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历史职场那点事儿
1733600000030

第30章 卜式捐资得以“牧民”

卜式是西汉人,自幼“以田言为事”父母死后,他独自抚养幼弟。弟弟成年分家时,他只要了百余头羊,其余田宅家产全部给了弟弟。然后自己跑到山中养羊去了。十多年后,卜式所养之羊已达千余头。他购置田宅,成为富裕之家。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出了名的好大喜功的皇帝,从他即位到元狩年间朝廷北讨匈奴,南伐诸越,连年用兵,虽拓展了不少疆域,但费用浩繁,年年入不敷出,弄得百姓大有民不聊生之感。实际上,汉朝的衰落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尽管如此,汉武帝仍雄心不已,他为筹军用,甚至减少了御膳费用,出内府私财,但费用仍然不足。于是令御史大夫张汤制定新法,敛收民财。百姓本已贫困不堪,苛政一下,更是怨声载道。

卜式听说朝廷北征匈奴,就慨然上书愿捐出家产一半,供国军用,汉武帝听说了这件事,感到非常惊奇,便专门派出使臣问卜式说:你这样做,莫非是为了求官?卜式说:小民自小牧羊,不习为官。使臣觉得不可理解,又问:难道你有冤屈,欲借此上诉吗?卜式说:小民平生与人无所争,邻里贫困,我贷钱给他;不善经营者,我教给他。我所居之地,人都与我十分友好,哪里有什么冤屈!使臣听后,颇为不解,说道:既如此,你又图什么!卜式道:天子北讨匈奴,我以为贤者宜死节,富者宜疏财,如此匈奴可灭。民非索官,因怀此志,故捐财助边,以此为天下先,无非是想做个样子罢了。除此,没有什么其他的意思。

使臣回报了汉武帝,汉武帝将卜式所言转告丞相公孙弘。公孙弘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但他为人也十分奸诈,他不相信真的会有这样的事,便说:此非常人之常情,不法之民不宜宣扬,否则容易乱法度,愿陛下勿准卜式所奏。汉武帝听了他的这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遂将此事搁下。

过了一年多,贫民大量徙往西北。此时公孙弘已逝世。卜式又捐钱二十万,交与河南太守,接济移民经费。河南太守上奏汉武帝,这些人都列了名单,在接济贫者的富人中,汉武帝看到卜式之名,就想起了以前的事,特别赞许,立召卜式入都,欲拜卜式为郎官,并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以教化民风。卜式听了,辞谢不受,说自己理应如此。汉武帝想了个办法,对他说:你不必辞官,朕有羊在上林中,欲令你前往放收。卜式觉得这倒是很适合自己,这才受命来到上林。他布衣革履,勤苦牧羊,把羊管理得很好。

又过了年余,汉武帝来到上林游览,见卜式所牧之羊数目增多了,也显得肥壮了,连声称赞。卜式见时机一到,便对汉武帝说道:不但放羊是如此,牧民也是如此,按时起居,恶者除去,毋令败群!武帝听后,既感惊奇又受启发,觉得卜式虽出生牧羊,但懂得治民之道,是个不凡之人。于是,任命卜式为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县令,让他牧民去了。卜式到任后,按照牧羊之道,勤政爱民,取优汰劣,致治地方,政绩显著。他不断得到晋升,后来升至御史大夫的显位。

捐资买官在中国历史上,是进入仕途的途径之一。但捐资买官者大多名声不佳,不为世人所重。而卜式可谓有谋略、有耐心矣,他做得不露痕迹。他采取“欲取之,先予之”的策略,既反映了自身的品行,又符合了时代的要求,迎合了汉武帝的心理,被授以官职应属顺理成章。应该说,卜式既有取官之心,又有取官之道,是一个善于谋划而又用心良苦的人。像卜式这样的人,他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国家社稷而谋取官位,应该说是谋之有方,谋之有道。与那些为了个人私利,费尽心机,采取种种卑劣的手段谋官的人相比,也算是正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