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1738600000033

第33章 霸纪下(2)

会刘璋闻曹公向汉中讨张鲁,内怀恐惧。别驾张松说璋曰:“曹公兵强,无敌于天下,若因张鲁之资,以取蜀土,谁能御之?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仇也。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璋然之。遣法正迎先主。先主与璋会涪①。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备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豫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杖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来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俱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返还白帝②,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等。自葭萌南还取璋③。

时郑度说璋曰:“左将军袭我④,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人,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请战不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矣。”璋不用度计。先主遂长驱,所过必克,而有巴蜀。

注释

①涪(fú):即涪县。西汉置。治所在今四川绵阳东,涪江东岸。②白帝:地名,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③葭萌:即葭萌关,古关名,位于著名的剑门关东北。③左将军:这里指的是刘备。

译文

这期间,正好刘璋听说曹操派兵攻伐汉中张鲁,内心恐惧慌乱。别驾张松劝刘璋说:“曹操军兵强盛,天下无人匹敌,如果他吞并了汉中张鲁,并以汉中的物产为基础,进而攻打蜀地,谁能够抵挡得了?刘备是你的同宗兄弟,和曹操有深仇大恨,如果让他讨伐张鲁,张鲁一定被攻破,张鲁的汉中被攻破,就加强了益州的防御力量。这时即便曹操来攻,也无能为力。”刘璋同意张松的意见,派法正迎接刘备。刘备和刘璋在涪城会晤后,刘璋回到成都,刘备就为刘璋向北征伐汉中张鲁。庞统又劝谏刘备说:“我现在有三条计策夺取汉中益州:我们秘密派遣精锐部队,日夜兼程,直接偷袭成都。刘璋既不善于练兵,又向来无防备,我军到达后,定能一战夺取成都,这是上计。杨怀、高沛是刘璋的名将,他们都握有重兵把守要地,我听说他们曾多次写信劝告刘璋发遣将军返回荆州。在将军还没有到达前,可以派人送信给他们,就说荆州军情紧急,我们想回救荆州,使军队做出要回荆州的样子,这两人都钦慕您的英名,又想阻止我们回荆州,一定会来见面送行,那时把他们逮住,夺取他们的兵马,然后再攻成都,这是中策。我军返回白帝城,与荆州首尾呼应,再寻找机会夺取汉中,这是下策。如果您不果断行事,将会被困益州,难以做长久打算。”刘备采纳了他的中策。依计行事,很快杀了杨怀等人以后,从葭萌向南攻取成都的刘璋。

此时,郑度劝刘璋说:“刘备率领不到万人的队伍攻打我们,当地的士人百姓还没有归附于他,只能以野谷子为粮,军心不稳定,依我看不如把巴西、梓潼老百姓全部赶走,把涪水以西的粮食作物都统统烧掉,挖深沟筑高墙,坚守静待。刘备军队会在百日内因供给不足,主动退缩,那时我们出城攻打他们,定能活捉刘备。”刘璋没有采纳郑度的意见。刘备于是长驱直入,每战必胜,很快就占领了巴蜀。

原文

群臣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诸葛亮曰:“昔吴汉、耿纯等劝世祖即帝位①,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②,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久勤苦者,亦望尺寸之功名,如纯言耳。”先主于是即帝位。

注释

①世祖:指汉光武帝刘秀。②喁(yónɡ)喁:指仰望期待。

译文

群臣皆劝刘备立号称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说:“过去吴汉、耿纯等人劝武帝继承帝位,光武帝四次推辞谦让。耿纯说:‘英雄豪杰都希望找到归依的明君,您如果不听从众人的意见,大家都回去寻找自己的君主,没有人再跟随您了。’世祖光武帝被耿纯的诚意打动,就答应了他。现在曹操篡权,天下没有君主。您是帝王的后代,继承帝位是理所应当的,我们这些人长期跟随您勤苦效劳,正如耿纯说的那样,是为了得到尺寸功名啊!”刘备于是即帝位。

原文

时曹公拔汉中。法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力不足也,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算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率,举众往讨,则必克之。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境拓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先主由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山作营①。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遂奄有梁汉。时魏使夏侯楙镇长安,蜀将魏延就诸葛亮请兵从褒中出②,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③,以袭长安,亮不许。

注释

①定军山:山名。三国时古战场。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城南,属大巴山脉。②褒:古邑名,在今陕西勉县东南地方。③子午:指子午道。是古代长安通往汉中及巴蜀的驿道。因穿越子午谷,且此段道路走向为正南北,因而得名。子午,指南北。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

译文

此时,曹操已经攻取了汉中。法正向刘备说:“曹操一举降服了张鲁,平定了汉中,但却没有有趁机图谋巴蜀,而留下夏侯渊、张郃屯守汉中,自己回师北还。这并不是他的谋略和兵力不足,而是国内有后顾之忧啊。现在估算夏侯渊、张郃的才能谋略,比不上我国的将帅,如果率众兵征讨,一定能攻克。取得汉中后,大力发展农业,积累粮谷,等待机会,最好的情况是可以灭掉敌国曹魏,光复汉朝王室;其次是,可以逐渐侵食雍州和凉州,拓展我们的国土;最次也可以坚守险要,保障国家的长久发展。这大概是上天要把它赐给我们,切不可错过机会。”刘备认为他的策略很好,于是率领众将向汉中进军,法正也跟从而去。刘备从阳平南边渡过沔水河,绕着缘山往前走不远,在定军山安营扎寨。夏侯渊领兵来争夺营地,法正说:“可以出击。”刘备派黄忠、乘高呐喊进兵,打破夏侯渊,夏侯渊被斩首,从此,刘备全部占领了梁州、汉中一带地区。此时,曹操派夏侯楙镇守长安,蜀将魏延向诸葛亮请求率军出褒中,顺着秦岭向东,到子午谷后,向北偷袭长安,诸葛亮没有答应。

原文

其后吴孙权袭关羽,取荆州。先主怒吴,伐之。败绩,还蜀,至永安而崩。后主禅即位①。先是,吴主孙权请和,丞相诸葛亮虑权闻先主殂,有异计,乃遣邓芝修好于权。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自表请见,权语芝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土。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兼并天下,返可鼎足而立。此理势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其不从,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

注释

①禅:即蜀汉后主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的长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后蜀汉被曹魏灭,刘禅投降,被曹魏封为安乐公。

译文

其后,东吴孙权偷袭关羽,夺取了荆州,杀死关羽。刘备听到消息,非常愤怒,亲率大军时伐东吴,大败而归,到达永安时逝世。蜀国后主刘禅登基。此前,吴国君主孙权派人主动向蜀国讲和。蜀国丞相诸葛亮考虑到孙权听说刘备去世,可能另有诡计,于是就派遣邓芝出使东吴,与孙权交好。孙权果然狐疑不决,不及时接见邓芝,邓芝便主动上书,孙权对邓芝说:“我诚心想要和蜀国交好,但是担心蜀国君主刘禅年幼弱小,国家力量小,而形势紧迫,如果被魏趁机而入,蜀国不能自保,所以我才犹豫难决。”邓芝问答说:“吴、蜀两国,不过四个州的地域。大王您是盖世英雄,诸葛亮也是当代的豪杰。蜀国有险固的地势为屏障,东吴有三江江天险,把这些有利条件加起来,共为唇齿,进可以兼并天下,退可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是地理优势造成的。现在如果大王把人质送到魏国,魏国必然会要求您北上朝拜,让太子去魏国侍奉魏王,如果您不同意,魏国就会以叛贼为借口讨伐您,蜀国就可以趁机,顺流东下来进攻吴国,那么江南的地方就不归您所有了。”孙权沉默很长时间后,说:“您说得对。”于是主动和魏国绝交,与蜀国联盟。

原文

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等,与诸葛亮书,陈天命,欲使举国称蕃。亮不答书,作正议曰:“昔在项羽,起不由德,虽处华夏,秉帝者之势,卒就汤镬①,为后来戒。魏不审鉴,今次之矣。免身为幸,灭在子孙。而二三子多逞苏、张诡靡之说,奉进兜滔天之辞②,欲以诬毁唐帝,讽解禹、稷,所以徒怀文藻,烦劳翰墨。大雅君子,所不为也。又《军志》曰:‘万人必死,横行天下。’昔轩辕氏挈卒数万,制四帝,定海内。况以数十万之众,据正道而临有罪,可得干拟者哉?”亮死后,魏令邓艾伐蜀,蜀兵败,后主用谯周策降魏。晋时,李特复据蜀,晋桓温灭之③。至宋义熙中,谯纵又杀益州刺史毛璩于成都,称成都王。宋使朱龄石灭之。此蜀国形也。

注释

①汤镬:死刑的一种,把人放过大鼎或大镬,用滚汤将人活活煮死的酷刑。这里借指项羽惨死。②兜:传说曾向尧推荐共工,后被放逐。③桓温: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人,东晋大司马。

译文

当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等向诸葛亮送书信,陈述天命使然,想要让蜀国向魏国归降。诸葛亮没有回应他们的书信,作《正议》说:“从前,西楚霸王项羽,不是依靠德行崛起,虽然拥有华夏之地,秉持帝王的势力和威风,但最终还是身败名裂,他的事情为后人警戒。如今魏国不吸取项羽灭亡的教训,反而去追求效仿。如果能有幸免于一死,他的后代也必然要灭亡。你们这些人炫耀苏秦、张仪的诡辩之说,到处摇唇鼓舌,颠倒是非,妄图诋毁唐尧,讥讽大禹、后稷,所以只白白劳心费力、舞文弄墨,这种事是品德高尚的人不应该做的事。又在《军志》中说:‘如果万名士卒,抱着必死的决心,就可以天下无敌。’从前,轩辕皇帝率领几万士卒,还能降服四帝,平定天下。更何况我们有几十万兵马,据守正道讨伐有罪的人,那谁还能够与我们抗衡呢?”诸葛亮死后,魏国派邓艾攻打蜀国,蜀兵战败,后主刘禅听从谯周的计策投降魏国。晋朝时,李特重又占据蜀地,后被晋国的大将桓温率军消灭。到了宋义熙年间,谯纵在成都杀死益州刺史毛璩,自立为成都王。宋刘裕派大将朱龄石率军消灭了谯纵。以上介绍的是蜀国历史情形。

原文

丑为星纪①,吴、越之分。上应斗、牛之宿,下当少阳之位②。古人有言曰:“大江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扬州保强。三代要服③,不及以正。国有道则后服,无道则先叛。”故《传》曰:“吴为封豕长蛇④,荐食上国。”为上国之患,非一日之积也。

汉高帝时,淮南王英布反,反书闻。上召诸将,问布反为之奈何,汝阴侯滕公曰:“臣客故楚令尹薛公有筹策,可问。”上乃召见,问薛公,薛公对曰:“布反,不足怪也。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上曰:“何谓上中下计?”令尹曰:“东取吴,西取楚,并齐取鲁,传檄燕赵,固守其所,山东非汉之有也。何谓中计?东取吴,西取楚,并韩取魏,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口,胜败之数,未可知也。何谓下计?东取吴,西取下蔡,归重于越,身归长沙,陛下安枕而卧,汉无事矣。”上曰:“是计将安出?”令尹对曰:“出下计。”上曰:“何为废上中计而出下计?”令尹曰:“布故郦山之徒也。自致万乘之国,此皆为身不顾其后,为万世虑者。故曰出下计。”上曰:“善。”果如策。

注释

①丑为星纪:星纪是十二星次之一,对应十二地支为丑。②少阳:指东方。③要服:指离王都很远的偏僻地方。④封豕(shǐ):大猪。喻暴虐。

译文

丑为星纪,是吴越的分野,其位向上和斗星、牛星呼应,向下当为少阳位置。古人曾经说:“生活在长江以南及五湖之间的人,内心轻浮,依靠扬州有利地势逞强。在尧、舜、禹三代时,这个地区还是个偏远地区,不是正式的管辖地区。当治国有道的君王使国家日渐强盛时,这里的百姓才最后归顺,如果遇到无道君王统治天下,使社会日益衰败时,这里的百姓最先起来反叛。”所以,《左传》中说:“吴就如同一头暴虐的大猪,一条长蛇,在逐渐蚕食北方上国。”所以吴国为北方国家的祸患,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

汉高祖刘邦时,淮南王英布反叛。高祖得知消息之后,召集诸将商议问:“英布谋反,怎么对付他呢?”汝阴侯滕公说:“我的门客是原楚国的令尹薛公,他有对付的办法,可以请他出谋划策。”高祖于是召见了薛公并向其征求意见,薛公说:“英布反叛,不足以奇怪。如果英布使用上计,那么我汉朝就将失去崤山以东地区,使用中计,则胜败不定;若使用下计,陛下便可以高枕无忧了。高祖问:“什么是上、中、下计?”令尹说:“东取吴地苏州,西取楚地荆州,兼并齐国攻取鲁国,传檄文到燕国和赵国,安守现已取得的地区,这样崤山以东就不为汉室所有了。什么是中计呢?向东取下吴地,向西取下楚地,吞并韩地,取得魏地,据有敖仓的粮食,堵截成皋要塞,结果如何便不可预知了。什么是下策呢?向东取吴地,向西取下蔡,把注意力放在越地,最后固守长沙,这样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汉朝便相安无事。”汉高祖说:“既然这样,英布将选择哪种计策呢?”令尹回答说:“用下计。”高祖问:“为什么不用上计和中计而用下计呢?”令尹说:“英布本是郦山脚下为秦始皇修筑陵墓的—名苦役,他妄想着能打下万乘之国,可见他日光狭隘,只顾及自身和现在,而根本不为后代万世考虑。因此说他必定使用下计。”高祖说:“非常好。”结果,果然被薛公言中。

原文

是后,吴王刘濞以子故而反①。初发也,其大将田禄伯曰:“兵屯聚而西,无他奇道,难以就功。臣愿得奇兵五万人,别循江淮而上,收淮南长沙,入武关,与大王会,此亦一奇也。”吴王太子谏曰:“王以反为名,此兵难以藉人,藉人亦且反王。”吴王不许。其少将桓将军复说吴王曰:“吴多步兵,步兵利险阻;汉多车骑,车骑利平地。愿大王所过城邑,不下,宜弃去,疾西据洛阳武库,食敖仓之粟,阻山河之险,以令诸侯。虽无入关,天下固已定矣。即大王徐行,留下城邑,汉车骑至,驰入梁、楚之效,事败矣。”王问诸老,诸老曰:“此年少摧锋之计耳,安知大虑!”吴王不从桓将军之计,乃自并将其兵。汉以太尉周亚夫击吴、楚②。亚夫用其父客计,遂败吴。

注释

①子故:汉文帝时,刘濞的儿子吴国世子与文帝皇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下棋时出现争执,吴世子无礼,被皇太子用棋盘打死,刘濞因此痛失爱子。②周亚夫:西汉时的著名大将,沛县(今属江苏)人。在七国之乱中,他率领汉军,三个月平定叛军。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