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1738600000035

第35章 霸纪下(4)

王室虽靖,而二方未宾,乃问贾诩曰①:“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山阻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平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权、备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文帝不纳,后果无功。

注释

①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官至太尉。

译文

虽然魏取代了汉朝,朝廷内部安宁了,可是吴、蜀二地还未屈服。魏文帝于是问贾诩说:“我想讨伐不服从号令的逆臣,以统一天下,吴国和蜀国中,我先讨伐哪个呢?”贾诩回答说:“攻城略地首要的是重视用兵权术,建立国家基业崇尚道德教化。陛下应运登基,统治国家,假若施行恩德教化于天下,而等待吴国和蜀国自行动乱,那么平定他们就毫不困难了,吴、蜀两个小国,但是都有山水地理优势作保障,而且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于治理国家,孙权懂得兵法虚实,陆逊会用兵,他们据险守要,战船行驶在江湖之间,都很难一下子剿灭。用兵之道是具备了必胜的条件,然后再出击,根据敌人情况选派将领,这样才能动无失策。我暗自认为群臣中没有人是刘备、孙权的对手,尽管凭借朝廷的威严去讨伐他们,但也看不到必胜的形势。从前,舜动用武力而有苗氏归服。我认为现在还是用文德治理天下,然后再采用武力进攻。”文帝没有接受贾诩的建议。后来,魏国攻打吴、蜀果然没有成功。

原文

至甘露元年,始以邓艾为镇西将军,拒蜀将姜维,维军败,退守剑阁①。钟会攻维不能克,艾上言曰:“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四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言:‘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冬十月,艾自阴平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山高谷深,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将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阵待艾。艾遣子忠等出战,大破之,斩瞻。进军到洛县,刘禅遂降。至晋末,谯纵复窃蜀,宋刘裕使朱龄石伐蜀,声言从内水取成都②,败衣羸老进水口。谯纵果疑其内水上也,悉军新城以待之。乃配朱龄石等精锐,径从外水③,直至成都,不战而禽纵。此灭蜀形也。

注释

①剑阁:这里指的是剑门山。位于四川省北部,东临嘉陵江,西接五指山。有剑门七十二峰,峭壁中断,两崖相嵌,形状如剑门,因此得名。②内水:指今四川涪江及下游嘉陵江。③外水:指今四川成都市府河及下游岷江。

译文

到甘露元年,魏司马懿任命邓艾为镇西将军,拒抗蜀国将军姜维的进攻。姜维兵败,退守剑阁。钟会进攻姜维,可是未能取胜,邓艾就上疏说:“现在蜀贼受到挫折,应该乘胜前进,从阴平由小路经过汉、德阳亭,直取涪县,离开剑阁向西四百里,距离成都三百余里,然后发奇兵直插蜀国心脏,剑阁守军必定救援涪县,那么钟会就可以大踏步前进了,剑阁守军回去救援,那么说明救援涪县之兵就会很少。《军志》中说:‘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现在攻击他们的空虚之处,定能破敌。”景元四年冬十月,邓艾从阴平出兵,穿行一条荒无人烟且长达七百余里的地方。他们逢山开道,一路山高水深,面对陡坡,邓艾用毡子裹住身体,横起身子滚下去,众将士攀着树藤,抠着石缝,一个接一个地走下山坡。队伍行进到江油。蜀将诸葛瞻从涪县还守绵竹,摆好阵势等待邓艾来攻。邓艾派他的儿子邓忠等人出战,大败蜀军,并砍下了诸葛瞻的头颅。进兵洛县,刘禅于是向邓艾投降。到晋朝末年,谯纵复立蜀国。宋主刘裕派遣朱龄石讨伐蜀国,声称从内水直取成都,暗地里却命老弱残兵屯驻水口。谯纵果然怀疑是从内水发兵,结果把军队全部扎在新城待朱龄石来进攻。而刘裕却配给朱龄石等人精兵强将,经由外水,直取成都,最终谯纵不战被擒。以上就是蜀国被灭的情形。

原文

魏嘉平中,孙权死。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毌丘俭等表征吴。朝廷以三征计异,诏诈尚书傅嘏,嘏对曰:“昔夫差胜齐陵晋,威行中国,不能以免姑苏之祸;齐闵辟土兼国,开地千里,不足以救颠覆之败。有始者不必善终,古事之明效也。孙权自破蜀兼荆州之后,志盈欲满,凶亢已极。相国宣、文王先识取乱侮亡之义,深达宏图大举之策。今权已死,托孤于诸葛恪。若矫权苛暴,蠲其虐政①,民免酷烈,偷安新惠,外内齐虑,有同舟之惧,虽不能终自保完,犹足以延期挺命于深江之外矣。今议者或欲泛舟径济,横行江表;或欲倍道并进,攻其城垒;或欲大佃疆場,观衅而动。此三者皆取贼之常计。然施之当机则功成;若苟不应节,必贻后患。自治兵已来,出入三载,非掩袭之军也。贼丧元帅,利存退守。若罗船津要,坚城清野,横行之计,其殆难捷也。贼之为寇几六十年,君臣伪立,吉凶同患。若恪蠲其弊,天夺之疾,崩溃之应,不可卒待也。今贼设罗落,又持重密。间谍不行,耳目无闻。夫军无耳目,投察未详,而举大众以临巨险,此为希幸徼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惟有大佃最差完牢,兵出民表,寇钞不犯;坐食积谷,不烦运士;乘衅讨袭,无远劳费。此军之急务也。夫屯垒相逼,巧拙得用。‘策之而知得失之计,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情伪将焉所逃?夫以小敌大,则役烦力竭;以贫敌富,则敛重财匮。故‘敌逸劳之,饱能饥之’,此之谓也。然后盛众厉兵以振之,参惠倍赏以招之,多方广似以疑之。由不虞之道,以间其不戒。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虏必冰散瓦解,安受其弊,可坐算而得也。昔汉氏历世常患匈奴。朝臣谋士,早朝晏罢;介胄之将,则陈征伐;搢绅之徒②,咸言和亲;勇奋之士,思展搏噬。故樊哙愿以十万横行匈奴,季布面折其短;李信求以二十万独举楚人,而果辱秦军。今诸将有陈越江陵之险,独步虏庭,即亦向时之类也。以陛下圣德,辅相贤智,法明士练,错计于全胜之地,振长策以御之,虏之崩溃,必然之数。故兵法曰:‘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若释庙胜必然之理,而行百一不全之略,诚愚臣之所虑也。故谓大佃而逼之计最长。”时不从嘏言。诏昶等征吴。吴将诸葛恪拒之,大败魏军于东关。魏后陵夷,禅晋。太祖即位。

注释

①蠲(juān):同捐。除去、驱出、去掉。②搢(jìn)绅:插笏于绅。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

译文

魏嘉平年间,孙权去世。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毌丘俭等人上书朝廷,请求征讨吴国。因为三人具体征吴的策略不同,朝廷下诏请尚书傅嘏商量计策。傅嘏说:“从前,夫差战胜齐国、欺凌晋国,威震、横行于中原,但最后却免不了被困姑苏城,最后国破身亡之祸;齐闵王开辟疆土,吞并别国,拓宽疆土达千里,却无法挽救自己被颠覆的命运。事情有一个好的开始,不一定有好的结局,古代的这些事例都很鲜明地证明了这个观点。自从打败蜀国,得到荆州之后,孙权变得骄横自满,凶暴至极。相国宣王司马懿、文王司马昭最先认识到自取混乱必然亡国辱家的道理,深明大展宏图治理国家的策略。现在孙权已经死去,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诸葛恪。如果他能矫正孙权时严苛残暴的虐政,使百姓免于苛政的苦难,在新政的恩惠下苟且偷安,享受获得的好处,全国上下齐心,共同思虑保全之策,有同舟共济的戒惧,即使最终不能自我保卫,也还足以延长据守江东的时间。现在有人想坐船渡江强攻,横行江表;有人想绕到并进,攻打吴国的堡垒;有人想大军屯田疆场,观察时机在行动。这三种想法都是攻打敌人的常用计策,但只有使用时机得当,才能成功;假若计策使用不合时机,必定有后患。自从和吴国交战以来,军队已经作战三年了,不适于偷袭作战。吴军也不是靠掩杀偷袭就能战胜的军队,现在贼吴元帅刚刚死去,撤退坚守是对他们最有利的策略。如果他们把战船集聚在重要渡口,实行坚壁清野,渡江强攻的计谋恐怕很难取胜。敌军在江东为寇将近60年,私立君臣之位,上下齐心已能同患难。假如诸葛恪能消除孙权执政时的弊病,上天不降下灾患给吴国,吴国崩溃的趋势,还不可能马上到来。现在敌军设下罗网,又防守严密,间谍不能行动,探子也打听不到敌军情况。军队中没有探子,对敌情的侦察就不详细,轻率地带领大军兵临险地,这是希望侥幸成功,不顾后果先战斗后寻求取胜的办法,并不是保全军队,稳保胜利的好方法。只有大军屯田疆场是最稳妥的办法,出兵按照百姓心愿,秋毫无犯,吃自己种的粮草,不烦劳士兵运输;乘机偷袭敌军,而没有长途跋涉的辛苦,这样做就能解决行军打仗中应该做的首要事务。安营扎寨逼迫敌军,巧妙或拙劣的计策都得以运用,‘策度敌军战斗计划好坏,和敌人进行一次小的交锋,然后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敌人的强弱虚实怎么能从我们的分析中逃脱掉呢?以寡敌众,战役频繁,土兵气力就会衰竭,以贫穷对敌富有的一方,贫穷的一方,就会频繁征敛重赋,国内财物就会匮乏。所以,如果敌军安逸我们让他们疲惫,敌军粮草充足,就让他们缺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然后派勇猛的大军威慑敌人,多施恩惠,加倍行赏招降敌军,多方布兵,让敌军迷惑,以出其不意的进军路线而攻其不备。等到三年,再左右攻击,敌军必然像水流一样土崩瓦解,我军就可以安坐庙堂之上,等待敌军分崩离析,唾手取得战争最后胜利。过去汉朝以匈奴扰乱边防为忧患,大臣谋士早宴刚刚结束,身披铠甲的将军们就开始谈论征战讨伐匈奴的事情,文官大都主张和亲联姻,武将大都想全力搏斗厮杀。所以樊哙愿意率军十万攻伐匈奴,季布则当面力陈出军的短处,李信请求率20万军队攻打楚国,结果兵败。现在诸将要带兵度过危险的江陵,孤军深入敌境,犯樊哙、李信一样的错误。凭陛下您的圣明贤德,大臣阔良,法律严明,士兵精练,采用稳妥全胜的计策,施展谋略抵抗敌军,敌军的崩溃失败,是必然的事。所以并不是靠战斗而使敌军屈服。不用强攻也能克敌军的城池。’如果舍弃居庙堂取得胜利的规律,而却实行没有百分之一希望的用兵策略,这都是做臣子的最为担忧的事情。所以说大军屯田疆场威逼敌军的方法最好。”当时朝廷不听傅嘏的计策,命王昶等人征讨吴国。吴军诸葛恪率军抵御,在东关大败魏军。魏国后来没落,最终禅让给晋朝,晋太祖即位。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