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沃伦·巴菲特全传
1799300000033

第33章 选股如选妻(3)

20岁,她结婚了。没过多久一战打响,由于无法忍受沙皇军队的欺虐,他们决定远去美国。但是钱只够付一个人的旅费,所以她让丈夫先去。两年后,她终于踏上去美国的旅程。最后,他们选择了奥马哈。在那里她的丈夫经营了一家当铺,然而适逢经济大萧条,当铺店几乎破产。然后罗斯接管当铺,她迅速转变经营理念,她将当铺内滞留的物品以搭配的形式进行廉价处理,与此同时她印发了一万份广告页进行宣传。让人们了解花5元钱就可以买到一整套的帽子、上衣、裤子、内衣以及袜子。结果证明B夫人的决策完全正确,店铺一天的营业利润远超出了之前一年的收益。此后他们扩大经营范围,涉及珠宝、皮衣、家具等。最后罗斯看好家具这一行,在当铺的地下室开了一家家具店。当地批发商因为她的售价太低而拒绝供货,她马上借了2000美元,跑到芝加哥采购。她说“与其使自己遗憾,不如让他人恨你。”就这样,当二战期间家具店面临断货的困难面前,她表现的是那么的冷静,只身一人来到中西部,四处进行家具的收购。

果不其然,家具店的生意越来越好。但是似乎老天就是在和罗斯作对,她又经历了朝鲜战争,生意也每况愈下。但是这并没有让她退缩,她开发了新的业务:地毯。她坚持一贯低价销售的做法,很快打开市场。但因为她的售价仅为标准售价的一半———违反当时最低价格政策,她被地毯厂告上法庭。她独自一人前往法庭,明确地表示:没有钱请律师辩护。并且理直气壮地说:在成本价基础上加10%的利润进行销售没有什么错!一个小时后,法官驳回诉讼。有意思的是,次日这名法官就到罗斯的家具店买走了一大批地毯。

1980年,这家家具店已发展成为北美最大的家具城。之后它的销售业绩一直保持着上升状态,市场经济的繁荣与萧条都对它没有了很大的影响。作为老板的B夫人每天5点起床,每周工作六天半。剩下的半天她会在街上溜达,思考怎样对零售店展开攻势。

巴菲特之所以收购这家家具城(经营权依然归B夫人家族),不仅因为它的规模和实力,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是B夫人光辉人生的象征:她敢想敢做、不屈不挠的个性以及艰苦奋斗的经历。

没有人一出生就具备某项工作才能,没有人是天生的CEO、投资专家,或是围棋高手。没有长时间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就不会能达到杰出的层次。这个努力并不是随便的努力,它是一个长期的痛苦的磨练过程。举例说明,巴菲特在面对可能的投资目标时,会很努力地花上数小时研究其财务报表。

巴菲特的人生信条是“我会用五个指头去判别华尔街的阴与晴。”人生信条是人生观的反映,是指导企业领袖为人处世的原则,把这种信条灌输到企业文化中,会成为企业员工学习的样本,成为企业价值观的核心,成为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

智慧锦言。

偶像是人类精神解放和进步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偶像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缩影。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巴菲特完全领悟了偶像身上需要具备的特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踏实的一步一步走在人生道路上,引领众多投资者走向成功。

资本是一切。

1、无法复制的资本。

许多人都认为,巴菲特的投资收益率表面看没有多少值得标榜之处,但全球长期投资的历史规律表明,即便是这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投资收益率,其实也是许多人无法复制的。

2008年,盖茨在蝉联世界首富13年之后,最终为巴菲特所取代。身为伯克希尔公司总裁,巴菲特在2008年初给股东的公开信件中平实地概括了自己的投资收益:“2007年我们的净资本增长为123亿美元,A股与B股的每股净值,都较去年成长11%。在过去的43年里,我们的股票价格从19美元增长到了78008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1%”。

也许,在多数中国A股投资者眼里,这个数字并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许多人会说,区区21.1%的年增长率只不过是A股市场的两个涨停板而已!A股是人民币普通股票的一种简称。它是由我国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A股并不是实物股票,它以无纸化电子记账,实行的是“T+1”交割制度,并且有涨跌幅(10%)限制,参与投资者均为中国大陆机构或个人。

但是,当我们把这个数字放到美国就不一样了,每年保证21%的收益率绝对不是小人物所能办到的。回顾美国整个20世纪,其时道琼斯工业指数从66点上升至11497点,指数点位共上涨了174倍,可谓是波澜壮阔的赚钱行情,而它所对应的年复合增长率,只不过区区5.3%。(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简称道指,系由三十支美国“蓝筹股”构成,至今已有一百馀年的历史,是美国股市现存指数当中最古老的一个。名称当中之所以会出现“平均”的字样,是因为指数最初是将成份股价格相加再除以股票数量之后产生的。)

5.3%这个数字对许多喜欢“一夜情”的投资者似乎不在话下,因为他很可能用一两天所得到的收益就可以超过巴菲特全年的收益。但是,他同样也很容易在一两天之内就输掉全年的盈利,迅速退回到原点,甚至万劫不复。

有些投资者可能会说,选妻如选股,选定一个妻子就永远爱护她下去,总会有收益的。不错,巴菲特的策略正是如此,他放弃短线的快意恩仇,“放长线钓大鱼”。但是,许多年过来了,又有几个成功者呢?又有谁做到了巴菲特第二呢?

是不愿意?还是不能?

许多聪明的投资者大概都知道这个答案,是不能。“股神”巴菲特固有的坚持价值投资、只选择买入价值低估股票的策略是我们所能学习来的,可是他那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超乎常人的忍耐力,却是许多人学不来的。

巴菲特也正是凭借其雄厚、甚至可说是富可敌国的资金规模,才能够容忍其所投资的股票持续低迷甚至长期被套。在中国市场就有一个最好的例子。2000年中石油在香港上市时,每股发行价格只有1.27港元,上市不久甚至还跌破了发行价。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还敢看好中石油?只有巴菲特!他在市场低迷时买进了11亿股中石油H股。这一“人弃我取”的举动只不过是在今天因为他赚到了钱才被人们认定为是一个传奇,而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巴菲特自己心里是否真的有把握,还真是个问题。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巴菲特建仓3年后,中石油H股才悄然启动。在这个世界上,又有几个投资者能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和超人的耐力来承受长达3年的“套牢期”呢?

2、资本的力量。

资本是一切。资本除了可以雇佣其他资源,更重要的是在特定的时候资本又可以雇佣知识。我们知道知识雇用了资本以后,资本以其对其他资源的天然购买力组织各项资源进行生产、广告促销、树立品牌、在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的同时提升企业的影响力。但是,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也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市场的快速更替,这些都在冲击着任何一个企业,因此企业必须时刻考虑其技术在同业中的先导地位。企业谋求技术先导的方法有二:一是自行研究、开发、创造新的知识(技术),二是通过市场手段雇用知识(技术)。所谓雇佣知识(技术),主要表现为去购买知识(技术)甚至于知识(技术)的载体—企业,也就是收购兼并。企业的资本盈余允许企业大肆收购,把只要是技术一流(可能是本企业没有的或者是本企业水平所不及的)的尚不能与自己相抗衡的企业纳归自己,然后企业再凭藉这些新知识(技术)雇用更大的资本,最终呈现出一种滚雪球似的发展模式。

在这个世界上,钱能买到一切,当然也能买到决策权。有资金可以打外围,当然也就更容易进入堡垒内部。巴菲特庞大的资金实力让他有能力直接进入公司管理决策机构,甚至亲自担任公司高管。在拯救所罗门公司时,巴菲特出资数亿美元收购了前者12%的股份,并亲自担任公司CEO,最终获得巨额回报。纵观他的一生,可口可乐、宝洁、运通等等公司被他收购后,他都担任决策者,从而彻底解决了外部投资者与公司内部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一点对于其他投资者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也就是说,我们根本无法效仿巴菲特,巴菲特的投资之道告诉了我们一个几乎无法逾越的投资目标:你的长期年度投资收益率几乎不可能超过21%,人类长期投资收益的巅峰也就是这样!其实说得直白一点,对于投资收益是否存在过度的幻想,历来都是判断投资者是否成熟的重要依据。与多数散户投资者期望短期暴利不同,基金等专业投资机构的投资收益目标都与大市持平,对应于上世纪道琼斯工业指数,不过年收益5.3%而已。如果能够走运能够超过指数的涨幅,那绝对是值得投资者一生中最好的佳绩了。

简单地来讲,由于投资资金永远是自由流动的,所以,不同领域的长期投资收益最终都会一致化。以A股市场为例,大小非解禁已经成为今后市场上扬的实质性阻力,原因也正是如此。对于辛辛苦苦进行实业投资,年收益最多也不过10%的产业资本而言,A股市场动辄五六十倍的市盈率简直是痴人说梦,有谁会傻到到了这个时候不大举抛售股票的道理?其结果就是让A股二级市场的投资收益随之下降,最终实现投资收益的一致化。金融市场作为产业投资的派生融资领地,证券投资收益率从长期看是根本不可能超越产业投资收益率的。倘若出现一个例外,那么,他就一定是股神第二。

智慧锦言。

资本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资本的增值,当它做出为消费者增值的动作时,也只是为了达到资本增值的目的。资本在未来将决定一个企业或者品牌的高度。当资本与熟悉本土市场营销运作的企业相结合必然会有一个全新的发展,而未来的市场竞争容入了资本的因素后将会进一步加速品牌的集中。换言而之,无论是股市的投资抑或企业的拓展,资本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