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成功不是偶然:马云的激情人生与创业真经(超值金版)
1776600000031

第31章 “火星式”管理(2)

其实,内行领导内行,又何尝不需要“尊重内行”呢?如果领导者、管理者认为自己是行家里手,在工作上就“唯我独尊”,不听其他人特别是手下一些内行的意见,一则谁都有考虑不周、照顾不到的时候,容易造成决策失误;二则也难以调动手下的积极性,甚至造成抵触情绪,处处与你作对,事事拆你的台。须知,再专业、再能干的领导者,如果没有凝聚力,变成“孤家寡人”,也是孤掌难鸣,干不出什么名堂来的。任何部门、单位的工作,只有上下一心,才能有所成就。发明家爱迪生去世后,留下了2 000多项发明成果。然而,那么多发明并不是他一个人办到的,靠的是他所率领的研究团体——“爱迪生”团队。虽然自己是杰出的发明家,但爱迪生仍然尊重团内的每一名成员,并善于尊重别人的专长,让别人发挥最大的作用。当时发明赚不了太多钱,所以1年多发不出薪水是常有的事,但团队的成员们仍然愿意跟爱迪生一起工作,奉献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

不论你是内行,还是外行,做到尊重内行,让手下的内行心情舒畅、各尽其能,这才是领导者的明智之举,也是成就事业的关键所在。

靠实力说话

2004年2月17日,日本软银8 200万美元的融资到位,这是风险投资机构向阿里巴巴的最大单笔投资,同时创造了当时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单笔私募记录。当媒体记者们纷纷向马云表示祝贺时,“捡了便宜还卖乖”的马云一语惊人:“你们应该恭喜的是我们的投资者,而不是我们。”这回“资本家”们的风光恐怕是彻底被企业家的风采所淹没了。马云靠的是什么?是实力,是创业者的个人魅力和他所领导的团队。在高盛公司和日本软银投资阿里巴巴之前,马云拒绝了至少38家投资商。作为一个CEO,马云对大部分投资者是不买账的,绝非“给奶就是娘”。他挑剔风险资金的程度绝对不亚于风险资金挑剔项目,他要寻找的是能够与阿里巴巴共同成长的策略投资者。

企业融资之路

如果一个企业在资金上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肯定有相当多曾经胸怀大志的企业家会“人穷志短”,甚至“给奶就是娘”。这个时候,如果有投资者主动送钱来,肯定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大好事。1999年年初的阿里巴巴,在伙伴们用“闲钱”凑来的50万元人民币早已花得差不多了之后,无疑正处于这样的困境中。

但是,愿意主动送钱的“救世主”也的确不少。在阿里巴巴需要钱的时候,也是互联网最疯狂的时候,在马云湖畔花园的家中办公的阿里巴巴员工,会经常接到投资者打来的电话。

而在互联网最疯狂的时候,每一个电话对于这些憧憬着梦想、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来说,都无疑是一次离成功更近的信号。遗憾的是,马云一次次地与实现这些美丽梦想的机会“擦肩而过”。

第一个来找马云合作的是一个浙江本地的一个企业老板。那个老板开门见山:“马云,我给你100万元,你给我每年10%的利润就行,也就是说明年这个时候你给我110万元,怎么样?”马云回答:“您真是比银行还黑!”

我们很想知道,一个连员工的工资几乎都发不出的CEO,为什么还要“打肿脸充胖子”呢?用马云的话来解释,原因很简单,“除了钱,他们不能为阿里巴巴多带来其他任何东西。”

实际上,这还只是马云拒绝的众多投资者中的一个缩影片段,冰山一角而已。在后文要提到的高盛的“天使基金”到来之前,马云拒绝了至少38家投资商。为什么要拒绝?用马云自己的话解释是“这些投资者们太中国了,对经理层不够信任”。

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习惯于英语演讲的马云已经接受了西方的思维模式,他希望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应该各司其职。而从小土生土长于西子湖畔的马云显然深刻地理解中国式企业的管理弊端,尤其是在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浙江省,家族企业式的管理思维一直是摆脱不了的难题,而这也是整个中国在转轨时期要面对的难题——即如何让资本所有者从“土老板”向真正的投资者转变。当然,我们想说的是,在马云的融资思维的词典中,从来就没有“有奶就是娘”这几个字。即使是弹尽粮绝的危机时刻,也不能丧失一个创业者、企业家应有的尊严。马云拒绝38家投资商的故事,给了所有创业者一个启示:创业者的前途,企业家的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资本家”的口袋中。但是,如果错选了一个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就有可能毁掉一个优秀的企业。

1999年7月,钱已经成为阿里巴巴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甚至困窘到马云必须借钱来发团队成员的工资了。就是在这个艰难的时刻,阿里巴巴受到了来自美国最顶级的商业媒体《商业周刊》的关注。起因是据说有人在阿里巴巴网站上发布消息,说可以买到AK-47步枪。这条消息把马云吓了一跳,可是马云他们找遍网站所有的消息也没有找到这条买卖信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尽管有关AK-47的报道给阿里巴巴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也带来了更多国际记者纷至沓来的脚步,伴随这些脚步而来的当然还有国外的投资者。而在此之前,许多国际风险投资机构都已经注意到了1999年火热的中国互联网。在这一年,国际风险投资机构大规模地在中国互联网市场进行投资,以著名的老虎基金、高盛和软银为代表的风险投资商向中国门户网站及电子商务网站大股投资。

1999年10月,由高盛公司牵头,美国、亚洲、欧洲多家一流的基金公司参与,阿里巴巴引入了第一笔高达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此次投资不仅成为阿里巴巴首轮“天使基金”,也成为轰动一时的特大新闻。

1999年10月的一天,有个叫古塔的印度朋友神秘兮兮地对马云说北京有一个“神秘”的外国人要跟他见面。马云一开始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之所以还是去了北京多半是因为古塔的盛情,确实对于这样一个热心人没有多少人会有勇气拒绝。

到了2000年的冬天,马云决定去北京和那个“神秘人物”见面。此时马云自己还是不知道要跟谁见面,直到去了北京之后古塔才告诉他那个神秘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软银总裁孙正义。马云只是想,“见见这个大名鼎鼎的日本小个子也无妨”,完全没有打过要跟孙正义融资的主意。

马云进了富华大厦后只看见会议室里“坐了满屋子的人”,包括摩根士丹利的人,个个西装革履,挎个公文包,只有马云穿个普通的夹克衫,毫无一个CEO的气派。

每个被孙正义召见的人都要发表一番激昂的演讲,主要是关于他们那些宏大的商业计划方面的。轮到马云了,孙正义只对马云说了句“讲讲你的阿里巴巴吧”,至今马云自己都不知道这几分钟到底讲了些什么,大致是讲了公司的目标等方面的东西。本来准备讲1个小时,可是刚刚开始6分钟,孙正义就从办公室那一头走到马云旁边……

孙正义:“停下来,你要多少钱?”

马云:“我不要钱。”

孙正义:“你不要钱你来找我干什么?”

马云:“又不是我要找你,是人家叫我来见你的。”

马云后来回忆说,这场会面是他一生中“最戏剧化”的场面,而那6分钟也无疑是他一生中“最经典的6分钟”。

对于马云和孙正义演绎的这个极富戏剧色彩的真实故事,很多人都感到好奇:究竟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这两个小个子“一见钟情”、“两情相悦”呢?

作为著名的投资公司——日本软银的总裁,同时又是“全球第一门户”——雅虎的最大股东,孙正义在互联网业界素有“网络风向标”之称。而在com最疯狂的1999年,正是孙正义最风光的时期。这个日本小个子,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可能造就成百上千个网络英雄。所以,对于当时马云带领一群“土鳖”倒腾的初出茅庐的阿里巴巴,孙正义是有资本对它视而不见的。

而马云当时的处境是怎样的呢?我们知道,1999年正是互联网的第一个春天,只要能和com沾上边,再做出一份精美的、厚厚的商业计划书,网络公司寻找风险投资也不是太难的事。马云领导的阿里巴巴在当时也算是如日中天,早已走出穷得发不起工资的极端困境。而且当时阿里巴巴刚完成第一笔融资,接受了以高盛为首的投资集团500万美元的投资,马云暂时也没有再融资的计划。更重要的是,马云原本就对选择投资人很慎重、挑剔,在接受高盛的“天使基金”之前他已经拒绝了38家风险投资商的资金。因此,对孙正义主动送来的钱马云也不是没有理由拒绝的。

对于和孙正义之间的这种超常的“默契”,马云自己的解释是他们之间有一种神奇的“很来电”的感觉。在回忆这场“一生中最戏剧化的场面”时,马云用了这样的描述。

“从孙正义的眼神中,我知道我们一定要握手。”

“我们对视了一小会儿,不约而同地呵呵笑了起来,4只手也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不用说话,彼此心里都知道,我们是一辈子的朋友,早就注定了的。”

“我见过聪明的人物有很多,孙正义却是其中最特别的。他神色木讷,说很古怪的英语,但是几乎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像金庸笔下的乔峰,有点大智若愚。”

这就是马云“相中”孙正义的原因。其实到了后来互联网冬天来临和泡沫破灭之后,受到日本业界最严厉批评的孙正义一直执著于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毕竟,在互联网产业最低谷的时候,能仍然坚定不移地坚持理想的人不多,孙正义显然就是这样一个在全世界难得一见的大智之士。

不过,我们更关心的还是,为什么孙正义看中了马云?

著名的软银公司,每年要接受700家公司的投资申请,但它只对其中的70家公司投资,而孙正义本人只对其中一家亲自谈判。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出了投资决定,不仅对于马云是绝无仅有的,就是对孙正义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事实上,孙正义在选择投资对象的时候,看中的并不是对方有多少钱、多少人手,而是看企业领导者的“气质”。在那次经典的6分钟之后,孙正义见到马云的时候,经常说:“马云,保持你独特的领导气质,这是我为你投资的最重要的原因”。那么,我们可以推测,马云身上的确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气质——迅速决断、想做大事、说到做到。这些独特的气质深深地将孙正义吸引住了。

曾经做过多次成功融资和路演的空中网总裁杨宁指出,在与投资人融资接触中,要说明三个问题:第一,市场有多大,一定要算出来金额。第二,凭什么是你,为什么只有你才能做好。第三,你的商业模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样一来,融资的成功几率会大大加强。

在马云的融资生涯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除了以上几点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即创业者的个人魅力和他所领导的团队。这也正是投资人非常看重的一点。

商业计划是可以包装的,但人却是很难包装的。马云成功融资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今天,对于需要寻求风险投资的创业者而言,这个问题无疑也是需要考虑清楚的,是先有一支强大的团队再去融资,还是先去融资再组建一个团队?至少,从马云的创业生涯上看,他选择的是前者。他还有一句值得所有创业者仔细咀嚼的话:“投资人最怕的就是有人向他要钱了,他最喜欢你不要钱而他自己主动送给你!”

对于管理者与投资者的关系,马云有自己的理解。他说:“很多人认为,现在互联网讨论最多的是投资者和管理者有矛盾,我们不这么认为。只有管理者去欺骗投资者,投资者不太可能欺骗管理者。投资者给你钱的时候,你记住有一天你一定要还他,这是做人的品质。刚刚创业的时候,我们几乎不打出租车。有一次我们必须打车,一辆桑塔纳过来,所有人头都转过去了,一看夏利过来,马上把手招过去。因为桑塔纳比夏利贵一块多钱。我们今天所花的钱都是投资者的钱,我们希望有一天花自己的钱的时候,可以大胆地花。所以这2年,我们以小气感到骄傲。”

与强手结盟

“说实话,当时阿里巴巴对投资人的谈判空间余地比较小。虽然互联网热,但我们当时没钱是个大问题,没有办法对高盛的投资条件进行讨价还价。到后来第二轮融资的时候,我们手里还有很多钱,谈判的余地就大了很多。当时高盛的要求比我们正在谈的另一家投资人的要求来得苛刻,但马云和我商量之后还是决定要高盛的钱。因为,一方面它是美国有名的投资公司,可能会对我们未来开拓美国市场有些帮助;另一方面它的规模大,看事情比较长远。我们大概商量了十多分钟,就把这个事情定下了。”

以上这段文字是蔡崇信对高盛投资阿里巴巴时谈判情景的回忆。与其说蔡崇信的这一番话证明了当时阿里巴巴的艰难处境与隐忍退让,不如说是马云更为看重高盛这个投资品牌。马云的视线集中在高盛呼风唤雨的能力,还有它极强的市场号召力上。

直到现在,马云对于投资者的要求依然没有放松,他希望风险投资者是作为一个策略投资者进入阿里巴巴。现在还有很多投资者追着马云谈合作,但是现在的马云不需要太多钱。准确地说,阿里巴巴需要的不是风险投资,不是赌徒,而是策略投资者,他们应该对马云有长远的信心,20年、30年都不会卖的。两三年后就想套现获利的,那是投机者,马云是不敢拿这种钱的。

对于风险投资,马云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他认为互联网公司需要足够的钱,但不需要太多的钱,许多公司倒闭就是因为钱太多了。选择投资者要看投资者对你的事业抱怎样的态度,是不是只希望在股市上获利。阿里巴巴希望的是做成一个80~100年的公司。上市套现并不是阿里巴巴的目的,如果在这一点上没有共识便无法合作。更重要的是看他有没有远见,彼此的风格、处事态度是否合拍。阿里巴巴与软银公司走到一起始于马云与孙正义的“一见钟情”。软银有着非常好的记录,它帮助过雅虎等一大批互联网公司成长壮大。它在互联网行业的长期实践对阿里巴巴全球市场的开拓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阿里巴巴诞生不久,便吸引了风险投资家的目光。风险资本是互联网神话的缔造者之一,无数的“com”横空出世的背后,都闪耀着风险投资的光辉。风险投资家把目光投向互联网,因为网络将带来人类生活方式的又一次革命,因为网络蕴藏着无限的商业机会。而互联网创业者倚重风险投资家,只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风险资本的雄厚财力,丰富的管理经验,给初出茅庐的“知本家”插上了成功的翅膀。马云理想中的合作伙伴是一些愿意与阿里巴巴共同成长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