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1733300000037

第37章 以气观志,以色观人(2)

此外还有“肺热色白而毛败”,就是人身体上的汗毛卷曲、不润泽。“心热色赤而络脉溢”,就是脸上有红血丝。“肝热色苍而爪枯”,爪枯就是指甲出现问题。凡是指甲的病都是肝病。指甲上有竖棱儿是肝病,是肝气被郁的象;横棱儿是肝病好转的象。“脾热色黄而肉蠕动”,因为脾主肌肉,脾有病的人脸和眼皮的肌肉总会不自觉地抽搐,这都是脾中风的象。“肾热色黑而齿槁”,就是有肾病的人不仅脸黑,而且连牙齿也会干燥、枯槁,容易碎。这些都在中医古籍《黄帝内经·素问》“痿论篇”中提到过。

四、人以气为主

人以气为主,气在内为精神,在外为气色,把气与色看作表里性的一组概念。

“人以气为主”,是说“气”对人非常重要,处在主宰、根本的地位;“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是说“气”有内外两种存在形式,内在形式是“精神”,外在形式为“气色”。换句话说,观察“气”,既要观察内在的“精神”,又要观察外在的“气色”。这两句话实际上指出了观察“气”的门径,也指明“精神”与“气色”的实质。

曾国藩向来看重人生气象,因此察人脸面,也非常注意脸面气象——一种“胸怀浩大”的精神。胸襟开阔需涵养淡泊宁静,表现出来便是平和空明。富有、显贵、功绩、声名,这些都是人世间虚浮的荣誉,只有心胸博大才算是真正的享受。

观察一个人的“气”,可以发现他的沉浮静躁,这是做大事的必备素质。

沉得住气,临危不乱,才能担重任,干大事;浮躁不安,毛手毛脚,做事只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底气足,做事精力集中,而且能持久;底气虚,精神容易涣散,遇到困难就不了了之。要注意活泼与文静不是沉浮躁静,文静的人也能动若脱兔,活泼的人也能静若处子。而神浮气躁的人,大大咧咧,遇事糊涂,该小心谨慎的地方也大而化之,不能静下心来仔细思考问题,遇事又慌张,稍有风吹草动,就气浮神惊,这样的人能成什么大事?

魏明帝曹睿临死前,曹爽命手下执曹睿的手强行做了一份诏书。使自己得以主持朝政,当时,何晏、丁谧、邓扬、李胜四人都有才气,但为了能够富贵就趋炎附势。曹爽辅政后。视四人为心腹手足。四人替曹爽出谋划策,剥夺了司马懿的实权,所以被升为尚书、校尉等。四人劝曹爽伐蜀,结果大败而归,又让曹爽专执朝政,修改制度,搞得朝廷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乌烟瘴气。

何晏问前程于精通术数的管辂,管辂劝他说:“如今你位高权大势重,却离德背心,不是求福之道。如能扶贫益寡,以德行政,才能顺应天意,否则恐遭天谴。”管辂的舅舅责备他说得太直白,管辂说:“与死人语,何所谓也!”后来曹爽被司马懿夺权杀死,何晏四人被夷三族。有人问管辂事先如何知道的,他说:“邓行步如鬼躁,何如魂不守舍,血不华色,精气烟浮,容若槁木,此为鬼幽,故知其败也。”

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说何晏、夏侯玄、邓扬三人想与傅嘏结交,傅嘏却不买账。有人问他为什么,傅嘏说:“夏侯玄志大才疏,有虚名而无实才;何晏喜欢谈古论今,但为人虚伪而无诚意,是以口舌乱国政的人:邓扬有始无终,好虚名虚利,吹捧同类,排斥异己,妒忌心也重,我看这三个人都是乱德败性之人,躲避还来不及,哪能与他们亲近呢?”后来果然如此。

五、观其气而识其心

依靠观察神气来识人,这是除了依靠观察性情德行之外的又一识人方法。神由心立,气由性达。观其神气,即能察其心术,知其德性。道家主张“气是神之本,神因气而显”。神能在气中观察到,气能在神中观察到。合神气为神,合气神为气,二者可以由一变为二,也可以由二归为一。豁达与放荡,节俭与吝啬,谨慎与拘束,简默与深险,倜傥与轻佻,慷慨与浮靡,坦白与犷野,镇静与空疏,忠厚与颟顸,粗明与刻薄,外表都极其相似,二者之间实则南辕北辙。所以看人不如看神,看神不如看气。

豁达的人气博大,放荡的人气涣散;节俭的人气固执,吝啬的人气紧缩;谨慎的人气镇定,拘束的人气呆滞;简默的人气和顺,深险的人气沉淀,倜傥的人气超然,轻佻的人气薄弱;慷慨的人气豪爽,浮靡的人气流窜;坦白的人气真质,犷野的人气鄙陋;镇静的人气凝固,空疏的人气顽嚣;忠厚的人气宽阔,颟顸的人气迟钝;精明的人气清秀,刻薄的人气紧促。用这些方法去识人、用人,与人相交,大概不会错。

进一步说,有太和之气的人,是圣人气象;有忠贞之气的人,是贤人气象;有侠义之气的人,是英雄气象;有浩然之气的人,是豪杰气象;有纯真之气的人,是君子气象;有严格之气的人,是志士气象;有阴阳之气的人,是奸人气象;有浮泛之气的人,是小人气象;有卑下之气的人,是乡愿气象;有庸俗之气的人,是凡夫气象。气象,显示其神,在神上显示的,即是其气。观其神气,便可知其人品。这是百无一失的知人方法。

从一个人遇事时的脸色变化上,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征及心理活动。战国时期有一个故事,说明了观“气”识人心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齐桓公上朝与管仲商讨伐卫的事,退朝后回后宫。卫姬一望见国君,立刻走下堂一再跪拜,替卫君请罪。桓公问她什么缘故,她说:“妾看见君王进来时,步伐高迈、神气豪强,有讨伐他国的心志。看见妾后,脸色改变,一定是要讨伐卫国。”

第二天桓公上朝,谦让地引见管仲。管仲说:“君王取消伐卫的计划了吗?”桓公说:“仲公怎么知道的?”管仲说:“君王上朝时,态度谦让,语气缓慢,看见微臣时面露惭愧,微臣因此知道。”

齐桓公与管仲商讨伐莒,计划尚未发布却已举国皆知。桓公觉得奇怪,就问管仲。管仲说:“国内必定有圣人。”桓公叹息说:“哎!白天工作的役夫中,有位拿着木杵而向上看的,想必就是此人。”于是命令役夫再回来工作,而且不可找人顶替。

不久,东郭垂到来,管仲说:“一定是这个人了。”就命令傧者请他来晋见,分级站立。管仲说:“是你说我国要伐莒的吗?”他回答:“是的。”管仲说:“我不曾说要伐莒,你为什么说我国要伐莒呢?”他回答:“君子善于策谋,小人善于臆测,所以小民私自猜测。”管仲说:“我不曾说要伐莒,你从哪里猜测的?”

他回答:“小民听说君子有三种脸色:悠然喜乐,是享受音乐的脸色;忧愁清静,是有丧事的脸色;生气充沛,是将用兵的脸色。前些日子臣下望见君王站在台上,生气充沛,这就是将用兵的脸色。君王所说的都与莒有关,君王所指的是莒国的方位。小民猜测,尚未归顺的小诸侯唯有莒国,所以说这种话。”

由此可知,人的脸色能够泄露天机。

六、人得“黄”色主贵

《冰鉴》是一部以论文人容貌为主的书。曾国藩以科举得功名,又与当朝各种文士交往密切,即使在军营之中,也多启用文人带兵。文中所说的“科名中人”,用在今天的环境下,可以理解为拥有较高学历的人,如学士、硕士、博士,而且毕业后在政界文化界工作的人更合于此义。

在中国古代,黄色历来被尊为正色。皇帝是九五之尊,他的衣物器具,以黄色为主,而且一般大臣,不能着黄色衣袍。在五行中,黄色代表土,而在五行方位中,土是居中的,其他如金为西,火为南,水为北,木为东。中国古代文明发源地是黄河流域,也以黄为主,土地能养生万物,因此,黄色被尊为正色。

“科名中人,黄色为主”。科名中人,为皇家效力,自然以正色为吉色。这种黄色,虽与土色同,但须有光泽。如无光泽,则是气不足之态,也难以为用。

古代科学考试,自隋唐建制以来,到明清时代愈加完善。曾国藩24岁进京赴考,26岁中举,此后十年内连升十级,是清朝一代汉人少有的幸运者(清朝是不大重用汉人的)。曾国藩本出生于湖南湘西的一个农民家庭,完全靠科举奠定他一生功名的基础,因而,他在论科名中人时,特别倡导文人正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