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活到天年:太阳养生祛病法
1785500000013

第13章 日远日近与养生(7)

因此,在秋季一定要做好这些病的预防工作。平时要少吸烟或不吸烟,这样能消除或避免烟雾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注意开窗通风,多吸入新鲜的空气,但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以免着凉。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并尽量选择不太激烈的运动项目,以利改善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强对寒冷和疾病的抵抗力。平时要注意食物营养,增强体质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多喝牛奶吃水果,每餐可适量多吃一些蔬菜和豆制品,如白萝卜、胡萝卜及绿叶蔬菜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一些止咳、平喘、祛痰、温肺、健脾的食品,如枇杷、柚子、北瓜、山药、栗子、百合、海带、紫菜等。忌食生冷、过咸、辛辣、油腻及烟、酒等刺激性的物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秋季天气忽冷忽热,要注意适当增减衣物,以防着凉引发气管炎。

处暑:处暑寒来,补而不竣

“处,去也,署气至此而止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在每年8月23日左右,“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此时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这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秋老虎,毒如虎”的说法。这也提醒人们,秋天还会有热天气的时候,也可将此视为夏天的回光返照。

著有《清嘉录》的顾铁卿在形容处暑时讲:“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个八日而始凉;谚云:处暑十八盆,谓沐浴十八日也。”也就是说,处暑后还要经历大约十八天的流汗日。因此,此时正是“乍寒还暖”的季节,人体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处暑时节,气温渐渐下降,雨量减少,空气中的温度降低,燥气开始生成,人们会感到皮肤、口鼻相对干燥,因此应注意预防秋燥,饮食应当以甘寒汁多为佳。

饮食上要多吃一些寒凉多汁的蔬菜水果和流食,如黄瓜、西红柿、冬瓜、百合、白萝卜、胡萝卜及梨、苹果、葡萄、荸荠、甘蔗、柑橘、香蕉、柿子、菠萝、罗汉果、大枣和汤、粥等,这不但有利于维生素的补充,还能够增加水分的摄入。饮食上要尽可能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品,以加重秋燥的症状。

秋风起,让我们感觉凉爽的同时,人体的汗液蒸发也变得较快,我们的皮肤容易干燥,出汗还要损失一部分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l、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因此,自处暑起的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我们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现榨的果蔬汁,如苹果汁、猕猴桃汁、西红柿汁等,维生素含量高,可以多饮用。这样,不仅对机体健康大有益处,而且对防止秋季机体退行性变化也有作用。

人在秋季,代谢能力下降,体力消耗减少,此时进行食补,容易被人体吸收和积蓄,在冬季到来之时,不仅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还能增强自身的抵抗力。这个时候,人体可以适当进补了。进补应选用“补而不竣”、“防燥不腻”的平补食物,例如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蜂蜜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可以服食具有健补脾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等。下面介绍两种进补的食谱:

1、二荷二莲蒸鸭

[材料]鸭子1只,鲜荷花2朵,鲜嫩荷叶1张,莲蓬1个,鲜莲子55克,鸡油、鸡蛋、清汤、葱段、姜块、香油、料酒、精盐、味精、白胡椒粉适量。

[做法](1)把鲜荷花洗净,装盘;嫩荷叶洗净,再用开水烫一下,冲洗晾凉,面向上平铺在大圆盘里;鲜莲蓬去皮,用开水煮一下,过凉水放入盘中。

(2)将鸭子从裆部开膛洗净,在沸水内煮几分钟,再用凉水反复冲洗,放入盆中,倒入料酒、味精、白胡椒粉、葱段、姜块,拌匀腌渍,盖上荷叶,上笼蒸烂。

(3)将鸡蛋打入碗内,放入精盐、味精、鸡汤、料酒,用筷子搅匀倒入荷叶的大圆盘里,上笼蒸熟。

(4)把鸭子拖入蛋羹的上面,然后再将鲜荷花、鲜莲子放在鸭子的周围

(5)取锅倒入清汤,加入味精、白胡椒粉、精盐,沸后撇去浮沫,淋上鸡油,倒入大圆盘里便可。

[功效]一般佐餐食用,食鸭肉、莲子、荷花,饮汤。吃起来鸭肉酥烂,清鲜爽口,是清肺解热毒补血之滋补菜肴,最适合夏季与秋燥时节食用。不过凡脘腹胀满及大便燥结者不要食用莲子,鸭肉忌与甲鱼肉同食。

2、五味子酒

[材料]五味子50克白酒500克

[做法](1)把五味子除去杂质,洗干净,放入瓶中。

(2)把酒倒入盛有五味子的酒瓶中,盖上盖,封严,每隔3天需搅拌1次,浸泡20天即成。

[功效]敛肺,生津,滋肾,收汗、涩精。适合于肺虚喘咳、口干作渴、盗汗、自汗、劳伤赢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及由于神经官能症之失眠、心悸、头晕、健忘、乏力、烦躁等症。不过要注意,每天饭后或佐餐饮用,每次10克,酒量大的人酌增。外有表邪,内有实热,或咳嗽初起、痧疹初发者不要饮用

另外,秋季,是老年人滋补的好季节。通过食补可使人保持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从而达到减少疾病和推迟衰老的目的。老年人在秋季饮食上要注意合理搭配,每日早餐应食用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煮粥配大枣和干姜、核桃仁、甜杏仁、葡萄等,也可食用豆浆、胡辣汤、羊肉汤、醋熘白菜、糖蒜等。遇有风雨阴湿天气或体内有湿、大便稀的情况,应增加祛风排湿的饮食,如选用大米、扁豆、红小豆、薏米、莲子、粟子、葱、姜、花椒、茴香、丁香、胡椒等。

此外,老年人在饮食中还应适量增加山楂、五味子、柿醋等酸味食物,若无强寒大气或体内没有凉寒,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解表发汗的食品,如大葱、生姜、辣椒、芥末等。

延伸阅读:

暑气渐消,谨防伏暑病

伏暑是指发于秋季的一种急性热病。此病的发生,一般是多日感受暑湿,伏藏体内,未即发病,至秋冬为时令之邪所诱发。具有起病急骤发热口干舌燥心烦。形似疟疾,或胸腹灼热、大便溏而不爽,或夜热尤甚,身发斑疹等症状特点。

预防与治疗:

第一,保持环境卫生,注意灭蚊、灭鼠、灭螨,防止病毒传染。

第二,加强个人防护。稻田劳动或在疫区野外作业的人员应扎裤腿,减少皮肤损伤。涂擦樟子油、松节油或1%的石碳酸凡士林进行皮肤保护。

第三,一旦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早日进行防治。并且要进行一定的隔离措施,防止对他人进行传染。

白露:阴气渐重,滋补为首

“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每年的阳历9月7至9日为白露。白露是个典型的秋天节气,一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农历言:“斗指癸为白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自露。”

白露节气已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调营养品的进补,而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机体的损伤,影响了学习和工作。因此,在白露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疚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凡是因过敏引发的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成甘肥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胡椒等,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此外,还应该饮食清淡少盐。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钠盐饮食能增加支气管的反应性,在很多地区内,哮喘的发病率是与食盐的销售量而成正比,这说明哮喘病人不宜吃得过咸。在食物的属性中,不同的饮食有其不同的“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及“补泻”等作用。不同的属性,其作用不同,适应的人群也不同,因此,每个人都要随着节气的变化而随时调节饮食结构。

在秋季养生中特别是节气的变更时,不但要体现饮食的全面调理和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些营养食物用来预防疾病,还应发挥某些食物的特异性作用,使之直接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如用葱白、生姜、豆蔻、香菜可预防治疗感冒;用甜菜汁、樱桃汁可预防麻疹;白萝卜、鲜橄榄煎汁可预防白喉;荔枝可预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症;红萝卜煮粥可预防头晕等。下面介绍三种适宜白露节的健康药膳:

1、健康药膳一:柚子鸡

[配料]柚子(越冬最佳)一个,公鸡一只,精盐适量。

[做法]公鸡去毛、内脏洗净,柚子去皮留肉。将柚子放入鸡腹内,再放入气锅中,上锅蒸熟,出锅时加入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肺益气,化痰止咳。

2、健康药膳二:银杏鸡丁

[配料]银杏(白果)100克,无骨嫩鸡肉250克,蛋清2个,高汤、白砂糖、绍酒、淀粉、味精、香油、食盐、油、葱各适量。

[做法]白果去壳,在油锅内煸炒至六成熟,捞出剥去薄衣待用。鸡肉切成l厘米见方的小丁,放在碗内加入蛋清、食盐、淀粉搅拌均匀。炒锅烧热放油(量要多些),待油烧至六成热时,将鸡丁下锅用勺划散,放入白果继续翻炒,至熟后连油一同倒入漏勺内沥去油。再在锅内倒入少量油,将葱段煸炒,随即烹入绍酒、高汤、食盐、味精,把加工过的白果鸡丁倒入锅内翻炒,用湿淀粉勾薄芡,出锅前淋入香油,搅拌均匀起锅装盘即成。

[功效]补气养血,平喘止带。本方可作为老年性慢性气管炎、肺心病、肺气肿及妇女带下症患者之膳食。

3、健康药膳三:香酥山药

[配料]鲜山药500克,白糖125克,豆粉100克,植物油750克(实耗150克),醋、味精、淀粉、香油各适量。

[做法]山药洗净,上锅蒸熟,取出后去皮,切1寸长段,再一剖两片,用刀拍扁。锅烧热倒入植物油,等油烧至七成热时,投入山药,炸至发黄时捞出待用。另烧热锅,放入炸好的山药,加糖和水两勺,文火烧五六分钟后,即转武火,加醋、味精,淀粉勾芡,淋上香油起锅装盘即成。

[功效]健脾胃,补肺肾。对于脾虚食少,肺虚咳嗽、气喘者更为适合。

适当进行药膳的进补,对于防止秋天阴气的侵袭是有一定作用的。同时,中国民间各地也都有过白露节的习俗,在白露这天吃一些食品进补防病。福建福州等地白露这天要吃龙眼进补。在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以煨鸟骨白毛鸡,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白露之后,天气变得凉爽,可是有许多人却犯困、精神疲乏,这是由于夏天时间持续高温,人经常处于亢奋状态,出现脾气暴躁、容易发火等“情绪中暑”状况。随着天气日渐凉爽,人也从过激情绪中调整过来,此时就容易因身体能量消耗过多,而出现疲劳、困乏等状况,严重者会影响正常生活。那么应怎样摆脱这种“情绪疲劳”状态?在饮食上,最好吃清淡些。油腻的食物会在体内产生酸性物质,加深困倦;要多吃水果、多喝水,最好是喝绿茶,提神效果比咖啡好得多。

消除了“情绪疲劳”,在天高云淡的秋季,双休或节假日约上几位好友或全家老少到效外或风景游览区去野炊,实是一件快事。

然而,在野炊的情趣之中,若不注意卫生保健,则有可能染上疾病。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持食物的清洁卫生。卤菜类食品最好当天购买,如前一天购买应放在冰箱内,出门前也应加热后再带走。购买食品时应注意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免误食过期变质食物。包装食品切勿随便找张废报纸或从旧杂志上撕几页纸下来用,这是极不卫生的。旧书报上都残留有苯、二甲苯等有毒物质或衍生物,当积存量达到0.5-2克时就会引起中毒。另外,旧书报上的细菌也相当多,极易污染食物。因此,装食品最好用消过毒的专用容器,也可用清洁干净的塑料保鲜袋。野炊中,在篝火上烤鱼片、肉饼、羊肉串,恐怕是让人最跃跃欲试和垂涎欲滴的了。其实,吃烟熏火烤食品易使人发生癌症。若偶尔食之,可多配以新鲜蔬菜水果,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苦瓜、芦笋、马齿苋等都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延伸阅读:

人为什么容易“悲秋”呢?

我国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七情六欲与五行学说和四季变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五脏中的“肺”即金,七情中的“悲”即金,四季中的“秋”也即金。因此在秋天,特别是秋雨连绵的日子里,人们除了容易“秋燥”,有时也容易产生伤感的情绪。另外,“一场秋雨一场寒”。气温的骤然下降,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均受到抑制,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进而使情绪低落,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甚至还会出现心慌、失眠、多梦等一系列症状,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低温抑郁症”。

心理调节是预防“悲秋”的最有效的方法,保持乐观情绪,切莫“秋雨晴时泪不晴”地自寻烦恼。

同时还要注重养心与养肝,多喝玫瑰花或莲子茶、菊花茶,因为它们有清肝解郁的作用.长期喝对于抑郁特别有帮助。也可以多吃莲子、莲藕、小麦、甘草、红枣、龙眼等,这些食物有养心安神的效用,对焦虑、抑郁很有益处。核桃、鱼类等含有较多磷质,也会帮人们消除抑郁。

秋分: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秋繁露》

每年9月23日前后为秋分节气,“斗指己为秋分,雨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按旧历说,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在天文学上,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确切地说,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

从秋分节气开始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在饮食调养上,中医也是从阴阳平衡方面为出发点,将饮食分为宜与忌。有利于阴平阳秘则为宜,反之为忌。不同的人有其不同的宜忌,如对于那些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则应忌食大补之品;对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也不宜过分进补;对痰湿之人应忌食油腻;木火之人应忌食辛辣;对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应忌食虾、蟹等海产品;对胃寒的人应忌食生冷食物等。不论是哪种人,其实都应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而导致阴阳失调。饮食调养方面要体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

民间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之说,还有“萝卜就茶,气得大夫满地爬”的俗谚,以及“天交九月九,大夫犯了愁,家家吃萝卜,病从何处有”的竹枝词,初秋吃萝卜能祛除盛夏积滞的心火。入秋多吃萝卜,适量饮茶,对于消除暑期人体中郁积的毒热之气、恢复精气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