自己:“只要不发作,就又战胜自己了。”或者到洗手间重新化个妆,洗把脸。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也就意味着走向成熟。

好习惯的养成,常常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当然,保证工作效率的最佳方法就是专注。

做事不要针对每一件事立刻埋头苦干,而要先想想达成目标最有效率的方法,然后一鼓作气,走最短距离达到目标。

杨女士有位同事,为人比较随和,别人有事情都找他。打份文件、做个表格……甚至电话响了,也要他接,结果自己的工作被一拖再拖,上司一催再催,被骂了好多次,他现在已成了公司的“加班专业户”。

这位同事就是典型的老实人,其实他完全可以说“No”的。在工作中维持“老好人”形象、令所有人满意是不可能的。“先扫自己门前雪,再管他人瓦上霜”。聪明人会采取婉转、迂回的方式,譬如“下班后我来帮你好吗?”

当你正专注于手头的工作时,突然同事找你帮忙处理一些文件,如果放下手头的工作,思绪就被打乱,有可能要重新再来,工作效率显然就不会高。这时你要学会巧妙地说“No”,否则整天纠缠于帮别人处理事情当中,非但自己的工作完成不了,还有可能出力不讨好。

小王是一个经常煲“电话粥”的高手。让人浑身起“小米”的亲昵的称呼声,以及老公孩子的婆婆妈妈的琐碎事,她就能唠唠叨叨地讲个没完。这个时间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她也很难干好自己的工作。最遭殃的是在一旁的同事,每次打开电脑准备工作时,身旁就传来打电话的呢喃声,弄得心烦意躁、坐立不安,更谈不上什么工作质量了。

失败的老实人要学会给自己立个规矩,比如工作中有私人电话打进来,应长话短说。这样的目的就是尽量不打断自己的工作进程,让自己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一个真诚的问候,一个聚会的邀请,都会成为繁忙工作中的小插曲,调节紧张的神经。但是如果频频接听私人电话,而且交流个没完,不仅影响自己还会影响他人。

◎ 有条理才能有效率

公司职员小黄随身携带的必不可少之物就是一个工作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自己的工作安排。每月之末,她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思考下个月的工作重点和计划安排。制定工作计划,关键是分解目标,把制定的月目标分解到周,一周的目标再分解到每一天。也许这看上去是一个很庞大的、完不成的工作目标,但经过这样层层分解后,结果发现,实现这个目标并不是很难。这样工作起来才不会感到有很大的压力。

在这里需要指出一种错误的理解,制定工作计划不是给自己施压,是为了让自己记住该做的事。每天面对大量工作,谁都不免产生“丢三落四”、忙而无序的状况。如果会工作,养成定时做计划的习惯,效果是大大不一样的。

据统计,一般公司职员每年要把六周时间浪费在寻找乱堆乱放的东西上面。这意味着,每年因不整洁和无条理的习惯,就要浪费近13%的工作时间。

能够养成有条理的习惯,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善于寻找自己的“生理节奏”。

时间用得不适当很少只是涉及到某一特定事件,它通常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的一部分。改变行为模式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强迫自己遵行新的行为模式,直到这种模式生根为止;另一种是利用奖励办法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模式。

老实人要彻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使自己能够正确评估出进度。

对大多数人来说,任何事后可以使我们感到愉快的行为,往往会鼓励我们努力去做,而且更可能再度去做。你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鼓励,但是你也可以给自己某种奖赏鼓励自己。例如,拒绝一项不重要而且又耗费时间的要求等。这种奖赏可能微不足道,但只要能使你觉得愉快就行了。它可以是实物——一片口香糖、一杯水、一些点心;也可以是允许自己做某一件事情——休息一会儿、早一点下班,或买一双鞋子等等;也或者是你每次向正确方向走一小步的时候,在心中的自我抚慰。

在棒球比赛里,胜利不是取决于安打数目,而是取决于跑回本垒的次数。只跑到三垒,并不能因为跑了四分之三的路程而得分。

工作也是这样,能够开始当然很好,继续做下去也不错,但是不到完成,你就不算做了你开始做的事情。很多人有把一件工作“做了一会儿”又放在一边的习惯,还欺骗自己已经完成得很不错了,实际上却是典型的“烂尾楼”而已。

当然,如果工作范围太大而不能一次做完,这项建议就不适用。那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用“各个击破”法,把这件工作分为许多小而可以掌握的工作(最好用文字写出来),然后指定自己把一项小工作完成之后才停下来。那么,在你把这种工作放在一边的时候,就不会觉得留下太多的紊乱头绪,而会觉得完成了这件工作的一个阶段,而且随时都可以再做下一步小工作。

例如,你有一份很长的报告要写,就要避免“一次只做一个小时左右”的安排,而要指定你自己先写好大纲,或做好调查研究,或写下引言。做好了这一步,你把它放在一边就可以有完成某一件特定事情的感觉,并且清楚地知道你下一步该做什么。下一次再做的时候,你不需要再重新理出头绪,也就不会有心智阻碍。

把工作分成许多小工作,你就会养成所谓的“强制完成”的良好习惯,这会为你每天省下很多时间。

如果拖延是你的问题,那你就不能再拖延着不去做了。

另外,一件大工作,“片段”的数目可能会很多,就需要列出一份工作分段表。要诀是使每一件小工作简化便捷到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做好。然后在交谈与交谈之间,或在等电话的几分钟,解决一两项“立即可以做好”的小工作。没有这张工作分段表,你可能永远不会着手做这件大工作。

请记住:这件大工作的第一片段——第一件可以立刻做好的小工作——就是用“文字”列出这件大工作所涉及的许多小步骤。

只要动点脑筋,任何事都可以迎刃而解。

还有一种是基于认识到我们不能立刻采取行动,并不是因为这件工作有什么特别的困难,而是我们已经养成了拖延的习惯。拖延很少有特定原因,它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如果我们能够改变思考习惯,这种问题往往也能迎刃而解。

对很多人来说,改变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是一件痛苦的事。他们已经努力过好多次,完全利用意志力量改变习惯,但是都失败了。其实这并没有那么困难,只要你用对方法。

要用精力最好的时间做最重大的事,而用精力不好的时间做较不重要的事情,这样才能体现真正高效,并且能让你保持能量,节省体力,节约时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理节奏,符合它便事半功倍,否则必然事倍功半。

◎ 牢记重点是什么

在工作中,老实人应注意一些做事的基本原则,这些方法,能使你的行动更富有效率。

做事有一种“截止日期心理”,就是知道“紧急的事情交给最忙的人做”往往会更有效率。因为忙碌的人往往有“什么时候之前要完成什么事情”的概念。提高工作效率,不但更有成就感,同时可以生出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没有截止日期的工作,不要期待有成果。一般来说,如果没有定下期限,就会有“有空就做”这样暧昧不明的想法。人的惰性就是“反正不记得有事情,现在就不做”。

前美国财务顾问协会的总裁刘易斯·沃克,一次接受一位记者有关稳健投资方面的采访。他们聊了一会儿后,记者问道:“到底是什么因素使人无法成功?”沃克回答:“模糊不清的目标。”记者请沃克进一步解释。沃克说:“我在几分钟前就问你,你的目标是什么?你说希望有一天可以拥有一栋山上的小屋,这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目标。问题就在‘有一天’的表述不够明确,因为不够明确,成功的机会也就不大。”

“如果你真的希望在山上买一间小屋,你必须先找出那座山,算出小屋的价值,然后考虑通货膨胀,算出五年后这栋房子值多少钱;接着你必须决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每个月要存多少钱。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你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拥有一栋山上的小屋。但如果你只是说说,梦想就可能不会实现。梦想是愉快的,但没有配合实际行动计划的模糊梦想,则只是妄想而已。”

如果你制定了远期或近期的目标,一定要把它们具体化,例如:

目标一:参加聚会活动扩展人脉

数据化:每月参加一次聚会活动,交换五十张名片,其后从中选出十位有交流诚意的人联络,从中选出五人深交。

目标二:有重点的企划书

数据化:以四十字乘三十行的两张A4纸完成企划书。

目标三:言之有物

数据化:自我训练在发言之前以三百字归纳结论。

目标四:与不苟言笑的上司加强沟通

数据化:一天逗上司笑一次,所以这星期要准备三个笑点。同时一星期与上司共进一次午餐。

目标五:提高部署的动机

数据化:准备三个激励方案,每个方案不超过一万元。

在时间管理上,成功者有“给我重点其余免谈”,或“现在最重要又紧急的事情是什么”的习惯。这种思考的整理,就是集中思考力的方法。人脑其实是很奇妙的,我们不去限制它,它会无限制展开漫无目的的思考,所以要随时有“重点是什么”的思考训练。

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自动思考”。意思是说,人在不得志的时候,脑子里常会出现“这下完了”等负面思考,使人陷入“想太多”的思考方式中无法跳脱。相反,时时养成“重点是什么”的自动思考方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杞人忧天。

例如,在与人初次见面时,让脑中状态时时出现:“我和此人会面的重点是什么?”以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当工作犯错时,将脑中的状态从“这下要被炒鱿鱼了”的负面思考换成“犯错误是事实,承认错误”的重点式思考,接着思考“如何善后”。

人可以分成两种,老实人将事实当作命运,聪明人把眼前的事实当作是自己的选择与责任。这两种人对待问题的方法也大不相同,前者会想:“这是宿命,我没办法解决。”后者会想:“只有你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问题才会找上你。”

古人言:“欲速则不达。”在做一件事情时,用多少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连贯而没有间断”地去做。

2. 老实人只求单赢:换位思考,推己及人

换位思考、实现双赢是良好沟通的第一步。不了解对方的立场、感受及想法,就无法正确地思考与回应,这时换位思考在人际沟通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工作和生活当中遇到问题或需要做出决策时,先换到对方的角度来看,这样就容易和对方沟通,结果自然也就好很多。

日本大企业家小池出身贫寒,20岁时在一家机器公司当推销员。一天,他发现自己所卖的机器比别的公司生产的同样性能的机器贵了一些。于是,他带着合约书和订单,花了几天的时间挨个拜访客户,如实说明了情况,请客户们重新考虑。结果,他的订单反而增加了。

一次,在卖清粥小菜的餐厅,有两位客人同时向老板要求增加稀饭,一个客人笑眯眯地说:“老板,你们煮的稀饭实在是太好吃了,所以我们一下子就吃完了”。结果,他拿到了一大锅又香又甜的免费稀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