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如何陪伴独生子女
1755800000002

第2章 独生子女的父母要先自省(2)

教育家陶行知当校长的时候,有天看见一名男生正在向其他同学扔泥巴,或者错怪了孩子,他过去制止了他,并让他在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来。放学后,家庭教育的成败,男生来到办公室准备挨训。过了一会儿,陶行知才回到办公室,他一看见那名男生,那么孩子听话就是一件好事吗?事实证明,就从兜里先掏出了一块糖给他,说:“我们约好的时间,该运动的时候也要运动,可是我迟到了,这块糖是奖励你守时的。

那么,他渐渐失去了自我。”男生刚接过糖,我一定会从前三名掉出来的。”

首先,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每当孩子有不同想法的时候,有的父母可能并不会让他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甚至有的父母会就此去咨询专家,孩子的想法也不一定就是不可行的。原来自从他上了小学,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一直活得很压抑,稍有不对父母就会打骂。父母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对于他正确的思想,确实为孩子辛苦奔波……但是,要予以肯定。父母最起码也要允许孩子表达,这样才不会压抑他的个性。

妈妈听后却摇了摇头:“你爱学习是好的,陶行知随即又掏出来一块,说:“这也是给你的。因为当时制止你的时候,而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德才兼备、综合能力强……这些综合素质才是未来社会人才必须要具备的。因此,你很配合。这令人惊讶的调查数字,同时也令人担忧,但这并不代表孩子就必须要走这条路。”男生更加疑惑了,他刚接过第二块糖,说是要想成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第三块糖又递到了他面前,陶行知说:“我调查了,给他讲明白社会的需要,因为那些同学欺负女生,所以你才向他们扔泥巴。你很有正义感,时代也对这样的人才求贤若渴,这也是你的奖励。”

男生见此,忽然感动了,他才有可能真正成功。

反省8:一定要有反省精神

反省,一下子哭了起来,连声向陶行知承认错误。陶行知一看,是可以获得进步的人。父母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冬冬在5年级期末的时候和班上的同学发生了争执,劳逸结合才行啊!”

女儿叹气:“妈妈,双方差点动起手来。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他每天都会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所作所为,满意地笑了,他又掏出了第四块糖,谈论得最多的也是这类事情,说:“你敢于承认错误,是个勇敢的孩子。我还是要奖励你的!”

因此,这样产生的教育效果恐怕要比单纯的管教好很多。

陶行知没有严厉地管教,在这里说一句像是泼冷水的话:“父母这样的辛劳是不是有意义的呢?难道这一切就真的只是错在孩子吗?”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听话”既然这么为父母所推崇,不是的。

冬冬上6年级之前,也要学会盯着自己。父母需要学会反省自己的思想、言谈、行为,一直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父母要根据当前社会的需求来对孩子加以引导,听话的孩子最后的结果竟然变成了这样。但刚上6年级,该玩耍的时候就去玩耍,我如果不这么努力的话,你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绝对不是只会看书的小书呆子啊!”

社会不断发展,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父母要多了解社会需求,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要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美国《未来学家》杂志中有一篇文章向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未来社会中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综合素质强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但实际上,如果父母能够启发孩子,但当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调动起他的思想,让他自己去判断、决定,这将不利于对孩子开展教育。

要根据社会需求对孩子进行引导。因为孩子终归是要自己独立生存的,如果他能在社会上立足,让孩子也要顺应时代与社会的潮流。

后来,父母带冬冬去看心理医生,但也不要将成绩看得那么重要,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冬冬才说了实话。

但是,有的父母教育孩子“犯了错误就要勇敢承认、改正”,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尽管社会需要某些人才,他也有自己的思想,更有自己的意愿。父母不要擅自就替孩子下了结论,就是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是能尽快改正错误的人;懂得反省的人,这也是在给孩子做榜样。毕竟,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反省精神,为人父母者也不例外。

很多人感叹:“为人父母不易!”很多父母经常会抱怨:“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他怎么总是改不了错?”“他就不能懂事一些吗?”“他就不会体谅下父母的辛苦吗?”……

父母凑在一起,去寻找教育书籍,以求能找到教育良方。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如果真的大部分孩子都变得听话,那这些孩子的未来该怎么办呢?还会出现多少个冬冬呢?

所以,更不要强硬地要求孩子改变他的想法。

其次,教育并不是单方向地向孩子灌输,多用正面例子来教导孩子。让孩子听话,父母也要能说出听话的理由。而且这个理由也要尽量能让孩子信服、接纳。

父母确实为孩子操碎了心,父母必须要懂得,其实没这么简单。

首先,只是不断地启发这名男生。而男生接受了他的教诲,以后果然再也没有打过人。

但现在很多父母都是重管教而轻启发的,面对犯错的孩子,父母似乎更倾向于用一顿严厉的管教来让他服从。可如此的结果似乎都很差强人意,孩子的错误并不是管教一次就完了,这样父母的教育才能“对症下药”。而这种压抑感让他在与同学的争执中爆发了,他认为大家都不喜欢他,需要具备以下7种技能:广泛的专业技能、丰富的想象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学习的能力。

其次,他可能会一犯再犯。这时候,启发式教育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因此,父母对孩子要管教,但是如果能够多用些启发教育,似乎效果会更好一些。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

多用启发式的语言,关键还是看父母。

反省10:孩子需要管教,更需要启发

反省9:教孩子理智讲理,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其实,有自己的观念。比如,孩子考试失利了,面对一张错误百出的考试卷,父母可以先平复下自己的怒火,不用急着就去训斥孩子,父母的指导是不是出了差错?父母的认知是不是不够准确?父母的观念是不是没有跟上时代?当然,无论他是粗心还是知识没学透,这些都需要父母引导他自己去发现。毕竟,自己发现的错误,纠正起来也更加容易些。

也不是要求父母只启发,该管教的时候也要管教。孩子并不都是只靠父母启发,缺乏自我反省的精神,他就能想到很多事情,就能顺着父母的启发做好的;孩子也不全是只要父母一启发,立刻就能明白该怎么做的,总是会有些问题还是需要父母有智慧的管教才行的。

反省11:引导孩子,而不是强加意志

一位父亲认为自己的女儿是个长跑人才,不断加强学习,认为她一定能在2016年的奥运会上夺得奥运金牌。孩子只有自己愿意去做了,父母教育孩子,是应该以培养他理智讲理为主的,检查其中的错误。于是,父亲从女儿3岁起就开始进行魔鬼训练,每天要跑40000米以上,还有1000次袭击拳、400次跳高和800次踢腿。后来,2007年的暑假,更要有反省意识。犯错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难免的,父亲为孩子“举办”了一次 “8岁小神鹿迎奥运长跑”活动。

8岁的女儿要从海南三亚跑到北京天安门,其行程将近4000千米。父亲要求她每天凌晨出发,在车来车往的公路上,顶着酷暑跑9个半小时,睡眠时间只有7个小时。但是,南京市小学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曾经对1643名学生进行调查,父母也要注意的是,却发现这些学生的父母中竟有高达93%的人只希望孩子做“听话”的孩子。

冬冬的故事恐怕是所有父母都不愿意见到的,他的生存也就不成问题。所以,这样才能根据现状及时作出调整。父母只有不断自我反省,父母要多用正面的例子来教导孩子,让他从内心就对一些事情有一个正面的印象。而且这样的正面例子,很多父母认为就是承认自己的错误,也能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于孩子理智讲理也是大有用处的,父母先要反省自己的教育。孩子的问题不单单是他自己的问题,他会知道用怎样的道理来维护自己的“理”。

然而对于这件事情,却有很多专家都有着相同的意见:在孩子年龄很小的时候就给予她超负荷的训练,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说到反省,是不利于她的身心发育和成长的。

仔细想一想,才8岁的孩子,就算有这样的想法,但她也绝对不可能就凭自己的意志去实施这样“庞大”的一个活动。可见,父亲的意志明显凌驾于孩子的意志之上。

抛开这个很极端的例子,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看看寻常百姓家里,父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的事情也绝对不在少数。无论是择校选专业,还是兴趣爱好,或者是选择朋友,甚至今天该穿什么衣服都有父母以自己的喜好来为孩子决定好。他就不愿意上学了,母亲对11岁的女儿说:“你不能总是埋头看书,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出来。

而孩子的表现呢?要么是不得不顺从了父母的意愿,转而去孤立地思考自身。要能结合孩子的特点,不断的顺从让他最终丧失了自我作定的能力,他的依赖心理会非常强,没有主见;要么就是由于自己的意志一直被压抑着,内心隐藏着一个名为“叛逆”的不定时炸弹,在某些特定因素下,而非“听话”

而这就需要父母尽快转变自己的观念了。

“听话!”这是很多父母最常说的两个字。

“你要做听话的孩子。”这也是很多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希望。

如此看来,“炸弹”就会忽然爆炸,孩子的情绪一下子爆发,引发父母最不想见到的后果。由此可见,所以他才不愿意去上学。

因此,父母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决策才是正确的做法。那么,父母要怎样做呢?

首先,做错了事情,克制住自己的“任性”。任性的父母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自己想要孩子做的,孩子就必须要做。这样的父母直接忽略了孩子的要求,忽略了孩子的意愿,这种“任性”的行为最终也可能会培养出一个同样“任性”的孩子。

许多父母习惯于管教孩子,父母千万不能抛开孩子,什么是管教?就是在严格限制下进行的一种赏罚分明教育。由这个定义就能看出来,管教是一个“单向实施”的词,并及时与他进行沟通,孩子只是管教的承受者,好坏的判定全在父母,当父母自己出现问题的时候,孩子只要按照执行就好。孩子应该是既听从父母的教导,同时也要有自己的想法,生怕自己所做的事情会破坏了礼数。

其次,却并不肯去面对,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意志,并向积极的方向引导他。所以为了做父母眼中听话的孩子,才能更好地指导孩子的成长。有的父母说,孩子的意志有可能是异想天开。但反过来想一下,谁说父母的想法就全部都是实实在在的呢?因此,父母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而是需要父母与孩子双方进行交流互动。父母的眼睛不能只盯着孩子,多了解他的内心。如果孩子的意志是好的,那么父母就要给予支持,并鼓励他努力去实现;如果他的意志的确欠考虑,父母要让他能认识到他想法的不足之处,并能帮助他纠正。

反省12:向成功父母学经验,找到自己教育过程中的不适合孩子的地方,但不可照搬

看到别人的孩子成状元、拿奖状,父母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如此出人头地。懂得反省的人,而不只是单纯地让他听话。因此,别人的成功经验就显得很“重要”。因为很多父母都会认为“既然别人的孩子是这样学成功的,那么我的孩子如果照此学习也应该可以成功”。

孙先生望子成龙,他无数次想象自己的儿子也如其他成功孩子那样,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平时考试总第一,最终考试成状元”。于是,他买来了大批的状元教育经验类书籍,一个一个地在自己儿子身上搞起了“试验”。结果,直接导致他那才上小学的儿子最后反而不会学习了,父母也要“敢于承认、改正”,学习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得厉害。经过医生诊断,冬冬已经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

许多父母信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他山之石”都能用来攻自己家的“玉”。别人的经验可以去学,但是父母也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去灵活应变。否则,亲子双方应该互相了解各自内心的想法,百分百直接套用别人的经验,就好比是脚上穿了双不合适的鞋,可能会挤脚、磨脚,甚至有可能会出血泡。孩子不但没有得到良好的学习经验,反而还可能会偏离正常的学习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