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1787700000024

第24章 子学名句——百花齐放(7)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出自《商君书·更法》)

【译文】讲究崇高道德的人,不去附和那些世俗的偏见;成就大事业的人,不去同民众商量。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出自《商君书·更法》)

【译文】法度,是用来爱护百姓的;礼制,是为了方便办事的。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出自《商君书·更法》)

【译文】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如果能够使国家富强,就不必去沿用旧有的法度。如果能够使百姓得到益处,就不必去遵循旧的礼制。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出自《商君书·更法》)

【译文】如果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要改变法度,如果没有十倍的功效不要更换使用工具。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出自《商君书·更法》)

【译文】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方式,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代。

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出自《商君书·更法》)

【译文】愚昧的人所讥笑的事,正是聪明人所感到悲哀的事。狂妄的人高兴的事,正是有才能的人所担忧的。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出自《商君书·农战》)

【译文】平常国君用来勉励民众的是官职和爵位,可是国家得以兴旺的根本却是农耕和作战。

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而得官爵,是故不官无爵。国去言则民朴;民朴,则不淫。民见上利之从壹空出也,则作壹;作壹,则民不偷营;民不偷营,则多力;多力,则国强。(出自《商君书·农战》)

【译文】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他教化民众都是要求通过专心务农来得到官职和爵位。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得到官职也没有爵位。国家废除空谈,民众就朴实而且不放荡,民众看见国家给人们的好处都是从农耕与作战这一途径发出,那么便会专心从事农耕和作战。民众专心从事农耕和作战,就不会苟且谋求其他事。民众不苟且谋求其他事,国家的实力就会雄厚,实力雄厚,国家就会强大。

王者得治民之至要,故不待赏赐而民亲上,不待爵禄而民从事,不待刑罚而民致死。(出自《商君书·农战》)

【译文】称王天下的君主掌握了统治民众的办法,所以不等君主实行赏罚民众便亲附于君主了,不等君主封爵加禄民众便从事农战了,不等君主使用刑罚民众就拼死效命了。

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出自(《商君书·去强》)

【译文】运用强民的办法来清除不服从法令的民众,国家会被削弱;运用刑罚使民众听话等措施来清除不服从法令的民众,国家就会强大。

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出自(《商君书·去强》)

【译文】国家很富强,却按照穷国的办法治理,这样的国家会富上加富,富上加富的国家就强大。国家贫穷却当作富国来治理,这就叫穷上加穷,穷上加穷的国家会被削弱。

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刑至事生,国削。(出自(《商君书·去强》)

【译文】加重刑于轻罪,刑罚就是不用也能将事情办成,这样的国家才能强大;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用刑轻重不一,即使用了刑罚,犯法的事情却不断发生,国家会被削弱。

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惠,惠生于力。(出自(《商君书·去强》)

【译文】重的刑罚产生实力,实力能产生强大,强大能产生威力,威力能产生恩惠,恩惠从实力中产生。

兵起而胜敌、按兵而国富者王。(出自(《商君书·去强》)

【译文】发兵打仗就能战胜敌人,按兵不动就富足的国家就能称王天下。

以日治者王,以夜治者强,以宿治者削。(出自(《商君书·去强》)

【译文】政务能在当日处理完的,可以称王天下;能在当晚处理完的,能使国家强大;要等到第二天才处理完的,国家就会削弱。

民胜法,国乱;法胜民,兵强。故曰:以良民治,必乱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至强。(出自《商君书·说民》)

【译文】民众凌驾在法规之上,国家就会混乱;法规限制住民众,国家的兵力就强大。所以说,用所谓的良民治理国家,国家就一定会乱,直到被削弱。用所谓的奸民治理国家,就一定能治理好国家,直到强大。

治明则同,治暗则异。(出自《商君书·说民》)

【译文】社会政治清明,那么民众就会心齐;社会政治黑暗,百姓就会人心涣散。

故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出自《商君书·说民》)

【译文】因此,实行法治的国家,官吏处理政务不必听从君主,民众处理事务也不必听从官吏。

故圣人承之,作为土地、货财、男女之分。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出自《商君书·开塞》)

【译文】所以,圣人顺应当时社会的发展形势,制定了关于土地、财货、男女等的归属权。名分确定了而没有制度不行,因此设立了法令;法令确立了而没有人来管理也不可,因此又设立了官职;官吏有了而没有人统一领导不行,所以设立了君主。

民愚,则知可以王;世知,则力可以王。民愚,则力有余而知不足;世知,则巧有余而力不足。(出自《商君书·开塞》)

【译文】所以说民众愚笨,那么有智慧就能称王天下;世上的人聪明,那么有雄厚的实力就可称王天下。民众愚笨就会力量有余而智慧不足;世上的人聪慧,就会智慧有余而实力不足。

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出自《商君书·开塞》)

【译文】圣人不效法古代,也不局限于现状。效法古代就会落后于时代,局限于现状就会阻碍社会发展。

故兴王有道,而持之异理。(出自《商君书·开塞》)

【译文】所以建立王业有一定原则,而守住王业的办法却不相同。

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故效于古者,先德而治;效于今者,前刑而法。此俗之所惑也。(出自《商君书·开塞》)

【译文】古代的民众淳朴又宽厚,现在的民众乖巧而虚伪。所以在古代,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用道德教化民众放在首位;现在治理国家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法治放在前面而使用刑罚。这个古今不同的治理方法世俗之人是不能理解的。

夫正民者,以其所恶,必终其所好;以其所好,必败其所恶。(出自《商君书·开塞》)

【译文】治理民众的人,如果用他们所讨厌的东西去治理,最终民众一定能得到他们所喜欢的;如果用他们所喜欢的来治理,民众一定受害于他们所讨厌的东西。

故王者以赏禁,以刑劝;求过不求善,藉刑以去刑。(出自《商君书·开塞》)

【译文】所以称王天下的君主用奖赏督促民众,用刑罚规劝民众;不理会民众的善举,而追究民众的过错,用刑罚除掉刑罚。

故圣人之为国也,不法古不修今,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出自《商君书·壹言》)

【译文】因此,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不效法古代,不拘守现状,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来制订与之相适应的政策,考察社会风俗来制定法令。

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治宜于时而行之,则不干。(出自《商君书·壹言》)

【译文】假如对法度的确立,在不考察民众的具体情况就设立它,就不会成功;对政策的确立,是使其能适应当时的形势要求而使用它,就不会相抵触。

是以明君之使其臣也,用必出于其劳,赏必加于其功。功赏明,则民竞于功。为国而能使其民尽力以竞于功,则兵必强矣。(出自《商君书·错法》)

【译文】因此,英明的君主使用他的臣子和民众时,重用他们,一定是因为他们对国家有功劳,奖赏他们一定要加在他们的功绩上。论功行赏原则明确,那么民众就会争着立功。治理国家能让民众争着立功,那军队就强大了。

故明主者用非其有,使非其民。(出自《商君书·错法》)

【译文】所以英明的君主能利用不是自己的东西,役使不属于自己的民众。

人君不可以不审好恶。好恶者赏罚之本也。(出自《商君书·错法》)

【译文】因此君主不能不了解清楚民众的爱好和厌恶的习性。民众的喜好和厌恶是使用奖赏和刑罚的根本原因。

是以明君之使其民也,使必尽力以规其功,功立而富贵随之,无私德也,故教流成。(出自《商君书·错法》)

【译文】所以英明的君主役使他的民众,使他们一定用尽全力来谋求立功的事。功绩建立了,富贵便随之而来。除此之外国家没有私下的奖赏,所以国家的政令就能够成功执行。

故凡明君之治也,任其力不任其德,是以不忧不劳,而功可立也。(出自《商君书·错法》)

【译文】所以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根据民众为国家出力的情况加以任用,而不是根据私人恩德使用。因此,能不担忧不劳累便将功绩建立起来。

故王者之政,使民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民习以力攻难,故轻死。(出自《商君书·战法》)

【译文】所以成就王业的政治主张,是使人民怯于乡里械斗,而和敌人作战就勇敢。人民习惯于用力量攻打凶险的地方和强悍的敌军,所以没有怕死的心情。

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先知也。(出自《商君书·战法》)

【译文】用兵的重大法则在于谨慎,研究敌情,考察双方兵力的多少,这样或胜或败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胜而不骄者,术明也;败而不怨者,知所失也。(出自《商君书·战法》)

【译文】能称霸天下的帝王的军队,打了胜仗不骄傲,打了败仗不抱怨。打了胜仗不骄傲,是因为战术高明;打了败仗不抱怨,是因为知道了打败仗的原因。

若兵敌强弱,将贤则胜,将不如则败。若其政出庙算者,将贤亦胜,将不如亦胜。政久持胜术者,必强至王。若民服而听上,则国富而兵胜,行是,必久王。(出自《商君书·战法》)

【译文】如果敌我双方军队实力强弱相当,将领的水平超过敌人的就能获胜,将领的水平不如敌人的就会打败仗。假如战前的决策出自朝廷的谋划,将领超过对方的会取胜,将领不如对方的话也能取胜。在政治上长期掌握获胜的战术,国家就一定能强大,直到称王天下。如果民众服从并听信君主的治理,那么国家就会富强,而且军队打胜仗,执行这一原则,就一定能长期称王天下。

凡用兵,胜有三等,若兵未起则错法,错法而俗成,而用具。(出自《商君书·立本》)

【译文】凡是用兵作战,获胜的根本有三:军队还没有出征就推行法治;推行法治,使民众形成专心从事农耕和作战的风气;风气形成了,那战争所需要的人、财、物等工具便有了。

故曰:兵生于治而异,俗生于法而万转,过势本于心而饰于备势。(出自《商君书·立本》)

【译文】所以说军队诞生于政治,却又因政策的不同而差异;风俗有法治的约束才能形成,却又随法治不断发生变化,取得胜利的优势在于民心,却又因武器的精良而增加。

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出自《商君书·兵守》)

【译文】四面受敌的国家重视打防御战,背靠大海的国家注重打进攻战。

国以功授官予爵,此谓以盛知谋,以盛勇战。以盛知谋,以盛勇战,其国必无敌。(出自《商君书·靳令》)

【译文】国家根据战功授予官职,给予爵位,这就叫用官爵来增加智慧和谋略,用官爵鼓励勇敢作战。用官职、爵位增加智慧和计谋,用官职鼓励民众勇敢作战,这样的国家一定无敌于天下。

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出自《商君书·修权》)

【译文】法度是君臣共同执掌的;信用是君臣共同树立的;权力是君主独自控制的。

故赏厚而信,刑重而必;不失疏远,不违亲近,故臣不蔽主,而下不欺上。(出自《商君书·修权》)

【译文】所以重赏之下树立了信用,而重罚也是必然的。(重赏)不忘关系疏远的人,(重罚)不回避关系亲近的人。这样臣子就不会蒙蔽君主,百姓就不会欺骗统治者。

法者,国之权衡也。(出自《商君书·修权》)

【译文】法度是一个国家衡量是非的标准。

君好法,则臣以法事君;君好言,则臣以言事君。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君好言,则毁誉之臣在侧。(出自《商君书·修权》)

【译文】君主好法度,大臣就以法律奉君,君主爱听好话,大臣就以谗言奉君。君主好法度,身边就会聚集正直之士,君主好谗言,身边就都是奸臣。

圣人之为国也,一赏,一刑,一教。一赏则兵无敌,一刑则令行,一教则下听上。(出自《商君书·赏刑》)

【译文】圣人治理国家的办法,统一奖赏,统一刑罚,统一教化。实施统一奖赏,那么军队就会无敌于天下;实行统一的刑罚,那么君主的命令就能实行;实行了统一教化,那么民众就会听从君主的役使。

明赏不费。(出自《商君书·赏刑》)

【译文】公正高明的奖赏并不浪费财物。

明赏之犹至于无赏也。(出自《商君书·赏刑》)

【译文】公正明确的奖赏达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不用奖赏了。

明刑不戮。(出自《商君书·赏刑》)

【译文】严明的刑罚不是为了杀人。

明刑之犹至于无刑也。(出自《商君书·赏刑》)

【译文】公正严明的刑罚用到一定程度,等于没有刑罚。

圣人非能通,知万物之要也。(出自《商君书·赏刑》)

【译文】圣明的人不能通晓一切,而是明白万事万物的要领。

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出自《商君书·画策》)

【译文】因此用战争消灭战争,即使进行战争也是可以的;用杀人消除杀人,即使杀了人也是可以的;用刑罚消灭刑罚,即使加重刑罚也是可以的。

故善治者,使跖可信,而况伯夷乎?不能治者,使伯夷可疑,而况跖乎?势不能为奸,虽跖可信也;势得为奸,虽伯夷可疑也。(出自《商君书·画策》)

【译文】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能使像跖一样的人变得诚实可信,而何况像伯夷这样的人了?不会治理国家的人,即使是像伯夷一样的高洁之士也可疑,更何况跖了?假如形势使人不能做坏事,即使是跖一样的人也可以信赖;假如形势能让人做坏事,即使是伯夷一样高洁的人也可疑。

恃天下者,天下去之;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者也。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出自《商君书·画策》)

【译文】依靠天下的人,天下的人就会抛弃他;自己依靠自己的人,才能得到天下。得到天下的君主,首先是要自己得到自己的人;能战胜强大的敌人,首先自己能战胜自己。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出自《商君书·画策》)

【译文】因此,圣明的帝王不重视道义而重视法律,而且法律必定要严明,君主的命令一定要贯彻执行,那就可以了。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出自《商君书·弱民》)

【译文】人民不敢抗拒法律,国家就强,人民敢于触犯法律,国家力量就弱,所以治理得法的国家一定要使人民不敢抗拒法令。

故以强,重弱;弱,重强,王。以强政强,弱,弱存;以弱政弱,强,强去。强存则弱,强去则王。故以强政弱,削;以弱政强,王也。(出自《商君书·弱民》)

【译文】所以实行强民的政策,以致兵力弱而又弱,国家就削弱;实行弱民的政策,以致兵力强而又强,就能成就王业。用强民的政策攻治强民和弱民,强民仍然存在;用弱民的政策攻治弱民和强民,强民就会消灭。强民存在,国家就弱;强民消灭,就能成就王业。可见,用强民政策统治强民,国家就会削弱;用弱民政策统治强民,就能成就王业。

故为国者,边利尽归于兵,市利尽归于农。边利归于兵者强,市利归于农者富。故出战而强,入休而富者,王也。(出自《商君书·外内》)

【译文】所以,治国的人要把守卫边境的好处都给士兵,贸易的好处都给农民。边境的好处给士兵,就强大;贸易的好处给农民,就富庶。所以在外征战兵力强、在内国家富的,就成就王业了。

处君位而令不行,则危;五官分而无常,则乱;法制设而私善行,则民不畏刑。(出自《商君书·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