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大空难秘闻:惊天恸地
1770900000023

第23章 【英国】洛克比大空难:火球坠镇?真凶难觅(5)

事实上,在泛美航空公司那趟死亡航班上,扣除乘客和机组成员之后,还有159个空座位。大家想知道的是,与去年圣诞节假期其他飞越大西洋的航班相比,这班飞机的载客状况是否正常,但泛美航空公司拒绝予以说明。公司人员表示,载客率属于商业机密,不便奉告。1989年12月21日在《每日镜报》上,凯德曼说:“今年8月,我们接到了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来信。她向我们保证:政府会尽一切所能揪出这桩暴行的凶手。然而在我们看来,政府如果真的要负起责任,就不应该拿一个没名没姓的恐怖分子来充数。英国政府有责任维护本国的飞机安全。但他们先是有亏职守,现在又忙着掩饰真相。”

美国总统委员会关于飞行安全的调查报告有许多令人疑窦丛生的疏漏。其中之一就是它略而不提今年2月16日该委员会人员曾与空难的英国籍罹难者家属举行会谈。会谈结束之后,一名委员会成员将一位罹难者父母拉到一旁,以略带激动的口吻谈到英国与美国政府如何对待家属。这位委员先是鼓励家属“继续奋斗”,然后提到两件事:一、英国与美国政府对洛克比空难的真相与真凶心知肚明,但是不愿公之于世。二、媒体对于空难的“大胆揣测”,有一大部分是完全正确的。

至今关于洛克比空难最大胆也最可信的就是“运毒阴谋论”。探究其内容是:当装有炸弹的行李出现在法兰克福机场后,被中情局人员标上“不必通关”的标志。中情局当时正在运作一条通往美国的毒品运输管道,目的是以金钱利益换取伊朗的协助,以促成伊斯兰激进组织释放他们绑架的西方人质。这项阴谋论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件在法兰克福机场没有按规定检查的行李,居然可以送往伦敦,并且再一次未经检查就上了泛美航空103班机,最终在洛克比上空爆炸。事实上,“运毒阴谋论”同时也能解释,为何美国驻芬兰大使馆接到电话警示,指称有一架从法兰克福起飞的泛美班机将遭到炸弹攻击,但法兰克福与伦敦对此都无动于衷,没有采取任何特别措施。这项来自赫尔辛基的报警是如此严重,以至于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将它公布,并导致大使馆人员纷纷取消他们为圣诞节假期预订的泛美航空公司的机票。

“运毒阴谋论”中还有一种说法显然会令英国首相大感不悦:它指出,在“特定的情况下”,像赫尔辛基警示这类预警恐怖攻击的信息,应该对外公布。然而撒切尔夫人表示,她认为公布报警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美国白宫发言人菲茨沃特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制造飞机坠毁这样的大屠杀恐怖活动如果没有政府最高层人士的支持是无法实现的,因此矛头直指利比亚最高领导人卡扎菲。随后,美英两国通过意大利驻利比亚大使馆向利比亚递交了起诉书和通缉令。利比亚大祸临头。利比亚对此却采取了强硬立场,拒绝交出所谓的嫌疑犯。而西方国家早已认定利比亚是一个恐怖主义国家,恨不得把卡扎菲也推上被告席,怎能同意由利比亚自己审判所谓嫌疑犯。安理会731号决议已赋予它们引渡罪犯的权力,因此,它们声明,在利比亚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是遵守安理会决议,引渡人犯;要么是不执行安理会决议,等着制裁。利比亚选择了后者。1992年3月31日,安理会通过了第748号决议,要求利比亚在4月15日前交出嫌疑犯,否则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要从15日起中断与利比亚的空中联系,实行武器禁运,直到利比亚交出嫌疑犯。但是卡扎菲并不把制裁放在心上。他对记者发表谈话说:“我将对任何实施安理会制裁措施的国家采取报复行动。”4月15日制裁正式生效。这一天,所有从利比亚出发的航班都遭到拦截,被迫返航。法国、瑞典、日本、德国等国驱逐了利比亚的外交官。

事实上,利比亚与美国的积怨由来已久。自1969年9月1日以卡扎菲为首的“自由统一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亚斯王朝以来,利比亚与美国的关系就一直走下坡路。197O年6月11日,利比亚收回了美国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这是当时美国在海外最大的空军基地,美国人的恼怒可想而知。1971年12月,利比亚实施国有化措施,美国又是首当其冲。此后,卡扎菲逐渐左倾,与苏联关系密切,这更是美国不能容忍的。1979年,美国和利比亚相互撤回大使馆人员,但尚未彻底断绝外交关系。1981年8月,美国曾在利比亚的锡尔特湾向利比亚的空中实力挑战,结果利比亚失败了。1986年,美国借口利比亚在柏林向美国军人采取恐怖主义行动,于1986年4月15日对利比亚动了“外科手术”,结果卡扎菲虽幸免于难,但其养女却被炸死,双方积怨甚深。这一次利比亚自己找上门来,美国和英国正好开始一心一意对付利比亚。

世界在利比亚被西方国家孤立的1990年代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同文化和制度的国家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迅速从对立走向合作,而利比亚却在孤军奋战中,看着每年几十亿美元的财富白白流失。这时的卡扎菲,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火暴激进的莽撞小伙儿。他显然不希望利比亚成为古巴或朝鲜,他开始调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1999年,在当时的南非总统曼德拉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斡旋下,卡扎菲终于同意交出洛克比空难疑犯。2003年,是卡扎菲与西方国家修好的最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中,他先是宣布利比亚将放弃研制核武器,接着又致信联合国,承诺赔偿洛克比空难中每个死难者的家庭1000万美元。不过,卡扎菲始终没有承认利比亚是洛克比空难的制造者,并一直坚持因此被苏格兰法庭判处终身监禁的利比亚情报人员迈格拉希是冤枉的。关于对死难者的赔偿,他是这样解释的:“让钱见鬼去吧,钱是什么东西?钱是用来保卫我们的国家的,现在我们赔了钱,以前的那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卡扎菲2004年3月在利比亚人民大会上的讲话更明确地阐述了这种想法:“我们曾因帮助一些人被世界孤立,但那些人却绕过我们同孤立和反对我们的国家交好,使我们陷于尴尬和被动的境地。曾经互相杀戮的人们正在握手言欢。那么,曾经为他们而被孤立的我们,又何必为他们继续与人为敌呢?这场游戏该结束了。”

利比亚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是无法抵挡的诱惑,这让西方国家迫不及待地接受了卡扎菲抛来的橄榄枝。利比亚在联合国中地位也不断上升,不仅成为安全理事会的会员,还成为联大的轮值主席国。虽然已经算是重回国际社会,卡扎菲一身傲骨的铁汉性格似乎并没有改变,对于曾经惹怒过他的强国,他可以一面握手言和一面又不忘给他们制造难堪。2004年,卡扎菲在他的帐篷中会见了前来做破冰之旅的英国首相布莱尔。两人席地而坐,卡扎菲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光着的脚伸到布莱尔面前,然后放了一个响屁,令布莱尔非常尴尬。卡扎菲第一次到曾经在利比亚进行殖民统治40多年的意大利访问,他特意穿上了一套白色军装,胸前挂了一幅当年因反殖民统治被意大利人杀害的利比亚游击队队长马塔尔的照片。到机场迎接的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见到此景,显然有些不知所措。同样,在来纽约参加联大之前,卡扎菲又惹恼了美国人。在利比亚强烈要求下,苏格兰司法部决定以人道原因释放已经是癌症晚期的洛克比案嫌犯迈格拉希,卡扎菲不仅派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前去护送迈格拉希回国,机场还有手持利比亚国旗的上千人的欢迎队伍。卡扎菲总是希望一边与国际社会修好,一边又让利比亚国民和在中东、非洲的盟友们觉得他没有屈尊。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杜恩说:“卡扎菲就像一个来自另一个时代的陈年古董,他不明白,世界已经变了,这套欲擒故纵的把戏早就不时兴了。”换言之,对于卡扎菲来说,无论世界怎样的变化,他也许永远都会把自己当作是沙漠里的一棵胡杨树,不理会盐碱风沙,按照自己的方式肆意生长;或者是一个固执而坚定的游牧人,背着帐篷,牵着骆驼,硬要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苏格兰检查总长佛瑞瑟男爵的办公室一阵兵荒马乱,因为吉姆·斯威尔博士日前远赴利比亚,他的女儿三年前在洛克比空难中丧生。《私家侦探杂志》已掌握充分证据,将揭露当局在这场惨剧的致命意外事件调查中,刻意提供虚假的信息。佛瑞瑟男爵一直惴惴不安。日前美国国务院迫使他作出违心之论,宣称炸掉泛美班机的主要嫌犯是两名利比亚人员。佛瑞瑟后来极力主张两名嫌犯涉案罪证确凿。而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则拒绝将他们送至苏格兰受审,更形同侮辱国际法与国际正义。斯威尔博士当面向卡扎菲讨教这个问题。卡扎菲认为指控这两个人犯案的证据并不充分,甚至根本就是空穴来风。不过他还是承诺只要苏格兰检方将案情关键交代清楚,他愿意重新考虑引渡这两名利比亚人。

卡扎菲虽然并非是什么值得信赖的领导人,然而无论他的答复是否当真,都令佛瑞瑟进退维谷。正规的引渡程序至少要公布一部分嫌犯罪证。然而到目前为止,苏格兰检方并没有提出任何证据。检察总长之所以会承受莫大压力,原因可能是他根本没有任何东西可资佐证。或者他虽然有一部分证据对两名利比亚人不利,但是更多的证据则显示出涉案的恐怖分子另有其人,而且幕后黑手正是那位西方的坚定盟友,新世界秩序的支持者,即叙利亚独裁者阿萨德。但无论答案是哪一个,都会让佛瑞瑟的说法大打折扣。他不断强调,调查爆炸案的敦夫里斯区警局与加洛威区警局虽然是英国警方编制中最小的两个单位,然而其效率与纪律堪称全国表率。

57岁的迈格拉希是1988年12月泛美航空公司客机在苏格兰洛克比上空被炸毁事件中,唯一被定罪的嫌犯。

2011年3月,经过联合国1973号决议,由法国率先对利比亚的军事设施进行军事打击。卡扎菲已于2011年10月20日去世。事情的真相或许又会永远无法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