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1738600000034

第34章 霸纪下(3)

后来,吴王刘濞因爱子被皇太子杀害,所以起兵反叛。刚开始时,他的大将田禄伯说:“招募兵马向西进发不是个特别好的策略,事情不易办成功,我愿带领奇兵五万人马沿江淮而上夺取淮南、长沙,进入武关,同大王相会。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奇计。”吴王太子却说:“大王起兵有谋反的名声,这样奇兵就不能让他人掌握,如果借给别人,掌握这支奇兵的人也可能会起来反叛大王的。”于是吴王没有同意田禄伯的请求。后来少将桓将军又对吴王说:“我们国家多步兵,步兵善于在崎岖不平的地方行军打仗,而汉朝多是车辆马匹,在平地上打仗占优势。希望大王经过那些城池,有攻不下的,就放弃它,迅速向西占据洛阳的军备库,以敖仓的粮食为军粮,依仗山河的险阻,向诸侯发号施令。虽然没有入关,天下皆属大王的局面已定,假若大王进兵进军缓慢,攻克城邑,然后停留不前,等到汉朝的车马一到,进入梁、楚一带,那么事情就失败了。”吴王征求各位老将的意见,老将们说:“这是年轻人追求冒险的计策,哪里考虑得周到呢?”吴王没有听从桓将军的计策,亲自统率全部兵马。汉朝派太尉周亚夫攻讨吴、楚,周亚夫使用他父亲门客的计谋,结果大败吴军。

原文

淮南王刘安怨望其父厉王长死,谋为叛逆。问伍被曰①:“吾举兵西向,诸侯必有应者,即无,奈何?”被曰:“南收衡山,以击庐江②,有浔阳之船③,守下雉之城④,结九江之浦,绝豫章之口⑤,强弩临江而守,以禁南郡之下,东收江都、会稽,南通劲越,屈强江淮间,犹可一举得延岁月之寿。”王曰:“善。”未得发,会事泄,诛至。

注释

①伍被:楚人。汉武帝时任淮南中郎。②庐江:郡名。楚、汉之时分秦国九江郡置。治所在今安徽庐江西南。③浔阳:古江名。长江流经今江西九江北的一段。④下雉:汉置县名。在今湖北阳新东南。⑤豫章:古郡名,在今江西南昌地区一带。

译文

淮南王刘安对他的父亲厉王刘长被汉文帝罢黜而导致早死之事心怀怨恨,阴谋逆反。他问伍被:“我向西发兵,诸侯中必定有起来响应的,如果没有人响应,该怎么办?”伍被说:“向南占据衡山,从那里进兵庐江,占有浔阳的船只,守住下雉,再把守住九江,断绝豫章关口,安排弓弩手在江边把守,以便防范南郡派兵而下、向东边攻取江都、会稽,向南通往劲越,这样不仅可牵制江淮—带的强大兵力,而且可以拖延时间。”淮南王说:“好吧。”还没来得及发兵,事情便已泄露,淮南王最后被诛杀。

原文

后汉灵、献时,阉人擅命,天下提契,政在家门。时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袁术得据其郡。坚与术合纵,欲袭夺刘表荆州,坚为流矢所中,死。孙坚死,子策领其部曲,击扬州刺史刘繇,破之,因据江都。策闻魏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袭许,未济,为冼贡客所杀。策死,弟权领其众。属曹公破袁绍,兵威日盛,乃下书责孙权,求质。张昭等会议不决,权乃独将周瑜,诣其母前定议。瑜曰:“昔楚国初封于荆山之侧,不满百里之地。继嗣贤能,广土开境,立基于郢①,遂据荆、扬,至于南海,传业延祚,九百余年。今将军承父兄余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泛舟举帆,朝发夕到,士风劲勇,所向无前,有何逼迫,而欲送质?质子一入,不得不与曹氏;曹氏命召,不得不往,便见制于人也。岂与南面称孤同哉?不如勿与,徐观其变。若曹氏率义以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若图为暴乱,兵犹火也,不戢②,必将自焚。韬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质之有!”权母曰:“公瑾议是也。”遂不送质。

注释

①郢(yǐnɡ):古邑名。古代楚国都城,在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北。②戢(jí):收敛,收藏。

译文

后汉灵帝、献帝时,宦官把持朝政,天下被其控制,国家政权落入乱臣贼子之手。这时长沙太守孙坚杀死南阳太守张咨,袁术乘机占领了南阳郡。孙坚与袁术联盟,准备夺取刘表的荆州,而孙坚被乱箭射中而死。孙坚死后,其子孙策率领他的部队攻打扬州刺史刘繇,击败刘繇,因此而占领了江东。孙策闻听曹操与袁绍对峙在官渡,准备渡江北上袭击曹操的许昌,但还没来得及北上,就被冼贡的门客刺死。孙策死后,其弟孙权接替了他的地位。他带领兵将,联合曹操攻破袁绍,兵力日益强大,曹操下书责怪孙权,并索要人质。孙权的谋臣张昭等人一起探讨,始终拿不定主意,孙权于是独自带着周瑜去见他的母亲,共同决议。周瑜说:“以前楚国被封于荆山之下时,方圆不足百里。然而其后代非常有才能,开拓疆土,并在郢建都,随后又占据荆州、扬州,直到达南海,基业世代相传了九百余年。现在您凭借父兄的威望吞并了六郡,兵精粮足,将士愿为您效死力,铸山炼铜,煮海晒盐,境内丰饶,百姓安居乐业,勤恳泛舟在江湖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将士们都英勇善战,所向无敌。有什么原因被逼迫一定要交纳人质呢?人质一交,便不得不服从曹操,曹操召见便不得不去,这样就受制于别人,这哪里能与面南称王相同呢?不如先不给他人质,而静观其变,如果曹操能依循常理以公正行于天下,那是您再去事奉曹操也不晚;如果他图谋暴乱,那么,兵如烈火,不收敛,就会导致自焚。我们暂时收敛兵勇,隐藏军威,静待天命,何必要送人质!”孙权的母亲说:“公瑾说得对。”于是没有向曹操送人质。

原文

后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操得其水军船、步卒数十万。吴将士闻之皆恐,孙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艨艟斗舰①,及以千数。操悉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周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将军以神武之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精兵足用,英豪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决胜负于舟楫,可也。今北上既未安,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杖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②;又今盛寒,马无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③,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周瑜等水军三万,与刘备并力距曹公,用黄盖火攻策,遂破曹公于赤壁。曹公败,径北还。权遂虎视江表。

注释

①艨艟(ménɡchōnɡ):一种以速度著称的战舰。②中国:这里指中原。③夏口:古地名,在汉水下游入长江处。因汉水自沔阳以下古称夏水,故得名。

译文

后来曹操攻破荆州,刘琮率部众投降。于是曹操尽获军队战船和步兵数十万,吴国将士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很恐慌不安,孙权召见群臣,询问应对的计策。议论的人都说:“曹操乃是豺狼虎豹,托汉相之名,挟持天子以征伐四方,动辄以朝廷为理由,现在如果抗拒他,事情不会很顺利。况且对于将军来说,能够借以抗拒曹操的,唯有长江,现在曹操已经夺取荆州,占领了荆州土地,刘表所创建的水军,大小战船数以千计。曹操全部的战船沿江而下,再调动步兵力量,水陆并进,长江天险,便就和我们共同共同拥有了。而从兵力的多寡上来比较,又根本不可相提并论。以我们的拙见,最好还是归顺他。”周瑜说:“不对。曹操虽托汉朝的丞相之名,其实是汉朝的乱贼。将军英武过人、才能卓越,又依仗父兄遗留的基业,割据江东,占地方圆上千里的土地,强悍精兵充足,英雄豪杰都愿跟随您一起战斗,成就一番事业,现在正当横行天下,为汉朝王室铲除祸害之机,况且曹操是自己来送死,怎可去迎接他,向他投降呢?请诸位将军允许我分析一下形势,现在假使北方已经稳定,曹操内无忧患,他可以旷口持久地和我们在战场上较量,又假如他有能力同我们在水战上一决胜负,也可以再做它论。而现在的情况是北方并未平定,况且还有马超、韩遂活跃在关西,成为曹操的后患;再加之舍去鞍马陆战,而驾起不擅长的舟楫来和吴越战斗。这本来就不是中原人的优势。现在又正值寒冬,战马没有草料,驱使中原的战士跋山涉水来到江南水乡,他们水土不服,必定会生疾病,以上几个方面都是用兵的大忌,而曹操都冒大忌不顾,来作战。将军擒获曹操的机会就在今天。我请求带领精兵三万,进军夏口,保证替将军打败曹操。”孙权说:“这个老贼早就打算自立了,只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和我。现在那几位英雄都被剿灭了,只有我还在,我和老贼势不两立。您认为应当抗击曹操,正合我意,这是上天把您送给我的呀!”周瑜等统领水军三万和刘备合力进攻曹操,他们采纳黄盖火攻计策,在赤壁大败曹操。曹操失败后逃回北方,孙权便雄震于江东一带。

原文

初,周瑜荐鲁肃才宜佐时。权即引肃对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遗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①,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②,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犹曹操不可卒除。将军为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及是平一江浒,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③,可谓明于事势矣。”黄武元年,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④,濡须督朱桓破之。七年,又使大司马曹休骑十万至皖城,迎周鲂,鲂欺之,无功而返。至权薨,皓即位,穷极淫侈,割剥蒸人,崇信奸回,贼虐谏辅。晋世祖令杜预等伐吴,灭之。至晋永嘉中,中原丧乱,晋元帝复渡江,王江南。宋、齐、梁、陈皆都焉。此吴国形也。

注释

①高帝:指汉高祖刘邦。②义帝:秦末的熊心,初被立为楚怀王,后来被尊为义帝,是灭秦战争中的精神领袖,后被项羽杀害。③鲁子:即鲁肃。字子敬,东吴著名军事将领。④濡须:堡坞名,在今安徽无为东。

译文

当初,周瑜极力推举鲁肃,认为他的才能可以辅佐君王,孙权当即召见鲁肃并与他对饮。孙权说:“现在汉朝衰微,世道纷乱,我继承父兄的遗业,想建立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业。您既然屈驾来到我这里,将怎样帮助我实现这个愿望呢?”鲁肃回答说:“从前汉高祖区区一将,一心想拥戴义帝而不能如愿,原因是项羽从中作梗。现在曹操就像从前的项羽,将军怎么能成为当世的齐桓公、晋文公呢?我私下认为,汉朝不会再复兴,曹操也不会一下被全部铲除。我觉得对于将军,只有占据江东,静观天下的形势变化。现在天下大势就是这样,将军您也就不用有所顾忌了。然后打出帝王的旗号,以谋求夺取天下,这才是建立高祖的功业啊。”后来,孙权统一了江东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尊号,他登上祭坛对众公卿说:“曾经鲁子敬曾经谈到现在的形势,可以说是一个明察事势的人啊!”黄武元年,魏国派遣大司马曹仁率步兵、骑兵数万攻向须濡,须濡督朱桓战败曹军。黄武七年,魏国又派大司马曹休率兵十万到达皖城,周鲂诱骗曹休,曹休中周鲂计,无功而返回。待到孙权死后,孙皓即位。他骄奢淫逸,残忍暴虐,崇信奸臣,致使贼人肆虐,把持朝政。晋世祖命杜预等发兵伐吴国,并消灭了吴国。到晋永嘉中年,中原发生战乱,晋元帝司马睿又渡过长江在江南建立东晋。以后,宋、齐、梁、陈都在此建都。以上就是吴国的情况。

原文

古者,天子守在四夷,天子卑弱,守在诸侯。当汉之季,奸臣擅朝,九州不澄,四郊多垒。虽复诸侯释位,以间王政,然皆包藏祸心,各图非冀。魏太祖略不世出,灵武冠时。值炎精幽昧之期,逢风尘无妄之世,瞋目张胆,首建义旗。时韩暹、杨奉挟献帝自河东还洛阳。太祖议迎都许①。或以为山东未定,不可。荀彧劝太祖曰:“昔晋文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以山东扰乱,未能远离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外难,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挟宏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太祖至洛阳,奉天子都许,维其弛紊,纫其赘旒②,俾我汉家不失旧物矣。于是运筹演谋,鞭挞宇内,北破袁绍,南虏刘琮,东举公孙康,西夷张鲁。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志绩未究,中世而殒。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则得天下之福。曹氏率义拨乱,代载其功。至文帝时,天人与能矣,遂受汉禅。

注释

①许:即许昌,位于今河南省中部。②赘旒(zhuìliú):赘,连缀;旒,旌旗上的飘带。比喻没有权力、被大臣挟持的君王。后也指有职无权的官吏。

译文

古代,天子靠周华夏民族以外的周边少数民族守卫国家,等到后来君王的势力衰弱了,就靠诸侯来协理朝政,守卫国家。在汉朝末年,奸臣当道,专擅朝政,国家混乱,天下战事频发。虽然也有诸侯离开封地,直接参与辅佐朝政,但都各自心怀不轨,各有非分之想。魏太祖曹操雄才大略,百年不遇。他的机智、勇武雄冠于世,正值国家幽困昏暗,天下动乱的时期,魏太祖瞋目张胆,率先举起义旗。当时韩暹、杨奉挟持汉献帝自河东还驾洛阳。魏太祖建议迎献帝而定都在许昌。有人认为山东尚未能安定,不能这样做。荀彧劝谏太祖说:“从前,晋文帝挟持周襄王,诸侯群起归服;汉高祖东征,为义帝戴孝,天下归心。自天子受难,你首竖义旗,在山东镇压乱臣贼子的叛乱,虽未能离开关右,但还是分兵遣将,历艰险与外族通使。虽然抵御着外部,您的心无时不在担忧汉朝王室的安危,这是将军拥有匡正天下的志向。如今军队突然转向,将士都有兴复汉室之心,百姓感念旧情就会倍感悲伤和感叹。因此事奉献帝实在是顺从天下民心的举动,这是天下大顺;按公平原则来臣服豪杰,这是治理天下的大略;发扬勇义,收纳天下英雄,这是大德。天下纵有反贼,也不足为惧,这是很明显的事。韩暹、杨奉他们可能犯上作乱,若不早做打算,稳定局势,四方社会都会生反叛之心,天下大乱后再要想办法平定就很难办了。”魏太祖曹操到达洛阳,护送天子迁都许昌,重振汉室繁冗、废弛的朝纲,恢复汉朝旧有制度,重树汉家王者威严。接着他又运用谋略,兴兵天下,北破袁绍,南掳刘琮,东收公孙康,西平张鲁。国内大部分土地收复,可是志愿未竟,而中世而死。能匡扶天下危难的人,就会据有安定的天下;能够铲除天下忧患的人,则能享受天下的快乐;能拯救天下于祸乱的人,那么就会得到天下的幸福。曹操倡导大义,拨乱反正,平定天下,世世代代记录着他的功劳。到魏文帝时,天命人心归附有能力的人,于是曹氏接受了汉家禅让。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