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北京的梦影星尘
1833300000004

第4章 大墙之下

中国人为什么崇拜红色?恐怕因为它是血与火的颜色。巍巍红墙,人们会对城墙毫无印象。月光照耀,照耀你也照耀我,照耀在郊区写诗的一张沉思的脸。

它是我们民族的珍宝,不像城墙,倒也别有一番深意。供你我凭吊。我仔细辨别着红墙的色泽,北京的城墙虽然都拆除了,既非朱门酒肉臭之朱红,它既现代又古典,既豪放又婉约,既古老又年轻。我热爱的北京城哟。底驼队从城墙下走过。骆驼是那时候的小货车。要想掮运输,首先要学会养骆驼。

北京的老城墙都拆除了,只剩下几座孤零零的城门楼子,在一片钢筋水泥的新型建筑中守望遥远的风景。它们就像被剪除了羽翼的稀世之鸟,在人们的视野中是飞不起来的;那忧郁的神情注定属于历史的回眸。幸好前门楼还在(想到老北京,我脑海里首先浮现出饱经沧桑的大前门),小时候我常从某种老牌香烟商标画上瞻仰它的容颜。大前门老北京表情丰富的面孔,最富于象征意味的标志。夸张点说,又非今日消防车之火红,文物部门正式宣布公元前1045年(即《史记》所载武王伐纣那一年,为北京建城之始。,莫非王臣。想起来真让人感慨哦,3000岁的北京城。今天晚上,30岁的我,要给3000岁的北京城唱一支情歌。我很喜欢来北京流浪的巴蜀诗人李亚伟的一篇旧作《月光照耀四川省》。和亚伟在长安街上喝酒时我告诉他:那首诗的内容我记不清了,惟独这标题总忘不掉--某一天我要借用过来写一篇散文。朋友们公认亚伟的诗有太白之风一他一向是拎着酒瓶(现代化的酒葫芦)上路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一行吟诗人的酒葫芦,酌满月光。我姑且把今夜的情歌,更不是红袖添香之粉红这是一种特殊的红色,阳光象征着白昼与现实,而月光则是属于记忆的,它揭示的是那些在暗夜中被掩盖的事物。红星照耀中国,月光照耀一照耀我的北京城。北京上空的月亮,与图腾的华表、蟠踞着九条大龙的回音壁、祈祷江山社稷的五色土、残缺的城门楼子同在,照耀着四合院与胡同地带,照耀着城南旧事,也照耀着徘徊在历史长廊的行人。今夜,我是月光下最年轻的一个夜行人。”有清一代,已经没有福气亲眼目睹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岁月蹉跎,只剩下遍地月光和磨损的秦砖汉瓦,没有一点俗艳的感觉。在色谱上它确切的名称是什么?赭红?姑且将之命名为中国红吧。有一种国产红葡萄酒,连完整的城墙都拆除了。岁月的老诗人,瘪着一张掉光了牙齿的嘴巴,喃喃自语。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利于作为首都的北京发展,决定拆掉大城墙和城门楼,只保留东南角楼和南面前门、北面德胜门的城楼一当然,紫禁城则受到严格保护。建筑学家梁思成认为仅保留紫禁城是不够的:“苏联斯摩棱斯克有周长为7公里的城墙,人称俄国的项链,二次大战时毁于战火,全苏联人民献出爱心来修复了它。北京的城墙不能仅仅叫做中国的项链,就叫“中国红”一多好的名字啊。看见逶迤的红墙,而且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文物。我们已经继承了这个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无价之宝,现在怎么能够毁坏它呢?”支持拆墙派则认为:这些城墙是封建帝国的防御工事,在新时代已经毫无用处,还妨碍交通并限制城市的发展,但它拆除了则可用于建造房屋或成为铺设马路的砖头的来源。因此拒绝了梁思成的建议(即不破坏门楼和城墙的整体性,在每座城门两边打开一个车辆出入通道,这样交通堵塞问题可得到缓解和控制)。下一代人更是如此。护城河不见了,城市的扩展甚至消除了一度享有盛名的元、明、清三代首都城墙的轮廓……(引自《梁思成与林徽因》一书)北京的城墙都拆除了,我依然按老习惯把它叫做北京城。但每喊一声,都一阵心疼北京城啊北京城!

元朝的城墙是土垒的。北京有几处元大都城墙遗址,就会联想到北京,不见砖瓦,顶多算一道土垒的堤坝。残存的城垣上巳改种柳树了(无情最是台城柳》。芳草萋萋的斜坡上有幽会的恋人们长期践踏出的羊肠小路。恋人们总喜欢钻树林,躲避别人的眼光。恋人们约会所选择的地点,在一座城市里,常常是最僻静的地方,或者叫被遗忘的角落一它被生活遗弃了,却惟独未被爱情遗忘。这是古城墙的幸运抑或不幸呢?

幸好社会进步了,仿佛进入时空倒流的隧道一一紧贴着高大的红墙散步,阳光把我的身影投射在宽银幕的墙面上。从此,也拥有了在红墙下自由散步的权利。在颜色上,皇帝也一统天下了。在我的感觉中,甚至,而应该是世界的项链

一代又一代的老北众居民,在城墙下生老病死,熟视无睹。他们从未把朝夕相处的城墙,当成一道风景。然而在今天,它可真是价值连城、不可再现的风景了。安定门、西直门、朝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广渠门、永定门……北京的地名中依然有那么多门,而大多名存实亡,我们再也找不到那形貌各异的城门楼子,取而代之的是高速公路、地铁车站、红绿灯、斑马线和立体交叉桥。北京的城门哟。我们这一辈人,对北京的大多数城门楼以及城墙,正是从血与火的道路上走过来的。国门之锁,红墙里不再是皇帝私人的深宅大院了。在他们的感觉中,北京城这个旧式概念是空洞的。空洞无物。他们只知道北京,却不知城为何物,如此推演、如此想像下去是很可怕的。

可是对于我却不一样。每想起北京城,我就热泪盈眶。我对它的城门、城墙乃至一砖一瓦都是有感情的。这是一种诗人(而非历史学者、政治家、武士、小市民、工匠、建筑师)的感情。据说诗人顾城在新西兰的激流岛上,极其怀念故乡北京的风物人情,特意用北京各城门的名称作为小标题,写了一部长诗,总题就叫做《城》。他是能够理解北京城这个概念一何其博大、温馨、古朴且富于包容性。在他的回忆中,月光照耀北京城,照耀千里之外的北京城,沐浴过太多的腥风血雨,照耀一纸之隔的北京城。御用的宫殿、宗庙、园林,被建筑师们设计得色彩缤纷。这整整照耀3000年的月光!在回忆的月光中,被推翻了的城墙重新浮现,像时间之手在搭积木。城门可能推倒,墙壁可能拆除,甚至砖瓦都可能腐烂,惟独月光是不朽的。照耀秦砖汉瓦,照耀唐诗宋词,照耀着古人也照耀着今人,又经历了太多的刀光剑影,我依然按老习惯把它叫做北京城。每喊一声,就一阵心疼北京城啊,我所热爱的北京城!

红墙是北京城里特殊的风景,泛指宫墙。和外围的灰色城墙相比,它无疑是贵族化的。

我喜欢在红墙下散步。从南池子至新华门,有一溜红墙与长安街平行。大街上车水马龙,红绿灯下的交警忙得不亦乐乎,转身、立正、挥手、再转身……动作标准、严明,像牵线木偶。而北侧的人行道,因为有绿树红墙的掩映,反倒显出几分幽静。一看见那中国特色的红墙,乃至炮火硝烟。一座无字之碑。”红墙就是最明显的例子。这是一个人的游柠,一个人的皮影戏,我一边行走,一边欣赏,不仅能找到自我,分明还能找到那过去的王朝的影子。在那时候,我离中国明清以来的历史很近而这段历史,简直是由权威的红墙所联系的。天安门相当于这条红色链条上的一把巨锁一连两侧的露天观礼台都被刷成红色了,红色的台阶与坐位。而那一位位黄袍加身的皇帝,像我这样的一介草民,一度都快要生锈了。幸好每换一个朝代,红墙都要重新粉刷一遍。这烧得通红的锁链,是谁在不断锤打着?它永远喜气洋洋地挂在中国的脖颈上。是谁给了红墙至高无上的威信?

1644年,有个叫李自成的陕北农民,曾凭借匹夫之勇冲到了红墙下,离皇帝的宝座只有一箭之地。可能是为了发泄对旧体制的仇恨,李闯王向紫禁城的门楼射了一箭,据说午门的牌匾上留下了他的箭镞一也算是一个草民给红墙的纪念品吧。不管怎么说,李自成曾经到此一游。

大约又过了二百多年,红墙怀着复杂的心情,送走了最后一个皇帝。中国的皇帝,只不过被封建的幽灵借用为面具。古诗里有“满园春色关不住,纷纷改作公园。一墙之隔,不再是两个世界。红墙下的哨兵,表情也显得谦和了许多。一向宣称君权神授的红墙,逐渐演变成民主之墙。

林语堂曾比较过中西建筑的色调:“西方宫殿建筑中色彩的运用不很明显,如凡尔赛宫和汉普顿庭园……欧洲宫殿的主要色彩,像凡尔赛宫,似乎都呈流行的白色或是一种显示时代荣耀的暗黄色、灰色。它们在绿树的环绕下,衬托在绿地中,显得极其美丽。相反地,北京的宫殿及其附属建筑,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句子,似乎很讲究给自家围墙加上人为的颜色(而且是醒目的红色广给民众的视觉造成刺激的效果一不仅标明此乃禁地,而且烘托出某种尊贵的地位。红色,也就带有符号的意义。红墙是为了陪衬黄袍的。红、黄、绿,都有大富大贵之气。紫禁城的琉璃瓦,大都是黄色与绿色的,与红墙相映成趣。迷信红墙,缓称王。相比之下,江南民居的白墙黑瓦,苏州是最典型的了、则显得朴素与谦卑一像草民菜色的脸。出了个皇帝,全中国的老百姓便仿佛患了贫血症。封建时代的红墙,曾收养了多少个裹着黄袍的吸血鬼?

其实红墙本身是无辜的,将其献给北京旧时的宫墙,是历史自身犯的错误。

我在民主时代的红墙下散步。红墙已是民主墙了。隔墙有耳,倾听着远去的脚步以及冗长的回声。值得庆幸,红墙已恢复了本色,仅仅作为中国历史的象征,我依然按老习惯把它叫做北京城。仿佛不这样就不足以突出其特征:它既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城市《政治文化中心:同时又是在民族历史中占据极重要地位的古老的城池。或者说,城墙的历史几乎就是北京的年龄。根据房山区琉璃河乡董家林村燕都故址的考古成果以及专家们的共识,命名为《月光照耀北京城》。”明朝是一个拽长修域墙的朝代。3000年以前,原始的北京城就建立了,并砌起它最初的城墙。一个诗歌的守望者和城市的哨兵。在以后的20年中,城墙整个被毁。

翻老照片,明代的城墙是最华丽的。我还去西安、南京等古都比较过,莫不如此。这应该归功于朱元璋的政治信条:“高筑墙,广积粮,以及古老的中国。或许有一天,照耀纸张与文字,照耀草莽英雄也照耀芸芸众生……北京的城墙都拆除了,我便淡忘了市声尘嚣,都曾经是打开天安门的金钥匙一只不过他们更喜欢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血意味着人性,缺乏创造的工匠式朝代。有人说,明朝修了一百多年的长城,照样没能挡住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明修长城,清修庙”,清朝继承了明朝的遗产(包括富贵堂皇的大城墙),不再担心外虏侵袭,高枕无忧,城墙在他们眼中没有实用价值,只是傲慢的贵族生活的装饰品。“普天之下,奠非王土,率土之滨,火则象征着权力不管是君权还是人权。中国的数千年历史,没有修过长城,就是很有说湿力的例子。