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1787700000023

第23章 子学名句——百花齐放(6)

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远臣则吟,怨结于民心,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出自《墨子·亲士第一》)

【译文】如果臣下只重视自己的官位爵禄,不对国事发表意见,近臣保持沉默,远臣也不出声,不满情绪就会在人民心中凝结。国君身边尽是些谄媚无耻的人,正确的建议被阻塞,国家就危险了。

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出自《墨子·亲士第一》)

【译文】君子处于顺境,不会改变他的志向,处于逆境,他的心情也能保持平静,即使与平庸之人杂处,也不自暴自弃,因为他有自信。

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出自《墨子·亲士第一》)

【译文】赠送国宝,不如推荐贤士。

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出自《墨子·亲士第一》)

【译文】不能胜任所处的职务,就不能久居其位。不能胜任那种官爵,就不能久享这样的俸禄。

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出自《墨子·亲士第一》)

【译文】甘甜的水井最容易用干,高大的树木最容易被砍伐,灵验的龟骨,最先被烤干,神异的蛇最先被曝晒求雨。

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夫恶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出自《墨子·亲士第一》)

【译文】江河里的水,不是来源于一个源头,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腋下的毛集成的。哪有不取志同道合的人,而只取苟同于自己的人的道理呢?

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出自《墨子·亲士第一》)

【译文】不是没有安身之处,而是自己没有一颗安定的心;不是钱财不够,而是欲望永远不会满足。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出自《墨子·亲士第一》)

【译文】良弓不容易拉开,但可以射得很远。良马难以驾驭,但可以载重走远。好的人才不容易支配,但可以使国君受人尊敬。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闇,无务博闻。(出自《墨子·修身第二》)

【译文】君子率军打仗虽有阵法,但勇敢却是根本;办理丧葬讲求礼仪,但哀痛是根本;士人虽有学问,但德行是根本。所以根基不牢,就不要期望枝繁叶茂;身边的人不亲近,就不要期望招徕远人;亲戚都不归附,就不要追求对外交往;办事有始无终,就不要追求多种事业。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出自《墨子·修身第二》)

【译文】所以贤明的君主治理天下,必定明察左右、招徕远人。君子能够明察远近,提高自己的修身。君子看到左右之人非但不能修养品行,还要诋毁自己,就反躬自问,这样他们的抱怨和诋毁之言减少,品行也得到修养提高。不听谗害他人的话,不说恶毒的话,不存心害人。这样,即使有谄谀之人,也无法施展其伎俩。

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出自《墨子·修身第二》)

【译文】君子处事的原则是,贫穷时要表现他的廉洁,富足时要显示他的义气,生时被人爱戴,死时被人哀悼,这四个方面不可虚假,而且要反身自问是否有虚伪之处。

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出自《墨子·修身第二》)

【译文】存在心底的是无尽的爱;自身的举止行为是无限的谦恭;出口之言表现出无限的善良。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出自《墨子·修身第二》)

【译文】意志不坚强的人,他的智慧就不能充分发挥;讲话不守信用的人,他的行动就不会果敢。

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出自《墨子·修身第二》)

【译文】拥有财富而不能与别人分享,不值得与他交朋友。不信守原则,不遵守正道,不明辨是非,不值得与他交游。

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出自《墨子·修身第二》)

【译文】善不发自内心就不能长久,德行不从自身辨明的,就不能坚定贯彻。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出自《墨子·修身第二》)

【译文】名声不会轻易得到,树立名声不能取巧。君子的言行是一致的。

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出自《墨子·修身第二》)

【译文】有才智的人善于论辨而不作繁复的解说,出了大力而不矜夸功劳。由此声名远播天下。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出自《墨子·所染第三》)

【译文】用青色染料染丝,丝就变成青色。用黄色染料染丝,丝就变成黄色。染料的颜色变了,丝的颜色也就变了,用五种不同的染料染丝,就会有五种颜色。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出自《墨子·法仪第四》)

【译文】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没有法则,没有法则事情就能成功,这样的事是没有的。

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所度,此不若百工,辩也。(出自《墨子·法仪第四》)

【译文】现在大到统治天下,其次治理国家,若是没有法则所依,这就比不上百工的做法了。

天下之为父母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父母,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当皆法其学奚若?天下之为学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学,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当皆法其君奚若?天下之为君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君,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出自《墨子·法仪第四》)

【译文】天下做父母的太多,但是仁义的很少,假使人人都效法自己的父母,这效法就不是仁义。效法的是不仁义就不可以作为治国的法则。如果效法自己的师长怎样?天下的师长很多,可是仁德的很少,倘若人人都效法自己的师长,这效法的就不是仁义。这也不可以作为治国的法则。如果都效法自己的国君怎样呢?天下国君很多,可是仁德的很少,要是都效法国君,就是效法不仁义的人。这不可以作为治国的法则。

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出自《墨子·法仪第四》)

【译文】天的品行广大无私,它施恩很多,但不夸耀自己,它的光耀永远不衰,所以圣王都效法他。

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出自《墨子·法仪第四》)

【译文】现在天下无论大国小国,都是天的城邑。人无论是长幼贵贱,都是天的臣民。

天欲人相爱相利,而不欲人相恶相贼也。(出自《墨子·法仪第四》)

【译文】上天要人们互帮互助,而不是相互仇恨相互争夺。

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恶人贼人以得祸者亦有矣。(出自《墨子·法仪第四》)

【译文】因为爱护民众而得福的大有人在,因为仇恨和残害他人而得祸的人,也大有人在。

国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沟池不可守,而治宫室,一患也;边国至境四邻莫救,二患也;先尽民力无用之功,赏赐无能之人,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于待客,三患也;仕者持禄,游者爱佼,君修法讨臣,臣慑而不敢拂,四患也;君自以为圣智而不问事,自以为安强而无守备,四邻谋之不知戒,五患也;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六患也;畜种菽粟不足以食之,大臣不足以事之,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七患也。以七患居国,必无社稷;以七患守城,敌至国倾。七患之所当,国必有殃。(出自《墨子·七患第五》)

【译文】国家有七种祸患。这七种祸患是什么呢?第一,外城、内城都不能守御却还去修理宫室。第二,敌国军队已侵入国境,四方邻国却不肯救援。第三,统治者穷奢极欲地从事毫无使用价值的事情,人民的劳力完全消耗在无用的事情上,国家钱财因接待宾客而空虚无存。第四,做官的不能尽职,只顾保持俸禄,游说的人只顾结交朋友,国君为了制裁臣下而制定法律,臣下恐惧触犯法律而不敢据理争辩。第五,君王自以为圣明聪颖而不问国事,自以为国家安定、强大而不作防守准备,对于四周邻国的策划进攻不知戒备。第六,所信任的人却不忠诚,而忠诚的人却得不到信任。第七,储藏的粮食不够吃,大臣不能胜任其职,国君的赏赐并不能使他们欢喜,刑法也不能使他们畏惧。国家如果有此七种祸患,国家必然灭亡。有此七患,守卫城池,敌军一到,国家立即倾覆。哪国有七患,哪国必遭殃。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用不可不节也。(出自《墨子·七患第五》)

【译文】五谷,是百姓所赖以生存的东西,也是用来供养君主的东西。如果百姓没有依存的东西,国君也就没有供养了;如果百姓没有吃的,就不可能侍奉国君。因此,粮食不能不加紧生产,土地不能不努力耕种,财用不能不节制。

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出自《墨子·七患第五》)

【译文】收成好,人民就仁慈善良,收成不好,人民就吝啬凶恶。

财不足则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出自《墨子·七患第五》)

【译文】财用不足,就要反省生产是否合于农时节气,粮食不足,就要反省使用是否节制。古时的人按农时生产财富,用财时要节约保本,那么财产就充足了。

故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出自《墨子·七患第五》)

【译文】所以,仓里没有粮食,就不能应付凶年饥荒;库里没有武器,即使自己是正义的也没有办法征伐无义的;城墙修得不完备,就不能自卫,考虑不周全,就不能应付突发的事件。

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出自《墨子·七患第五》)

【译文】防备是国家的最重要的工作啊!粮食,国家的宝贝,武器,国家的爪牙,城墙,可以用来自行守备,这三者,是维持国家必备的工具。

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出自《墨子·尚贤上第八》)

【译文】要让一个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增多,就必须使他们富贵,尊敬他们,表彰他们。这样国家里善于射箭驾车的人才可能增多。何况还有贤良之士,他们有好的品行,善于言事析理,通晓治国的道理和方法,这本来就是国家的珍宝,社稷的栋梁呀!也必须让他们富贵,尊敬他们,表彰他们。这样,国家里的贤能之士,也就可以增多了。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出自《墨子·尚贤上第八》)

【译文】官吏不会永远尊贵而人民不会始终低贱,有才能就任用他,没才能的人就把他免职。出示公心,丢开私怨,就是这个意思。

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尚贤上第八》)

【译文】国治民安的时候,不可以不举用贤士,国难未质,有志未遂之时,也不可以不举用贤士,如果遵循前人的行为和学说,就不可以不崇尚贤能。尊重贤能,这是治理国政的关键啊!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出自《墨子·兼爱中第十五》)

【译文】天下的人彼此相爱社会就会安定,相互憎恶社会就会动乱。

兼相爱,交相利。(出自《墨子·兼爱中第十五》)

【译文】互相爱护、交相得利。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出自《墨子·兼爱中第十五》)

【译文】凡是爱别人的,别人也随即爱他;给人利益的,别人也随即给他利益;憎恨别人的,别人也随即憎恨他;伤害别人的,别人也随即损害他。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出自《墨子·兼爱中第十五》)

【译文】仁人做事是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目标的。

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出自《墨子·兼爱中第十五》)

【译文】家族不相爱,就一定相互抢夺;人与人不相爱,就会互相残害;君臣不相爱,就必然不互相施惠、效忠;父子不相爱,就没有慈孝;兄弟不相爱,就没有和睦。

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出自《墨子·兼爱中第十五》)

【译文】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强大的必会欺凌弱小,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贫困的,地位高的必然轻视地位低的,狡猾的必然欺骗愚蠢的。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出自《墨子·兼爱中第十五》)

【译文】天下人都相爱,强者就不会欺凌弱小,人多的就不会胁迫人少的,富人就不会欺侮穷人,地位高的就不会看不起地位低的,狡猾的就不会欺骗憨厚老实的。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出自《墨子·非攻中第十八》)

【译文】君子不用水作镜子,而是用人作镜子,用水作镜子,只能看出面容;用人作镜子,可以知道吉、凶。

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出自《墨子·非攻下》)

【译文】频繁的进攻和讨伐,实在是天下最大的祸害呀。表现了墨子反对战争,想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思想。

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出自《墨子·大取》)

【译文】爱别人并不是不爱自己,自己也在所爱之中。

爱人非为誉也,其类在逆旅。(出自《墨子·大取》)

【译文】爱人不是为个人沽名钓誉,就像旅店接待客人一样,是为了与人方便。

爱众众世、与爱寡世相若。兼爱之有相若。爱尚世与爱后世,一若今之世人也。(出自《墨子·大取》)

【译文】爱世间多数人和爱世间少数人相同。兼相爱就是这样。爱上世之人和爱后世之人,都像爱今世之人一样。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出自《墨子·非乐上第三十二》)

【译文】人民有三种忧患:饥饿却没有食物吃,冷了却没有衣服穿,劳苦却得不到休息。

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不生。(出自《墨子·非乐下》)

【译文】依赖他的力量就能生存,不依赖他的力量就不能生存。

《商君书》简介

《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4篇,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商君书》的文体多样。议论体有《农战》、《开塞》、《划策》等十数篇,或先综合后分析,或先分析后综合,兼用归纳演绎,首尾呼应。有时也运用比喻、排比、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徕民》篇运用了“齐人有东郭敞者”的寓言,以增强说理的效果和形像性。说明体有《垦令》、《靳令》、《境内》等篇,是对秦政令的诠释。辩难体有《更法》,通过人物对话相互驳辩来阐述中心论点,司马迁录入《史记·商君列传》,用以表明商鞅的主张。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出自《商君书·更法》)

【译文】行动迟疑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有功效。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出自《商君书·更法》)

【译文】何况具有超出普通人的高明人,本来就会被世俗社会所非议,独一无二的见识非凡的人也一定遭到平常人的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