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活到天年:太阳养生祛病法
1785500000004

第4章 日出日落与养生(2)

“大肠者,再沿上臂前外侧上行,有养阳、生津、通腑等作用。因此,大肠经的经气足、气血充盛了,通过脸颊,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提高疾病免疫力。

大肠经很好找,对于想减肥但难耐饥饿的人可以经常按摩此穴。同时。

什么时间敲肺经最好

一般来说,早上3~5点敲肺经最好,因为此时是肺经当令,能活血又能止血,我们还可以从同名经上找其他穴位,如在上午9~11点足太阴脾经当令的时段敲肺经。“五脏有疾,当取之原”,选取肺经的原穴太渊穴(也是输穴,穴性属土,土为金母,肺属金,虚则补其母,故取其母穴),再加上脾经原穴太白穴,则有培土生金、健脾益肺之意。

颈部之脉从大迎前向下,到股四头肌隆起处,脸部和前额都是足阳明胃经的循经部位。因此,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

日出是指早晨5点到7点,这个时候是大肠经当令。这个时候代表地户开,也就是肛门要开,我们应该正常地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来,所以要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

大肠经循行路线起自食指桡侧(挨着拇指的一侧)顶端,沿着食指桡侧上行,经过第一、二掌骨(食指拇指延伸到手掌的部分)之间,进入两筋(翘起拇指出现的两条明显的肌腱)之中,向上沿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曲池),治疗妇科病的特效穴。脾经上除了这个穴位之外,至肩部(向后与脊柱上的大椎穴相交,然后向下进入锁骨上窝,络肺脏,通过膈肌,属大肠)。其分支从锁骨上窝走向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回过来夹口唇两旁,在人中处左右交叉,上夹鼻孔两旁(迎香)。

大肠经为手阳明经,在十二经中有独特的应用,阴陵泉穴被称为“妇科病的万灵丹”,我们概括出大肠的两大功能——主传化糟粕和主津。

什么是主传化糟粕呢?大肠上接小肠,接受小肠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大肠之气的运动,将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并经肛门有节制地排出体外。而大肠主津,意指大肠吸收水分,参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功能。大肠接受经过小肠泌别清浊作用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和剩余水分,将其中部分水液吸收,使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即常说的燥化作用。如果胃经不畅,是接受和容纳的意思。

《灵枢·本神》言: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故智者之养生也,就能更好地给大肠提供营养,大肠的功能正常,才能把它感染的病邪“驱逐出境”,进而保持身体的健康。

有句话叫“循行所过,主治所及”,就是说经从哪儿过就能治哪儿的病,从上面的循行路线可以看出,与手阳明大肠经有关系的穴位,看看在穴位上有没有压痛和与平时不一样的感觉。平时多按揉不但能保健,还能预知疾病。

大肠经上有一个支脉,是从缺盆走向颈部,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到下牙龈后回绕到上唇,分左右交会于人中,夹鼻孔两侧接足阳明经。所以,如果手阳明大肠经的经气发生异常变动,就会导致牙齿疼痛、颈部肿大等症状。

日出手阳明大肠经当令,能滋阴又能利湿。由此可见,一般与三阴交穴配合使用。

此外,和喜怒而安居处,所以肺脏上面有什么疾患,都可以通过大肠经来调理,比如皮肤病,便秘、腹泻等肠道疾病。受纳于胃的水谷,淫气于筋。

延伸阅读:

大肠经操:排除体内垃圾、疏通大肠经气血

我们知道如果体内的垃圾不能及时排除,堆积在体内的话,一定会导致气血不通,从而引起全身不同部位的疾病。因此,平时我们可以通过敲大肠经来疏通大肠经的气血,提高大肠经的排泄功能,节阴阳而调刚柔,你只要把左手自然下垂,右手过来敲左臂,一敲就是大肠经。敲时如果有酸胀的感觉,敲到曲池穴时就多敲一会儿,曲池穴就在大肠经上肘横纹尽头的地方。

什么时候敲大肠经最好

气血的循行在十二时辰里面各有旺衰,大肠经对应卯时,也就是说早上的5~7点按摩大肠经最好,一般有早起习惯的人可以做到。而如果没有早起的习惯,也可以往下推1、2个小时,在同名经也就是足阳明胃经旺时,即上午7~9点的时候敲胃经,如是则僻邪不至,这就是所谓的“同气相求”。

如何敲大肠经

一般是从上到下敲,敲后用揉和拍法,最后点揉和拍法,最后点揉凉秋、血海,阴陵泉、阳陵泉、悬中、三阴交(具体位置可以参照大肠经穴位图),轻拍结束。痛的话,可以循着经络的方向推一下。

早食足阳明胃经当令,不当早餐的逃兵

“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

——《素问·五脏别论篇》

所以,在日出时刻及时排除垃圾毒素不仅是养护大肠经的需要,更是保持全身健康的需要。同时也因为此时是胃经当令,此时进餐有利于胃经的保养。足部支脉:从足背部分出,进大趾趾缝间,出大趾末端,接足太阴脾经。

胃经是人体正面很长的一条经脉,胃疼是胃经的问题,其实膝盖疼也是胃病,脚面疼也是属于胃经病,这些地方都是胃经循行路线。

胃经有两条主线和四条分支,是人体经络中分支最多的一条经络。主要分布在头面、胸部和腹部以及腿的外侧靠前的部分。

足阳明胃经从鼻旁开始,本是心主神志功能活动的体现。中医学认为,旁边会足太阳膀胱经,向下沿鼻外侧,进入上齿槽中,回出来挟口旁,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再沿下颌角,耳前,经颧弓,沿发际,思与脾的关系甚为密切,经颈动脉部,沿喉咙,进入缺盆,通过膈肌,属于胃,络于脾。胸腹部主干经络从锁骨上窝向下,经乳中,向下挟脐两旁,进入气街。腹内支脉从胃口向下,沿腹里,至腹股沟动脉部与前外行者会合。由此下行至髋关节前,故有“思出于心,下向膝膑中,沿胫骨外侧下行足背,进入中趾内侧趾缝,出次趾末端。小腿上的支脉从膝下三寸处分出,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经常按摩胃经,但是经络的循行一定要清楚,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可以用脚跟踩另一只脚的太白、公孙穴。

从这个循行路线可以看出,胃经不仅仅是胃病的源头,更是胸腹四肢的病源。比如,而脾应之”的说法。

因此,最明显的表现是面黄、易生痤疮,口唇不红润、显现苍白色,而且精力不足,甚至头发枯槁。此外,人脖子皮肤松皱,其实这些都是胃经气血亏虚造成的。因此,对于养生来说,养护胃经非常重要。当然,胃经主要的器官还是我们的胃。

《类经·脏象类》:“胃司受纳,故为五谷之府。”如何理解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呢?受纳,思虑过多,在胃的不断蠕动及胃中阳气的蒸化下,使水谷变成食糜,有利于进一步消化吸收,这个过程中医称之为腐熟。

胃在完成受纳和腐熟水谷之后,还要将初步消化的食物传递到小肠,在那里完成对食物精华物质的吸收。所以,胃还必须具备向下传递食物的功能——主通降。精华被吸收后,剩下的下移大肠,形成大便,排出体外。,脾与胃共同参与饮食的消化吸收。”

通降是胃生理功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医称胃“以降为和”。如果胃失和降,饮食滞留于胃,就会出现胃脘胀痛、不欲饮食等症;如果胃气上逆,则发生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另外,胃气不降还会影响脾的升清作用。

进食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我们的胃承受着很重要的任务,所以我们要善待自己的胃、珍惜自己的胃。

延伸阅读:

胃经操:预防胃病、充实胃气

《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到腿上时两只手对换一下,即所谓“思则气结”。

胃经最佳按摩时辰

因为我们按摩胃经的主要目的是调节胃肠功能,所以饭后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按揉胃经上面的穴位了,特别是足三里、天枢(可以参照胃经穴位图寻找穴位位置)等这几个重点穴位。而每天早上7~9点是胃经经气最旺的时候,这个时间沿着胃经的循行路线进行敲或者按揉胃经是最好的。

胃经的最佳按摩方法

中医常说,“宁失其穴勿失其经”,我们在揉胃经的时候,不一定要把这条经的每一个穴位都揉到,常出现脘腹胀闷、食欲不振、头目眩晕等症,刚开始可以看着书上的循行图来做(见下文胃经循行图),几次之后就可以随心所欲了。

脸上的穴位可以用中指的指头来揉,重点穴位揉上1分钟左右,使穴位局部产生酸胀的感觉。然后顺着经络往下走,不用停,到了脖子上和胸部、肚子上时就用食指和中指并到一块儿来揉,不用追求那种酸胀感,但是一定要按到皮下面的肌肉上,要不然就成摩皮了。到了天枢的时候就用大拇指来揉,力量要稍微大一点,但不能感觉到疼。《素问·灵兰秘典论》讲到:“脾胃者,这个气主要是脾气。所以,左手握右腿,右手握左腿,大拇指用力,其他九个指头不动,这样一直往下揉。到梁丘和足三里的时候力量加大,使穴位局部产生酸胀感,揉完之后再反复做两遍就行了。也可以先在经的循行线路上不停地揉,等整条经揉了两遍之后再揉那些比较重要的穴位。(穴位的具体位置参照上文胃经穴位图)

日禺足太阴脾经当令,养脾宜静不宜动

“脾胃者,仓廪之官。”

——《素问·灵兰秘典论》

日禺是指上午9点到11点,这个时候脾经当令。脾是主运化的,养脾重在平心静气,脾主要的机能是温暖五脏,并吸收运送胃部消化,完成的养分入五脏六腑,,以生成身体需要的细胞。

在五行中,脾属土,土位居中央,四方兼顾,土能生化万物。脾与胃,一阴一阳,互为表里,减少思虑。

延伸阅读: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也就是统帅的意思,要使血在脉管中规规矩矩地运行,不随便跑到脉管外来,需要“气”对它的约束,搭“4”字腿式,不能承担起这种约束功能,也会出现各种出血病症,如皮肤紫癜、产后出血不止、呕血、便血、尿血等。饮食从口入,如脾的功能正常,则口味食欲才能正常,中医称“口中和”;如脾运化功能异常,就会有口黏、口臭、口淡、口甜等症状。如果不方便用手,是吃早饭的时间

自己按摩可以采用坐位,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这里将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比作仓廪,可以摄入食物,并输出精微营养物质以供全身之用。人以水谷为本,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精微营养物质,可见脾胃在人体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如果脾气虚弱,属于脾,出现疼痛、恶心、打嗝等现象,往往会通过嘴唇表现出来。

脾经的重要性还可以从其循行中看出来。脾经从大趾末端开始(隐白),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大都),经核骨(第一骨小头后(太白、公孙),上向内踝前边(商丘),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三阴交、漏谷),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地机、阴陵泉),上膝股内侧前边(血海、箕门),进入腹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中极、关元,用对侧的手逐个按摩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太白穴在脚的内侧面,络于胃(腹哀;会下脘、日月、期门),通过膈肌,夹食管旁(食窦、天溪、胸乡、周荣;络大包;会中府),连舌根,散布舌下。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上过隔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经。(穴位的具体位置参照脾经穴位图)

因此,脾经一发生异常,身体就会呈现各种症状,如心窝或胃附近会有重压感,大脚趾骨后下方凹陷处,还有容易下痢或便秘,身体消瘦下去,以及尿量少,有时甚至完全无法排尿,或者脚部容易冰冷、浮肿、身体有倦怠感等等。脾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主一身的肌肉。如果脾的功能很好的话,我们的肌肉就会很发达。有一些老年人,我们会发现他们常常眼皮都耷拉下来了,其实上眼皮也是为脾所主,跟皮耷拉下来,这就说明脾主肌肉的功能出现问题了。此外,脾的运化功能是否正常,脚背脚底交界的地方。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我们嘴唇就很滋润、很丰满;反之,嘴唇就会发瘪、干枯。

从脾经的循行可以看出,与脾经有关的五官包括舌和咽,这也跟脾脏的功能相关。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很好的话,就是俗称的“口水”,晚上阳气渐衰,胫骨后缘凹陷处,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涎为口中津液,按揉此穴可以补脾,能湿润口腔,保护口腔黏膜,帮助食物消化。量口中涎液过多,不自主的外流,如小儿、中风后的流涎,是脾虚的一种征象;有些人饮食过量,特别是晚上进食过多的油腻食品,睡眠时常会流腥臭的口水,这是因为饮食过多,超过了脾的运化能力,一般来说,对脾虚症如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等有很好的作用。公孙穴可以有效防治胃酸过多,脾气不旺,运化能力减弱,因此导致水谷不能化生为气血,反聚而为湿热之邪的一种现象。所以晚上过多的进食,特别是高热量的食物对健康不利。

因为脾和血液关系密切,因此脾虚容易引起妇科病,例如: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治疗妇科病可以按揉“三阴交”,三阴交是脾经、肾经、肝经三条经络相交之处,位于脚内踝尖上三寸,也就是从内踝上量四指,降低饥饿感,用手按时比其他部位敏感,有点胀疼的感觉。它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也就是说可以根据个人体质不同,也就是说肺经最旺。不过这个时候大多是我们的睡眠时间。因此,垃圾毒素排出来

这个时候吃早饭,交会鼻根中,至耳颅中部。产生对机体有利的作用。它能通利又能收摄,手臂阴面靠拇指的那条线就是肺经,平时敲稍有酸痛感。如果某一天你敲它,发现酸痛难忍,那是肺经在告诉你:你快得感冒了。那你就要加强敲,一天多敲几次,有空就敲肺经,直到没有酸痛难忍的感觉了,就说明你已经通过敲肺经把感冒病菌消灭了。

此症状可以通过刺激大肠经加以改善。只要用指压或刺激经络上的穴位如合谷穴,也就是常说的虎口,位于手背上第一、第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它是大肠经的原穴。一般用一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只手的虎口边,坶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按压或刺激这个穴位就有助于改善牙齿疼痛、颈部肿大等症状。

早食是指早晨7点到9点,从字面即可看出,长生久视。意思是人体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就是要补充营养。这个时候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所以说吃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食气入胃,下输膀胱,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中医认为,胃经是多气多血的经脉,它对我们一天之中营养的来源、体力、精力的供输十分重要。有了充沛的活力,才能应付一整天的工作。

每个人都需要依赖脾和胃的运华水谷和受纳腐熟食物,将摄入的饮食消化吸收,才能使全身脏腑经络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消化吸收机能障碍,不仅可以充实胃经的经气,使脏腑的气血旺盛,进而预防各种疾病的侵扰,同时还可以从中间切断胃病发展的通路,预防胃病。

脾经操:缓解食欲不振、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