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卓越管理者的365堂必修课
1790300000050

第50章 管理者的自我突破--做一名卓有成效的高效能人士(2)

他的朋友吉米劝他,有些事完全可以分派给下属去做,不必事事亲力亲为。鲍勃也想这么做,让自己放松放松,但是一到工作时就忘了。他说,如果完全把事情交给下属去做,他总是担心下属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最后把事情办砸了,或者结果达不到他想要的程度。所以,即使是事情交给别人去做了,鲍勃仍要不停地督促。

在鲍勃看来,优秀是工作的最低要求,他在从事每一项工作之前都要为自己定下一个略高于优秀标准的目标,自己经手的每件事情都要达到这个水准,绝不容许出现任何差错。这种心态促使他全力以赴地实施每一个工作行为。事实上,渴望创造成就正是他不断获得成就的动力之源。一个人在工作上,并不是因为聪明而获得成就,成就是建立在对工作的热爱、奋斗和热情上的。

(第331堂)保持一种强者的工作心态。

管理箴言。

如果时刻面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反而更容易成功。

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僵化会使人逐步失去竞争能力,是人生滑向失败的开始。一名管理者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就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在动物界,狼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如果让单个的狗与单个的狼搏斗,败北的肯定是狗。虽然狗与狼是近亲,它们的体形也难分伯仲,但为什么败北的总是狗呢?有人曾就此对狗和狼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经人类长期豢养的狗,因为没有生存危机,其脑容量大大小于狼。而生长在野外的狼,为了生存,它们的大脑被很好地开发,有着异乎寻常的生存智慧。

与自然界其他动物相比,狼并不是最强的动物。它没有猎豹的速度、狮子的凶悍、犀牛的体魄。它还随时要躲避人类的猎捕及其他动物的袭击。在野外,一只狼可以生存约13年,但大部分狼只有大约9年的寿命。然而,被人类捕获并饲养的狼,寿命通常都会超过15年。显而易见,狼群在野外的生存极其艰难,处处面临危机。

由狼的生存环境联想到人类社会,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是产生强者的地方,越是强者越会感谢环境的残酷,同样,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也必须意识到竞争的残酷,必须意识到危机的存在。

狼时时以强者自居,同样,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也要时刻保持一种强者的心态,无论环境怎样险恶,竞争怎样残酷,都要积极地投入战斗。唤起自己心底的强者意识,为自己的个性增添一点“狼性”,你必能为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创造卓越与精彩。

(第332堂)将挑战视为工作的常态。

管理箴言。

管理者要勇于挑战自己的不足,挑战工作中的困难,如此才能成就自我,成就卓越。

人往往习惯于在自己熟悉、擅长的领域发展,而对陌生领域,则抱有恐惧心理。其实每个人都具有无限的潜力,勇于挑战自己的不足,敢于主动创造变化,就能将自己的潜力转化为现实的实力。

1926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律系的大村文年,进入“三菱矿业”成为一名小职员。在公司为新人举行的欢迎会上,他对那些与他同时进入公司的同事说:“我将来一定要成为这家公司的总经理。”

说出这句豪言壮语之后,大村文年开始执行他的长远计划。凭借良好的决策思维与旺盛的斗志,在毫无派系背景的情况下,大村文年完全靠自己的实力,不断冲破险境,最终当上了“三菱矿业”的总经理。

从三菱财阀的历史来看,60岁就成为直系公司的总经理,可说是史无前例的。他的就职惊动了日本工商界人士,人们惊讶不已,并深感佩服。

有句格言说得好:“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胜利者天生是倾向行动、倾向挑战的人。人生到处充满挑战,成功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敢于接受挑战,是否具备挑战挫折的气魄。

那些优秀的管理者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具有勇于挑战的精神。他们时刻将自己置身于变化的环境之中,并始终促使自己成为变化的赢家。在激烈的竞争中,每个管理者都要秉持这一原则,不断挑战自己、战胜自己,力争上游,向卓越迈进。

(第333堂)经常刷新对工作的认识。

管理箴言。

管理者只有经常刷新自己对工作的认识,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一名称职的管理者不应当满足已有的工作成绩,而是应当不断地突破自我,追求尽善尽美。这是实现自我提升的一种很重要的心理状态。自我督促能够让人感到兴奋和充满活力,时刻充满渴望向更高目标挑战的勇气。

罗素·康威尔说过:“成功就是一个人能力极致地发挥。”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极限,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不断追求自身最完美表现的过程。一个人只有不断突破自我认知和能力上的局限,敢于主动超越自我,才能让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

然而,超越自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有过一千多项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但他晚年却固执地反对交流输电,一味主张直流输电。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创造了生动而深刻的喜剧形象,但他却极力反对有声电影。爱迪生和卓别林都是大师,但很可惜,他们都没有能够做到超越自我。由此可见,要做到超越自我,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但是芭芭拉·史翠珊却做到了。芭芭拉·史翠珊在演艺事业达到巅峰之际,突然决定制作并执导《Yentl》这部电影。“你怎么会想到要这么做?”她身边的朋友都很不解。

“我并不是为成名或是发财才制作这部电影”,芭芭拉·史翠珊说,“我已经名利双收了。我之所以制作这部电影,是因为有天晚上我梦到自己死了,上帝把我生前真正具有的潜能展示在我面前,并且告诉我可以做过去由于胆怯而没有做过的事情,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就算这部电影会耗费我所有的积蓄,我也要放胆去做。”

芭芭拉·史翠珊决定超越自我,以此来走向新的更大的成功。在她看来,成功没有终点。经常更新对工作的认识,是实现卓有成就的必然要求。终生成功的人会在突破短期目标的“终点”后,继续追求新的挑战以及更大的满足,并且将此融入生活。

(第334堂)管理者的知识结构要既精深又博大。

管理箴言。

管理者应处理好“精”与“博”的关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适合自己才能发挥的最佳知识结构,从而为提高自身素质、发挥自己的管理能力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现代社会发展非常迅速,管理工作日趋复杂,这就要求管理者的知识结构既精深又博大。然而,人生有限,知识无涯,精和博总是有限度的。精,精到什么程度?博,要博到多大范围?所以,这个“精”和“博”的统一,就必须围绕着管理者必备的才能来考虑它们的“度”以及比例关系,即要围绕才能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建议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1要结合管理者本人的特点。

一是要根据自己现有知识的情况予以深入和扩展。二是要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和现有水平,订出计划,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消极等待。

2要从工作实际出发。

工作岗位不同,对知识结构的要求也就不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者与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管理者,在知识结构上差异是较大的。实际需要应是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正确的做法是:工作需要的,必不可少的,攻之;不够用的,补之;用不着的,弃之。

3处理好精与博、专与宽的关系。

对于专业上以及本部门工作上必备的管理科学方面的知识、技能,要精要专;对于与管理工作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关法规政策等,要了解,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有人将其归结为T型知识结构,既有纵向深化,又有横向拓展,管理者应该是“通才”和“杂家”。

4精深也要有度。

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管理者具备综合性知识。如果一味地追求专深,将精力全部投入到某一两门专业上,只精不博,囿于一隅,思路必窄,就很难应付复杂的管理活动。反之,博亦要有度。管理者是杂家,主要指知识面要宽,但不能“杂乱无章”,仅凭个人兴趣、爱好去“博览群书”。否则,缺乏管理工作的基本功,口不能讲,手不能写,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糊不清,是断难胜任本职工作的。

(第335堂)让自己的知识变成组织成长的机会。

管理箴言。

优秀的管理者应当使企业的目标与个人的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

比尔·盖茨说:“技术的背后是人。过去几十年社会的种种进步,乃是源于天才身上的一种无法预测的创造力。对于微软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人,而不是钱。只要最优秀的人在,钱就会失而复得;而失去了人,微软才是真的完蛋了。”他始终相信,一个优秀的人能够改变局势。罗兰德·汉森就是这样的人。

1981年底,微软已经控制了PC机操作系统市场,并决定进军应用软件领域。盖茨决定把微软公司变成不仅开发软件,而且具备零售营销能力的公司。他打算一边从事产品生产,一边从事产品销售,全面投入到市场竞争中。但是,市场营销却让盖茨感到头疼,因为在软件程序设计方面,微软的人才都是高手,但在市场营销方面,则找不出一个很懂行情的人来。

盖茨明白了问题的症结,于是就四处打听、八方网罗市场营销方面的人才。最后,终于从肥皂大王尼多格拉公司挖来了罗兰德·汉森,任命他为公司的营销副总裁。虽然汉森在软件设计方面可以说完全是门外汉,但是他在市场营销方面却有着极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盖茨要汉森负责微软公司的广告、公关和产品服务,以及产品的宣传与推销工作。

汉森做事雷厉风行,上任第一天就给微软的员工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营销课。“品牌会产生光环效应。只有让人们对品牌产生联想,产品才会更容易被接受。”“当你用这个品牌推出新产品时,依靠品牌的光芒,它会更容易站住脚,更容易受欢迎。”汉森给这群只懂软件、不懂市场的“营销盲”进行了一次生动的启蒙教育。在汉森的推动下,微软公司作出决定:从今以后,所有的微软产品都要以“微软”为商标。

从那以后,微软公司的所有不同类型的产品都打出了“微软”的品牌。不久以后,这一品牌在美国、欧洲乃至全球都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直到此时,微软公司的市场销路才算彻底被打开。

罗兰德·汉森以自己的长处和知识扭转了微软营销不利的局面,使得微软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

管理者不仅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还要善于用自己的优势为企业创造成果。只有这样,管理者的工作才能变得卓有成效,并且不可替代。

(第336堂)最好的管理者是最好的学习者。

管理箴言。

学习力是最可贵的生命力、最活跃的创新力和最本质的竞争力。管理者要认识到,现代竞争已不单纯是规模与价格的竞争,根本的竞争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也就是学习力的竞争。

俗话说:“只有足智,才能多谋。”培根也曾讲过:“知识就是力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的经营领导,尤其是较大部门、企业的经营管理,已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经营者不掌握足够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事事都用所谓经验管理,企业将会岌岌可危。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企业环境复杂多变。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难以把握的时代,管理者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有好学的精神,善于学习。要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学习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一系列相关学科的知识。同时,还要善于从自己及别人的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以系统的思路、全新的观念去把握知识经济的脉搏,取得领导工作的主动权。

处于今天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竞争社会,要想成就一番事业,绝非侥幸可得。面对成功不能沾沾自喜,停步不前。世界在快速变化,学校里学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经营者只有时时充电,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海尔创业之初亏损100多万元,员工不到800人,现在则拥有10个工业园区(海外2个,国内8个),产品有86大系列、13 000多种规格。海尔每年申请专利600多个,平均每天开发15个新产品、申报26项专利。在海尔总部产品展示厅,每件样品前都立有一块牌子,告诉你这个产品诞生的故事。

竞争力是适应变化而进行变革的能力,而学习是带动变革的原动力。要通过学习新的观念与方法,改变旧的思维与习惯,重塑新的竞争力。对于管理者而言,学习才是保持竞争力的最好方式,学习才是管理者保持魅力的源泉。

(第337堂)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强调的是个人责任。

管理箴言。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会自问:“我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大幅度地提升组织的绩效和成果?”他强调的是责任。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年轻的时候,是铁路公司一名普通的电报员。在一个周末,他正在值班,突然收到了一封紧急电报:在附近的铁路上,有一列装满货物的火车出轨了。这份电报要求卡内基的上司通知所有途经这条线路的火车改道,以免发生撞车事故。

因为是在周末,卡内基一连打了好几个电话,也没有找到主管此事的上司。情况变得越来越紧急,他又得到消息:有一辆载满乘客的列车即将驶到事故地点。眼看着时间在一点一点地过去,情况越来越危急。无奈之下,卡内基作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他冒充上司给所有途经这条线路的火车司机打电话,要求他们改道或暂停运行。

按照当时的公司规定,任何冒充上司擅自发布命令的行为,不仅要受到立即开除的处分,还有可能遭到起诉。卡内基在向各个司机打完电话之后,长吁了一口气,十分安静地给上司写了一封信,“尊敬的管理者:因为特殊情况,我冒充您给各个火车司机发布了改道或暂停运行的命令,我愿意接受处罚……”

卡内基将这封信放在了上司的桌上。第二天,他没有去上班,哪儿也没去,他在家等着公司律师发给他的起诉函。但是,他等到的却是上司的电话,上司在电话中命令他立即到办公室报到。卡内基来到这位上司的办公室,他以为上司会狠狠地批评他,恰恰相反的是,上司却当着他的面把那封信撕个粉碎。上司微笑着对他说:我刚接到通知,我被调到别的地方任职,我们决定由你来接替我的位置。卡内基很惊愕。上司说:不是因为你的业绩出色,而是因为你在昨天作出了正确的决定,你是一个敢于负责的人。

责任感会使人在作出决策时完全摒弃个人利益,一切从组织利益出发。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取得成就;而没有责任感,就终将一事无成。责任感能够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并对行动产生决定性影响。所以,卓越的企业管理者都会在建立团队成员责任感上做足文章。只要责任感不缺失,哪怕是再平凡的团队,也能创造奇迹。

(第338堂)重视贡献,而不是重视职位。

管理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