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1779700000041

第41章 蒙田随笔

《蒙田随笔》

生活哲学散文随笔。

作者:蒙田。

文体:散文随笔。

成书年代:1580~1588年。

一作者介绍。

蒙田(1533-1592年)是法国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著名的散文家和人文主义者,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以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素有“思想宝库”的美称,国内介绍蒙田的学者往往把“思想家”放在“散文家”之前。《蒙田随笔》先后写了近十年,在此期间,随着作者思想的不断发展、变化,作品的内容也陆续加以修改与补充。他的行文如水银泻地,飘忽不定,变化多采,他的散文内容庞杂纷繁,经常从一个主题跳到另一个主题,枝蔓丛生,标题也常常与内容不大相干,仿佛作者漫不经心一挥而就似的。原作共分三卷,其中第一卷收录作品57篇,内容短小精悍。其余两卷内容不等,分别是13篇与37篇。

二作品档案。

蒙田。

法文版的《蒙田散文》主要按两种方式编排:第一种是按作者写作的先后顺序排列,第二种是将内容相关的部分集中起来。我们大家看到的《蒙田随笔》,是在《蒙田散文》的基础上,经梁宗岱、黄建华共同翻译和精心选择其精华,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梁宗岱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大翻译家与教育家,黄建华曾师从梁宗岱先生学习,并且两人共事多年。解放后,作为学生的黄建华经常看见老师梁宗岱拿着法文原著,在庭院里一边踱步,一边津津有味地阅读。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梁宗岱先生的译稿大部分散落,而且内容主要集中在《蒙田散文》的第一卷中,后经黄建华筛选、补充,就成了今天的《蒙田随笔》。全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22篇,由梁宗岱翻译;第二部分31篇,是黄建华的译作。

三内容概要。

《蒙田随笔》全书朴实无华,作者摈弃了当时颇为流行的华丽堆砌的写作手法,直接采用单线条的咏叹与勾勒,陈述自己对于自身个体、人类生活方式与现实世界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循序渐进地将读者引入一泓恬淡清澈的湖水之中。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作者所感觉的自我,

2.他所体会的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

3.他所理解的现实世界。

在《论不同的方法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中,作者在篇首即开宗明义地指出:“当我们所冒犯的人手操我们的生死大权,可以任意报复时,最普遍的感化他们的方法自然就是投降以引起他们的怜恤和悲悯。可是相反的方法,勇敢与刚毅,有时也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他在书中总结道:”侧隐而动心,是温柔、驯良和软弱的标志,由勇敢的神圣影响而起尊敬心,则是一种倔强不挠的灵魂的标志,他们都崇尚大丈夫的刚毅气概。……对于比较狭隘的灵魂,钦羡与惊异亦可以发生同样的效力。”他告诫人们在危急时刻,应随机应变,区别对待各种险情。

在《论闲逸》中,作者以为:“如果没有一定的主意占据心灵,把它约束范围住,它必定无目标到处漂流,人于幻想的空泛境域里。灵魂没有目标,它就会丧失自己。”可见作者本身是反对虚无主义,提倡人应该有点精神的,即使在闲逸时,也不可使灵魂丧失目标,否则,便会导致“产生无数妖魔与怪物,无次序、无目的,一个个接踵而来”。

在《论死后才能断定我们的幸福》中,作者引用苏龙的警告:“人世变幻无常,只要轻轻一动,便可能面目全非,前后迥异。”在感叹生命的变幻无常之外,他给自己定义“幸福”的标准是:“希望我可以善终,就是说,安然逝去,不声不响。”一个人无论生命怎样美丽辉煌,地位、权力与财富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件偶然的附属品。在生命的末日来临时,重要的是问心无愧,安然逝去,才能称之为幸福,功过是非留与后人评说。

在《热爱生命》中,作者认定“生活乐趣的大小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不是任何外物的影响。只有自己才是生命的主宰,因为“我们的生命是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命之重压或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尽管作者当时身患重病,但他并没有沉沦气馁,而是采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拥抱生命,感受生活的乐趣。最后,作者引用罗马哲学家塞内卡的话指出:“糊涂的人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希望后来者从一开始就做一个明白人。

在《众师之师》中,作者认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是“众师之师”,因为他认识到“我一无所知”。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认识世界是从认识自己无知开始的,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楣上就镂刻着“人人应有自知之明”的名言。可见刚愎自用与固执己见才是愚蠢无知的鲜明标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区分两种情况:一是“走自己的路,休管别人议论”,一是“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四精彩篇章推荐。

人确实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虚幻和飘忽不定的动物,想在他身上树立一个永恒与化一的意见实在不容易。

节选自《论不同的方法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我评价他人的生命,常常体察他死时的情景怎样。至于研究我自己的生命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希望我可以善终,就是说,安然逝去,不声不响。

节选自《论死后才能断定我们的幸福》

灵魂没有目标,它就会丧失自己。如果没有一定的主意占据心灵,把它约束包围住,它必定无目标到处漂流,进入幻想的空泛境域。

节选自《论闲逸》

五文学成就。

作者曾于1580年3月1日谈到自己创作《蒙田散文》的动机。他在该书的“致读者”中写道:“我只想把它留作我亲朋的慰藉,使他们在失去了我之后,可以在这里找到我的性格和脾气的痕迹,因而更恳挚、更亲切地怀念我……要人们在这里看见我的平凡、纯朴的天然的生活,亦无造作,我的弱点与本相……”。正是由于作者朴素自然的写作动机和他对法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巨大影响,《蒙田散文》问世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为世界各大图书馆馆藏重点图书之一,成为人们了解法国文艺复兴运动及其代表人物蒙田的重要参考文献。我国分别在1987年、1994年两次出版发行《蒙田随笔》,其中的《论闲逸》、《众师之师》、《论友谊》等篇章已成为脍炙人口、流芳百世的佳作。

书中大量的引用了历史上的真是典故和身边的例子,又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古人的名言,给人以全新的文体感受,但真正经典的还是那深邃出众的思想。具体的说:蒙田在书中具体的讨论很多关于身边的东西,诚如口才、骗子、闲逸、哲学、书籍、良心、寿命、想象力。

其思想最出众的地方就在于他见解的独到之处。在今天看来,他的思想还是那么的奇特新颖,他的观点一般是不和大众的主流相匹配,但他又把他的观点讲的那么的透彻,那么的让人折服。虽然已经过去了五个世纪,但他的思想的光芒在今天也不过时,永远都烁烁泛光。

书中,作者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娓娓而谈的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它是十六世纪各种思潮和各种知识经过分析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书中语言平易通畅,不加雕饰,在法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创了随笔式作品之先河。

六名家点评。

在大多数作品中,我看到了写书的人;而在这一本书中,我却看到了一个思想者。

孟德斯鸠。

蒙田像他所做的那样朴实描述自己,这是多么可爱的设想!因为他描绘的是人性……

伏尔泰。

他善于像哲人那样讲话,像朋友那样谈心。

德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