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历史职场那点事儿
1733600000023

第23章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东汉末年顺帝时期,外戚梁冀专权。他任人唯亲,贪赃枉法,公然索贿,百姓生活不下去,纷纷起义。

汉顺帝为了安抚百姓,特别选任了八位钦差大臣,分道巡视各州郡,考察民情政风,授权他们一旦发现有贪赃枉法者,对“二千石”即州郡长官可以驿传快马奏报中央;二千石以下的官员则先收审再上报。这八位钦差“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有张纲是例外,年纪轻,官阶低,不过一御史。

代表皇帝去视察是一件很荣耀的事,亲朋好友在洛阳都亭为张纲饯行。张纲吃完饭行酒,却当着众人的面,叫人把车轮打碎埋在地下,大家目瞪口呆,不知所以。张纲说:豺狼当道,安问狐狸?其意思是说:目前朝廷上有豺狼当道,我应该先揭发他们,否则,光惩治那些像狐狸一样的地方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知道这样做很危险,我把车轮埋在这里,表示今后即使不坐车——被革去官职也在所不惜。

大概因为他是留侯张良的七世孙,家世不可谓不显赫,且早就基于“秽恶满朝”有“奋身出命”而“扫国家之难”的志向,张纲立马上书直言,弹劾炙手可热的梁冀和梁冀的弟弟河南尹梁不疑。

要知道,当时以大将军梁冀为首的梁氏集团势力遍布朝廷。自梁冀之父梁商任大将军,梁冀一门,前后七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跋扈将军”梁冀“专擅威柄,凶恣日积”张纲与他作对,岂不知险于虎口拔牙?可是他更明白,不除当道的豺狼,任它们呼朋引类,怎能驱尽偷鸡窃鸭的狐狸呢?张纲上书揭露梁冀的十五大罪状,要求朝廷将其处以“大辟”之刑。

顿时,朝廷内外轰动。梁冀是又气又恨,但这个随随便便就把洛阳令杀掉的大奸臣却不敢惹一身正气的张纲。汉顺帝对梁冀是既宠又惧,当然不肯处罚他,不过也没治张纲的罪。他们都被张纲敢于大胆直言的一身正气吓住了。

梁冀衔恨在心,没过多久,就想出来一条借刀杀人之计。广陵一带农民起义,梁冀便让汉顺帝派张纲去当广陵太守。

广陵起义的首领也姓张,叫张婴。他手下有好几万人马,攻占了广陵,杀了刺史,声势浩大。当地驻军向朝廷告急,请求派兵进剿。

梁冀见了求救公文却不发兵。他把公文扣下,却指使别人上书,故意夸奖张纲的才能,保举张纲为广陵太守。当张纲离开京城去上任时,梁冀在背后大笑,认为张纲到广陵必然会被张婴杀掉,若是半路折返,就以违抗圣旨的罪名堂而皇之杀掉他,总之他是死定了。

张纲走到半路,就已经清楚了广陵的情况。他的随从劝他返回京城,奏请皇帝发兵。张纲对他们说:你们知道梁冀在京城干什么呢?他正在磨刀。我要是回去,梁冀会先把我杀了,我连上书给皇上的机会都不会有。后退是死,而且死得不值。前面即使是刀山火海,我也要闯一闯。百姓造反,全都是被贪官污吏逼的。我要是和他们讲道理,保证他们的安全,保证惩罚贪官,他们或许会放下刀枪回家种田。

张婴也素闻张纲的大名,他听说张纲仅带了几名随从而来,更觉得张纲胆略过人。张纲见了张婴便说:我是来广陵惩罚贪官污吏的,你们只要放下武器就是老百姓,我一定保证让你们安居乐业。张婴傲气地说:广陵的贪官已经被我杀了,这里的老百姓有我保护,完全可以安居乐业。你还是回京城去吧。张纲说:你有几万人马,听起来确实不少,但朝廷有上百万军队,大军一来,不但你这几万人性命不保,这一带的老百姓也要遭殃。况且,我虽然不算能干,但我能为百姓着想。你不让我上任,等朝廷出兵打败你之后,梁冀派他手下的贪官来当太守,百姓的日子岂不比以前更难过?

张婴十分佩服张纲,很快便被他说服了,但事关重大,他决定再试一试张纲的为人和处事能力,便说道:你可以先进城上任,如果我见你处理问题确实公正,我就接受招安。但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替我把原刺史的儿子抓起来,让他给我的马夫抵命。

张纲问他:你的马夫是被刺史的儿子害死的吗?

张婴说:是被刺史害死的。但我还是要刺史的儿子为马夫抵命。

张纲说:我恐怕不能答应你。你已经将刺史杀了,一人有罪一人担。刺史的儿子没犯罪,我要是为了讨好你而杀了他,和那些贪官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我宁肯回京城被梁冀关进大牢,也断不能接受你的条件。

张婴哈哈大笑说:大人不要见怪,我是故意试试你。你处于我的掌控之中还能坚持原则,不为我的军威所吓住。你一定会是个好官,我听你的,接受招安。

广陵叛乱就这样平息了,张纲治理广陵深得民心。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这句话并非张纲的发明,乃前汉“京兆督邮侯文之辞”这表明,豺狼当道”古已有之,认识“豺狼”与“狐狸”的共生关系亦无需过人的智慧。关键是在“豺狼当道”时,有无勇气说出这个道理。

一个好人什么都不怕,坏人就会怕他。一个清官什么都不怕,贪官污吏就要怕他。这就是所谓的“邪不胜正”即使在贪官当权时也是如此。

在封建专制社会,即使外戚专权、势焰熏天,还是能够出现张纲这样的人和事。从秦到明末,无论吏治多么黑暗,中国总不乏直言敢谏之士。参与摇撼梁冀的,张纲之前不提,之后有大臣李固、杜乔;李、杜被杀,有张陵继而劾奏梁冀之罪;张陵被罚俸自赎,又有崔琦作外戚箴,斥梁冀指鹿为马欲“钳士口、蔽主听”这些正直的士大夫可谓前仆后继、视死如归。

在封建专制条件下,这些士大夫之所以能保持士气(士大夫的气节、器宇、操守)不堕,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内心强烈的名誉感的驱使,他们知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如果可以名垂青史,他们就可以甘吃“眼前亏”孔夫子所谓“三代之下,唯恐不好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今的人们,更加现实,已不大相信“流芳百世”之类的东西,所以这类人物少多了。

另外,中国的农民从来就很善良很本分,他们若不是被逼得无路可走,是不会揭竿而起的。张纲很清楚这一点,他对起义军晓以利害,因势利导,顺利地平息了农民的反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