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北京的梦影星尘
1833300000032

第32章 钟鼓楼

对北京的历史文化情有独钟的作家群落本世纪以来自老舍始(当然还包括林语堂、梁实秋等人》,老舍是北京的一尊文学之神。比老舍整整晚一辈的又有刘心武,他这方面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钟鼓楼》,他和老舍一样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或用一个丝毫不带贬意的说法:土着作家》。至于区区在下,只能算最年轻一代中最平庸的一个,厶钟楼已成了哑巴。里面有“夸西莫多”(丑陋的敲钟人)吗?况且血统又不纯正(我是自外省进京谋生的),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北京这座城市的感情。1997年盛夏赴刘心武在亚运村五洲大酒店的生日聚会(在座的还有张颐武、王干、邱华栋等文朋诗友、我对刘先生说广如果不是在五星级饭店、而是选择钟鼓楼脚下做生日,或许别有一种怀旧的感觉一甚至可以兼而纪念自己的作品。我一直以为您的作品都是在钟鼓楼下听着风吹过耳写下的。”刘心武说他的寓所在安定门~那应该算离钟鼓楼最近的一座城门吧?我说鼓楼大街上有一家卖湘莱的马凯餐厅(文革前就有名了》,我经常邀朋友去小酌,透过窗玻璃能看见鼓楼的穹门及红墙,惟一的遗憾是再也听不到那山鸣谷应般的钟鼓之声了。除了少数高龄老人,而今北京城里的大多数居民,都不曾亲耳聆听过那象征着昔日王朝的荣耀与华贵,最终又给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划上句号的晨钟暮鼓。不知这究竟是一种幸运抑或不幸?

我忘不掉刘心武的《钟鼓楼》一堪称北京平民生活的当代画卷。对他们默默无闻的身世的关注,确实太少了。它只作为画外音而存在一人们更热衷于把视线投向高高在上的紫禁城、风起云涌的天安门广场以及诸多曾经控制着时代走向的人物与事件,而获得对这座城市的宏观认识……从钟楼到鼓楼,能清晰地感受到北京城的中轴线。

只有我,只有我偏颇地认为:对于这座古老城市所经受过的漫长历史,天安门自然是它尊贵的面孔,而钟鼓楼却是它朴素的心脏。伴然心动的钟鼓楼啊,日积月累地撞击着元明清三代北京城里帝王将相及平民百姓的集体记忆。直到民国初年之后,由于封建王朝的结束及钟表的普及,它才完成了庄严的使命,功成身退地沉默于被遗忘的角落。这北京城里光荣的更夫,不知确切是哪一个日期停止了心跳一但那肯定是一个既令人心疼又令人欣喜的日子:在它六百多年从不间断的提醒与呼唤之后,新的纪元开始了,从封建时期的阴影中挣扎而出的中国进人一个文明的新时代。伴随着皇权被推翻,钟楼哑了,鼓楼聋了,钟鼓楼就像一位聋哑的老人,以缄默封存住一个在人类听觉中逝去的北京。逝去的老北京喑哑的嗓门和被撞聋的耳鼓,锈迹斑驳,苔痕斑驳,证明着过多的苦难与荣耀浓缩成的沧桑之感……

《元一统志》曾记载它最初的生日:大都钟鼓楼始建于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时名“齐政楼”。鸣钟击鼓的功用在于报时。据金焘纯老人说:“鼓楼的神经中枢是一套测时准确的铜壶滴漏系统……壶前立一铙神,张臂执铙作欲击状。待至壶水一尽,双铙立时击响,不爽毫厘。其后,同时击响的二十四面更鼓总汇成惊天动地的巨大鼓声……据传鼓楼的漏壶原系宋代开封故物。四壶皆以精铜为之,外锈籀文,制作极为精巧。宋亡,运来大都。可惜的是,明朝以后,壶鼓皆已不知去向,在夜间改以燃香计时,并另换了一面绝大的皮鼓。”玉壶冰心,水滴石穿,这不无诗意的描述使我穿透岁月烟云目睹并聆听到一门时间的艺术一关于人类怎样掌握时间、从蒙昧中获得醒悟的艺术。从第一滴水珠(那简直是幸福的泪水)划破夜空、流星般坠落的瞬间开始,时间不再是上帝保守的秘密,时间由神秘莫测的野生之物而成为玩弄于人类掌心的驯化之物。钟鼓楼在北京城平地而起,则把时间与权威联系在一起,使时间的艺术在形式上发挥到极致一这毕竟是统一了华夏大地的时间概念,从中简直能辨别出王权的尊严与傲慢一它本身就构成纷繁复杂的国家机器上既有装饰意义、又不可或缺的零件。古老的时间的齿轮,辚辚运转,它的正面与背后面分别是夜与昼、荣与辱、权力与服从、战争与和平,最终激起冲天的喧嚣与尘土,多少年之后才能在纸上归于平静。正如今夜,我在这座暮鼓晨钟已绝迹了的现代化都市里,在纸上描绘着曾经声名显赫的钟鼓楼一它在若干世纪的繁华与萧条烘托中近似于一座空中楼阁,孤零零地陈列于岁月的彼岸。

元大都的钟鼓楼巳是一个幻梦。今日之鼓楼,乃是明成祖朱棣营建北京时在元代的废墟上仿照其原有法式重新修筑的,两者的建筑风格与规模大致相同一元代的鼓楼遗址也就被称为旧鼓楼。附近的一条街道以此命名。代表一种为了忘却的怀念?可以说在鼓褛获得新生的同时,天安门才涎生了。天安门作为新建的皇宫(紫禁城)的大门,一举而成为王朝的面孔,它的表情控制着这个国家的喜怒哀乐。钟鼓楼和天安门一样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站在景山顶上,当你向南眺望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你就恰好背对着钟鼓楼。你会觉得,翘角飞据的钟鼓楼,恰好笼罩在不可一世的紫禁城的背景里。或者说,钟鼓楼本身就是紫禁城的背影,它已构成隶属于紫禁城并遥相呼应的一部分。

自地安门北行,视野尽头就是鼓楼那颇具明朝建筑风格的巨大楼身,却望不见毗邻而居的钟楼。鼓楼恰好把位于其正北的钟楼挡住了。正如站在前门的位置,天安门恰好把钟鼓楼都挡住了一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北京城的建筑都是这样坐北朝南,层层推进的。向南的永远是正面。北面的都是背影,都是后院。鼓楼的那面绝大皮鼓极其有名,据说1900年入侵的八国联军曾恶意用刺刀将皮鼓一角捅破一出于一种对古老东方文明的破坏欲?这是捅在中国心脏上的一道伤口,这是捅在近代史上的一道耻辱的伤口。但皮鼓是坚强的,音色未减,照样夜以继日鼓声不息一一只有了解历史的人能从中倾听出一个民族强忍的疼痛与愤怒。至于钟楼的钟声,相比而言则稍显平白。北京城最有名的一口钟安置于西北郊的大钟寺内,名叫永乐大钟,有“钟王”之誉,一度是全世界最大的钟:通髙6.75米,最大直径约3.67米,重约九万三千斤。夏明明曾撰文解说:“永乐大钟铸造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产生的背景,是与明初的两件历史事件一靖难之役和明成祖迁都北京一相联系的,因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同时,它还反映了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思想。永乐大钟是佛钟(钟身内外铸满佛经铭文),又是朝钟,它把神权(佛教》和皇权(政权)揉合在一起。”此钟之声最远可传达四、五十公里,可谓一鸣惊人,再鸣倾城。北京之钟哟。

炉火纯青的钟,众志成城的鼓,曾经控制着北京城里的曰出日落。它不仅仅是时间的道具,更是时代的道具。暮鼓晨钟标志着一个离我们远去的时代一同样远去的还有众多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哦,那远去的钟声,远去的鼓点一一那远去的古典!漏壶锈了,露水干了,鼓楼聋了,钟楼哑了,正如往事老了……惟有时间不曾中断,它像河流一样经历形形色色人类生存的场景,直至溅湿每一位过客的面孔。我站在钟鼓楼脚下,凭吊那完全渗透进沙土里的流水,愿我的眼泪是古老漏壶里最后的一滴一水滴石穿、石破天惊。我站在听不见钟声与鼓的地方,怀念着那时间的艺术,时间的音乐,那应该箅人类最早的打击乐吧?它的产生和它的消失,都出自于同一处力量。我站在钟鼓楼的影子里,抬起手腕,给佩戴的机械表拧紧发条。没有一个路人能发现,我在用这个动作为钟鼓楼唱一首无声的挽歌,我在和历史核对时间!金谁能辨认出来:这里就是扩建前的天安门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