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1776000000033

第33章 洞察真情的智囊(3)

组织内部和外部存在着多重关系结构,并且相互作用,构成组织系统。这一系统是随时可能变化的,从稳定到不稳定,从不稳定到稳定,各种变化冲突都是难免的。作为领导者既可能是冲突、变革的直接参与者,也可能是协调员、调停人。不管身处何处,成功的领导者应具有对环境的敏感性,随时关注冲突发生的可能,洞察其内在及潜在原因,预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控制和减少不良冲突的产生、激化,解决冲突所暴露的问题;同时,力图掌握冲突可能带来的组织不均衡,并利用冲突所激发的创造力,强化正面作用,降低负面损失。

孩子究竟属于谁

西汉颖川郡有一家富户,兄弟俩住在一起,他们的妻子都怀了身孕。但嫂子伤了胎,流产了,弟媳妇则生了个男孩。嫂嫂很嫉妒,就把男孩偷偷抱走了。为此,兄弟间打了三年官司,州郡一直无法断案。

黄霸任颖川太守后,听说此事,就让一个当差的抱着小孩,离两个女人各十步远,然后喝令她们走过去抱孩子。两人都急忙扑了过去。嫂嫂急于夺走孩子,弄得孩子大哭大叫;弟媳妇怕伤着亲骨肉,只得松手,让对方抱去,但心里非常悲伤。黄霸看此情景,立刻断定:“这是弟弟的孩子。”经过责问,兄嫂这才服了罪。

北魏时,寿春县人苟泰,有个孩子三岁时被人拐走,寻找多年仍不知下落。后来,他终于发现孩子在同县赵奉伯的家里,于是他就去县里告状。县衙审讯的时候,两人各说那是自己的孩子,而且都有邻居出来作证,结果郡县都无法判定孩子究竟属谁。

当时在淮南都督军事的李崇受理这个案子以后,下令把两个父亲和孩子分别关在三处,故意拖延了很长时间都不过问他们。一天,李崇突然秘密派人分头告诉两个父亲说:“您的儿子很不幸,昨天得急病突然死了!”苟泰一听,伤心得号陶大哭,悲痛欲绝;赵奉伯听了,只是叹息而已。李崇了解到这些情况,就把孩子还给了苟泰,并追究了赵奉伯骗走孩子的罪状。赵奉伯在供词中说:“因为先前死了一个儿子,所以就冒认了苟泰的孩子。”

李惠判断燕窝的故事,也是运用上述道理所推出的。北魏雍州府的厅堂处,有两只燕子争窝,相互格斗已有好几天了。刺史李惠试着派人保护燕窝,让仆人阻隔并驱赶它们走,又让兵卒用小竹枝打两只燕子。不久,燕子一飞一留。李惠笑着对下属的官员说:“这只留下的,是自己觉得做窝功劳大,舍不得离开;那只飞走的,是因为挨了打,自然无心再占这个窝了。”手下的人听了,对李惠洞察事物的能力十分佩服。

智囊

人为万物之灵,极富有感情。不过,对于成人而言,这种感情平时为理智所控制,交往不会轻易地流露出来。一旦碰到突然事故,理智的闸门再也抵挡不住感情的洪峰,这种母子、父子之情就会从内心深处流露迸发出来,这时的感情才是最真实可靠的。黄霸、李崇、李惠都是借用了这种亲情,使得亲子得到了公断。

傅琰细心解纠纷

南朝傅琰曾在齐国当过山阴的县令。

城里有两个老太太,一个卖针,一个卖糖。她们为争一团丝,告到傅琰那里。傅琰接过那团丝,用鞭子抽打,然后仔细观察,发现掉下来一些铁末子。这说明,丝团是卖针人的,所以傅琰责罚了卖糖的老太太。

还有一次,两个农民争一只鸡,傅琰碰上了,就分头问他们是用什么喂鸡的。一个人说用小米喂鸡,另一个人说用豆子喂鸡。于是傅琰把鸡开膛一看,鸡嗉中全是小米。傅琰就把那个说喂豆的农民教训了一顿。

《南史》中说:“世人传说,傅家有管理县政的‘理县谱’,子孙相传,不告外人。”傅琰的儿子傅刿,曾代刘玄明当山阴县令。刘玄明素来也被认为是能干的官吏,他的政绩堪称天下第一。傅刿向他请教,刘玄明说:“我有奇特的办法,是你们的‘理县谱’里所不记载的。”傅刿特别好奇,忙追问是什么办法。刘玄明回答说:“每天吃一升饭,但不喝酒,这是最重要的一条了。”后来,傅刿的儿子傅歧又当过如新县令。傅家世代都是遵理守法的官吏。

智囊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傅琰细心解纠纷,有效地解决了问题,不仅仅表现了他的细心和认真,还蕴涵了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管理经验。

人们常说:天才和愚蠢仅一步之差。这一步之别的主要原因与其说是智力不同,倒不如说是思维方式不同,以正确的方法进行思维,即使智力平平,也可以常常能够顺利达到自己的目的。思维灵活不一定表现在发明创造上,只要你肯动脑筋,随时都可以享受灵活思维带给你的便利。

蜂蜜中的老鼠屎

三国时吴主孙亮出游西苑,那时正是吃黄梅的时节。孙亮让一个宦官到内库去,取来蜂蜜淹渍梅子。

孙亮发现,蜂蜜中有老鼠屎,非常生气,立即所掌管内库的官吏传来问道:“这个人是从你那里要的蜂蜜吗?”回答说:“过去他向我要过,我实在是不敢给他。”宦官听了表示不服,左右的人就请求把宦官送到狱中去审查。孙亮说:“这事很容易搞明白。”他命人把捞出的老鼠屎破开,发现里面还是干燥的。孙亮说:“如果它早就泡在蜜里,应当湿透了;现在它里面是干的,可以肯定是你刚放进去的。”于是,那个宦官低头认罪了。

智囊

客观世界里充满了矛盾。我们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前立于不败之地。有些人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不惜造谣生事、无限诽谤,作为领导者,只有具有灵活的思维和准确的分析判断能力,才能够避免被蒙蔽,做出正确的决定,赢得别人的敬佩。

对于形势复杂难以判断的事物只要全面分析和推理,开动脑筋想办法,不被表面所迷惑,不被事物的复杂性所吓倒,这样就能正确地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明查秋毫的韩绍宗

樊举人是寿宁侯张峦的门客。寿宁侯地位显赫,名震朝野,连皇帝也要让他三分。于是,樊举人依仗自己的势力,善于趋炎附势,结交权贵,得到了寿宁侯张峦的信任。寿宁侯府中一切奏章,寿宁侯都交给樊举人替他写。樊举人开始还能够实事求是,遇事都和寿宁侯商量,后来寿宁侯越来越相信他,就告诉他不必再事事请示,小事由他自己作主就成了。这下,樊举人像得了圣旨一般,可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了。

他的一些奏折出现了没有事实根据的情况,后来就被仇人告发了,朝廷将案子交给刑部处理。刑部郎中韩绍宗在详细调查了樊举人的全部情况后,就下令把他抓起来。当时,樊举人躲在寿宁侯府里,十分隐蔽,再加上寿宁侯千方百计的阻挠,想保住樊举人,但是韩绍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把樊举人给抓住了。

樊举人被捕入狱后,一天早上,韩绍宗正要出门,突然有人报告说在门口发现了一封匿名信。韩绍宗打开一看,纸上面详细列举了樊举人的种种罪状。控告他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不死不行。韩绍宗看后,笑道:“这是樊举人写的。”大家不明白,纷纷问:“大人,您怎么知道这是樊举人写的,世上哪有自己检举自己,自己说自己死有余辜的人啊。”韩绍宗说:“第一,我记得樊举人的字迹,一看便知道这是他写的。第二,樊举人所干的事,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他的仇人也只是对他的所作所为略之一二,试问又怎么可能列举出这么详细的罪状呢。”于是,韩绍宗马上提审樊举人,樊举人果然承认这封信就是自己写的。

同僚们都很纳闷,便问樊举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置于死地,他回答说:“韩公这个人,是不能用权势和金钱使他改变态度的。向他求生,他一定会让你去死;而现在我说自己该死,则有可能得到一条生路。”韩绍宗则笑着对他说:“不是这样的,其实你的罪责根本不至于判死刑。现在你老实交代了自己的问题,我会请求皇上对你宽大处理的。”果然,最终韩绍宗判樊举人去戍守辽地。

智囊

在这里我们不想说审判者韩绍宗有多么的聪明,而是想说说樊举人。樊举人最聪明的地方就是他了解韩绍宗这个人,韩绍宗是个不怕权贵,不受贿赂的好官。如果你这时向他行贿,或者那寿宁侯的势力来压他,他肯定不会屈服,反而会更加的痛恨。还不如老实交代错误,争取个宽大处理。这是樊举人的聪明之处。如果换了一个贪官,说不定,樊举人用钱贿赂他,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其实,有很多事情,解决的办法不只有一个,这个时候,你就该考虑一下当事人的情况,了解当事人的心理,从他们的角度考虑,他们会愿意接受哪种解决的办法,你就用哪种办法。总之,你要因人而异。

王佐由酗酒案查获奸情

王佐任平江太守的时候,为政名声好,深得民心,最擅长审判诉讼案件。有一天,一个男人来控告一个叫朱安国的进士酗酒。王佐就命令役卒抓来朱安国,审问他是否有这件事情。朱安国毫不犹豫,爽快地说:“大人,确有此事。但是我并不知道这样做就冒犯了刑法。我老母亲患病服药时,必须要用一点没有灰尘的酒。作为不孝子我就先替母亲偿了偿,这难道也犯法吗?”王佐听了很受感动,更欣赏他的一番孝心,就放他回去了。

可是,后来那个告状的人又来告诉王佐说:“大人,您千万不要相信朱安国的谎话,他母亲根本不需要什么没有灰尘的酒下药,我知道朱安国的酒藏在哪里,就在他家床脚的书箱里。”王佐听后,悔恨自己当初只听了朱安国片面之词,可是又一想,表示怀疑,这告状的人怎么知道朱安国的酒藏在哪里,而且还知道的那么清楚。就继续问前来告状的那个人说:“你与朱安国很熟吗?”那人回答说:“不熟。”王佐又问:“难道你去他家喝过酒吗?”那人赶快摇头说:“没有,没有,大人,小人滴酒不沾啊。”王佐越想越觉得奇怪,既然你和朱安国不熟悉,怎么能知道他藏酒的具体位置呢。于是又问道:“你和朱安国家的奴婢们熟不熟。”告状的人支支吾吾,说:“不熟,不熟。”

王佐看那告状人神色发慌,就找来朱安国家的小奴婢,问她告状的人和朱安国熟不熟,那小奴婢说:“不熟,从来没来过老爷家。”王佐又问她说:“你家老爷藏的酒在哪里你知道吗?”小奴婢胆怯的说:“知道。可是老爷不让和人说。”王佐又问你和告状的人熟不熟,她吞吞吐吐的说:“不熟,不熟。”朱安国从中发现了破绽,就追问说:“既然不熟,那你家老爷藏酒的地点他是怎么知道的?”小奴婢吓的不知所措,一时回答不上来,王佐严厉的说:“你还不说实话,到底和告状的人熟不熟,你们之间到底有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再不说我就用大刑了。”小奴婢被吓坏了,只好招认,自己和那告状的人曾经通奸的事实,而告诉告状人朱安国酒藏在哪里的也是这个小奴婢。

这样,王佐不但惩罚了酗酒的朱安国,更惩治了通奸的这对男女。

智囊

王佐从一个案子,发现另一个案子,一下子破了两个案子,真是让人拍手称快。他从告状人的状词中发现了破绽,从而不断深入,终于发现了一个更大的隐藏的案子。其心思缜密让人佩服。

人是个复杂的动物,一个再聪明的人,再心细的人,其说话、办事的时候也必有破绽,只要你善于发现,就一定能抓住破绽。所以,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既然你做错了事情,即使你隐瞒得再好、再深,也迟早会被人发现。与其这样,还不如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用自己的努力换取你的成功,而不要靠小聪明,耍小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