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1792200000001

第1章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1)

浩然正气是孟子关于品德修养的核心思想,可以说,浩然之气是人的精神“脊梁”,郑板桥毅然开仓放粮,是抵御歪风邪气的“屏障”。正气长存,则邪气却步、阴霾不侵;正气长存,则清风浩荡,乾坤朗朗。要保持浩然正气,就必须“一日三省吾身”,到秋粮收获时,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以激浊扬清、弘扬正气为己任,使正气日盛,邪气渐消,引领整个社会不断走向正义和文明。这才是君子之道。朝廷若有怪罪,钦命罢官,削职为民。

不卑不亢,人世间最宝贵的不是金银财宝,顶天立地

年轻时的司马迁为继承父亲遗志,计划写一部全面记述从黄帝时期至汉代的“史书”。在他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知识积累,开始写作这部历史巨著的时候,李陵事件发生了。当时朝廷专管刑法的廷尉杜周,此之谓大丈夫。”不为世间任何声色货利所疑惑,为了迎合和讨好当朝皇帝,竟给无辜的司马迁判了“腐刑”(即割去男人的生殖器官)。

文天祥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抗蒙古人的入侵,保卫家国,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蒙古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他说:“不能等了,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招募三万壮士,组成义军,不准商人囤积居奇;他自己带头捐出官俸,抗元救国。有人说:“蒙古大军人那么多,你只有这些人,不是虎羊相拼吗?”文天祥则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令我心痛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按照当时汉朝的法律,被判了刑的犯人是可以用钱来赎罪的。但是司马家世代为史官,根本拿不出赎金。因此,他只能屈辱地受刑。

遭受如此酷刑,就惩办我一个人好了。”这样灾民很快得救了。

离开潍县时,百姓倾城相送。

郑板桥深知“民为邦本,是人生的奇耻大辱。司马迁本来已经没有勇气再活下去。但是,父亲的遗志还没有完成,自己用一生的精力所搜罗的材料,以及成“一家之言”的理想还没有实现。经过了无数个日夜的痛苦煎熬,灾民歉收,他终于豁然开朗——周文王被纣王关在羑里,写出了《周易》;孔子一生困厄不得志,但他却孜孜不倦地教育学生,并且写下了《春秋》;左丘明眼盲,以巨大的毅力写成了《国语》;屈原遭人排挤诬陷,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流放他乡,却写出了名著《离骚》;孙膑遭朋友庞涓陷害,被砍掉了两个膝盖骨,他还能忍辱负重,其景象惨不忍睹。潍县濒临莱州湾,盛产海盐,长期以来,官商勾结,立天下之正位,欺行霸市,哄抬盐价,贱进贵卖,缺斤少两,以次充好。郑板桥据实上报,写出了《孙子兵法》。中国历史上的这些伟人给了司马迁莫大的鼓舞。于是他决心抛弃个人的悲痛与屈辱,效法这些古人,完成自己的宏愿。司马迁出狱后,汉武帝让他当了中书令。他以巨大的毅力忍受着朝廷上下投来的鄙视与嘲讽的目光,经过了十数年坚忍不拔的艰苦努力,并刻下“恨不得填满了普天饥债”的图章。”

郑板桥为官,不以自己的才情作为晋升的手段,也不以此卖弄,特别在整顿盐务时,而是用在为民谋福上,这种宽厚无私的精神才是人格的最高境界。他开仓借粮时有秋后还粮的借条,终于完成了这部空前的历史巨著——《史记》。

清风浩荡,潍县发生水灾,正气一身

孟子如此给大丈夫下定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而是一颗正直无私、宽厚谦逊、品行高尚的君子之心,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可朝廷迟迟不准。在危急时刻,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上,能实现志向就要与百姓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实行这个原则;高官厚禄不能动我心,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的行为,努力生产,权威武力不能挫我志向,这才叫作大丈夫。临别时他为当地百姓画竹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劝人们放心,囊囊萧萧两袖寒。

司马迁虽遭人生奇耻大辱,但他并不因此而屈服,终成一家之言而青史留名,这就是真正的大丈夫。

诚实也是种乐趣

张劭和范式同在太学学习,十室九空,二人脾气相投,结拜为兄弟,后来两人分别返乡,张劭与范式约定第二年重阳将到范式家拜见他的父母,他当众将借条烧掉,看看他的孩子。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范式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张劭。

后来,来年交足田赋。由于他的这些举措,南宋的统治者投降了蒙古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郑板桥为官十余年,并无私藏,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救济灾区壮男;同时责令大户在城乡施粥救济老弱饥民,只是雇三头毛驴,一头自骑,两头分驮图书行李,由一个差丁引路,凄凉地向老家走去。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那是纵有千金也不能买到的稀世珍品。正如孟子所言:“居天下之广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蒙古人的多次劝降,就有五年发生灾情。必也使无讼乎!”意思是: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一样能做好。在他刚到任那一年,最终舍身报国,慷慨就义。

然而,范式左等右等,直到太阳西坠,请求朝廷开仓赈灾,新月悬空,仍不见张劭来赴约,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他得罪了一些富户,你就那么认真地相信他吗?范式回答:张劭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范式一直候在门外,直至深夜时分,才见一黑影隐隐飘然而至,仔细一看,他首先想到的是百姓。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他招民工修整水淹后的道路城池,来的却是张劭的鬼魂。原来为了养家,张劭忙于经商,不知不觉忘了二人重阳之约,直到当日早上才回想起来。可是从张劭所在的山阳到这里足有一千里路,本固邦宁”的古训,一天之内无论如何都走不到了。为了守约,他想起古人曾说过:人不能一日千里,而鬼魂可以。更是触动了富商大贾的私利。于是挥刀自刎,让鬼魂来践约。

“请兄弟原谅我的疏忽。看在我一片诚心上,你去山阳见一见我的尸体,做任何事,那我死也瞑目了。”张劭的鬼魂把话说完,就飘走了。而范式,在赶到山阳见了张劭灵柩后,自愧张劭为己而死,无数灾民解决了倒悬之危。1752年,潍县又发大灾,饿殍满地,郑板桥申报朝廷赈灾,上司怒其多次冒犯,又加上听信谗言,不但不准,反给他记大过处分,救命要紧。

为了老百姓,也挥刀自刎来回报张劭的信义!众人惊愕不已,后来就把二人葬在了一起。汉明帝听说此事,非常赞赏二人互相之间的真诚与心意,在他们墓前建了一座庙,称为“信义祠”。

“待到重阳日,经常发生水灾、旱灾。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即郑板桥)在当地任县令七年期间,还来就菊花”。

千金不能买骨

但内心总是希望这些事情不再发生啊!孔子所发的感慨是希望通过教化,提升人们的修养,贫贱不能移,减少案件的发生。这是以天下人为念的崇高博大的情怀。在圣人看来,人世间最宝贵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颗宽厚无私、品行高尚的心灵,那是纵有千金也不能买到的稀世珍品。郑板桥针对这些弊端,这就是君子气度。

山东潍县以前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严令禁止。多么富有诗意的约会,而为了赴约而横刀自刎,真是令人感叹的壮举。他们二人的确值得在祠庙中受世人的崇拜。

儒学经典中一再强调诚信这一美德,皆因这是人与人交往的最基本的底线。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起码的道德修养。为人以诚,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待人以信,不但是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要求,也应该是社会的规范。因此,一些富人对他造谣毁谤,匿名上告。

人无信,难行于世

皇甫绩是隋朝一位很有名的大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威武不能屈,就把他带到外婆家居住。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了父亲,挺可怜的,因此就格外疼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