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1797700000040

第40章 野草

夏衍。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回答纷纭的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

结果,这一切答案完全不对,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所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这儿又是一个故事。

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与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者用尽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出来,都没有这种力气,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它以温度与湿度,使它发芽,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看见笋的成长吗?你看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颗小草的生成吗?他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钻,它的芽望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一粒种子的力量的大,如此如此。

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了斗争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地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哄笑。

一九四○年。

【鉴赏】

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早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后留学日本。曾任《新华日报》总编辑、《南侨日报》主笔。1949年后历任上海市文化局长、中共华东局宣传部部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在戏剧和电影创作上成就卓着,代表作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电影剧本《祝福》、《林家铺子》、以及报告文学《包身工》,译着有《母亲》等。

我们了解夏衍先生是从他的报告文学开始的,他所创作的报告文学《包身工》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但他在散文写作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这篇《野草》写于1940年,这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虽然中国的抗日力量已大大增强,但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力量还处于优势地位,其灭亡中国的罪恶计划始终没有放弃,可以说这时期的中国的命运是异常艰难和危险的,同时有些意众薄弱的民众也在敌人的鼓动下,大肆散布亡国论。作者目睹此情此景,为了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他写下了这篇《野草》。作者通过对种子旺盛生命力的歌颂和肯定,表达了作者对民众力量的信赖。同时告诉我们只要依靠民众力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指日可待!

作者的开头很新颖,作者提出问题以引发我们的思考,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一般人回答是“象”、“狮子”、“金刚”……作者自己给出了答案:“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所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超越一切。”我们读到这里感到困惑不已了,小小的种子,能有多大力气呢?作者也知道我们会有如此想法,马上举了事例来验证他的说法。“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与坚固”以至于“生理学家和解剖学者用尽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的分出来,都没有这种力气”,可谓“一筹莫展”。后来有人将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入头盖骨中,给它以温度和温度,使它发芽,一发芽就将头盖骨完整地分开了,从这里我们看到种子的力量是如此的“可怕和强大”。接着作者并没有停笔,又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笋和小草的生长为例,继续深入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写道:“他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钻,它的芽望地面挺”,它显示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结果阻止它的石头“都被它掀翻”。从这里我们结合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可以认识到,作者阐述种子力量的不可抗拒只是一个表象,从深层次看,这里作者使用了象征手法。种子的力量被作者赋予新的意义,它象征着不屈不挠的民众的力量,它是进步和正义的。同样作者也给石块以新的意义,它象征着凶残猖狂貌似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通过“笋”和“小草”能掀翻“石块”,作者告诉我们: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一切邪恶势力终将走向灭亡!

作者接下来又写道:“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的。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还有“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得知作者希望人们学习“种子”不屈不挠地斗争精神,即使自己“身处瓦砾”之中,也绝不悲观失望,反而应具有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如果人们能够真正的领会并积极实践,那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就如同掀翻一块石头一样,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同样“那些玻璃棚中着育着的盆花”是永远不会体会到这种斗争的“美”的,也只能躲在“玻璃棚”中被小草所“哄笑”。

总之,这篇散文立意新颖,寓意深远,在疏密相间的文章结构里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层层推理,给我们以无限的哲思,另外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大大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