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沃伦·巴菲特全传
1799300000019

第19章 谁是沃伦?巴菲特?(4)

而身为财富王者的巴菲特,却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专注”。作为巴菲特传记记者的艾丽斯·施罗德也曾经在传记中这样写道:“他除了关注商业活动外,几乎对其他一切如艺术、文学、科学、旅行、建筑等全都充耳不闻,所以才能专心致志于渴望占有的东西。”附加在专注这个词的涵义很单调,没有强烈的感情和浓郁的色彩。与“勤奋”和“聪明”相比,专注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及它们的行动力度。但纵观巴菲特的投资经历,不难发现“专注”在风云变幻的大环境下的可贵:它不但是一种保持理性、排除干扰的控制力,更是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魄力,一门减少枝蔓、宛如修炼的艺术。

巴菲特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一种出众的金钱观念。他随时随地都在思考数字,6岁左右,他的爱好和兴趣就围绕着数字打转,看着1美元,脑袋里想的却是它加起来就会变成10美元。随身带着自动换币器,与父亲旅行要求去约证券交易所(NYX)。没过多久巴菲特阅读到了《赚1000美元的1000招》,当他读完这本书,对自己身边的朋友说他要在自己35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巴菲特非常坚信自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事实证明,他确实做到了而且做的特别好。

巴菲特大学毕业后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成了格林厄姆的一名得意门生。巴菲特从格林厄姆那里明白了“市场先生”的危险,并且学会了如何抛开市场行情分析公司价值的秘诀。在巴菲特的大学时代,几乎所有年轻人都把努力在大公司里向上爬看做成功的必由之路。在艾森豪威尔领导的战后及大萧条后期的美国,安稳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美国人都相信,从政府到大企业,这些公司和机构在本质上都是乐善好施的。在庞大的蜂房里找到一间巢室并尽快适应它,这是当时的人普遍选择的道路。

然而巴菲特已经走在他自己选择的与众不同的路上。尽管在跟室友相处、跟异性约会等很多琐事上都笨拙得像头大象,但只要一谈起“股票”,他便底气十足,最终选择毕业后做一名投资顾问。汇合众人的资金,风风火火地往返奔忙于纽约和家乡之间,背痛和精神紧张几乎要将他击垮。但其名字很快像病毒一样在投资者当中传播开来:“和沃伦·巴菲特一起投资会让你变富有!”从前是他请别人帮忙,而现在是别人恳求他帮忙;人们对他赚钱能力的信赖竟飞速发展为相当程度的倚赖:如果有人决定要从合伙公司把钱拿走,他们甚至会觉得,自己亏欠了巴菲特。

2、无比专注的巴菲特。

正是因为巴菲特不断地执着研究和专注分析投资,他迈出了通往成功的一大步。他购买了“烟蒂型股票”,一个濒临灭亡的公司,最终买进了美国商业史上一些最伟大的品牌,包括可口可乐和吉列,以及其他的私营公司,如内布拉斯加家具城(NebraskaFurnitureMart)和喜诗糖果公司(See"sCandies)。这些公司都很赚钱,为巴菲特赚取了大量可供投资的资金。

巴菲特在47岁实现了他所有的梦想,身价达到7200万美元,他旗下的公司市价已经达到了1.35亿美元。他是3家公司的CEO,成功买进和卖出了许多公司的股票,而多数人可能一生也说不出这些公司的名字来;他最初的合伙人大都成了超级富翁。

很多对财富有欲望的人都会有类似这样的幻想:如果我有一百万,我要买房买车,或者旅行等。可是巴菲特对待金钱的心态确实很让人崇敬,他说:“钱可以让我独立。然后,我就可以用我的一生去做我想做的事情,而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为自己工作。我不想别人主导我,每天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挣钱”和“痴迷于钱财”,在别人身上或许难以区分,但在巴菲特创造的惊人平台上竟然泾渭分明:他想做的就是继续“挣钱”,而不是“痴迷于钱财”。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受到了格林厄姆的很大影响,但是巴菲特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理念的创新:评估投资价值,规避风险,保留安全边际,让复利发挥实际功效。尽管在60年代的赌博性投资和90年代互联网的泡沫时期,投资者都被卷入狂潮,但是巴菲特却依然专注于自己的原则,只选择自己可以掌握和评估的股票,并尽量在很便宜时买进。“任何人都明白这些简单的想法,”施罗德写道,“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去实行。”

2008年,巴菲特在历史上罕见的金融危机面前出现了投资失误,但是这并不能影响巴菲特。一向以长线投资为目标的巴菲特,不会被金融危机引发的股市大动荡所困惑。出水才看两腿泥,巴菲特的定力就在于“专注”两字。

智慧锦言。

随着生活和事业阅历的不断增加,巴菲尔也正在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和谐和完美。他也开始慢慢改变自己一直坚持的理念,比如对事情绝对的关注。有这样一段话正是恰如其分的表达了巴菲特的心声:“不仅仅是赚钱方面,在认识世界、结交朋友的时候同样需要‘滚雪球’。我们一生中要面临诸多选择,要争取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其实就是让自己的雪球在雪地上越滚越大,最好是一边前进一边选择积雪皑皑的地方,因为我们没有机会回到山顶重新开始滚雪球,生活正是如此。”

生活中并不耀眼的巴菲特。

1、最爱简单低调。

中等身材,肤色点白皙,外貌普通,戴着一副大大的玳瑁眼镜,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巴菲特。人们看见他会感觉很愉快,他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也总是那么的和蔼可亲。

了解巴菲特的人都知道,巴菲特一直秉持着简单低调的生活原则。在他开始创业的时候,他的身上就体现了谦虚和专注等诸多优秀品德。巴菲特会在信封的背面记录错综复杂的金额事项,他在一个房间内进行他的事业,一向过着朴实无华的生活,坚持将营业成本压到最低,手上的现金要多,债务最好很少或根本没有。在他很快就要成为百万富翁之际才放手小小的“挥霍”了一下,即用295美元给自己的合作伙伴买了一部IBM打字机。就是这样一部打字机,巴菲特选择的依然是标准型,而不是价格最贵的经理型。

一向小气的巴菲特,偶尔会从财库中掏出一小部份为自宅加盖房间,包括在家里盖一座壁球场,他家的车库和玄关堆满了樱桃可口可乐,他以爱喝这种可乐闻名,他一向亲自买可乐,一次买五十打,因为这样就可以享有很好的折扣,也不用经常往返购买,他的节俭习惯帮助了伯克夏遵循坚持底限的原则,他喝一罐可口可乐,只需花一美分的十分之一。

有人曾经这样说:“如果他和其他三个人一起走进来的话,我不会认出他来的,除非他头上有五彩的光环。”巴菲特从来不会刻意关注自己的形象。他衣着总是很随便,他的领带总是很短,领带的下端通常在腰带上面几英寸的地方。他常常会穿着磨损很严重的鞋子,他的外套和领带总是显得那么的不协调。如果他穿西服,西服的样式也是非常的保守。尽管他的家庭也曾给他买过几套西服以改善其外在形象。如果不认识巴菲特的人看到他,很容易就会把他看做是一家小公司的职员,或是美国任何一家百货公司一个很普通的员工,或者是一个农民。

下面是几个和巴菲特关系较近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描述对巴菲特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伯克希尔公司的副总裁查尔斯·芒格曾说过,“巴菲特的裁缝技术必然会给整个商业界带来很多的娱乐和消遣。”“他看起来像是一位大学里的老教授,”奥马哈股东克历夫·海斯说,他多年来一直在做一些股票交易,包括购买《华盛顿邮报》公司和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股份,这些股票交易使得巴菲特成为一个著名的亿万富翁。”

巴菲特是第一个对自己的外表自嘲的人,一次在电话会议上他告诉所罗门公司的客户说,他们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因为他们只能听到他的声音,但不能看到他的容貌。

周末的早晨,巴菲特经常会穿着一件破旧的海军兰T恤衫,衣服上还能清楚看见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标识语。洗头发后,他也不会选择吹风机,也不会仔细的去打理自己的发型,远远看着像是刚刚起床一样的凌乱。巴菲特,这位财富的拥有者,他就是这样与众不同的不修边幅。

“对于任何物质的东西,我都不是很感兴趣,”巴菲特曾经说道。事实证明,正是他对待物质的这种超脱的心态,才让他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经营它的事业。

2、乐观积极的性格。

虽然巴菲特在物质上没有要求,但是他的性格却是热情和开朗的。许多人都用不同的方式对巴菲特那非同寻常的个性进行了描述:“他拥有非凡的记忆力,他的记忆就好像照相机一样准确”,“过去常常阅读各种百科全书”,“他的大脑就好像是一本百科辞典,浓缩了多科知识的精华”,“他阅读速度很快,简直就是一目十行”“在证券分析方面无人能比”等。是的,这就是巴菲特,他睿智,深刻,有着渊博的知识,有着聪明的头脑,在他的人生旅途上书写了一段又一段传奇。

与普通人有自己的爱好一样,巴菲特喜欢打网球,高尔夫球和壁球,除此之外,他对拼字游戏也保持着很大的热情。但是巴菲特最钟情的则是桥牌。在巴菲特的眼中,打桥牌比参加鸡尾酒会更加有意思。巴菲特说:“如果我可以有三个会桥牌的密友,就是去坐牢我也不在乎。”由此可以看出,桥牌确实是巴菲特的最爱。他的牌友有彼得林区,伯恩斯等。从1993年到1995年间,巴菲特担任一家公司的桥牌队队长,该队连续三年打败众议员队。巴菲特很喜欢跟旧金山的欧斯柏格打桥牌,她曾经是两度世界女子桥牌赛冠军队的成员,1996年,在希腊举行的男女混合桥牌大赛中,夺得银牌。1996年,在一个与伯克希尔年会有关的庆祝场合,欧斯柏格和陆米思对抗巴菲特和曼格,结果获得胜利。对巴菲特来说,他有着自己的最理想的纽约之夜。那就是桥牌,牌友,花生,冰淇淋和火腿三明治。他到纽约,通常是住在葛兰姆太太的公寓,而且经常拜访陆米思夫妇和吉列斯比三世,他是巴菲特的密友,联合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该事务所的客户包含IBM,时代华纳和所罗门,该事务所也负责规划巴菲特的资产,同时也是巴菲特基金会的法律顾问。他也是华盛顿邮报的大股东,全力支持对抗肌肉萎缩症的各项活动。他们这个桥牌四人组就在巴菲特的纽约之夜里进行到底。

在平常闲暇时,巴菲特的牌友则是他的亲人和老比尔盖茨。身为律师的老盖茨是比尔盖茨的父亲,有时巴菲特也会和他的奥马哈朋友打桥牌联络感情。一位退休的广告业高级主管说:“巴菲特的牌技非常高明,如果他有足够的时间尽情磨练牌技,一定会成为全国顶尖的高手。”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也许一个优秀的桥牌高手和一个一流的证券分析师,在直觉上确实存在着某些相通的地方。正是他们都需要去预测未来和统筹全局,因为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智慧去面对变化莫测的局面,所以他们可以相互启发和不断进步。

巴菲特也曾经以桥牌为依托,更形象的阐述了投资者在股市里应该学会的投资思想。他说:“桥牌是最好的脑力运动,你每十分钟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局面,在股市里,你是依靠自己的理性而不是以市场的变动来决定投资,桥牌就是权衡盈亏比率的游戏,你必须学会随时计算盈亏。”值得投资者学习的是,无论是对待自己的事业或是打桥牌,巴菲特都表现出了无比的专心。

其实,巴菲特也并非一个完美的人。他在某些方面确实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下面就是一些人给巴菲特的批评之词:“他需要别人帮助才能打开收音机”,“几乎不能一个人发动汽车”,“如果他的家里买了一件新家具,或是铺上了一块新地毯,他从来不会留意到的”,“我认为他不知道如何使用传真机”等。巴菲特曾承认说:“在打开传真开关方面我确实有点小麻烦。”举例来说,有一次巴菲特在美国首府华盛顿的国家机场时,跑到公司喷射机专属的柜台处问怎么搭乘出租车。这也是我们心中的“股神”巴比特,这个他显得那么珍贵和可爱。

智慧锦言。

在巴菲特的身边,不存在所谓的私人助理和智囊团体。当他的身份是一个财富王者的时候,他表现的一如从前。他不装腔作势,脚上的鞋子早已饱经风霜,手上戴的是天美时表,用的事百利原子笔。巴菲特绝对不是一个思想简单的泛泛之辈,但是他却从始至终崇尚着简单的风格。他把大智慧融入于简单中,他把简单的道理去解读人生解读市场,最终成就了一个最不简单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