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1797700000041

第41章 闲情

冰心。

弟弟从我头上,拔下发针来,很小心地挑开了一本新寄来的月刊。看完了目录,便反卷起来,握在手里。笑说,“莹哥,你真是太沉默了,一年无有消息。”

我凝思地,微微答以一笑。

是的,太沉默了!然而我不能,也不肯忙中偷闲;不自然地,造作地,以应酬为目的地,写些东西。

病的神慈悲我,竟赐予我以最清闲最幽静的七天。

除了一天几次吃药的时间,是苦的以外,我觉得没有一时,不沉浸在轻微的愉快之中。--庭院无声。枕簟生凉。温暖的阳光,穿过苇帘,照在淡黄色的壁上。浓密的树影,在微风中徐徐动摇。窗外不时的有好鸟飞鸣。这时世上一切,都已抛弃隔绝,一室便是宇宙,花影树声,都含妙理。是一年来最难得的光阴呵,可惜只有七天!

黄昏时,弟弟归来,音乐声起,静境便砉然破了。一块暗绿色的绸子,蒙在灯上,屋里一切都是幽凉的,好似悲剧的一幕。镜中照见自己玲珑的白衣,竟悄然地觉得空灵神秘。当屋隅的四弦琴,颤动地,生涩地,徐徐奏起,两个歌喉,由不同的调子,渐渐合一,由悠扬,而宛转,由高亢,而沉缓的时候,怔忡的我,竟感到了无限的怅惘与不宁。

小孩子们真可爱,在我睡梦中,偷偷地来了,放下几束花,又走了。小弟弟拿来插在瓶里,也在我睡梦中,偷偷地放在床边几上。--开眼瞥见了,黄的和白的,不知名的小花,衬着淡绿的短瓶。……原是不很香的,而每朵花里,都包含着天真的友情。

终日休息着,睡和醒的时间界限,便分得不清。有时在中夜,觉得精神很圆满。--听得疾雷杂以疏雨,每次电光穿入,将窗台上的金钟花,轻淡清切地映在窗帘上,又急速地隐抹了去。而余影极分明地,印在我的脑膜上。我看见“自然”的淡墨画,这是第一次。

得了许可,黄昏时便出来疏散。轻凉袭人。迟缓的步履之间,自觉很弱,而弱中隐含着一种不可言说的愉快。这情景恰如小时在海舟上,--我完全不记得了,是母亲告诉我的,--众人都晕卧,我独不理会,颠顿的自己走上舱面,去看海。凝注之顷,不时的觉得身子一转,已跌坐在甲板上,以为很新鲜,很有趣。每坐下一次,便喜笑个不住,笑完再起来,希望再跌倒。忽忽又是十余年了,不想以弱点为愉乐的心情,至今不改。

一个朋友写信来慰问我,说:

东坡云“因病得闲殊不恶”,我亦生平善病者,故知能闲真是大功夫,大学问。……如能于养神之外,偶阅《维摩经》尤妙,以天女能道尽众生之病,断无不能自己其病也!恐扰清神,余不敢及。

因病得闲,是第一慊心事,但《佛经》却没有看。

一九二二年六月十二日。

【鉴赏】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闽侯县人。现代着名作家,儿童文学家,文学翻译家。1914年入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五四”运动时,在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学习,开始文学创作。19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1923年赴美留学,专事文学研究。1926年回国后先后在燕京、清华大学任教。主要作品有散文《寄小读者》,《冰心散文集》,《归来以后》,《樱花赞》,《小桔灯》,《拾穗小札》等!小说集《南归》,《往事》,《冰心小说集》等,现有《冰心选集》、《冰心小说散文集》等。

我们都知道冰心的散文总透露出一种灵性,这种灵性体现在她文章意蕴和意境的优美。冰心的散文以文字的清丽隽永,纯洁典雅以及富有意境美和哲理性见长,形成了现代文学史上所谓“冰心体”,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这篇散文是作者的早期代表作,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冰心散文写作的特点。

作者开头几段文字叙述了自己因“病的神慈悲她”,竟得到“最清闲最幽静的七天”。作者的文章也缘自于这七天的感受,自然写得生动感人。“弟弟从我头上,拔下发针来……,笑说:‘莹哥,你真是太沉默了,一年无有消息’”从这几句话我们仿佛也沉浸在浓浓的亲情氛围中,作者生病而她的弟弟来陪她说话,给她解闷,姐弟的亲情跃然纸上,难怪作者会觉得这是一种享受。从作者的弟弟的问话中我们得知作者已有一年没有从事文学创作了,这里要作一点补充说明。作者起初上大学时学的是理科,后来作者踊跃参加五四运动,并担任一些社团的职务,在这过程中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实践活动,为以后进行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1920年底作者参加了文学研究会,正式踏入文坛。1921年作者弃医从文,从此写作便成为作者的第一人生要义。作者文科毕业后又要赴美留学,在这一年时间内作者没有时间从事写作,所以作者的弟弟才会说:“你真是太沉默了,一年无有消息。”作者并没有反驳,而只是“微微答以一笑”。可作者心中自有想法,“是的,太沉默了!然而我不能,也不肯忙中偷闲;不自然地造作地,以应酬为目的的,写些东西”,作者的性格决定了作者为文的态度,作者决不会因为应酬别人而写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这样作者宁愿不写,实际上作者一生都贯彻了这一宗旨。

作者接着又写了自己的“闲情”的表现。首先作者认为自己“没有一时,不沉浸在轻微的愉快之中。”“庭院无声。枕簟生凉。温暖的阳光,穿过苇帘,照在淡黄色的壁上。浓密的树影,在微风中徐徐动摇。窗外不时的有好鸟飞鸣,”作者如果没有一份“闲情”去体察这些景致,也绝不会陶醉于其中,以致于作者写道:“这时世上一切,都已抛弃隔绝,一室便是宇宙,花影树声,都含妙理”。在这里,作者的心态是何等的恬适与淡然。

接下来由于作者弟弟的归来,音乐声起,刚才和谐美好的意境便被打破了,作者的心头蒙上了一丝忧伤。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写道:“一块暗绿色的绸子,蒙在灯上,屋里一切都是幽凉的,好似悲剧的一幕。镜中照见自己玲珑的白衣,竟悄然觉得空灵神秘。当屋隅的四弦琴,颤动生涩地徐徐奏起,两个歌喉,由不同的调子,渐渐合一,由悠扬,而宛转,由高亢,而沉缓的时候,怔忡的我,竟感到无限的怅惘与不宁”,读到这里我既感叹美好意境存在的时间之短,又不得不被作者敏锐的观察力所折服,否则作者转瞬间怎会有“无限的怅惘与不宁”的感觉呢?

作者接下来并没有将自己的愁绪扩展开,反而宕开一笔,写了小弟弟在她睡着时给她送来几束花。这些花原本并不美丽,原本不很香的,但在熟悉孩子心理的作者眼里,这是富有爱心的表现,所以作者觉得“每朵花里,都包含着天真的友情”。我们熟知作者写作提倡“爱的哲学”,而歌颂童心就成为作者“爱的哲学”的一部分,也是作者创作永恒的母题之一。在下文中作者写到了自己小时候在海舟上嬉戏的情景,“众人都晕卧,我独不理会,颠顿的自己走上舱面,去看海。凝注之顷,不时的觉得身子一转,已跌坐在甲板上,以为很新鲜,很有趣。每坐下一次,便喜笑个不住,笑完再起来,希望再跌倒。”在这份美好的童年记忆中,寄托了作者对于无忧无虑童年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虽然作者的童年时代已经远逝,但作者尽情地歌颂童心的纯洁与美好。

作者在病床上并没有抑止住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作者的“闲情”又使她看见了“自然”的淡墨画。作者“听得疾雷杂以疏雨,每次电光穿入,将窗台上的金钟花,轻淡清切地映在窗帘上,又急速地隐抹了去。而余影极分明地,印在我的脑膜上”,作者正由于这似睡似醒的朦胧情形,才得以欣赏到这难以由画师描绘而自然天成的墨画。这样写既增加了文章的审美情趣,又勾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难怪作者会说:“因病得闲是第一慊心事。”

总之这篇散文取材角度新颖,主题深远,语言清新流丽,文章结构虽不讲究整饬齐整,但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在作者富含想象力的细腻的笔触描绘下,我们是否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经常拥有一份闲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