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1776000000032

第32章 洞察真情的智囊(2)

过了很久,大理寺有个姓杨的评事看了那封书信,分析说:“张潮去赵三家敲门时,叫的是三娘子,可见他一定知道屋里没有她的丈夫。”根据这一点,官府认定了张潮的罪行,张潮只得低头认罪。

智囊

凡属此类作奸假案,凶手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断案人没有细心的体察是难以侦破的。杨评事的高明,在于他一眼就从张潮去敲门时,叫的是“三娘子”这个细节,而判断出张潮一定知道赵三已经出门了,这样,张潮即便不是杀人凶手,至少也是一个知情人。杨评事的成功证明:仔细地审视案件中的每个细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存细,不论多么复杂的案情,都是有可能侦破的。

一个小小的细节破了一桩疑案,杨评事的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实在叫人佩服。

生活中常常有些细节能反映大的问题,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能提高判断分析的能力。

金元宝变成了黄土块

唐朝李勉镇守凤翔府时,该地一个农夫在耕田时挖到一瓮马蹄形黄金,就送到县府去。知县担心公库的防守不够严密,于是就放在自己家里过了两夜,知县去看马蹄金,都变成了土块。这一瓮马蹄金刚出土的时候,乡里的人都来观看过,一眨眼工夫金元宝突然变成了土块,大家都非常惊异,知县赶紧将此事向凤翔府报告。

知县无法为自己辨白,只有承认将黄金掉包的罪名,虽然供词都有了,却没有办法追究黄金的下落,因而将此案报告李勉。李勉看了以后,非常生气。不久,李勉在宴席上谈到这件事,大家都很惊异。当时的相国袁滋也在场,低着头不说话。李勉问他,为什么不发表意见?”

袁滋说:“我怀疑这件事是冤枉的。”

李勉说:“你一定有高见,此案一定要请你查明真相。”

于是袁滋接受了此案。他将此案的资料证物调到凤翔府,观察瓮中共有二百五十多个土块,就在市场店铺间搜集同样体积的金子,但才找足其中的一半,就已重达三百斤。询问那天挑担子的人,只有两个农夫用竹担抬到县府,计算金子的全部数量,不是两个人所能抬得动的,表示在路上的时候,金子就已经被换成土块了,至此案情大白,知县获判无罪,洗清冤枉。

智囊

金元宝为什么变成了黄土块?在人们看来,很简单,是知县使用了“凋包计”,知县成为第一号嫌疑人。但是,在实际判案过程中,有些判管经常被一些假象所隐蔽,根据表面现象非常武断地下结论。古往今来,因为这种表面现象被人诬陷的人不计其数。但是,当大家都人云亦云,认为顺理成章的时候,相国袁滋敢于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要严肃查处。最后,经过一番调查和分析,用证据说话,最后才使知县昭雪。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分析和判处案件,对案件下结论的过程,应该结合事实进行理性分析和论证,依靠证据来证明。只有论证合理,证据确凿,才能有理有据,才能真正地做到公正、公平。

善于敦促和睦的县官

宋朝人吕陶任铜梁县令时,城中有庞氏三姊妹,共同吞没幼弟的田地。弟弟长大以后,向官府控诉,但都败诉,因而生活非常贫困,沦落为佣奴。

吕陶到任后一审问,三个人都服罪且交出田地,弟弟感动得哭泣跪拜,愿意卖出一半田地作佛事来报答。

吕陶开导他说:“三个姊姊都是你的同胞,在你幼小时,如果不是她们为你做主,难道你不会被他人欺凌吗?与其捐一半田产作佛事,还不如分给三位姊姊。”

弟弟诚服听命,感动得流泪,向吕陶表示了尊敬和从命。

分送田产而不伤姊弟之间的和睦,可说是善于敦亲,如果依法令来决断就不妙了。

智囊

元人吴亮的《忍经》中说:“清河县有两个叫乙普明的兄弟,为了一块土地的归属打了十来年的官司。太守苏琼教导他们说:“普天之下,难得的是兄弟;而容易得到的是田地。不论你们之中的哪一个人得到了田地,最终却失去了兄弟的情义,这又有什么好处呢?”乙普明兄弟叩首致谢,请求到外边去想一想,于是,分开了十来年的兄弟又和好如初,一起回家了。苏琼与吕陶一样,都是善于调解民事纠纷,主张以和为贵的官吏。

吕陶的执法既合理又合情,由当事人自己把田地分赠三个姐姐,使姐弟不因打官司而伤了情分,这种处理办法,可以说是很善于促进和睦的。如果是由官府出面做出这种决定,效果就不好了。

裴子云计断牸牛

唐朝时新乡人王敬被派戍守边境,留下六头母牛在舅舅李进家,养了五年后,生下三十头小牛。王敬从边境回来,想讨回牛只,李进说死了两头母牛,只还他四头老母牛,其余不肯归还。

王敬很生气,到县府投诉,县令裴子云以偷牛的罪名命人将王敬监禁,然后派人去追捕李进,李进很惶恐地来到县府,裴子云责骂李进说:“偷牛贼说同你偷三十头牛,藏在你家。”叫贼来对质,用布衫笼罩在王敬头上,站在南墙下,李进急得吐露道:“三十头牛都是外甥的母牛生的,实在不是偷来的。”

裴子云叫人拿走王敬头上的布衫,李进见了说:“他是我的外甥。”

裴子云说:“这样就立即还他牛只。”但念在李进养牛五年的辛苦,命令王敬用数头牛作答谢。

全县的人都叫好。一说是武阳令张允济事。

唐懿宗咸通年间,楚州淮阴县东邻的百姓以田契向西邻借贷一千缗线,约定第二年加利息赎回。到期后他先还八百缗,约定次日还足后拿回田契,两姓一向是世交,而且只隔一夜,认为一定没有问题,因而没有写契据。

第二天,剩余的钱送到后,西邻人却不认帐。

于是东邻人就向县府提出控诉,县府认为没有证据,判东邻人败诉,东邻人又向州府控诉,也得到同样的结果。

东邻人非常愤怒,听说天水人赵和任江阴县令,只要一句证词就能决断讼案,于是渡江向南控诉。赵和认为县令官位低,而且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地区,一再推辞,东邻人不停地喊冤,赵和只好说:“你暂且留在舍下。”

赵和想了一整夜,才想出办法来,于是招来几名捕盗的能手,送公文到淮壖口,说是捉到江洋大盗,供出有同伙某某,请求加铐锁送来。唐朝法律规定,持刀阻江的恶徒,邻州不能庇护。果然把西邻人捕到,然而西邻人仗着是农家,又没有参与其事,应对时有恃无恐,

赵和威胁说要动用严刑,西邻人才不停地叩头哭泣。赵和说:“你所盗取的幸好都是些金银宝物丝锦之类的物品,不是农家的产物,你将家中所藏的财物拿出来辨认。”

西邻人便放心了,根本没想到东邻人会越境诉讼,于是详细开列钱谷金帛的数目,并注明从哪里得来,而东邻人赎田契的八百缗也写在里面。赵和看了以后笑着说:“你果然不是阻江大盗,但为什么吞没东邻人的八百缗呢?”

把东邻人传出来对质,于是西邻人惶恐地认罪,押回淮阴,命令他拿出田契然后处罚他。

智囊

裴子云的判案非同一般。当王敬状告他的舅舅李进不还小牛时,裴子云想:如果当即把李进叫来公堂对证,李进知识百般狡赖,无形中增加了判案的难度。为此,裴子云想到了一个奇特的破案谋略,即将李进作为盗牛贼擒来,并以李进盗王三十头牛的“罪名”欲以法辨。李进全然没有想到这是一个圈套,当时只是想到赶快洗刷自己偷牛的罪名,交待出这三十头牛时他外甥寄养的牛所生。到此,裴子云令站在一旁头蒙布衫的王敬解开布衫,李进这才恍然大悟,但是此时想反供已经不可能了,所幸的是,裴子云与上文中的吕陶一样,令王敬以数头牛谢李进,这样判断公正,合理,当然受到了时人的称颂。要注意的是,这种出奇制胜的谋略不宜屡屡使用,因为它毕竟是一种诈术,又风险,频繁地轻易使用,必然会失败。

裴子云深知李进的心理,所以就吓唬他说他的同党已经招供了,与他一同偷了30头牛,李进当然害怕吃官司,只得说出真话,以还自己清白。其实,这是裴子云设的计,故意引李进上勾。

一般人都害怕惹官司,害怕被人冤枉,裴子云就是因为了解这个道理,才能顺利的破案。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应用人们的这个心理,以便顺利解决问题。其实,生活是一门大学问,你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它会教你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洞察人心,这样,你才能成为拥有快乐的生活。

张齐贤快刀斩乱麻

北宋时,皇帝的一些亲戚因财产分配不均,曾轮番跑到朝里告状。丞相张齐贤对皇帝说:“这些纠纷不是官府所能解决的,我请求由我亲自处理。”

张齐贤就坐在相府里,把告状的人都找来,问道:“你们不是都认为对方的财产多,而自己所分的少吗?”双方都回答说:“是的。”于是张齐贤把他们的意思都记录下来,让他们签了名,然后召来两名官员,命令甲家的人搬到乙家去,乙家的人搬到甲家去,人换地方而一切财产都不得移动,然后相互交换分财产的文书。这一来,双方都无话可说了。

第二天,张齐贤把处理情况奏明皇上,皇上说:“我早就知道,只有你才能平息这件事。”

智囊

遇到困难时,如果我们能抓住时机,果断行动,就能有效地克服不必要的犹豫和顾虑,勇往直前。有的人面对困难,左顾右盼,顾虑重重,看起来思虑全面,实际上渺无头绪,不但分散了同困难做斗争的精力,更重要的是销蚀了同困难做斗争的勇气。在这种情况下,果断则表现为沿着明确的思想轨道,摆脱对立动机的冲突,破除犹豫和顾虑,坚定地采纳在深思熟虑的情况下拟定的克服困难的方法,并立即行动起来同困难进行斗争,以取得最大效果。当情况发生突变时,果断使我们能够很快地分析形势,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地对计划、方法、策略等做出正确的调整,使其能迅速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

面对突然变故,有些人手足无措,而那些伟大的人物却镇定自若,他们都是果断决策的高手,审时度势后,该出手时就出手。那些优柔寡断者,简直就无可救药。他们不敢决定任何事情,因为他们不知道决定的结果究竟是好是坏,是吉是凶。有些人能力不小,人格也好,但因为优柔寡断,他们的一生都给糟蹋了

冒牌的父亲

北宋年间,富翁张三死了不久,有个老头到他家对他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来和你一起生活。”张三的儿子又惊又疑,就到县府请求帮他分辨真假。

县官程颢问老头是怎么回事,老头从怀里取出一个记事的册子递了上去,册上记载着:“某年某月某日,某人抱儿子去张三翁家。”程颖询问了张三的儿子和张三的年岁,然后对老头说:“这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他父亲才四十岁,那时你就称他为‘三翁’了吗?”老头听了一惊,只好承认作伪。

智囊

凡是弄巧成拙的,必然会露出破绽,推究稽查事实,奸诈欺骗势必水落石出,这不过需要断案人的小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