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音乐故事
1804000000038

第38章 不为王侯伶人的戴逵

戴逵(?-396) 东晋琴家、艺术家,字安道。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居会稽剡县(今浙江绍兴附近)。

晋代有个名叫王徽之的人,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任性放达,弃官东归,居住在山阴。一天夜晚,他一觉睡醒,推开窗户,见大雪已停,一轮皓月当空,大地一片白色。他再无睡意,于是便叫家人备酒,自酌自饮起来。他吟咏左思的《招隐》诗:“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白雪停阴冈,丹葩曜阳林。”忽然他想一位住在剡县的好友。于是他马上叫家人备船,兴致勃勃地向剡县划去。天亮的时候,来到了好友的家门口。但这时,昨晚想见好友的兴致却没有了,他就叫家人把船划回去。家人问他:“你怎么到人家门口又不进去了呢?”他回答说:“我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又为什么一定要相见呢?”

王徽之要访问的这位好友就是戴逵。

据《晋书》记载:“逵能鼓琴,工书画,其余巧艺靡不毕综。”

戴逵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画人物和山水极妙,十多岁的时候,就为当时最有名的寺院瓦棺寺画画。但是,他的成就和贡献,更大的却是雕塑。

晋孝武帝中叶,会稽山阴灵宝寺慕名求戴逵为之刻一尊一丈六尺高的无量寿佛木像。佛像刻制完成后,观者无不称妙。可戴逵左看右看,总觉得这尊像的神态过于死板,情感表现得不够充分,缺乏一种对人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他逐一向众人请教,但大家都说恭维话,不提具体修改意见。戴逵想,看来人们怕我面子过不去,不愿说真话。于是他就躲到屏风之后,把参观者对于佛像的各种议论记录下来。如有的说,这佛像上额太窄;有的说,这尊佛的两眼太小;还有的说,这尊佛的耳朵应下垂,以显现出大度风范的样子……诸如此类,戴逵都一一记在心里,反复琢磨,然后反复修改,前后经过了三年时间,终于塑成一尊符合佛经教义、体现民族风格、深受观众赞叹的完美佛像。戴逵此像一出,世人争相仿效,并把外来佛像的形体修改定格为宽额、浓眉、长眼、垂耳、笑脸、大肚的公认形象,这可以说是戴逵对佛教在中国传播所做的一大贡献。

戴逵还是当时有名的琴家。武陵王司马晞听说戴逵擅鼓琴,一次,请他到王府演奏。戴逵素来厌恶司马晞的为人,不愿前往,司马晞就派了戴逵的一个朋友再次请他,并附上厚礼。戴逵深觉受侮,取出心爱的琴,当着朋友的面摔得粉碎,并大声说道:“我戴安道非王门艺人,休得再来纠缠。”朋友面带惭色,带着礼品灰溜溜地走了。

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儿子戴勃、戴颙都成为有名的画家,而且都以琴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