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
174800000024

第24章 2勤俭乃是对人生的惜福

第二卷第一章2勤俭乃是对人生的惜福

医院都说他是最好伺候的,配合最好的模范病人。他很坦然地对我说,自己已老朽,对他用药已无价值。他郑重建议医院千万不要用贵药,实在是浪费。

——人民网记者梁衡

季羡林消费哲学的核心是:如果一个人成天想吃想喝,仿佛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吃喝二字,他觉得无聊,“斯下矣”。他的潜意识永远是:食足以果腹,不就够了吗?衣足以蔽体而已,何必追求豪华。

季老的主张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他觉得穿衣服是给别人看的,每个人的审美眼光和标准都不一样,所以无论你穿得多么尽心竭力,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审美喜好。所以,季羡林的穿衣哲学是我行我素。这方面,他是个完全自由的人。春、夏、秋、冬,他永不变化的就是一身蓝色卡其布中山装。一只简单的敞口式手提包,十几年一点变化都没有。

“节俭”一词在现代社会似乎怎么提也不为过,当然节俭并不是要我们都变成葛朗台那样的吝啬鬼。现代生活中,很多浪费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急速减少,更何况我们的下一代养尊处优,他们已经不知道为什么要节约,有的人甚至把节约当做一种小家子气。其实,节俭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同时也是惜福的表现。那么,节俭为什么算是惜福呢?

在佛的眼里,今天的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无数的因缘际会才有的最后结果,所以人们应该倍加珍惜。而季老的一生和佛学有着不解之缘,不知道他的节俭是否也和弘一法师一样是受到佛学的影响。

弘一大师的一生衣食住行都十分的节俭,他对精美的东西总是极力地排斥。1924年,弘一法师到普陀山居住七天,他每天早上仅仅吃一大碗稀饭,连菜都没有,他已经吃习惯了30多年的白粥。中午也仅仅是一碗饭、一碗大众菜。他每次吃完饭都会用舌头将碗舔一遍,将食物吃得干干净净,然后用开水冲入碗中,再喝下去,唯恐有剩余的饭粒造成浪费。他在这方面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也进行劝诫。倘若他看见客人吃完饭后碗中还有剩余的饭粒,那么,他便会特别生气地训斥:“你有多么大的福气?竟然如此糟蹋!”不仅如此,如果有客人将冷茶倒掉,他也同样会加以呵斥。由此可见,弘一大师是何等的惜福!

人世间,唯有惜福的人才有福。一花一木、一饭一菜、一点一滴都要珍惜,它不是物质上的价值,而是心灵上的价值。因为惜福,所以使我们懂得尊重每一件事物,尊重一朵花的恣意开放,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独立与自由。

曾经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乌达雅纳王妃夏马伐蒂向阿难陀从养五百件衣服,阿难陀欣然接受了。乌达雅纳王听说后,他怀疑阿难陀可能是出自贪心才接受了这些衣服。于是他探望了阿难陀,对阿难陀说:“尊敬的,你为什么一下子接受五百件衣服呢?”阿难陀回答说:“大王,有许多比丘都穿着破衣服,我准备把这件衣服分给他们。”

“那么,破旧的衣服做什么用呢?”

“破旧的衣服做床单用。”

“旧床单呢?”

“做枕头套。”

“旧枕头套呢?”

“做床垫。”

“旧床垫呢?”

“做擦脚布。”

“旧擦脚布呢?”

“做抹布。”

“旧抹布呢?”

“大王,我们把旧袜布撕碎了混在泥土中,盖房子时抹在墙上。”

阿难陀对一块布尚且如此珍惜,可见他对其他的事物及他人更是倍加珍惜。在我们常人看来并不值得珍惜的一块破布,在阿难陀的眼中却值得像其他任何一件事物一样地去珍惜。的确,真正的珍惜是不管有没有利用价值都去珍惜,物尽其用本身就是一种珍惜。

存在即为合理,世间万物的存在自有其存在的理由,也都是值得去珍惜的。哪怕只是一片小小的菜叶,一块用旧了的抹布,也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地珍惜的。因为,一个人越是懂得去珍惜那些常人看来不值得去珍惜的东西,他越是懂得去珍惜自己、珍惜人生,而只有一个真正懂得珍惜的人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人生欲壑难填,惜福让我们懂得勤俭节约,更加珍惜自己当下拥有的,少一些攀比,从而就不会放纵自己的欲望,而是学会知足常乐,让心灵保持一种从容而优裕的境界。用感恩的心去感受富足,包容一切,感激一切,所以富足不忘艰苦,勤俭节约。幸福既来之不易,又是十分短暂的,明白这个道理,就会格外珍惜幸福。

懂得珍惜,不仅仅是珍惜自身,更要去珍惜他人,珍惜身边的每一件东西、每一件事物,即使它现今已变得残旧或者失去了有用的价值,依然不要随便丢弃它,因为总有一天,它会有所利用。懂得珍惜、勤俭,就是对人生的尊重,就是对生命最大的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