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论语新校释
1802600000017

第17章 公冶长第五(2)

十五

5·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释】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孔文子”,卫大夫孔圉,又称仲叔圉,谥“文”。

敏而好学:“敏”,思想敏锐。

不耻下问:不以请教才智学问在自己之下的人为耻。

【训译】

子贡问道:“孔文子因为什么谥‘文’?”

先生说:“(他)思想敏锐而好学,(又)不耻下问,所以谥‘文’。”

【章旨】

此章赞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爱文的表现,故谥“文”。《逸周书·谥法解》:“勤学好问曰‘文’。”

十六

5·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释】

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穆公之孙,春秋时杰出政治家,曾事郑简公、定公、献公、声公四君,为相二十二年,颇有政绩。

有君子之道四焉:“君子”,指在上位者。“焉”,兼词,于其身。

行己也恭:“行己”,即行身。“也”,结构助词,下同。“恭”,谦恭。

事上也敬:“敬”,恭敬。

养民也惠:“惠”,仁惠、给人好处。

使民也义:“义”,宜也。

【训译】

先生评价子产:“他身上有四点在上位的人所应有的品行:行身谦恭、事上恭敬、养民慈惠、使民合宜。”

【章旨】

此章赞子产。行己恭、事上敬、养民惠、使民义,皆在上君子所应有的品行。

十七

5·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人敬之。”

【校】

“人”字旧脱,从皇本等本补。

【释】

晏平仲:齐大夫晏婴,字仲,谥平,事灵公、庄公、景公三朝。

久而敬之:“久”,长久,指结交时间。“而”,则、就。 “敬”,尊敬、敬重。

【训译】

先生说:“晏平仲善于与人结交,时间长了人(更加)敬重他。”

【章旨】

此章赞晏子善交。一般人与人交,久则相狎。久而人敬之,故曰善与人交。旧本脱“人”字,或释为久则敬人,不为义。

十八

5·18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智也!”

【校】

“智”旧作“知”,古字,从皇本、唐写郑本改今字。

【释】

臧文仲居蔡:“臧文仲”,鲁大夫臧孙辰,谥“文”。“居”,居住。“蔡”,以备占卜用的大龟。

山节藻棁: “节”,柱头斗拱。“山节”,谓把“节”雕为山形。“藻”,水草。“棁”,音啄,梁上短柱。“藻棁”,谓棁上画着藻纹。

何如其智:“何如”,多么。“智”,言不智,反言之。

【训译】

先生说:“臧文仲给大龟盖房子,斗拱上雕着山,梁柱上画着草,他多么聪明呀!”

【章旨】

此章嘲讽臧文仲不智。龟无知,为之山节藻棁,岂能欣赏?见其不智。

十九

5·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

曰:“未智,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

子曰:“清矣。”

曰:“仁矣乎?”

曰:“未智,焉得仁?”

【校】

二“智”字旧皆作“知”,从唐写郑本改今字。

至一邦,“至”旧作“之”,涉上误,据皇本改。

【释】

子张:见2·18注。

令尹子文:“令尹”,楚官名,相当于别国宰相。“子文”,姓斗,名谷於菟(音构乌兔),字子文。

三仕为令尹:“仕”,出任、担任。事在《左传》庄公三十年至僖公二十三年间。

已:被罢免。

愠:怨恨、恼怒。

政:政事、政务。

崔子弑齐君:“崔子”,齐大夫崔杼。“弑”,杀,下杀上曰弑。“齐君”,指齐庄公。事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陈文子:齐大夫,名须无。

违:离开。

清:清白、清高。

【训译】

子张问道:“令尹子文三次当令尹,(都)没有喜悦的神色;三次被罢免,(也)没有恼怒的神色。(而且每次离任之前,)一定把旧的政事告诉新令尹。(他)怎么样?”

先生说:“(很)忠诚。”

(又)问:“仁吗?”

(先生)说:“还不够聪明,怎么算得上仁?”

(又问:)“崔杼杀了齐庄公,陈文子(当时)有能驾十辆车的马,(他全部)舍弃而离开了齐国。到了别的国家,却说:‘(这里的当政者)像我们的大夫崔杼。’便离开她。到了另一个国家,却又说:‘(这里的当政者)像我们的大夫崔杼。’又离开她。(他)怎么样?”

(先生)说:“(很)清高。”

(又)问:“仁吗?”

(先生)说:“还不够聪明,怎么算得上仁?”

【章旨】

此章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之不智。令尹子文以旧政告新令尹,无异砸自己饭碗,虽忠而不智;陈文子在他邦而言其当政者如同弑君之臣,无异于找死,虽清而不智。旧以“不知”为不知道,非本义,既不知道,焉得又说“焉得仁”?

二十

5·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思可矣。”

【校】

再思可矣,“思”旧作“斯”,读“再,斯可矣”,语不顺。二字以音误,今改正。一本“斯”上有“思”字,不知“斯”为“思”误而增。

【释】

季文子:鲁大夫季孙行父,谥“文”,历仕文公、宣公、成公、襄公,卒于襄公五年。

三思而后行:“思”,思虑、考虑。“行”,行动、做。

再思:“再”,二,两次。“再思”与“三思”相对,“思”若作“斯”则不对。

【训译】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做。先生听到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章旨】

此章论季文子之慎。季文子处事过于慎重,故孔子批评之,非反对一般所谓三思而后行。

二十一

5·2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校】

二“智”字旧皆作“知”,古字,从皇本、唐写郑本等改今字。

【释】

宁武子:卫大夫,姓宁名俞,事卫成公,谥“武”。

邦有道:国家有正道,国君贤明,政治秩序正常。

邦无道:国家失正道,国君昏庸,政治秩序不正常。

【训译】

先生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秩序正常的时候就聪明,当国家秩序不正常的时候就愚蠢。他的聪明(一般人)能赶上,他的愚蠢(一般人)赶不上。”

【章旨】

此章论宁武子善于明哲保身。国家秩序不正常之时为了避祸而装傻,故曰愚,实为智也。

二十二

5·22子在陈,曰:“归欤!归欤!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

【校】

二“欤”字旧皆作“与”,改今字。

吾不知所以裁之,“吾”字旧脱,从唐写郑本及《史记·孔子世家》补。

【释】

子在陈:“陈”,周武王所封虞舜后裔的封国,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安徽省北部一带。孔子两次流亡在陈,此为后一次,时在哀公初年。

归欤:“归”,回也,指回鲁。

吾党之小子狂简:“党”,谓故乡。“小子”,年轻人。吾党之小子,指跟随自己在陈的弟子。弟子中多鲁人,故称吾党之小子。“狂简”,狂妄自大,爱昵之词。

斐然成章:“斐然”,有文采之貌。“章”,文锦,好衣料。

吾不知所以裁之:“所以”,犹何以,如何。“裁”,裁剪。文锦,故曰裁,裁而用之也。旧释指导、节制,皆非。不知所以裁之而欲归鲁,鲁有裁之之具也。

【训译】

先生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这帮)小子,(一个个)狂妄自大,文采斐然,成了锦缎(一般的好材料),我不知道该怎样裁剪他们。”

【章旨】

此章赞孔门弟子成才,并体现孔子的爱国精神。弟子成才,在陈无所用,故欲归鲁,使之为父母之邦所用也。

二十三

5·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释】

伯夷、叔齐:孤竹国君之二子,贤人,《史记》有传。

不念旧恶:“念”,常记于心。“恶”,读去声,指所厌恶,所仇恨。此事不见记载。

怨是用希:“怨”,怨恨,此做名词,指冤家。“是用”,即是以,因此。“希”,稀少。

【训译】

先生说:“伯夷和叔齐不记旧恨,所以冤家稀少。”

【章旨】

此章赞伯夷、叔齐不念旧恶。人不记旧恨,方能少仇人。

二十四

5·24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释】

微生高:鲁人,姓微名生高。

直:直爽、直率。

或乞醯焉:“乞”,求、借。“醯”,音稀,醋。

【训译】

先生说:“谁说微生高直率?有人向他借醋,(他)从邻居家借来给人。”

【章旨】

此章批评微生高不直。有则有,无则无,是为直。借物与人,乃曲意徇物,掠美市恩,不得谓直。

二十五

5·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释】

巧言、令色、足恭:“巧言”,巧于言,言辞工巧。“令”,借为“灵”。“令色”,即灵于色,脸色灵活,变脸快。“足恭”,十足地恭敬。或如字释,非。足焉能恭?

左丘明耻之:“左丘明”,鲁人,复姓左丘,简称左氏,名明,相传是《左传》作者。丘亦耻之:“丘”,孔子自谓。

匿怨而友其人:“匿”,藏也。

【训译】

先生说:“言辞工巧、脸色灵活、恭态十足,左丘明以为可耻,我孔丘也以为可耻。把怨恨藏在心里而表面上与人要好,左丘明以为可耻,我孔丘也以为可耻。”

【章旨】

此章论左丘明与孔子同好恶,实乃骂巧言、令色、足恭及匿怨而友其人之人,诸种之人皆不诚实。

二十六

5·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校】

车马衣裘,“裘”上旧衍“轻”字,从阮元校删。

【释】

颜渊、季路侍:“颜渊”,即颜回,见2·9注。“季路”,即下文“子路”,见2·17注。“侍”,陪从、陪伴。

盍各言尔志:“盍”,何不。“志”,志向、愿望。

敝之而无憾:“敝”,破也。

愿无伐善:“愿”,愿意、希望。“无”,不也。“伐”,自夸。

无施劳:“施”,陈也,今所谓摆。“劳”,功劳。

老者安之:“安之”,使之安康。

朋友信之:“信之”,使之相信。

少者怀之:“少者”,少年。“怀之”,使之怀念。

【训译】

颜渊、子路(二人)陪着(先生),先生说:“何不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我)愿意把车马、皮袍与朋友共同享用,破了也不遗憾。”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自己的长处,不摆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希望听听先生的志向。”

先生说:“(我愿意)使老人安康,使朋友相信,让少年怀念。”

【章旨】

此章记颜回、子路、孔子各言其志。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不自私也;无伐善、无施劳,不自夸也。虽皆可嘉,不如孔子高远。老者安之,仁、孝也;朋友信之,信、义也;少者怀之,仁、智也。

二十七

5·27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释】

已矣乎:无奈之辞。

内自讼:“讼”,责备。“内自讼”,内心自我责备。

【训译】

先生说:“算了吧!我还没见过能够发现自己错了就自我责备的人。”

【章旨】

此章恨时人见过不能自责,诫人改过。

二十八

5·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释】

十室之邑:极言邑之小。

【训译】

先生说:“(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村落,里面(也)一定有像我这样忠诚守信的人,(但是都)没有我好学。”

【章旨】

此章言孔子之好学,以劝人。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言忠信之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