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卓越管理者的365堂必修课
1790300000018

第18章 管理者的用人艺术--让天下最优秀的人才为己所用(1)

(第116堂)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

管理箴言。

左右企业命运的不是管理者本人,而是企业的人才。

雄厚的人才储备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人才能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只要人才不缺失,再大的困难也能扛过去。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创始人赫伯·凯莱赫的管理信条是:“更好的服务+较低的价格+雇员的精神状态=不可战胜。”西南航空公司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公司成立不久,就遇到财政困难。当时,凯莱赫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卖掉飞机,要么裁减雇员。在这种状况下,整个公司人心惶惶。公司只有四架飞机,这可是公司的全部经济来源啊!但是赫伯·凯莱赫的做法却出人意料,也让所有员工大为感动:他决定卖掉这四架飞机中的一架。

“虽然解雇员工短时间内我们会获得更多的利润,但我不会选择这样做。”他说,“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员工感到前途安全。任何时候,我都会将员工放在第一位,这是我的管理法典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则。”

善待员工自然能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爱。在短短32年间,西南航空公司从成立之初的4架飞机、70多名员工,已发展到如今拥有375架飞机、35万名员工、年销售额近60亿美元的规模,成为美国第四大航空公司。西南航空公司迅速的崛起与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产。只有将员工与企业结为一体,共存共荣,才能激发员工对企业的热爱之情,使他们树立强烈的企业意识,用心服务于所栖身的企业。

(第117堂)以人为本,人才就是生产力。

管理箴言。

以人为本,不仅要满足员工生理的、安全的等较低层次的需求,还要满足其社会交往的、自我实现的等更高层次的需求。

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宗旨,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调节控制各种人事矛盾,理顺、沟通各种人际关系。在企业中,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成功的管理者往往将人视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力量。松下幸之助曾说过,“事业的成败在于人”,“没有人就没有企业”,“松下电器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电器具”。这些话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人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创办企业的目的当然是获利,但盈利的首要条件在于赢得人才。因为利润终究是人创造的,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力资源的积累,是员工的敬业精神。管理,首先要得人心,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是由全体员工的进取心、责任心、信心、良心、群体凝聚力、创造力和奋斗精神等共同决定的。人心比什么都重要,人心确实变得快,有时靠不住,但反过来说,世界上再没有比人心的结合更加牢固的东西。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要摸准人的心理,以人性为基础来进行管理,要将心比心,用自己的心去管理他人的心,以达到个体之心与企业之心融为一体、构成和谐向心力的目的。

俄国的彼得大帝身为至尊,竟在俄国寒冷的深秋季节,跳入冰冷的河中救溺水的士兵,因而身染重疾,几个月后死去。他的事迹显示了巨大的道德力量,所以永远被人怀念。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管理者应充分尊重员工的人格,满足他们的需要。在企业中,只有分工的不同而没有地位的区别,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作为一个受尊重、不受压抑,受到平等、公正礼遇的人而存在。西方企业界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侮辱了一个工人,他就会制造一个次品来回敬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管理者要真正成为员工的朋友,决不可以权压人,以势逼人,更不能做丧失伦理道德之事。同时,管理者还要充分满足员工的各种合理需求,这些需要不仅有物质需求,还包括各种精神上的需求。

(第118堂)要有求贤若渴的态度。

管理箴言。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管理者要想招贤纳士、吸引人才,首先要有求贤若渴的态度。

如何将企业管理好,一直是管理者思考的问题。有的研究有素,也就管理有方;有的研究无得,也就管理失败。要管理好企业,必须网罗人才,以诚心对待人才。古代燕昭王黄金台招贤,便是招贤纳士最著名的例子。

《战国策·燕策》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揽人才,而很多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并不是真的求贤若渴。因此,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为此整天闷闷不乐。

有个智者郭隗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国君愿意出千两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然而,时间过去了三年,始终没有买到。又过去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国君派手下带着大量黄金去购买千里马时,马已经死了。可被派出去买马的人却用五百两黄金买来一匹死了的千里马。国君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弄一匹死马来呢?”国君的手下说:“你舍得花五百两黄金买死马,更何况活马呢?我们这一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为你提供活马。”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郭隗又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礼遇,那些比我更有本领的人,必然会千里迢迢来投奔燕国。”

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了高大的房子。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燕国由一个内忧外患、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

管理之道,唯在用人。人才是事业的根本。杰出的管理者应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只有做到唯贤是举,唯才是用,用人以诚,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战无不胜。

(第119堂)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吸引优秀人才。

管理箴言。

管理者应该时刻注意对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使企业上下融为一体,对内有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对外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这对企业获取人才及企业的发展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企业的文化氛围对人才的吸引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其中最典型的是企业家们常说的“大家庭”式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所营造的企业氛围,使员工感到温馨和谐、心平气顺,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会产生一种主人翁的意识和工作的主动精神。

香港“证券大王”冯景禧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香港新鸿基证券有限公司,是冯景禧于1969年创办的。该公司在日成交数亿港元的香港证券市场上,占有30%的股份。公司年盈利额达数千万元,冯景禧的个人财产达数亿美元,成为称雄一方的“证券大王”。而今,新鸿基集团不以拥有巨额资产为荣,却以拥有一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胆量、善用先机、敢于接受挑战的人才队伍为骄傲。

为什么如此多的人才愿意为新鸿基集团努力工作呢?先听听执行董事谭宝信的介绍:“在冯景禧的掌管下,集团形成一股难以形容的奇妙力量。这样的气氛能激发下属的创造性,在这里工作,肯定比别的机构成就大。”显然,集团中的文化氛围--家庭式的工作环境使下属觉得非常亲切、温暖,使他们都很愿意在这里工作。可见,企业文化氛围对人才的吸引作用非同一般。

(第120堂)寻找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管理箴言。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目前,能否吸纳最优秀的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寻找最优秀的人才,是管理者的主要任务之一。

美国纽约的第七街是美国时装工业的中心。在美国近5000家竞争激烈的大服装公司中,约南露珍服装公司居于首位,董事长大卫·斯瓦兹由此而得“时装大王”的美誉。斯瓦兹的成功与他绝妙的择人眼光是分不开的。

斯瓦兹19岁时,用自己积蓄的3000美元与人合伙办了一家小服装厂。但服装厂的生意总不见起色。斯瓦兹认为要想成功,就要创出自己的牌子,要标新立异。因此,他急切地想寻找一名出色的设计师助自己一臂之力。

一天,斯瓦兹到一家零服装售店推销成衣。三十来岁的店老板看了一眼他的衣服说:“我敢打赌,你的公司没有设计师。”这一句话更让斯瓦兹意识到公司没有设计师的危机。

老板从店内请出一位身穿蓝色新装的少妇,并说:“她这件衣服比你们的怎么样?”

“好看多了!”斯瓦兹脱口赞道。

“这是我特地为我太太设计的。”老板骄傲地说,并且不屑地撇了撇嘴角,“虽然我只开这么个小店,但也没把你们这些大老板放在眼里,你们有几个懂得设计?连点美的概念都没有!”

对这种近乎侮辱的话,斯瓦兹毫不在意,他笑容可掬地问:“你为何不找一家大公司一展所长呢?”

没想到那老板发起火来:“我就是饿死,也不再去给别人当伙计了!我曾给三家公司做过设计师,明明是他们不懂,偏偏说我固执。我灰心透了。他们懂个屁!”

斯瓦兹感到,这样倔强自信、高傲暴躁的人,往往是才能很高的人,便请他做公司的设计师,但被他断然拒绝了。斯瓦兹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以“三顾茅庐”的精神几次三番地登门拜访,诚心相邀,终于把他感动了,他答应出任斯瓦兹的设计师。

在这位设计师的帮助下,约南露珍服装公司的业务扶摇直上,在美国时装业占尽风光,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就成为令同行瞩目的大公司。

斯瓦兹的成功充分说明了人才对于公司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斯瓦兹的做法也提醒企业管理者,一旦发现了优秀人才,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得人才不罢休要有礼贤下士的精神,使人才为己所用,为企业的兴旺发达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第121堂)做一个善于找到“神仙手”的管理者。

管理箴言。

企业最需要的是能够完成非常任务的非常人才,找到这样的人才,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努力去做的事情。

克莱斯勒的老板就是通过请来被对手踢走的艾柯卡,而使公司重新走上了崛起之路。

在福特公司,艾柯卡被亨利·福特一步步提拔为福特汽车公司的总裁。福特有一个毛病,就是好计较个人名誉,因此,艾柯卡和他相处得十分谨慎。有一次,一百多个美国银行家和股票分析家聚会,艾柯卡的发言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没想到,这让福特发怒了,因为艾柯卡抢了他的风头。他对艾柯卡说:“你跟太多的人讲了太多的话,他们还以为你是福特公司的主事者,这种场面让我太尴尬了。”

福特毫不理会艾柯卡的意见,决定不再把小汽车推向市场,结果使得公司不断亏损。这时,福特决定把艾柯卡踢出去。在一次董事会上,福特突然对艾柯卡说:“我想你可以离开了。”

就这样,功勋卓著的艾柯卡被福特无情地解雇。因为艾柯卡是汽车工业的天才,克莱斯勒公司邀请他加盟。艾柯卡接管克莱斯勒公司的时候,该公司正面临倒闭的危机,两年之间,公司亏损已达17亿美元。艾柯卡想尽各种办法解决了公司一个又一个难题。

到1983年春,克莱斯勒公司已经可以发行新股票了。本来计划出售1250万股,但是谁也没有料到,最终的发行量超过一倍。买股票的人多得排队等候,2600万股在一个小时内就全部卖光,其总市值高达432亿美元,这是美国历史上位居第三位的股票上市额。

这一年,克莱斯勒公司获得925亿美元的实际利润,创公司历史新高。1984年,克莱斯勒公司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24亿美元。艾柯卡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优秀的人才就是神仙手,能够迅速扭转公司的不利局势。而人才的引进,都是从管理者英明的人事决策开始的。管理者作出正确的人事决策,是驾驭好一个组织的最基本的手段。“用金银总有尽时,用人才坐拥天下。”及时准确地把人才选拔出来,我们就具备了征服市场的人力资本。

(第122堂)不拘一格选人才。

管理箴言。

管理者能否选拔到真正的人才,关键在于能否解放思想,打破陈规陋习的束缚,排除个人好恶,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大胆地任用人才。

管理者选人既不能拘泥于前人所定的规则,也不能被世俗的种种风气所影响,而应时时接收新思想,在必要的时候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选拔人才。总的说来,就是要不拘一格选人才。

规则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但同时又是束缚我们的绳索,而且规则是经验的总结,它总是落后于现实的。管理者既不能全盘否定已有的规则,又不能完全照搬规则。面对人才选拔上的陈规陋习,龚自珍大声疾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从来有识之士就倡导择才不拘一格,龚自珍只是其中一员。

现代一些管理者在择人用人时,自觉不自觉地将资历和声望摆在首位。毋庸置疑,在选择人才时从其资历和声望来考虑可以更快地作出决断,但要知道资历和声望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将来,而在现实中徒有虚名的也大有人在。因此,资历、声望只能是可供参考的因素而已。此外,一些管理者还喜欢以文凭来选择人才。但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仅能反映一个人读了几年书,学了哪些东西,而不能反映出其实际能力如何。说白了,现在在选人方面好多都是拘泥于某些规则,这样对事业发展是不利的。

其实,选择人才的路径是多方面的,完全按照一种模式只会作茧自缚。资历、声望和学历这些我们不得不考虑,但什么事都不能绝对化,最多只能把它们作为参照的重要方面。在此之外,管理者还要多长个心眼,经常从其他方面来考察一下人才。这样管理者就不会大发人才太少的感慨了。

(第123堂)择才不要求全责备。

管理箴言。

管理者择才时关注最多的应是人的实际能力。对于有缺点的人,聪明的管理者的做法是,“取其大节而略其小过”。

人无完人,即便是再有才能的人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毛病。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管理者只见其短而不见其长,一味地求全责备,不仅得不到人才,弄不好还会使人才外流。

不求完人就是不计较其细微的错误,也不在意其自身的弱点,更不关心其出身背景。只看一点,他有才有德就予以任用。“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过分地强调次要的方面必然会物极必反,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而且,过分地求全责备会使管理者很难辨清是非,有时会只见现象而看不到本质,人家犯了一点错误,即使他才高八斗也弃之如敝履。这样的管理者最终只能是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是不争的事实。管理者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果过分地考虑其不足之处则会因小失大,既不能识得人才又不能很好地使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