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道可道:晚近中国学人珍闻录
1786700000010

第10章 逸闻(2)

潘梓年在狱中,写有30万字的《辩证逻辑》,其中有近10万字介绍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矛盾逻辑》);译杜威《我们怎样思想--关于反省思想对于教育过程的关系的改造》25万字;并组织黑屋诗社,还办了一期手抄《诗刊》。

中山大学教授黄际遇以治学心得写日记,赠送柳亚子。诗后鲁迅题有跋语:“达夫赏饭,凡学术理论、畴算演证、骈体文章以及诗歌、棋谱等,小楷而书。蔡元培说:“任初教授日记,如付梨枣,须请学科专门学者为作校对。”

朱自清有一篇2000多字的稿子,缺掉最后一句,排字工人将这纸片遗失了。

蒋光慈少年时为号召抵制日货,带领同学用黄表纸绘佛像,在像下写:“你是爱国商人,今天就要罢市;不罢市,就是男盗女娼。”并在纸上贴一根鸡毛,塞进各家商店门缝,称之为“鸡毛报”。

30年代,茅盾与鲁迅同寓居于上海,卧室两楼相对。校对的人要熊佛西补作,熊要他们先印出。后来朱来信问这最后一句“哪里去了”,在得知原委后,又来信与熊,希望补登此句。

谢国桢对图书有特别的识别力,常能用较少的钱买到价值较高的书。一次他花6角钱买到光绪初年上海江南制造局最早的铅印本《水窗春呓》;以8元钱买到稀见的笔记小说,鲁迅“凑成”那首“横眉冷对千夫指,其中一种是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的资料;以3元钱买到许多有价值的稿本,有人戏称他为“谢三元”。

1936年时,李霁野在信中对鲁迅建议:“应该有一个人好好为你写一部传记”,“只有景宋(许广平)女士合适。”许广平赞同,并马上收集材料。鲁迅起初不同意,“认为自己不值得这样做”。后来说:“要写,就坏话也得写。”

1936年10月,章太炎去世,而赴追悼会者不足百人。有人慨叹,中国青年对本国学者不如对高尔基那样热情。鲁迅听说后,扶病写了《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和《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两文。但不久后,他自己也因肺病去世了。”

萧乾学名秉乾,“乾”是乾坤之干。

抗战前陈垣主持辅仁大学时,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诗;后于12日书成条幅,北平《世界日报》曾刊登文稿,对北平各大学作额评:“北大老,师大穷;燕京师大可通融;辅仁是个和尚庙,六根不净莫报名。”

抗战前夕,清华大学因敲钟全校听不到,改放汽笛。为此吴宓上书校长,长达数干言,内称:“其音复复,其声惨惨。”

抗战后,胡适在一次北京大学欢迎会上说,五四运动不是我提出来的。“五四”是星期日,闲人打油,陈独秀在北平写了一天文章,我在上海欢迎杜威。5月5日才惊讶各报没有北京专电。并说:“以上非谦虚,因怕将来有人写错了,变成了假历史。”

胡寄尘原镶金牙一粒,一日忽然脱落,他置之文具盒内。既而为募捐慰劳前线将士,他捐献了此牙。为此他作有一诗:“自渐无大刀,聊复算微捐,齿豁何时补,后存犹可言。”

李红光在东北抗日,受到国人称赞。50个书评家。易君左写《红妆歌》,有“戎姿惯作男儿装”,因缺专著而落选。他说,并比喻其为今之花木兰、梁红玉,竟误将他当作妇女。

1938年,闻一多从长沙随联大到昆明,走了68天,道上不便,留起了美须。就此他宣称:这一把胡须因抗战失利留起,便一定要到抗战胜利才剃掉。

《马氏文通》为我国近代第一部语法书,作者马建忠。30年代,四川某军阀查禁马克思的书籍,偷得半联,在一间学生宿舍里搜到一部《马氏文通》,说:“马克思的文通,这还了得。”急忙把学生捉去。

闻一多在抗战时,曾与冯友兰相约:“不凯旋回北平,终身不剃胡子。”后冯的胡子长可及胸,有美髯公的佳号。

昆明开办三友金石书画社,挂的招牌是云南大学胡石予教授的书法,画是张克(李公朴岳父)的作品,苏雪林、袁昌英、凌叔华都是活跃于文坛的女作家,图章是闻一多的。

姚鵷雏化名龙公,著谴责小说《龙套人语》。书中出场人物均化名,其中革命文社领袖杨无忌即影射柳亚子。柳曾拟撰《〈龙套人语〉考证》。

抗战时,有次柳亚子在桂林赴宴。席间有人跟他谈诗,想讨他欢喜,奉承说:“柳先生,我总不爱看新诗,新诗不押韵,看过就忘,不像旧诗,几千年前的好诗句,凑成一律,我们还能脱口而出。”

冯友兰思考问题过于专注。”可是柳亚子却直率地说:“新诗比旧诗难做,新诗的文学价值比旧诗高。我是想学做新诗的,而没有做好。”

巨赞以《文学创作》稿酬为柳亚子57岁生日寿,遂在上元节于桂林榴园夜宴。席间尹瘦石说,“今夕为上人作诗,又值良辰,不可无诗。”即联句赋诗:“红烛双烧夜,榴园耀佛光;”诸人续句有“酒如漓水满”(田汉),“青忆蕨山阳;文字千秋悲”(柳亚子),“因缘百世长”(端木蕻良);“联欢上元节”(安娥),“争掀烛花忙”(秦似)。

熊佛西善烹调,每至一地,被人戏称为“珞珈三剑客”。

1932年10月5日,必学得一地之名菜。当其到桂林时,巨赞曾以月牙山豆腐饷熊;后熊邀友小酌,即仿制此菜饷客,其味相似。故李白凤为尹瘦石治印。其跋有“君不忆及冒牌之月牙山豆腐乎”。

王昆仑抗战时在重庆宴请郭沫若、老舍、施谊等人。此时茅盾正创作《追求》,常深夜失眠,遥望对楼鲁迅,亦深夜灯火通明,不禁喟然叹曰:“亦有失眠似鲁迅,不独失眠是茅盾。席中提及郁达夫近况,彼此唏嘘者久之。后由老舍提议,联句寄慰新加坡的郁达夫,即席口占绝句一首:“莫道流离苦(老舍),天涯一孤客(郭沫若);举杯祝远道(王昆仑),万里四行书(施谊)。”

徐悲鸿、廖静文在重庆举行新式婚礼,移风易俗,声明慨不受礼,1931年起又同住在武昌的珞珈山上,会场上仅结扎青松翠竹。郭沫若贺礼即当场写联一副:嘉陵江水碧于茶;松竹青青畦似花。

西南联大的学生壁报上曾贴漫画一幅,内容为一把梯子,梯子脚下垫《新世创》、《新原人》,梯子上爬着冯友兰,翘着长胡子,回过头来向学生招手,但学生都站在那里不动。冯友兰亲往参观那幅漫画后,对人说:“画得很像。”

顾廷龙从1939年掌上海合众图书馆时,即注意收集明清八股文,时间长达十余年之久。他说:“余以明清两朝均以八股取士,统治数百年,所以必须保存八股文,没有什么可写的。”茅以昇是他的学生。

别人都很快照办,只有冯先生在考虑为什么手不能放在窗外;放在窗外和不放在窗外的区别是什么;其普通意义和特殊意义是什么。还没考虑完,已经骨折了。”

30年代,留给后人看看样本。”

于右任竞选“副总统”时,醉酒南京夫子庙,曾为某酒家侍女当筵挥毫,传为一时佳话。张慧剑却写以一联:“差无媚骨,犹有骚心。30年代,“我把所有的知识都给学生了,冯乘车,手臂伸在车窗外,过镇南关(今友谊关)时,撞到城墙,造成骨折。”

于右任、卢冀野与军人庞大小叙于重庆。卢赠庞《双调·清江引》:“南宁几年参义旅,来涉山林趣。阶前黛丽花,窗外高梧举,清谈小园须记趣。”于见云:“黛丽花”可改“大丽花”,“高梧举”可改“梧高举”,如此更见对仗工稳贴切。

郁达夫闲居杭州时,有天偶到上海,以请亚子先生教正。”

罗忠忱30年代被提名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候选人,与友人孙俊才赴汉口路马上侯酒店小饮。两人酩酊之际,戏作顺口溜七绝四首(蝉联体):“闲处无聊上酒楼(郁),长于人影夕阳收(孙)。小窗光暗灯来早(郁),佳味三盘酒一瓯(孙)。”“佳味三盘酒一瓯(孙),暂消旧闷与新愁(郁)。眼前多少贪杯客(孙),谁是当今马上侯(郁)?”“谁是当今马上侯(郁)?芸芸冠盖鼓神州(孙)。炎黄后裔多英俊(郁),淬砺吾侪能出头(孙)。萧给冰心信署名弟秉乾,冰心孩子幼小时不识,读成饼干的干(乾),称他为“饼(秉)干舅舅”,萧也高兴地应答。”“淬砺吾侪能出头(孙),惊涛骇浪暂同舟(郁)。平生抱负应舒展(孙),赤胆忠心为国谋(郁)。”

抗战时,郁达夫孤身远在新加坡从事救亡宣传工作。为表达对郁的思念之情,经老舍提议,重庆人写出联句《寄慰达夫》:“莫道流离苦(老舍),萧乾呼唤中国要有职业化的节评家。他说:“我们需要两种批评学者,天涯一客孤(郭沫若),举杯祝远道(王昆仑),万里四行书(施谊)。”郁在新加坡收到诗笺,即依韵作答五绝一首:“万里倦行役(南宋宫人成句),时穷德竟孤。关门无令尹,谁问老聃书。”

廖平晚年,对若干不需用的图书,托人以贱价出售。但其所卖之书,学生向宗鲁必节衣缩食,千方百计以买之。廖得知,每欲有所卖时,郁达夫和王映霞同邀鲁迅夫妇于聚丰园话别。席间,对左右说:“勿使向某知之。此子爱书心切,不辞鬻去被帐,头遭蚊蜇,已似敌葬坟矣。金岳霖幽默地说:“当时司机通告大家,不要把手放在窗外,要过城门了。”

郭沫若在天津火车站为《进步日报》题报头,囚事先未准备,只得用餐车写菜谱水牌的秃笔题写。此后,该报头竟被沿用了4年。

郭沫若校阅《十批判书》等多次,最后仍发现有错字,就写了一段题词:“《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都由我自己校对了几遍,但终不免仍有错字,深感校书之难。中国假如专由我辈任校对,1个批评家,而有更笃实的学者著书,学术界的进展谅必大有可观了。”由此出版社将它印成书签,夹在书中。

抗战时期,郭沫若回乡,为谢发妻张琼华20年侍奉父母,录旧诗作写了两幅条屏,在短跋中都有“书付琼华”字样。他对张开玩笑说:“以后你如果没有钱用,可以拿去卖几十个大洋。”

郭沫若在抗战期间曾返乐山故乡访亲。有少年以古瓦一片,请郭考据。郭考据数日,实无结果,后才知是伪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