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保持平常心大全集(超值金版)
1735600000027

第27章 褒贬之心(2)

因此,遇事只要能想想自己,再想想别人,自然就会心平气和,你能犯的错,别人当然也可以犯。你不能要求别人都是完人,而自己却不知道自我反省。这种处事态度不仅不公平,而且是自找麻烦和痛苦。记得有一位古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念自己有几分不是,则内心自然气平;肯说自己一个不是,则人之气亦平。”这应该是当员工者牢牢记住的一句格言。

老板在说你的时候,必然是因为你有不对的地方。尽管当时的错误是由很多因素形成的,你几乎没有什么责任,但老板看到的是你,不是别人,就算倒霉吧,你也该把这口气忍下,何必争得面红耳赤。等事情闹僵了,老板在骑虎难下的情形下,很可能做出失去理智的决定,吃亏的自然是你。也许老板失去你会使他的事业受影响。但那是以后的事,你的眼前亏总是吃定了。

要具有这种“动气忍性”的火候,必须从基本的事物上去修炼。例如上级为某件工作发你的脾气,而这种脾气发得无来由,你不妨一笑置之,大可不必马上辩出个是非黑白。等事情过去之后,上级的火气消了,你再把事情的经过原委解释给他听,相信他不仅会接受你的解释,而且对你必定留下深刻的印象。

反之,如果上级一说你,你觉得委屈得不得了,马上脸红脖子粗地跟他争辩,也许你的口才好,把上级驳得哑口无言,甚至于当面向你道歉,你的风头是出足了,但上级对你会产生什么看法呢?也许有些老板表面上不计较你这种刚直的态度,但他内心里也会对你打个问号,因为你违背了生意人的基本原则,失去了祥和之气。

念自己有几分不是,则内心自然气平;肯说自己一个不是,则人之气亦平。

人人都应该给自己喝彩

有一位美国作家,他是靠着为报社写稿维持生活的。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周必须完成两万字。达到了这一目标,就到附近的餐馆饱餐一顿作为奖赏;超过了这一目标,还可以安排自己去海滨度周末,在海滩大声为自己鼓掌、喝彩。于是,在海滨的沙滩上,常常可以见到他自得其乐的身影。

作家劳伦斯·彼德曾经这样评价一些著名歌手:为什么许多名噪一时的歌手最后以悲剧结束一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舞台上他们永远需要观众的掌声来肯定自己,需要别人为自己喝彩。但是由于从来不曾听到过来自自己的掌声和喝彩声,所以一旦下台,进入自己的卧室时,他们便会备觉凄凉,觉得听众把自己抛弃了。他的这一剖析,确实非常深刻,也值得人深省。

我们鼓励所有人给自己鼓掌,为自己喝彩,决不是叫他自我陶醉,而是为了让他强化自己的信念和自信心,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

当我们取得了成就,做出了成绩或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的时候,千万别忘了给自己鼓掌,为自己喝彩。当我们对自己说“你干得好极了”或“真是一个好主意”时,我们的内心一定会被这种内在的诠释所激励。而这种成功途中的欢乐,确实是很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

人生来就需要得到鼓励和赞扬。许多人做出了成绩,往往期待着别人来赞许。其实光靠别人的赞许还是不够的,何况别人的赞许会受到各种外在条件的制约,难以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或满足我们真正的期盼。如果要克服自卑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成功信念,那么就不妨花些时间,恰当地自己为自己喝彩。

一个不信任自己的人,一个悲观处世的人,一个只是把自己的成果当做侥幸的人,不可能成为最后的成功者。生活中,一个成功者善于爱护和不断地培育自己的自信心,这些人懂得如何“给自己鼓掌”。

创造奇迹,是赞赏的最大作用

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里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人肯定。”被誉为人际关系之父的美国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说:“这种渴望不断地影响着人的心灵,少数懂得满足人类这种欲望的人便可以将他人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1960年,美国哈佛大学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期开始,校长对三位教师说:“根据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学校特地挑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孩子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和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这三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了。一年后,这些学生是全校最优秀的,分数甚至高出其他学生几倍。

其实,这些学生的智商并不比其他学生高,那三位老师也不是最优秀的,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取的。但正是学校对教师的期待和赞赏,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赞赏,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

有一位母亲参加家长会,老师对她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母亲有一点难堪,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母亲老师都说了些什么,母亲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其他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这次数学考试,全班50名同学,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时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

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赞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赞赏别人是尊重人的重要方面,也是人的美德之一。以赞赏的心态对待别人,会发生很多奇迹,就像这个孩子一样,得到了赞赏,他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赞赏别人。赞赏与被赞赏是一种互动的力源,赞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因此,学会赞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肯定了别人也是肯定了自己。

照顾朋友面子,批评要讲艺术

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我们的朋友也不例外。那么,作为朋友,我们理所当然地要向他指出来。只是,人都好面子,尤其是对方还是我们的挚友,说浅了不会起到作用,说深了会伤害感情。嘿,似乎这也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活儿啊!

刘志辉和张会林在学校是同室好友,关系十分亲密。张会林家里有钱,又是独子,有点娇惯,但是性格很直爽,为人很热情。刘志辉家境不太好,从小自立,自尊心很强。他在学习的同时,每天早晨不到5点就要到一家餐厅做工。随着学习压力增大,考试期间,两人之间产生了矛盾——

有一天刘志辉4点半就起床了,在洗漱的时候声音太大,把其他人都吵醒了。

张会林想,其他人跟刘志辉的关系都一般,有意见也不好说出口,自己作为他的好朋友理应批评他一下。于是就说:“你上班干嘛非得把全宿舍的人都闹醒啊?你倒是赚了钱,但人家还陪着你不睡觉啊?”

刘志辉一愣,心想:别人说出这些话倒也罢了,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怎么不考虑一下我的难处而来批评我呢!于是他没好气地说:“你以为我乐意早上5点就起床去那臭烘烘的厨房里干活吗?我父亲可不愿一年到头供养我,我得自己挣钱养活自己。我不像你,懒在屋里,靠家里供养。你自己清楚,你是我认识的人中最懒的一个。”

张会林一下子被激怒了: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你说话也太损了吧!“哦,别来这一套。昨晚看书一直看到两点的是谁?谁又说什么啦?难道你就不能轻一点吗?怎么那么自私呢,就不稍稍考虑一下别人!”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针尖对麦芒。最后,双方都撕破了脸,几年的友情瞬间化为乌有。

人往往就是这样,一旦被戳中了痛处,都会全力反抗的。显然,张会林没有注意到自己不恰当的批评方式会让刘志辉下不来台。

假如他们都不那么感情用事,而采取负责的态度表示自己的不满,就可以避免朋友的怒气,至少可减少朋友发怒的可能性。如果张会林当时能这样谈起,就完全可以避免一场争吵:“我想告诉你,我有些不舒服,也可能是这些天的考试使我过于紧张烦躁了,昨晚我没有睡好,今天5点又被你弄醒,我心里有点恼火,你似乎没考虑过我的休息。另外,这里还有其他人,也要注意他们的感受。”

听了这些话,刘志辉或许就会明白自己的过错,而且不会发火。“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朋友也是有缺点错误的。作为好朋友,就要直陈人过,积极开展批评。我们要赢得朋友的友谊,在说话时,就不要因对方一件事没做好,就说些不顺耳的话,小则造成不愉快,大则会把真诚的友谊折腾没了。指出朋友的缺点时,不仅要使用委婉的话语,还要注意不要当众批评朋友,免得让朋友在众人面前难堪。

有人曾说过:一句不慎的话,足以让十句光彩照人的话黯然失色,一段真挚的友情也会因此产生裂痕。所以,同样是起到帮助人的效果,为何不能换个方式,温和地表达呢?一个微笑,一个眼神,足以传递出或善意或严厉的批评,但是都可以是甜的。甜甜的批评是出于对对方充分的尊重,和自我最高尚的修养而发出的。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并且,善意的批评往往会收到比粗暴的批评更有效的结果。

老于是一家公司的老总,凭着自己的坚毅和果断创办了这家公司,只是这位老总平时少言寡语,给人的印象就是严肃认真,但他也有出人意料的时候。

老于邀请他的一个同窗好友做他的副总,不过,这个好友虽说是女士,却是一副男孩子的性格,有时候粗心大意,做公文时容易遗漏东西,有一次还差一点出了问题。老于很想说她一下,但又怕伤到她。琢磨了几天,老于终于想到了一个好方法,既能提醒她又能让她乐于接受。

一天早晨,老于看见好友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很好啊,越发显示出你的年轻漂亮。”

这几句话出自老于的口中,让好友很吃惊:想不到严肃的老朋友也有夸人的时候!这时,老于又说:“但不要骄傲,我相信你的公文处理也能和你一样漂亮。”好友一下子明白了老于的意思,从此,她在公文上很少出错了。

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就问老于:“想不到你这么严肃的人也会使用这样奇妙的方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老于笑呵呵地说:“说起来很简单,有一次我去刮胡子,我注意到他们都是先给人涂肥皂水,然后再刮。这样做是为了给别人刮胡子时不痛。所以呢,我就想到,批评人的时候,也可以这样让对方愉快地接受。”

看到了吧,批评也是要讲艺术的。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观念,对朋友赞美就好了,批评会伤害了感情,而实际上,当我们觉得朋友做事不恰当的时候,对他的批评,好朋友是不会见怪的,至少他知道你是善意的,当然,对于朋友的批评还是要掌握一些技巧,才能让为家愿意接受。这就要求我们在和朋友的相处中做一个善于批评的角色。

朋友之间的友谊非常珍贵,尽量不要去破坏它。对于朋友的错误,批评是必须的,只是我们要使用恰当的方法。如:

首先,批评要与赞美相结合。适度的批评之后,对于其优点别忘了加上几句称赞的话,才不会损坏彼此的情谊。“以理服人”是对的,但道理有时并不容易被直接接受,甚至会让对方产生反感,尽管在反感时他内心并不一定认为道理错了。

其次,还要争取让对方心服口服,这就需要一定的技巧了。有时,批评者往往认为自己是好心,但如果话中带有了威胁,效果就难以达到,甚至会给双方关系造成不良影响。如两个朋友发生了一点磨擦,一方大叫“你这样的人谁还会愿意和你在一起”,对方马上回嘴“不做朋友就不做朋友,你有什么了不起”,好心的批评也会起到反作用。

善于批评者会让对方感到仿佛不是在批评自己,倒像自己劝说自己,就容易被对方接受。批评的语言中应避免“你应该”、“你必须”之类的词,多用温和的口气,避免对方的反感,在任何“强攻”都难奏效时,还不如暂停。

批评的目的是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光是理由充足还不行,还要掌握对方的心理特点,对不同性格的人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

不和别人“抬杠”

“这部电影糟透了,花了两个钟头,却一点意义也没有。”

“看电影何必要看什么意义呢?而且,这一部片子实在也不能算是很坏。”

“不过我认为它的布景是很宏大的,一定费了许多工夫。”

“那又不然。这一点布景是很便当的。”

“还有演员也算相当卖力,只可惜为剧本所限,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

“这几个演员已经算是做得不错的了,如果在别的剧本里,一定要失败。”

上面几句对话你看来也许觉得好笑,不过这情形多着呢!有些人差不多成了习惯地专和别人作对,无论别人说什么,他总要照例反驳。他自己本来一点成见也没有。不过你说“是”时,他一定要说“否”,到你说“否”时,他又说“是”。这是最可怕的习惯,犯的人很多,而且每每不自知。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不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心目中只有自己,而且他自以为比别人高明,事事要占上风。

即使你真的见识比别人高明,这种态度也是要不得的。你简直不为对方留一点余地,好像要把他窘迫到无路可走,才觉得满意——我知道你并没有想到这一层,但实际上你正是这样做的。这种习惯使你自己与朋友或同事疏远,没有人肯提供给你一点意见,更不敢向你进一点忠告。你本来是很好的一个人,但不幸你却有一点爱和人抬杠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